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风秋月
2006-12-01
"大砖头"
我们到达'八队'的时候是在晚上,一阵大一阵小的春雨下了一夜。早上,老知青们都早早的起床、开会、上工去了,我们十几个新来的知青被通知先到食堂吃早饭,然后开会。洗漱完毕,走出宿舍的大门,才看到外面已是满地泥泞。我们踩着还不太习惯的一步一刺溜的泥地走到伙房。
这是到北大荒的第一顿饭,心里很是好奇,我们都拿着自己带来的饭盒,等着端出来的饭。司务长是个戴眼镜儿的老北京知青,很和善的对我们笑着说:北大荒的饭可香了,都是咱们自己种的新鲜粮食,城里的陈粮没法儿比! 正说着炊事员就已经端着一个白色的大盆(就像家里给小孩子洗澡的那种大盆)走出来,到了眼前才看见:盆里是漂着一层黄色油花的豆腐韭菜汤,看得出来做的时候一定放了不少的油,应该是表明对我们的款待;盛到饭盒里再看:那韭菜都是寸把长,豆腐块儿足有两块半绘图橡皮那么大,一下子原先的大饭盒儿都显得成袖珍小盒儿了;跟着端出来的东西更是让我瞠目,一层大笼屉上摆着足有大砖头那么大的一个个的馒头,那馒头看着真白呀!那个时候城里供应的面粉大都是含10-15%麦麸的标准粉,富强粉一般都要到年节时才有,可北大荒的馒头比天津卖的富强粉的蒸饼儿都白好几倍,那可是货真价实的白呀,没掺一点儿的假,而且那个时候人们连想都不会想到要掺假!我拿起一个'大砖头'可有点儿犯难了,最多吃下去四分之一,可剩下的怎么办?和同来的这些人还都不熟悉,还不习惯和生人分餐,看着雪白喷香的大砖头馒头,我竟然无可奈何;最后竟然以不想吃饭为借口,灰溜溜的落荒而逃(逃回宿舍),第一天就在北大荒的'大砖头'前吃了个败仗。不过,很快我就和大家熟悉并"吃成一片"了,那大砖头一样的大馒头,还真是找遍天下无敌手呢,此后,我再难吃到那么好吃的馒头啦。
浇大田
玉米、大豆和小麦在北大荒统称大田作物,但是没到过北大荒的人是很难想象那里的'大田'之大的,看着壮观无比的联合收割机和东方红拖拉机,一旦驶入北大荒的大田,就如同大海里的小木船,远远望过去都是一个个的小黑点儿。
夏锄过后,应该有几场初夏的雨水,来浇灌那一望无际的大田里的禾苗。可是,一九七零年的初夏,老天真是不给面子,大片大片的玉米站在干得冒烟儿的刚刚培起的垄背上,干渴得都耷拉着脑袋弯下了腰。北大荒的耕种与收获基本上是很粗放的靠天吃饭,老天爷在这最需要雨水的时节,偏偏又迟迟不肯降下甘霖。眼看着干旱已经对庄稼的生长带来威胁,八队团支部提出了"人定胜天"的口号,并带领全体青年用"铁肩担水"浇灌大田。当时我到北大荒才一月有余,刚刚打完夏锄的战役,不论干任何农活,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都很愿意体验一下。就这样,我们这些新老知青人人一付扁担两只水桶,开始向干旱开战。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用肩挑的方式负重,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还没有机会挑过水,平时的生活用水都是和同屋的人一根木棍儿抬水用。这次挑水浇大田,不仅要挑水,而且还要挑着水走很远的路,足有三四华里。分工是有人负责在井边打水,大部分人都是挑水。我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当时那两桶水摆好,我学着老知青的样子弯腰钩好水桶,两手扶着扁担,两腿用力地站起来;水桶一离开地面,我就像踩到了小船一样拼命的摇晃,却一步也迈不出去。林副排长在旁边看着还说:身大力不亏呀! 我在我们那拨人里的确是最高的,可是人们都忘了: 按照万有引力定律,我需要比矮个子同学用更多的力才行呢。那两桶水就像两个巨大的钟摆,眼看要晃得水洒桶翻,终于我非常难为情又无可奈何的放下水桶,还差点倒坐在地上,当时真觉得恨不能有个地缝儿钻进去。团支书也是我们的副连长(那个漂亮的哈尔滨女知青),过来给我解了围,她说:小天津们第一次干,就先挑半桶水。听了这话虽然也觉得很没面子还有点不服气,但是心里暗暗的还是很感谢她的体贴。
我就这样从半挑水开始,炼起了我的铁肩膀。我们挑着水顶着烈日,一步步走向大田。担子压在肩上,走了不远的路,肩膀就开始疼起来了,我咬住牙继续走,那疼痛顺着肩膀从脖子向半边脑袋蔓延。在疼痛难耐的时候,我想起了我到北大荒来的最明确的目的之一----锻炼"钢铁一般的毅力和意志",那时我认为这是一个"革命者"必不可少的品质。从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常说我总是从兴趣出发,缺少持之以恒的毅力,还告诫我说:你就是再聪明,没有毅力是什么事情也做不好的。妈妈的话一直很刺激我或说是激励我,直到激励得我一定要远行数千里,到最艰苦的地方磨练自己的意志。想到了这些,我更是咬住牙关,忍住剧痛,我想我能够多战胜一点疼痛就增长了多一分的毅力。就这样我始终坚持自己挑水走完全程,男知青来接手换肩统统被我拒绝了。而且我发现当你熬过最疼的时候,就感觉不到疼痛了。
我们连续几天挑水浇灌大田,那些低头弯腰的玉米禾苗喝到了水后,都渐渐的挺直了腰杆。我们望着亲手浇灌的碧绿的禾苗,心里真是充满了自豪和欣慰。终于,我们感动了上天,在第四天的时候,大田迎来了连续的雨水,彻底解决了充足灌溉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