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文
2007-06-04
2007年给民众带来最大的振奋之事莫过于中国股市的牛气冲天。在沪小住时正值红红火火的四月间,上海人天生的理财脑袋被充分地调动激发起来,随处可见仨一堆五一伙"谈股论金"的人,真的是连保姆都辞职进股市了。
回到津城因脱发原因每天要到101上药,发现这里又是个股市"小沙龙",几位头发稀疏者几乎都在股市中被洗礼过,这一点倒认证了同病相怜的说法。我的头发就是在2001年时严重脱落了一次,其诱因就是受漫漫熊市的摧残而导致的,此次只能算是旧疾复发了。不过尽管在股市里摸爬滚打跌跌撞撞扑腾了几年,割肉出血损失惨重,但此时回味起来仍然痴心不改地认为;股市是个好去处,是个充满魅力充满悬念充满挑战的好地方。对连绵不断涌入股市里的新人热钱连管理层都有些始料不及,既然"堵"不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那就遵循自然法则让市场说话吧。市场经济势不可挡的冲击力令国人大开眼界,牛头高仰一鼓作气从1000点直冲3000点稍作喘息就直奔4000点大关,把老股民个个都给看傻了眼。我有个老邻居辞了看夜的活儿重回股市对我说;"玩了十年股没见过这阵势,千载难逢啊,此时不搏更待何时!"看着他精神抖擞地冲进去一扫往日低迷沉闷的样子我都觉得提精神。心想;国人可算被集体打了一针兴奋剂。先说都提了提精气神,以后再说其风险吧。
笔者前几年曾以小额资金混迹沉浮在股市的惊涛骇浪中。之所以把股市说的如此惊险是后来的教训中得来的。那时我刚退休回津,正无所事事,见邻居有炒股的,没等弄明白子丑寅卯就一头扎了进去。误打误撞的还真尝到点儿甜头,从此就义无反顾地登上了"割肉"船。那劲头就有点像今天的新股民,不过那时的行情不稳定,机构、券商、庄家联手哪有散户的好处。本以为退休后找了个消遣的事干,哪想到这里一点儿都不好玩儿---挣的没有赔的多,光着急上火啦。小老百姓银子来之不易,呼啦啦就变没了,我能不急得掉头发嘛!
虽然后来洗手不干了,可头发却也长不出来了。延续五年的"熊途"总算见到曙光,跌到地板价的股票居然在去年底解套了,总算留了点心眼儿没有出局,也就幸好没有踏空这次行情。
尽管股市里难得一见出现了欢声笑语,但有些经验还是要老生常谈为好。报纸上说;想涉足股市的人最好具备三个条件;闲钱,闲人,闲功夫。我觉得在理,尤其对退休人员更有必要重申。年轻人有精力有脑力赚钱路多承受力也强,而我们这般年龄的人就要考虑稳妥一些比较好。其次我还有一条经验提供参考;就是夫妇俩最好不要一块儿参与股票的炒作,以免为身外之物而损伤了家庭的和谐。以前我刚进股市逗留时,经常见到有男女两人在争吵,当时有些纳闷,后来才听别人解释是夫妻俩为买卖股票发生争执。其中有不少夫妇都是开始时一个账户共同操作,后来就变成开两个账户分别买卖互不干扰。我现在全身而退交给老公操作,但他是每天坐在家里看电脑,我难免有看一眼插一嘴的时候,所以争论自然就产生出来,诸如;对啦,错啦,怨你啦,怪你啦之类的词汇就常用不断。因此一家还是一人操作为好。否则生一肚子闲气,别说赔钱就是赚钱也会搞得心情不佳。
说股市是个好去处是因为在此逗留久了会让你不知不觉的就以为自己像个经济学家或是政治家评论家似的。说这里有魅力是因为它如磁场般的吸引着你流连忘返。有悬念是因为你永远也猜不透它的意图到底走向何方。有挑战是因为你虽然屡战屡败但还是不甘心认输总想着与之决一雌雄。不知我这种有点牵强的解释是否有理。
如此高涨的行情想必知青同学中也会有如我当年的情景,退休后玩儿点小股当消遣。其实,只要心态摆好有点承受力的人拿点闲钱操点闲心消磨点闲功夫进股市感受一下新鲜事物真的挺好的--- 赚钱了不用谢我,赔钱了当然也不能怨我,只要新老股民都能乐在其中就好。
哎,真真时事难料啊,还不等我发出稿件,股市就从红彤彤的火烧云变成了绿葱葱的小树林,据老公报告;眼巴巴望到的利润又打了水漂,怎么慢慢升上去的又怎么蹴溜溜地降下来。要不怎么说股市整天折腾得就是个数字游戏,铁杆股民是从不从股市取钱的。所以说股市有风险只靠宣传教育是无济于事的,只有亲身经历切肤之痛付出真金白银的代价才能起到点儿警示作用。我和老公就是典型的新老股民特点,我总说要落袋为安不要满仓,而他则蛮[满]进盲[满]出乐观向上,因为赔的是利润而不是本钱所以和我当年的心态有所不同,看来非得尝到"割肉"的滋味才算知道股市的利害。不过,也不用杯弓蛇影只当是找把刺激过把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