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家林
2008.9.19
人生途中,常在旅途。
这次是从天津去美国女儿家。
7月16日出发。晴(前两天还下雨),利于出行(上高速路),吉。就是天热点儿。奈何?天底下难有十全十美的事。北京奥运会临近了,安全,交通管理都严了,比平时更得早点儿走。飞机晚上6点多才起飞,早上10点,我和禹森就准备好上路。单位的孙师傅开别克送我们,结果他来得晚了点儿,到天环长途汽车站时,错过了10:30的那班车。我们拉着行李,匆忙进大门,行李安检,购票,检查身份证,人不多,挺顺,很快检票进到站里。一看,别的站台有车,空无一人。唯机场大巴的站台无车,却有二十几个人在等候,都是去北京赶飞机的,大包小包的,行李不少。
我们排在后面等。本来说半个小时发一趟车,结果等了四十多分钟,十一点多了,仍不见车的踪影。大家有些急躁,天气越发显得热了。禹森也很着急,直冒汗。我四处找工作人员询问几点来车,他们都推托,或说不知道___真是见鬼了!后来,又来了不少去机场的人,工作人员没让进站,叫他们排在检票口外等候。看手里捏着的车票,上面标明的发车时间竟是___下午6:30。真不知是想逃避责任的小把戏,还是想和乘客玩一下黑色幽默。站方的信息不透明和怠慢服务,实在叫人匪夷所思,哭笑不得。站里有不少服务人员,也不知腰里别的对讲机,兜里揣的手机,干什麽用的?气氛很有些紧张,人们议论纷纷。快11点半了,突然来了两个男的,一胖一瘦,上身着半袖工作服,招呼大家排队整行李。乘客们七嘴八舌向他俩抱怨。胖子赶紧说,大家别急,车这就来。这不要开奥运嘛,太忙!一会儿,机场大巴终于来了。大家拥挤着急忙上车,没两分钟,满员。连汽车的通道里都碴满了行李。11点半,大巴出发了。看来,好的设施,还得有好的服务。制度规则和人的现代化,得尽快赶上器物的现代化,则幸甚。老同学韩凤桐执意来车站送行,他早早就到了,嘱咐我到美国注意身体和饮食。我叫他早点回去,他不肯,直到车开动了,他才离开。甚感。
大巴驶出外环线,在京沪高速公路上飞驰,进京时也没人检查,没用两个小时,就停在了新落成刚启用不久的三号航站楼前。国际和港台航班都由此出发。快一点半了。我们前面座位上的小伙子,赶两点的航班,肯定没戏了。好在我们的时间还很富裕。
呵!从门口看,这巨大的建筑有六七层楼高,穹顶采用天然日光照明技术,把里面照得亮亮堂堂的。透过玻璃钢墙和门,可将里面的情形一览无余。一进大门,就有着装鲜艳的礼仪小姐,笑容可掬地为乘客引导服务。不远处,就是办理登机手续的地方,分为若干个区域。仿张衡浑天仪的雕塑放置在通道中央。再远处的楼上,有各色店铺和餐饮店。
由志愿者引领,我们在 D区很快办理完登机手续,托运了行李箱。来不及仔细四下观看,就找循着指示牌由E 区进入通道,前行约10分钟,乘轻轨代步,几分钟后下车,经过边防检查和安检,走出安检口。迎面是一喷泉水池,水柱喷向十几米的高处,又不断地垂直跌落下来,圆形的水池周边配以鲜花,十分艳丽。圆粗的白色立柱把穹顶搞高架起,巨大的穹顶像天幕一般,把整个航站楼和候机大厅罩在下面。双曲穹拱形屋顶上,钢架网由多种色彩染成,天花板上三角形的天窗有许多个,透过它,阳光洒向大厅的各个角落。许多中国特色的建筑、摆设、店面、亭廊、园林小品点缀其间,真漂亮。据说,从高空俯瞰这航站楼是一条龙的形象,它的总建筑面积有近百万平方米,主楼地上五层,地下两层,高45米。这简直就是一个庞大的艺术品,既实用,又美观。据报道,它的总设计师是英国人诺曼福斯特。一个老外,能把中国符号和元素玩儿成这个样子,令人叹服___这也算是中为洋用了吧。
