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加祺
2007-05-25
我的第一篇论文发表于23年前的1984年。那时,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在交通系统党校当老师。毕业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好象失去了方向。猛一下离开校园的学习生活,有点不适应。不知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心里很茫然。
以前,没有这种情况,记得下乡回城在汽车运输场学徒时,脑子特简单,目标特清晰,干事特努力。就是学好修车技术,认定那是跟我一辈子的好东西,技不压身嘛!不是吹,全场几十号修理工,论技术,我是属一属二的。记得有一次在和平路上,一辆北京吉普停的不是地方,几个警察想开走,但没钥匙,忙乎半天,也整不着车,里三层外三层的行人"观众",围着看热闹。大冬天里警察急的直冒汗。我近前一看,原来如此,使忍不住露一手。那几个警察见有人上前帮忙,如见救星,我在众目睽睽之下,打开机盖,一把改锥往电滚线头上一插,吉普车"嗡"一声发动起来了,"观众们"一片惊呼!"看人家,比警察都强","行啊,这小伙子有点技术",在警察的感谢声与旁观行人敬佩的目光中,我阔步于和平路。那感觉,牛!
现在,大学也毕业了,天之娇子学有所成,可除了教书,还得干点什么呢?没想明白,就这样,晃荡了有一年时间。一年后,突然来感觉了,哼,光教书不行,得上层次,得写论文,发表东西,得有点硬坷的。写什么呢?就从交通经济学入手。目标一明确,精力就集中,那是1984年春夏之际,我吭哧了好几个月,先后修改了七遍,于7月中旬将稿子投给一个名叫《综合运输》的专业杂志。那时脸皮薄,写了不敢说,怕万一不采用,多栽面子。
稿子投出去,就等啊盼啊,胡思乱想加信心十足。可一晃三个月过去了,人家杂志一直也没来信,我心里七上八下的嘀咕开来,"没戏了?有戏应该来个信啊。"可不管怎么说,那是改了七遍的论文,自觉写的还可以嘛!在忐忑不安中,十月份又过去了。我都不敢再盼11月份了,谁知,就在这期发表了。
记得很清楚,那天,门房张大爷拿着一个纸卷找我,说是寄给我的。我一看,是北京《综合运输》编辑部寄来的,心里一下子怦的跳起来。莫不是论文发表了?打开一看,嘿,真是发表了。那篇论文题目叫《对运输市场若干问题的再分析》。高兴、兴奋,我的文章第一次在刊物上变成铅字,我也发表论文了。在我印象里,那是大学教授们干的事啊!更巧的是,《综合运输》从那一期开始,经有关部门批准,在国内发行基础上还成为可在国外公开发行的专业刊物!
兴奋中,我又开始新的奢望,希望这篇论文能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交通运输经济》选用上,那可是权威级啊!12月份,我校的《交通运输经济》来了,我在目录中,一眼看见我的名字,我乐晕了,在许多人眼中,这是仅次于《新华文摘》的权威刊物啊!
得,受刺激了。我像是找到了生活的方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不论以后调到哪里工作,我都把去新单位工作当作上大学,把工作内容当作学习研究的对象,我先后调动了8次工作,当老师、作公务员、干企业,调到哪、看到哪、写到哪。唉,这叫一不留神,落下毛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