俄境随笔(之三)
孙加祺
我们下榻的中心旅馆到了。这个旅馆在国内出版的旅游书籍中有所介绍,尽管文字十分简单。这是一幢六层的老式建筑,就处在市中心街区一个十字路口处,在这个路口的四角,是四座类似中心旅馆的灰色建筑。推门而进,首先见到的不是旅馆的服务员,而是一位身高体壮的保安人员,他神态威严,身着灰色保安装,扎着宽皮带,腰间居然别着一只手枪。不会是玩具枪吧?旅馆里居然出现"带枪的人",这着实让我惊讶一下,莫非新西伯利亚的社会治安状况糟糕的很?左右环顾,满眼陈旧,这幢典型的"筒子楼",除每层中部有一个小厅外,左右两排房间相对而列,楼道内没有任何装饰,较大的电气设施是只能装四个人的小电梯。把我们带到房间的服务员是一位俄罗斯大娘,那种典型的胖胖的老大妈,在一周的住宿中,就没有见到年轻一点的服务员,一律大娘级水平。
打开房门,房间似曾相识:面积l4_15平方米,天花板较高,门厅很窄,卫生间也很小,从窗到门,都是全木的,厚重粗大,一律涂着黄色大漆。墙上是过时的墙纸,内置两张陈旧木床,一桌两椅,一台小而老的俄制黑白电视。有意思的是挂在床头的一个有线小喇叭,一按钮,居然还在播音,这种信息载体方式,一下子让我想起中国农村中的"广播站"和"小喇叭",这在中国大中城市早已绝迹的"古物",在这里仍然恪守着职责。走进洗浴间,除去一条已经飞边的旧毛巾,一应俱无。没有洗漱用具,没有牙膏,没有洗发液,没有浴帽,只有一块不香的香皂。这就是俄罗斯第三大城市涉外宾馆的服务水平?我真是慨叹了。这使我想起了那年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偏远的布尔津和哈巴河那无声无息的小县城,县城里的宾馆硬件设施、服务水平比沿海大城市一点都不差。西伯利亚,你的生活真的落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