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读者
回顾新中国发展的历史,几次使得中国停滞不前的重大事件起因,都源于于中国社会内部,而不是来自外部因素。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的右运动、大跃进、三年大饥荒、再后来的“四清”,最后到文化大革命,全是中国自己内部的事件。历史本身就值得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中国,幅员广阔、自然资源丰富。中国人,聪明、吃苦耐劳。我们实在没有不成为强国的理由。为此,我将本书的角度定为对内部消耗的因素进行考察。这就是“内耗”这一题目的来由。
怎么写?在中国目前第三代领导人的指挥下,中国社会出现空前的和谐气氛,为搞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尽管我对本书所涉及的各个领域并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但大量可查找的数据和资料弥补了我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在查询有关资料的时候,我的注意力集中在中国政府官方的网站和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上,以保证数据、资料的可靠性。
本书的最突出的特点是,“有数据、资料支持,才能评论”,“无数据、无资料支持,不谈不论”。在资料查找中,我访问了近3000(个/次)网站。阅读并分析过的网文、报刊文章、官方数据来源近4000。有由许多新闻报道和评论是转载而来的,我还要到数据和数据的“源头”核实,基本上做到在能找到源头时,就不间接引用。
也正是因为数据源的严肃性,本文读起来会有些枯燥。但那些惊心动魄的数字后面的问题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容忽视。
在写作过程中,随着思路的展开,越来越多的数据和资料使得我对中国的发展有了比以前更加系统了解。一边写,我的心情也随之而沉重起来。从数据和资料中看,我指出的那些小漏洞,小消耗点,如果不及时补救,就有覆舟的可能。但是,我本人没有那么多专业知识,从而可以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所能做的是系统地将问题提出,以引起更多人重视。
最后,本文涉及了几个运作领域,仅仅是中国发展的一个侧面。我计划是,继续在其他领域中研究,找出问题。如果读者中有对其他中国发展领域比较有研究,并愿意参加我的今后的工作,请与我联系。让我们共同为一个真正强大的中国添上一块瓦。
我从2007年10月份开始构思并开始搜集资料。2008年1月18日敲下本文的第一个字,同年的8月30杀青。在那之后,我曾与几个出版社联系。虽然其中有一两家十分感兴趣,但终因文中涉及一写敏感话题而放弃。目前,我正在与北京一家出版公司商讨出版事宜。希望广大读者能够早日读到本书。
吴量福
2009年9月17日
屋顶小学,招收的都是民工的孩子
节选
廉价劳动力:
过分依靠廉价劳动力的战略还有另一个问题。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这也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国家的一贯口号。但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意味着劳动力成本的增高。普遍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将会导致中国失去廉价劳动力的优势。目前工人的工资十分微薄。一般工人的月工资都在1000元上下(由国家支持的行业垄断性产业不包括在内)。某市开发区为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生产汽车座椅的工厂,每月支付的工资才700-1100元左右。这样的工资水平,根本不能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其中,孩子上学,看病,吃饭的基本费用就远远超过这点工资,更不要提到购房。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会意味着失去“廉价”这一优势。从目前的情况看,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比如越南,已经开始替代中国。美国奈克公司就在考虑将在中国的加工厂迁到其他劳动力更为低廉的国家去。
教育: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镇番亲小学校长竺达龙告诉说,全校224名学生几乎都是贫困生,很多学生都欠学费,一欠就好几年,看到这些可怜的孩子,真不忍心让他们不上学。记者在响水镇合口小学见到在校寄宿的8名学生,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8岁,最大的14岁,宿舍是一间教室临时隔成的,男女学生都打通铺,吃睡都在床上。学校没有厨房,只能在露天用石块搭灶煮饭,煮一锅稀饭就吃上一二天,馊了的稀饭他们照样吃。什半村10岁的吉丽怀和8岁的吉丽金是一对寄宿姐妹,姐姐吉丽怀说,爸妈一星期只给我们3元钱生活费。而同是住校的王世健和王世龙兄弟俩家里则拿不出一分钱,他们只能以盐当菜。所有住校生都一样清苦。
版权声明
欢迎转载,但请注明作者以及原发网站,《知青小屋》。
请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严禁抄袭或任何其他形式的剽窃!违者必究。
作者联系方式:吴量福,liangfuwu@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