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文
2007-01-08
写下这个题目就有些担心同学们把我看成是一个鼓吹"人之将老"的悲观主义者,所以就庸人自扰地先说明一下;我其实也很惧怕"老"的阴影袭来,但我又不得不讲真话,因为我从自身的变化中真真切切地感到"老"的影子正在日益加快步伐向我们逼近。
先说眼花了。曾几何时,我一直为自己拥有一双1.5的眼睛而沾沾自喜,得意洋洋。可就在1996年的冬季,我在外打工,记账时突然发现分不清行了,要借用尺子比划着才能看清每一行。当时我还没有意识到是眼花了,和其他同学说起,才知道同学中已有配戴花镜的先例了。我只好到眼镜铺配眼镜,生平第一次进眼镜店,第一次(除太阳镜)戴上了100度的花镜。还别说,真的管用,看的就是清楚。可没想到这远没有结束,不到十年的光景,我现在已经需要戴300度的花镜了。这下我可再也得意不起来了,无论去哪忘了带钱都不能忘了带眼镜。去超市看不清价码看不清日期更看不清说明;过去无论在哪只要有阅读报刊杂志的机会绝不放过,现在人家递给我一本书,不戴眼镜我也只能凑合着看看大标题,连小标题我都看不出个所以然来;相片早就洗六寸的了,这还得站在阳光底下认真端详,五寸的老照片我干脆就用放大镜才能仔细;出门旅游别人请你帮忙照张像,一看是数码相机我就得赶紧找眼镜,否则肯定帮倒忙;去饭店看菜单要戴花镜,等菜端上来还得先戴上眼镜浏览一遍再吃,否则菜肴的"色"就领略的不真切了。由于眼花也丧失了许多欣赏美、感受美的乐趣,在上海小住期间喜欢浏览一些珠宝首饰店或是小工艺品之类的商店,因为眼神不济要凑近观看看,否则离远了看看不真。售货员殷勤地凑过来,弄得你好没意思好没心情,结果这一嗜好也就只好自生自灭了。我吃饭有看报的坏习惯,现在要是吃面条、喝稀饭看报还不够擦镜子上的哈气哪。总而言之,眼花了让我感到了生活上的许多不便之处,为了减少这种不便,我只好多配几副花镜,在家里只要有用眼神的地方我都放上一副花镜预备着。
再说牙坏了。曾几何时,我的牙坚固又好使。上班时同事用门挤压核桃,我是用牙解决的。吃崩豆啃甘蔗咬坚果嚼萝卜所向披靡来者不拒。父亲每次看到我嘎崩脆地吃萝卜总要忍不住地说一句;就着年轻有牙赶紧吃,老了想吃也吃不了了。我当时听得不以为然,现在回想起来也没几年的工夫,怎么牙就这么不吃劲了呢。尤其这一年多,越发感到满口牙都像丧失了应有的功能。这对我的打击绝不亚于眼花给我带来的不便,简直就是痛苦的折磨。我这个人爱吃也喜欢吃,从不忌口也不挑食,尤其美食更是幸福地尽情地享受。加之胃好所以赶上一次"好吃"的机会即使有暴食的倾向也无大碍,准能消化得了。这一点曾"遭"到过不少同龄人"嫉妒"的目光。可现在牙失去了"冲锋陷阵"的作战本领,餐桌上冷热交替引发牙的神经痛,硬的咬不动软的粘牙根,一顿饭光耽误在牙的感觉上全然没有了吃的快感和乐趣。年轻时吃水果论筐现在买二斤苹果准得扔仨,不是放蔫了就是放烂了。吃桔子酸一点倒牙;糖堆甜一点牙疼;冰淇淋冰牙热汤圆烫牙。过去吃米饭要吃饭锅巴,买烧饼愿意要带糊嘎的,吃皮萨要嘱咐服务生把面饼烤得火候大一点吃起来才香,可现在这一切对我来说都成了可望不可及的奢望了。父亲晚年时对饭食的要求只有一个字就是软一点,为此我还常抱怨嫌总吃烂糊的饭菜没有嚼劲,现在可体会到了没牙口的人吃硬的食物的确是件费劲的事。由于牙齿的退化导致我今天又失去了许多以往美味佳肴所带给我的快乐享受。
最后说到人老了(强调一点,我可没有说心老了)。人老了是一种自然规律,既能看得出来,也能感觉得到。像上述眼花牙坏就是一种表面体现。至于心不老那是另一回事。尽管心不服老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但与昔日相比也绝非同日而语。我四十岁时受单位重托到北京筹建一个办事处,半年间和同仁们齐心协力,楞是把一个年久失修简陋不堪的人防工事改建成有六十多张床位的招待所。当时的精力体力脑力乃至心气绝非是人过五十所能比的。2003年初海南游,全团只有我一人一口气登上南山寺的长寿山。2005年去九寨沟登黄龙时,老公都因体力不支而中途返回,却我默念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的语录坚持走到了山顶!看到了美丽的五彩池。我平时也喜欢打打保龄球或是游游泳,有条件时也喜欢到处走走看看。即便如此我照样也有两三天不下楼;熬夜看韩剧上午不起床;本想出门去找同学结果变成了偎在沙发里煲电话;躺在床上作计划起了床就不认帐的时候,总之一个"懒"字当借口,就全一推六二五了。明知这种生活状态不健康不规律不可取,但多年闲散的随心所欲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也养成了这么多的不良习惯。我时常自叹不如老一辈人活得有毅力有规律有修心养生之道。父亲76岁时还独自一人去山西我家小住,88岁时还每天坚持两次到市委花园锻炼,92岁搬到小区后还每天下楼到院里活动,快94岁时才不想再活动了。我虽说奢望活得太长寿,但不过五十多岁就如此之懒散也有些不像话。眼花了就懒得看书,牙不好就懒得吃东西,腿懒得走,心懒得动,照此下去岂不就真成了未老先衰行尸走肉了吗?想象一下离94还有四十年我就这样了,真真令我汗颜。
前几年,要忙着照料父亲的生活起居,要帮着女儿购房置家。现在该忙的都忙过了,一切就绪,反倒闲散的"老态丛生",毛病全出来了,真真让人心生郁闷。生活节奏缓慢、内容单调、结识的朋友少也是催人老的一个原因。我在上海小住时,经常看到公园里有三三俩俩的中老年人(女人比较多)穿戴整齐略施粉黛精神焕发地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兴高采烈。虽听不懂方言,但看到那眉飞色舞的表情,听到那不时传来的阵阵轻快的笑声,连我的心里都泛起一阵暖意一种感动。想必她们也并非是天天见面,但偶然的一次小聚就会给平淡的日子增添些许快乐。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儿,但在我眼中却不失为夕阳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其实我最理想的晚年生活就是希望能有几个知心知己的朋友,常常聚在一起聊聊天说说话谈古论今,伸伸腿弯弯腰活动活动筋骨,有条件有体力就结伴出游,吹吹海风看看风景共度夕阳,无能为力时就彼此互予温暖共同走过人生的暮年时光。看似有点悲凉,其实能达到这种理想就已然满足了。因为我从老年人的身上体会最深刻的就是;晚年时的孤独寂寞是最无奈最无助最凄凉的又是最难逃避的现实。所以说享受天伦对我们这一代人已成奢望,那有老友相伴岂不是越加难能可贵了么。
大概是退休太早接触世面太少,抑或是和老人生活的时间太长的缘故,所以难免在言论上谈"老"的话题就多一些,而我的本意实在是想抛开"老"字做文章,希望我们的生活里多一些情趣更多一些活力才好。就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