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6日
闲谈,又叫闲聊、聊天或谈天,即在空闲时间,两人或多人在一起谈话。闲谈,因其功能是休闲、排遣寂寞无聊、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联络感情,使身心得到抚慰、涵养和浸润,从而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几千年来,我们是农业大国 ,靠天吃饭,故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走卒农夫,谈话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谈论天气和气象。久而久之,“谈天”成了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内容,也就成了民族的习惯,甚或遗传基因。慢慢地,“谈天”又变成了“聊天”,即“闲聊”了。这都与我们的历史,即长期的农业社会有关,就像过去“吃了吗”是打招呼一样,“今天天气---”,也成了熟人打头碰脸时的口头禅。自然,谈论天气,至今还是人们闲谈时的一个备选话题。
每个人,无论男女长幼、智愚忙闲、在职与否,都会有闲谈的经历。即使小孩儿,也喜热闹,寂寞时也会找人拉呱。我的大“白眼儿”艾诗丽,才三岁多,在家冷清,只要一出门,即使碰到陌生人,如在公园玩耍的小朋友,或在超市收银的老太太,都要主动和他们聊几句。在职者,业余、度假,都不会放弃闲谈的好机会。养病时,也特别希望聊天。
上世纪70年代,我在某学院任教,无房,就住在学校。有一次生病,头晕,不能看书,也做不了其他任何事情,闲居无聊,只好独自在空荡寂静的校园里闲逛,仍很无聊,特别没意思。好容易碰到一个同事,即趋前打招呼,渴望拉住他聊聊,但他敷衍两句,就扭头急匆匆地走了。当时极度失望的心情,至今还记得。这也从反面印证了,闲谈有时甚至比饮食还重要。我也因此得到一个教训,凡有人主动与我闲谈,我都会认真地奉陪,绝不敷衍。就是打电话,通话毕说过再见,也会等对方先挂断,再放下电话。
我辈即将或已经离开职业生涯的老年人,闲谈的机会,正如在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中会经常地上当受骗一样,不可避免地多了起来。探亲访友、各种聚会、旅游途中、休闲度假、健身锻炼,走路散步,特别是在各色饭局及其前后,都不免会有闲谈。这些闲谈,不论平淡还是热烈,也不论乏味还是有趣,都是消闲,大抵有益无害,最起码可以打发无聊,增进相互的沟通、了解和情谊。
闲谈,也是漫谈。其特点是随意、自然、亲切。话题广泛,上至天文地理,中间社会新闻、家长里短,下到鸡毛蒜皮,家事国事天下事,海阔天空,无所不包,兴致所至,不知突然会说到哪里去。谁要是端起架子来训人,或以为是上了“百家讲坛”而喋喋不休,那就会大煞风景,或者就此宣告闲谈的结束。
闲谈,要有闲情逸致,要有闲适的心情。着急上火、气急败坏,或者紧张,心里像揣着个兔子,或者郁闷、愁眉不展,这样的状态,不适于闲谈。恬静的心态和悠闲的心情,才能为闲谈带来好的气氛,才能使闲谈像清澈的溪流,淙淙流淌下去。
闲谈,最好不要在车马喧嚣的闹市,人声鼎沸的场所,窄蹩龌龊的居室。在山林中的凉亭里,清风拂面,鸟叫虫鸣,山泉叮咚,如有几个朋友相坐而谈,不亦乐乎?如在室内,厅房不一定很大,但要清静幽雅,特别是较长时间的闲谈。斜靠在沙发上,跷起二郎腿,这样的姿势,宜于放松。如果有清茶薄酒助兴,则更妙。内容要时有趣味,这样,闲谈才能持久,否则,就会使人犯困,或生厌。
闲谈时,以两三个、三五个人为宜。人再多了,七嘴八舌,话题难免庞杂浮泛,可能滑入“鸡同鸭讲”的泥塘,甚至形同“蛤蟆吵坑”般的热闹。如遇一久违的知己,作一夕谈,难得。年纪大了,一夕谈不得,作半夕谈,也不错。
闲谈中,如遇自以为什麽都懂,自以为是又固执己见的人,大发议论,大放厥词,就不必较真儿同他唱反调,听听,笑笑,也就算了。若实在不想听,又不愿沉默,岔开话题,即可。
更有不堪者,是谈话者中出现了“害群之马”,由闲扯变成了瞎扯、胡扯,甚至扯淡。这是闲谈的大忌,应免之,否则,避之。
有的人,即使没有谈话对象,却可以通过读书,和古今中外的先贤哲人对话。已故的金克木先生,就写过《与书对话》的文章。严格说,这不是谈话,而且,需要一定的学识和修养,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但它告诉我们,读书,确是排遣无聊、享受寂寞的好办法。如顺便能有所得,那就是额外的收获了。
随着科技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即使远隔千万里,也可以用电话,或通过QQ、视频闲谈。这虽不是闲谈的正宗,但确也聊胜于无。
总之,闲谈是人们享受闲暇的好方式。但可以得到享受的闲谈,也不是轻易可得的。这,主要取决于参与谈话的人,以及他们谈话的艺术。前辈学者有些意见,可供参考。
林语堂说:对面只有知心友,两旁俱无碍目人。这是谈话的绝对必要条件。话既无所不说,结果愈谈愈远,毫无次序,毫无收束,尽欢而散。(《论谈话》)
梁实秋说:谈话不是演说,更不是训话,所以一个人不可以霸占所有的时间,不可以长篇大论地絮聒不休,旁若无人。又说:谈话,和作文一样,------不可语无伦次。话的内容------颇费斟酌。在技巧上,谈话也有些个禁忌。(《谈话的艺术》)
韦政通说:在谈话中,1,不穷人、不伤人。谈说不是用以穷人伤人的,所以谈说的时候,不可词锋太锐,令人难堪。当对方理曲词穷的时候,亦不可追奔逐北,窘人太甚。2,戒争气。因谈说而至于相争,与谈说的目的,真可谓背道而驰。3,不期胜人。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必要时也会坚持自己的见解,但不可就专意求胜------期胜的念头一旦横亘胸中,势必意气用事,而强辩诡辩将无所不用其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