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加祺
2007/02/02
《动物世界》是我喜爱的电视节目之一,这原因有二:一是主播赵忠祥的语音、语速、语调、语言与所播放的内容,在我看来,结合的几乎天衣无缝,好像就是来自动物世界本原的天籁,对我有一种吸引。二是《动物世界》的主角们,无论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面凫的、水下潜的、长得俊的、长得丑的,都太可爱了,让我真是喜欢。北美山林中体态胖胖的黑熊、棕熊,非洲草原上不知疲倦跋山涉水的角马群,美丽健硕、性情温和的森林王子马鹿,长一双锐眼展翅长空的鹰隼,包括长相恶陋的鳄鱼、蜥蜴、蟒蛇之类,它们那既有物竞又有天择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过程,都能引起我的兴趣。
可是,除了满足人人都有的愿闻所未闻的猎奇心理之外,喜欢它们什么呢?它们又有什么值得人们(起码值得我)去喜欢呢?仔细想想,如果将心比心,心同此理的话,恐怕更多的是,喜欢它们那种像人类小孩子般的单纯稚朴的样子,那些天然的、憨憨的有趣习性,那些被人类一眼就能洞穿的拙巧的动物智慧,那种和大自然一起浑然相合相亲的生命过程。
在智能无比、精明无比的人群堆里呆久了,看看动物们的生活,好像也是一种调剂,一种洗脑,一种放松,一份自然的、真性情的释放与交流。以致我常常这样命题:若真是闲居山间林里与动物们在一起,吃苏丹红、咽瘦肉精、品农残茶、患抑郁症的机率,可能会大大的降低了吧?
就是因为这些,"动物世界"的动物们,让我喜欢。但兴于喜欢,也止于喜欢,更深的情感层次还没有被它们扰动过。尽管看着角马被鳄鱼吞吃,心头发紧,为小兔跑不过山鹰而倍感惋惜,情急时,甚至想在电视外把可怜的小羚羊从猛狮的追逐中引开,但多是一念慈悲。人嘛,万物面前,为人独尊嘛,岂可为小小的动物们动容、动情,洒泪?
但是,终于出"但是"了。
那是2006年最后一天的"动物世界"--"飞越大瀑布",和在此前两天介绍北美鲑鱼即大马哈鱼的节目,将我的看客心理给改变了。那无数条在自然力量和自身力量驱使下,以勇敢、执着、痴情、悲壮的形式和内容,冲击和展示自己生活与生命过程,克服着难以想像的自然困难与灾难的雄鱼和雌鱼们,感动了我。
这是一次实实在在的感动,热泪盈眶的感动,震撼心灵的感动。令我感动的,居然是鱼。
你看吧,每年到了夏季,在大海里生活了数年的各种成年鲑鱼,以几百万条、上千万条、上亿条的庞大团队,开始从大海深处向北太平洋的各个沿岸的上千条河口涌来。它们神奇的在千百条河流中,准确的找到自己出生地的那条河流,在入海口处聚集结群,在等待夏季里开始因融雪、降雨而上涨的河水。庞大的鱼群引来了嗜血的鲨鱼,鲑鱼们开始生命旅程中第一轮的搏击......
你看吧,迅速上涨了的河水吐着浪花奔腾着,咆哮着,顺流而下,而鲑鱼群却偏要逆流而上,要溯游数百里乃至更远的旅程。汹涌的激流考验着、消蚀着它们的耐力,要知道在踏回乡之路后,它们就不再进食了,全凭一鼓作气回到出生地啊!激流在前,浅滩在前,瀑布在前,高崖在前......此时此境,往高处走的人去观察同是往高处游的鱼,应该对如此的艰难引伸出远高于鱼的体会......
