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加祺
2008/01/01
刚到北大荒不久,连队知青里就出了大事:天津女知青赵稳富的大腿被爬犁给撞折了。据说,赵当时意气风发的坐在爬犁上,拿着农具唱着歌,一不小心被颠簸的爬犁甩下来,生生把大腿给别折了。
爬犁,广泛用于东北农村的木制运输工具,一般都由大牲畜拉动,多是在冬天雪地里使用更便利。由牲口拉的爬犁,从用材到体积都小多了,出不了什么事。出事了,也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在电影《暴风骤雨》和《林海雪原》里,爬犁都露过面。但农场的爬犁可不一样了,如果把农村的爬犁比作狗的话,那农场的爬犁就是熊。都是用大原木整棵打造,靠沉重的链轨式拖拉机牵引的。爬犁的构造很简单,两横两竖,象个长方型的"井"字,用拇指粗的大扒钉牢牢的钉在一起,自身重量就在近千公斤,拉木头、拉豆秸,凡是地里的重活儿,都交给爬犁办。没有轱辘的爬犁,就这么生生地被拖拉机拖拉着,那种笨重的力量,异常可怕,而赵稳富就被异常可怕的力量击中了。
出了这么大的事,全连上下很快都知道了,是以悄悄话的方式传播的,但不论男生女生都不敢公开议论这件事。连里领导有话:不许议论此事,更不许向外传播,这是纪律。大概也是好心,怕此事传播开来,对连队的影响不好,连里人不议论不传播,负面影响会小的多,尽管与治好腿伤毫无关系。
出了事的赵稳富象人间蒸发一样,在第一时间被拉到营部卫生院。一个分场小医院看感冒还行,哪治得了这么大的伤病,于是又由营部卫生院转到团部医院。团部医院相当于县级医院的规格,可治疗水平要高于当地的县城医院,治疗这种难度较大的骨伤有多大把握虽不好说,毕竟医院敢收下,赵便在团部医院住下了。
这个过程是后来知道的,许多人不在出事现场,事后又有保密要求,加上人很快转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团陪医院,连队里对赵出事的议论没几天便消淡了。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何况是大腿骨折,治赵的伤绝对耗时间,一百天也下不来。连里的人们不说可以,但赵家的来信是个问题,寄到连里无人收,更无人回信,这怎么办?那时连里也没尤特兹或其他运输车,不可能来信就派人往团部医院送,那也是很远的路程了。日久天长,赵家会起疑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把消息封锁到底,连里有高人出高招:让赵稳富写信告诉家里,再来信就寄到团部医院来。就说自己调到团部医院工作。因为,赵卧床不起需人扶侍,需要在团部医院长治长住,这么说,来信的问题就"解决"了。赵稳富便按照连里的意见给家里回信报喜,赵的父母见女儿政治进步,工作有这么好的安排,自是皆大欢喜。而连里也放心下来了,等赵伤治好再说实话也不迟。
就在连里以为一切安排就绪,天衣无缝的时候,赵稳富的父亲却神兵天降一般突然来到了连队。全连大惊,领导大惊。赵父一到,天衣有缝了。一切好心的谎言全被剥去美丽的外衣。赵父在连里小住几天后,将在团部住院的女儿带回天津治疗。
赵父走后,连里人人心里都打起一个问号:是谁把这个消息传给赵家的呢?肯定是知青。这个人的胆子可够大的了,这要追查起来,麻烦可就大了。违纪呀!庆幸的是,大约连里领导自知此事一开始就做错了,一开始就应告之赵家实情,一开始就应抓紧送回大城市大医院,别耽误小赵一辈子,一开始就不应该说瞎话,且让赵稳富本人去说------所以,并没有发生更可怖的追查事件,时间一长,这事就渐渐被大家忘却了。再后来,赵稳富也算因祸得福吧,不长时间,就成为全连第一个病退回津的知青,这件事及起始缘由,从此消失在时间的深处。
我曾以为,这是一桩无头案,没人知道这其中小小的秘密。但是,时隔37年,在一次连队知青的聚会上,在大家尽情为北大荒的日子北大荒的故事而倾诉而回想而述说而感慨的时候,保守了37年秘密的主人公___王倩,终于开口了。她述说起当年曾令她日不安夜恶梦的故事------
