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东升
2008.10.12
我们插队在一起的一群同学,从八十年代陆续回津开始,就经常聚会,一块儿出去玩儿也是常事。一九九九年,大家商量去青岛一游,说去就去,利用"十一"的假期。责成小龙买火车票,九月三十号走。小龙在单位是业务,经常走南闯北,脑瓜儿也灵光,火车时刻表就差背下来了。那年头坐飞机的还很少,小龙买车票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这不重视的事儿可就大了,临近出发,小龙去买票,才知道平时十分好买的卧铺票根本没有,有座也行啊!也没有!连站票也没有!可通知已经发下去了,九月三十号走,这可傻了。烦人托窍地买了11张从东北到青岛的过路车票,当然没有座。可去青岛的是14个人,还有3人没票。这时就看出小龙是多么地有主意,他一言不发,憋了两天,30号他告诉之光和小弟两个人,其他人还是不知道。之光因有事情不能去青岛,但他有车执意要上车站送送大家。小龙告诉小弟差3张票,让他带两个人买站台票进车站,先上车再想办法。我们都是插过队的,自然不用多嘱咐。不提那3人。说说这11位吧,女生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男生也都是西服革履的到了西站。之光一看这阵势,把小龙拉到一边,拍着他的肩膀说:"我车后背箱里还有只马扎,你要不要?"小龙一晃脑袋干脆地说:"不要。"他招呼大伙儿进站,等车的功夫才说:"卧铺没有,座位没有,上车得拿出咱们插队时的劲头,进车厢自己找座。你们别走散了,我找列车长想想办法。"当时我们中有两位同学事业做得已经不错了,无论是出差,还是旅游一般都是"空中飞人",回到我们中间也只好再喝"菜饭"。更可笑的是一位女生,平时睡眠不好,临上火车提前吃了安眠药,以为上车后直接就能到卧铺车厢。一听小龙这话,安眠药是白吃了,打点起精神挤车吧!
列车进站了,好家伙!顶盖儿肥。从东北一路拉过来,车厢已经站满了,天津又上来一大批,我们这批人只能站在两节车厢的中间。王予力拎着当时最时兴的皮箱,在周围同学的帮助下,终于撂地下了,他一屁股坐上去,谁说什么也不起来了。上车之后小龙就不见了,他找车长补票。一进车长办公席就看见好几个人在排队,都是等办卧铺票的。小龙只好排上队,车长牛轰轰的,对前面一个人说:"过济南才能有卧铺,但票必须从天津补。"前面那个人有些不甘心,还要和列车长矫情,可后面的人在催他了。他拿出的是整钱,车长说没零钱找。这时小龙可等到机会了,毫不犹豫的大喊:"我有零钱!"举着钱就上了头一个。他拿着明显高于我们补票数额的钱款,嘴里说:"我的钱正好,补14张青岛的卧铺。"列车长心领神会,毫不犹豫地把14张青岛的卧铺票给了小龙。估计后面补卧铺可能性已经不大了。车长还告诉小龙,可以带人去卧铺车厢坐在走廊旁边的折叠凳上。
小龙挤回同学待的车厢,告诉大家拿上行李跟他走,上卧铺车厢。谁也不相信,王予力瞪大眼睛指着脚下问:"真的假的?我可一立起来,这块地方就没了。"
后来有人问小龙,你拿着11张站票有什么想法?小龙的回答是:"我是脑袋瓜子顶小米儿,揍(就)等着挨鹐(鸡吃食的样子)了"。是啊!小龙当年挨几下鹐,问题不大,因为头发还算茂密,要是现在再挨鹐,头皮就得出血。因为九年间,小龙的头顶已经有了一片不毛之地。同学在一起,小时候的矛盾甚至争吵,现在都是拿出来调侃的题材。凑到一起不整蛊出点儿笑话根本不可能。
我们就是这样,每年要聚几次,能出去玩就尽可能的出去玩。用句时髦的话说,脏活累活抢着干,大家齐上手,就是快乐的事情。一个快乐大家分享,大家都快乐。凑到一起,哪怕是掐架也好玩儿。人老了,爱怀旧,我们插队都快四十年了,大家在一起,相互包容、相互关照、真的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