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加祺
2007/03/10
在我们这一代人的眼中,对苏联汽车都有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甚至到80年代初期,苏制汽车曾长期居主流地位。从吉尔货车到客车,从吉姆、伏尔加、华沙、莫斯科人小轿车到"嘎斯69"普车,各色苏制车辆轰隆隆地在中国公路上驶过了三十多年。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它们才逐步退出市场。现在,在大街上看见一辆伏尔加、拉达已是稀罕的事情了。
但是在新西伯利亚,历史场景又再现出来,让我们回到苏制老车满街跑的时光。一下飞机,接我们的就是一辆伏尔加,宽大的车身配上高分贝的噪音,开起来更像一辆坦克。在进城的路上,一辆"嘎斯69"吉普车迎面驶过,那前轮上方两个半圆的档泥板,活像两块铠甲。走进城市,老式车辆越发多起来,伏尔加、拉达与莫斯科人仍是俄罗斯人的主流车型,我们真实地回到了上世纪中叶的汽车年代。
据俄罗斯朋友讲,在新西伯利亚州没有限期报废汽车的规定,只要能开能跑,不管车多老,照样在街道上疾行。由此,就形成了各个年代的车型都能在道路上展示的景象。但多数小汽车已经老旧了藏污纳垢,灰头土面,像一个个邋遢的老汉在街上乱窜,且发动机声音奇大,不像小轿车更像拖拉机。但不论怎样,在新州几天,很少看见自行车和摩托车。不论款式新旧,俄罗斯人一律以小汽车为座骑。在城里,公共交通仍很发达,公共汽车、电车、包括有轨电车都各行其道。
在市郊公路上,我们还看见一道风景:一辆辆从"达卡"回城的小汽车车顶上,驮着大大小小的麻袋,里面都装着同一样东西__土豆。这是周末到乡下休息,在自留地劳作后返城的人们,把一周的主食带回家。这也是俄罗斯人创造的"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的有趣方式吧。
仿佛为了与陈旧的汽车相配套,公路也陈旧了,坑坑洼洼的地段很多。俄罗斯朋友告诉我们:这些公路多是在卫国战争期间和战后时期修建的,尽管破旧,仍四通八达。许多公路从城市里延伸出去不远,便钻进莽莽苍苍的大森林或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中。"我们还在吃老本呢!"俄国朋友自嘲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