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加祺
2007/05/15
上世纪40年代,一名美国经济学家威廉.福格特写了一本著名的书《生存之路》。在我眼中,这是20世纪中一本有关生态经济学的重要专著,作者论证充分,资料繁细,旁征博引,全书图文表并茂,充满对土地、自然的人文关怀,其所得的若干结论也足以警世惊人。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特别是与人口之间不可抗拒的背反关系。当时,美国人口1.54亿,对这个人口规模,福格特认为,已经过剩了,应当减消。因为一流学者们都认为,美国这片土地承载的最佳人口数量,应为1亿人。他警告美国:人口不能再增加,资源不能再滥用,否则,就会沦落到中国人、亚洲人的那种生活水平中。要知道,那时候美国已是生活在汽车轮子上的国家,与中国、亚洲的贫困落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差距,如同天上地下。以此类推,连美国人口都过剩了,那全球人口更应当大大削减。
至今,福格特的警告已经发出60年了,世界没有听他的话,全球人口已经从上世纪初的20亿扩张到世纪末的60亿,仅几年下来,又扩张到目前的65亿,并继续向前冲刺。中国的人口从上世纪40年代的4.5亿,已膨胀到今天的13亿人以上。就连美国人自己也将福格特的警告丢在一旁,人口不仅没有退到1个亿,反而增加了1倍,已是3亿人口的总量规模了。这期间,人类社会发生的其他一切事情,都没让我惊奇,都能想个明白,但就是福格特言之凿凿,论之有据的警告式预言,与今天地球上的现实情况的反差,让我怎么也想不明白。
美国人口增长近1倍,资源消耗不知比20世纪40年代膨胀了多少,能源"滥用"不知扩大了多少,城市更多了,农场更大了,汽车更滥了,福格特担心的一切情况,一样儿没少的实现了。但美国人的生活质量不仅没有倒退,更不要说倒退到中国、亚洲的20世纪40年代的水平上,反而比1.54亿人口时不知提高多少倍,且蓝天依旧,绿水依然,风晴气朗。这是怎么回事?
被福格特认定人口早已超员且贫穷落后的中国,更是无比神奇,不仅没有倒退到古代的洪荒时期,没有饿殍遍野,反而以13亿人口的总量创造让我们自己做梦没有想到的经济奇迹,创造出让全世界目瞪口呆的"中国制造"。要知道,曾几何时,手表、收音机、自行车还是城市家庭渴求的"奢侈品",买汽车这事早已定位于下下辈子。可是转眼间,冰箱、电视、空调、电话、手机、电脑、汽车,涌满了全中国。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攀升,2006年的GOD已超过20万亿。在可以预测的时期内,至少30-50年间,东方龙的传人们还将不可阻挡地继续发展下去,增长下去。这又是怎么回事?
难道是福格特错了吗?看看《生存之路》中的历史与现实分析,对人类、地球、经济发展的预测似乎都没有问题,也确实没问题。仅从自然角度看,海啸风暴地震等灾害性天气,越来越剧烈,越来越极端;一个接一个的暖冬,导致候鸟不归,熊不冬眠,春花冬开,长达数千年积上千平方公里的北极冰原断裂融化,全球升温现象的不可逆转;自然界里的生物种群在不断而快速的减少,濒危物种却越来越多------而人类为了追求享受而迈开的工业化步伐却在不断加快,资源、环境的恶化程度前所未有,更不用说越来越多的国家拥有可怕的核武器,开发越来越污染的外层空间------但怎么结论与现实相悖了呢?这事不应该呀!
这件事,我想了很久很久了,没想明白。地球还是这个地球,在全球人口还要继续增加,向百亿人口进军的同时,全球人口生活质量,包括亚非拉广大第三世界也在总体向上提升着、发展着。在这个大课题前,大问号前,那些人人随口都能列出一大串的答案,什么生产力提高了,科学技术发展了,经济效益增长了,等等。好像是原因,又不是原因。起码不是可以与人类未来命运相关联、相配重的根本原因。
在这个疑难问题前,我迷惑了。我现在在考虑另一个问题:和地球上的其他一切生命形式的生物相比,同为生物、动物的人类,我们是不是得的太多了?我们是不是太不节制了?我们是不是在掘最后一桶金,最后一担水,最后一滴油,最后一块煤,而不自知。一句话,我们正在倾力打造的,莫不是人类及地球生物通向终极不幸的最后班车?
福格特警告大音稀声,人们听见了,又没听见;意识了,又没意识。我担心(杞人忧人)莫不是在人口继续增长,资源继续枯竭,气候继续变暖的某一个时刻,福格特警告的事实,突然得像地震一样,从地球中央震起,像把利剑,从天霹雳而降呢?难道我们面临的"最大的危险"正是福格特先生所预言的"来不及悬崖勒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