你看吧,在整个夏季里,条条江河的河面上都踊动着密密麻麻的鱼群,用翻江倒河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在一片片枯水的浅滩处,鱼脊已露出水面,像一条条搁浅的小舢舨,奋力挣扎中,健硕的身体在河床的砺石上反复的摩擦,鳞开肉绽;在一道道瀑布前,鱼群争先恐后的高高跃起,一冲而上,再冲而上,竭尽全身之力。
你看吧,当鱼群涌入河道后,走上了誓死不归的征途后,河岸森林中的黑熊、棕熊、狐狸、老鹰都聚集到河边河滩和瀑布处。鲑鱼要过的这一关,是真正的生死关、鬼门关。要知道一只成年熊,有时一天竟能捕获30多条二、三尺长、重十几公斤的大鱼啊。而仅在阿拉斯加东南方向,各条河流的岸旁林边,就密集着3万多只大熊小熊啊!而这支水中的生命大军,硬是要冲破熊障,在熊掌下求生,就必然有丧身熊腹者。这多像人类的战斗中那前赴后继的场面,以一部分伙伴的牺牲换取另一部分伙伴的生存......
你看吧,故乡的气息越是顺流而下,故乡的游子越是逆流而上;故乡的气息越是浓烈,游子的归心越是急切。在这长长征途上,它们身体瘦了,身形变了,甚至连身上的颜色都变了。但是在大自然生命力的感召下,为了千百万年来的不变使命,它们在坚持,在搏击。上游出生地是鲑鱼群的快乐之源,生命之源,是无数新生命的繁殖场。
满河道的雄鱼和雌鱼终于长途跋涉到了目的地。在清澈见底的池塘中、水道里,它们开始奏起生命中最后的也是最华美的乐章。它们用尽最后的气力,用已消耗掉90%脂肪的身体,相互轻轻而亲密的拍打着,以示最后的亲昵,用残破躯体中的最后力量,拍击河床下的卵石,以将后代们掩好。
他们心满意足了。
他们完成生命的使命了。
它们没有一点力量了。在河水中随波而动。满河满谷的死鱼,是一代生命的终结;而已在满河满谷中潜掩着的鱼籽们,又是新一代生命的延续,复生。
亿万年来,鲑鱼们就这样年复一年的回游着,搏击着,死亡着,繁衍着,生存着。在地球的北方,在太平洋的北方,在大自然最后的完美伊甸园,谱写着生生不息的生命赞歌!它们在大自然丛林法则中处在生物链的最重要环节上,是北太平洋和整个沿岸的全部生命之基。它们的生与死,都养育着完整的河岸生态系统。熊、狼、狐等50多陆生脊柱动物和从鹰到雀多种大大小小的飞禽,都从鲑鱼及其残骸上获得营养。连伟岸的森林,都年年代代的从这小小的鱼上长久受益。
凡是看到这里的读者,请你闭上眼睛(一定要闭上),并打开心灵的视窗,就能看到一片绚丽无比的天空!在那些罕无人迹的地方,大自然因鱼而生动多彩,生命因鱼而蓬勃张扬。一条鱼,在自然的驱使下,能做出如此惊天的事情,且亿万年来,年年如此,明知那是生命之途也是死亡之途,个体将有去无回,但为了群体因此而得以繁衍生息,它们就像守护着一份永不更改的承诺,一份永不推卸的责任。
嘿,哥们,怎么因鱼而动情?未免太小民了吧?太多情善感了吧!大丈夫若如此,还能干出大事情吗?
朋友,你尽可提出疑问。但是,谁说小民尽盈儿女泪?谁言丈夫见物不生情?实际上,自然界中的一切美好事物,不仅感动像我一样的小人物,那些激扬文字、灵动天地的伟人,一样浓意红装,情动妖娆。一代天骄毛泽东不就是从"鹰击长空,鱼翔潜底"中,感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吗?
愿大自然继续亿万年亿万年的保佑大马哈鱼,过着永不进步的回游生活吧,愿仅在2006年一夏,仅在阿拉斯加一地,就捕获了14150万条大马哈鱼,总交易值超过3亿美元的渔夫们,能早日收起渔网吧!愿美丽的鲑鱼能够永远感动人类美好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