在这雄伟壮观富丽堂皇的建筑里,人显得很渺小。乘客分散在许多不同功能的区域中,再多也不显多了。下午2点多,我们就到达了E28登机口,附近的沙发上零星地坐着几十个乘客,一半是我们的同胞。几个小孩儿,或在沙发上爬来爬去,或在走廊里跑来跑去。候机厅里,低声播放着轻松舒缓而优美的乐曲。一对年轻的老外,竟轮流坐在小行李车上,互相推着,追逐嬉戏,不亦乐乎。
在四个小时的等待中,我们补午饭,自带的馒头榨菜咸鸭蛋红烧肉,吃得挺美。喝水,休息,闲逛,拍照,蹓商店,欣赏着建筑里面实用的艺术杰作,倒也不觉得心焦。5:40,检票登机。6:40,波音747呼啸着把我们带上天空。
飞机爬上一万米以上的高空不久,空乘(飞机汉语广播中为"空服")开始服务。美联航的空乘都是中老年人,男女都有,不像中国航班上,服务的都是清一色漂亮的"空姐"。近年来,在飞机上配上了会说汉语的服务人员。空中广播,也用上了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飞行中,他们共送了两次点心,三次饮料,两次饭。
我们的座位在当中的一排,有四个座,只坐了三个人,另一位是中年女同胞。飞机起飞不久,她就挪到最后一排的空位上去了。后来我去设在机尾的洗手间时,看到她的坐票竟改成了"卧铺",睡得那叫个香。我俩也因此得福,可用四个座,轮流半躺半坐地睡了好几觉。
飞机飞行了13个小时,于当地时间16日下午7:40降落在华盛顿杜勒斯机场。从飞机的舷窗向外望去,一轮金黄耀眼的太阳,悬在半空。在办理入境的关口,有数百人在隔离带里排成曲折的长龙。我们后面是一个中国女孩,到马里兰大学读博士的,她说9点有人在机场外面接她,看来要耽误了。她说罢挤过队伍,去与工作人员交涉,看能否让她提前通关。过了一会儿,她回来了。原来是工作人员对她说,接站的人会改变时间的。她不能提前办理,只能排队。
排到我们时,给美国居民办理入关手续的窗口已经无人,工作人员叫我俩去那里的24号窗口。负责那窗口的移民局官员是一个30岁左右的小伙子。当我们到达时,正好另一位工作人员过来和他说了几句话,可能是有事叫他离开。于是他让我们进去,然后把进口用金属链挡住了。他没问我们一句话,按程序一项项的,办得麻利,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就把办好的护照塞到我们手上。我们还在等他询问,他就跟我们说拜拜了。
等我们取来行李,搭上女婿Doug的本田车,已是晚上将近九点了。天空那同样的位置,已换上了银盘一般皎洁清亮的圆月。Doug是下班后空着肚子直奔来接机的。在行车时,彼此用半拉个几的英文和中文聊了几句。他给我们播放了几首世界名曲,在放广东音乐彩云追月时,他说他的手机彩铃就是它。途中他顺便买了麦当劳,回去当晚饭。汽车开了约一个小时,快10点时,终于平安顺利地到了女儿家。此次旅行,行程两万公里,用几种交通工具,共24小时,比开通直飞前节省至少6个小时。
这一夜倒时差,没怎麽睡。一路上的事,直往回放电影。心想:这次出门,还算顺利。在天环汽车站,着急,不是白急了。以后遇事可别着急了。其实,旅途如人生,碰到了一些不如意的事,甚至是困难和挫折,总是难免的。关键是有个平常心,做好计划和预案,当疾则疾,当缓则缓。有时碰到自己不能作主之事,着急上火也无用___尽人事,听天命,庶几可矣!真着急时,还有个土办法,简便易行___意念集中于体内气的运行,做几分钟的深呼吸,或许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