原来赵稳富被撞伤的事情,在女知青中引起强烈的反响。赵因公而伤,痛苦不堪,而连里又下令不许外传,小赵的家人浑然不知,这弥天大谎让王倩看不下去了,这位个子也小胆子也小的女孩子,竟毅然做了一件胆大的事:不顾连里的禁令,悄悄在给家里写信时,将赵稳富受伤的事情写进去了。赵家与王家住的不远,大人之间因孩子下乡也相互认识。王倩默默的做完这件事,她始终没有向任何人包括她最要好的几个女知青有丁点儿透漏。
几天后,王伯母收到女儿的来信,对小赵的遭遇痛心不己,怜惜之情顿起。她心想:一个远在几千里外农场的十七、八岁女孩子,不幸出了这么大的事,她的爸爸妈妈也不知是知道还是不知道。王伯母心里七上八下的。尽管女儿在信中嘱咐,知道即可,不要去讲,但孩子把事情都写上了不就是让我告诉赵家吗?除非赵家自己也知道女儿受伤的事了。慈善的王伯母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去赵家,哪怕先侧面打听一下,看看赵家对女儿受伤的事是否知道。
事情就这么巧,王伯母在去赵家的半路上,正好碰上赵稳富的父亲。只见赵伯父远远的热情打着招呼,孩子们下乡在一个连队,两家关系上好象又热乎了一层。赵伯父与王伯母寒喧过后,脸上带着掩不住的高兴,对王伯母说:"孩子又来信了,稳富在兵团干的不错,领导上挺关心重视的,这不,最近已调离农业连队,安排到团部医院工作去了。"王伯母闻言,心里咯噔一下子。"看来,孩子撞腿的事,赵家人一点不知道啊"。王伯母心想。这和女儿来信说的情况对上号了,赵稳富准是怕家大人不放心,而编了瞎话。看着赵父一脸快慰的神情,王伯母一时不知怎么说好。说直了,怕他受不了;不说,那不要耽误孩子一辈子吗?王伯母迟疑了一下,小心翼翼的问:"稳实真是调到团部医院工作了?"
"可不真是,孩子来信说的,这还能有假。"赵伯伯信心满满。
"不对吧?"王伯母试探的回了一句,"我怎么听说,是孩子的腿被撞伤了,现在是到团部医院治伤,而不是调去工作,你再了解了解吧。"王伯母终于尽可能口气平静地把事情说出来了。赵伯父闻之,如当头一棒,脸色大变。站在那里半天没有言语,他万万没有想到,会有这种情况发生。
"怎么会是这样呢?再说怎么去呢?手头上的钱也不够啊。"赵伯父为难的说。
王伯母心中十分难过,眼看着赵伯父从高兴的天上掉到悲伤的地上,这个变化太大也太突然了。但是不告他,孩子在外出了事,没人管,后果会怎样?退一步,就是有人管,又能管到哪里去。当地医院的治疗水平,总不会比天津还好吧?万一耽误了时机,落下终身残疾,那可影响孩子一辈子了!
"你需要多少钱,100元够了吧?"王伯母有备而来,她知道赵家的生活条件不太好。赵伯父连说:"够了够了。"70年代初的100元,也是笔大数目了。"你别为难,孩子事要紧,我先借你100元,把孩子赶紧接回来治。"赵伯父再三感激。
几天后,赵伯父一番风尘赶到北大荒,在全连大惊的同时,王倩更是又惊又惧,因为只有她自己清楚,赵伯父是怎么知道女儿出事的,她生怕赵伯父嘴不严,不小心把她给妈妈写信的事露出来,那就麻烦了。
赵伯父在连里呆了几天,王倩就提心吊胆了几天,这是违纪的事,连里要是追查起来,深究下去------她不敢往下想了,因为她爸爸妈妈虽然都是抗日时期就参加革命的老干部,但此时还没有被解放,她自己还受着家庭的影响,在全连仅有的几名没有评为兵团战士的知青中,她就是一个。可千万别再雪上加霜啦。又是几天后,赵伯终于父带着受伤的女儿赶回天津了,而连里也没有追查的动静,王的心里才慢慢平静下来。
"没想到你胆够大的,""整个一个人小胆不小,""够义气,不然赵稳富的腿还真有可能落下毛病。"大家七言八语,一顿表扬。
"我哪里胆大呀,赵伯父在连里住的那几天,我真是吓坏了,天天心惊肉跳,就象天随时都会塌下来一样。"王倩说的是实话,因为胆小办了一件胆大的事,因为胆小,她保了37年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