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加祺
2007/01/2
清晨,西伯利亚的太阳还没有起床,我已在晨曦中醒来,不是觉睡足了,而是一种难以抑制的兴奋与新奇在催促。
晨风凉爽,当我们走出中心旅馆的大门时,宽阔的大街静悄悄,只有蓝蓝的天空和泛黄的树林映在眼前。时间在缓缓地流失,看不见匆匆上班的人群、鱼贯而行的自行车和一溜烟的小汽车。这是一个没有急迫、没有追赶的早晨,一个没有压力、不动声色的早晨,一个与大森林气息相融的自然的早晨。
就在这冷清的街头,路口拐角处却见到两位俄罗斯"卖花大娘",年龄大约有五、六十岁,看上去已经在路边呆了一会儿了。地上摆着几盆鲜花,叫不上名来,但水灵、鲜亮。几只麻雀在花盆旁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也在赏花。两个大娘一站一坐,一声不吭地守在花旁,天凉了,站着的大娘已经穿上厚厚的冬装,坐着小马扎的大娘则将一个透明的塑料袋严严实实地套在身上,只露出个脑袋。见了我们只是笑一笑,依旧静悄悄的坐着,不叫卖,不声张,不招揽,悄然等着买花的人。马路的对面,还有一对老夫妇在支摊儿卖菜,也是静静的没有叫卖。我们好奇地走上前去,菜摊儿上只有黄瓜、白菜、西红柿、土豆,数量不多,也就不到十斤的样子,但价格贵得惊人。白菜和黄瓜论个卖,一棵白菜20卢布,两个老人和蔼耐心地回答着我们的提问。大概是第一次与好几位中国人同时交谈,老人显得很开心。他告诉我们:西伯利亚蔬菜很少,土豆是这里常年备用的"战备"菜,其他品种的用量就少多了。城里人在城郊都有自己的"达卡",一种木板制的别墅(准确的说就是小农舍),有一块自己种植的自留地,他家也有。秋天了,一周去一次,周末休假并带回土豆等自种菜。老俩口吃不了,就摆摊卖。"卖了更好,卖不了拉倒"老人微笑着无奈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