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文
2007-09-26
2006年11月5日冒着初冬凛冽的北风,我参加了在师大逸夫楼举办的一场知青联谊会,就是在那一天我才认识了《知青小屋》。听说那是属于我们的一片天空一片领地。
回到家就急不可待地请对门邻居男孩帮我在计算机上按着网址输入,片刻工夫就寻找到了。打开后我依然是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把上面的文章看了个通宵。看了各位同学的叙述仿佛又回到了那段岁月中去,往事从心底深处翻涌到脑海中,凌乱的记忆碎片自动还原成那一段难以忘却的历史足迹,并且越发在脑海里清晰起来。于是我拿起了笔写下了交给小屋的第一篇稿子《青春年华留在长子》,承蒙编辑同学对文稿的厚爱和鼓励,使得我一发不可收拾地用秃笔写下了一篇篇积聚在胸许久无处倾诉的各种各样的感想、感悟、见闻和杂谈。我毫不顾及自己的文笔粗劣和才疏学浅,虽心存忐忑却已无法阻挡那涌到嗓子眼的话语心声。我几乎不认识小屋里的任何一个人,联谊会我们村只有我一人参加,全公社去了也不足十位。我每次打开小屋看到登出自己写的文章,心中也会掠过;会不会有熟知我的人在看我写的东西啊?他[她]们会不会与我有相同的感受啊?会不会因我的回忆勾起她[他]们的思绪啊?老实说对此我是有些失望的:我几乎听不到一点儿回馈的声音。我也曾犹豫过动摇过,有必要把自己和盘"端"出吗?写这些"陈词滥调"的东西会有人感兴趣吗?我听不到回音,只是自己和自己斗争着。斗争的结果是,我还是要把自己想说的东西说出来。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地方能放下我的"包袱"能承载我"压抑"的胸怀,凭什么不好好珍惜利用哪。管他别人怎么看,反正我是感到自己的身心轻松了许多[心轻松了,身却越发富态了。可谓是心宽体胖了],时间紧凑了许多,生活充实了许多,快乐似乎也在心中慢慢地升腾起来。
柴油机厂的同学(同事)老赵在春节过后把我邀请到了以他们村的同学为主的一个MSN上,约定每周六晚上9点以后可以登录和大家随意聊聊天。我没有在网上聊过天也没有自己的MSN地址,这一切都是在老赵和我对门男孩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自此,我又在心中打开了一扇窗户又接触到了另外一个既熟悉[同龄人]又陌生[不相识]的人群。我非常的兴奋也十分欣喜,认识了这么多不同以往的同学"圈子",就像我一看见小屋就喜欢上了一样,我也同样喜欢上了这么有见地有才干,却又是那么善良率真的一些人。我从"怯'在一边看人家海阔天空地聊天说地,到一点点地介入其中跟着聊上几句,再到慢慢地可以说点儿什么话题之类。这个过程让我每周都有了一个新的等待,每周六的夜晚是我心中的节日。
在这里我要真诚的感谢两位同学。是何平同学告诉了我联谊会的时间地点并加以说明;不仅是联谊会还有一项内容是他们在网上建立了一个知青小屋主要以发表知青写的文章为主,你要是有兴趣就去参加一下。正是这个"说明"我才在无一人"陪伴"下坚决地去了。这一"去"就如同让我在金山[小屋]上捡回一块金子,从此在思想上在情感上在情谊上平添了许多"财富"。
还有一位就是老赵。平日里我们接触极少,他家里外面地忙个不停。但细心的他还是洞察了我"爱说想说"的毛病,所以"投其所好"地把我邀进了MSN。让我能与这么多的"好人"同时对话,那每周六晚上的"谈笑风生"给我"干涸"的心田撒下了多少快乐和滋养啊。平心而论,我与两位都谈不上深交,但他们却能根据他们对我的了解把我送到我想去的地方。这才是让我深为感动的缘由,交友交到这份上,足矣。
今年5月吴量福同学为了活跃大家的业余生活又新开辟了《废话连篇》栏目,我学会登录已是6月份的事啦。这个《废话》区别于小屋里的文章要有头有尾地说点啥,也区别于MSN那样的随意。采用跟帖的方式既可三言两语阐明自己的观点看法又可以独辟蹊径地发新帖子展开话题讨论,实践证明《废话连篇》是介于小屋和MSN之间的一种理想的交流交谈交往的方式。在这个栏目里虽然说得是各自的"废话"却又不失"大家风范"不失"高雅水准",论坛里的大情小事大小话题无不与时代脉搏有关联,无不与每个人的真实灼见紧相连。
在这个栏目里,虽然大家彼此并不熟悉甚至"相逢未必能相识",但却丝毫不影响彼此之间的广泛交流乃至嘻嘻哈哈地你一言我一语的显得是那般的热闹热乎。每个人的性情在逐渐的交往中也慢慢地露出了"庐山真面目":糊涂老太的调侃智慧,徐苑的快人快语,姚编辑的幽默博学,不识字的正直好学,董君的哲学思想,小玲的独到见解和菩萨心肠,吴版的"兴风作浪"唯恐天下[废话]不乱地到处挑起事端[话题],还有我丽文老太"不辞辛苦"地天天"站岗值勤",不惜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上窜下跳"地找"碴"说话[还有好多人都非常有个性特点因不大熟络也就不好意思指名道姓地瞎评论了]。
哎呀,这是多大的快乐啊。快乐对我来说真的就是这么容易地体会到了。我喜欢目前的这么一种生活状态,我一时不想打乱它,说不定过几年又有什么变化,想过这样的日子还没有了呢。
想一想我们这一代人活儿得真是有那么几分无奈。少年无忧无虑的时光却人人头上顶了个从父辈那赚来的"大帽子"。青年少女少男怀春时却又是在那么个地界,那么个环境,那么一群人中间,无比"潦草"地就把那一江"春水"付之东流,自己酿的苦酒自己饮,一饮就是一辈子。中年时上扶老下携小跌跌撞撞地就走到了日暮西山。现在倒是担子轻省了,老的送走了小的飞走了,只剩下一个"空巢"两双眼大眼对小眼,耐看不耐看的也就这么着啦。有时我在MSN上闲聊时,男女生彼此之间不知长的啥模样却能聊得"热火朝天"有嘛说嘛,我心里总会自嘲一句;早干嘛去啦。一辈子就缺这一口[没说话的人],怎么那时候天天打头碰脸地就至于谁也不理谁那?爱说话又不是今天的毛病不是从小就爱说嘛。是傻呀还是不开窍或是受孔老二的流毒太深之过?唉,说这些干啥反正那年头犯傻的也不是我一个。如今能赶上这点新潮流新事物新科技聊以弥补那点儿终身的遗憾也该知足了。见不见面不是问题只要能有"共同语言"就是享受,不知根底也无妨,哪说哪了谁也怎么不着谁。只要付出真诚只要感到舒畅同时又能从中领悟到一些人生的真谛,感受到人间的温情暖意,你就尽可能地放松身心与《知青小屋》与MSN与《废话连篇》一起同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