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风秋月
2009.03.01
一、出发 12月10日
曾经幻想退休之后,就过一种读书旅行的生活,其实那真的只能是一种幻想,因为不太可能今后生活的每一天都在旅行。我的旅行生活就从今天开始,当然是阶段性的,不过,退休后的我却真正开始行走在属于自己的生命旅程中了。
三亚之行是旅行生活的第一程,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在刚刚办好退休手续后即刻成行。先生的老同学邀我们三亚一游,来不及有更完备的酝酿和筹划,就匆匆踏上旅程。我们选择乘火车过去,一则正值海南旅游旺季,打折机票想都不用想;二来从华北到祖国的最南端,纵向跨越三千多公里的机会,难得!可以领略同时不同季的风光,可以亲身体会祖国的幅员辽阔,乘火车真的很有诱惑力,虽然要乘坐三十三个小时之久。飞机上只能看云海茫茫,火车却观赏着山川河流,而费用只有飞机的一半,可谓物超所值。不过火车票的购买难度却是数倍于机票。
晚上8点38分火车准时离站,在石家庄站上车的旅客不过十几二十人,却在车厢的走道里雍堵了半个小时后,才坐进自己的包厢,因为人们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一个三四十岁衣着华丽的女子,目的地海口,只身一人带了五件行李,还有一整箱衡水老白干,把包厢的行李空间占了大部,卧铺下面茶几下面都占得满满,三个大汉送上车的。我们看着不禁担忧她如何下车,她爽快地说:“没事儿,下车还有人接”。由此想到,一方面我们的铁路服务还太差,如果火车行李托运能如飞机的托运一般便捷,很多人都能出行得更从容;另一方面也看出,我们的国人在出行的计划里面,几乎没有太多的人会想到,自己的行为是否会给他人带来不便;也由于此,我们的包厢里显得异常的拥挤,待大家都安顿坐好,火车已开行快一个小时了。
很久没坐长途火车了,多年以来都是远途乘飞机,近途或汽车或城际,乘长途火车已是三十多年前的知青经历了,那种路途上的艰辛已经淡忘,而今晚上车伊始已经显示了旅途艰辛的威力。21:30列车熄灯了,摸着黑吃了一片舒乐安定,睡。
二、在路上 12月11日
早晨被同包厢里那个可爱的小姑娘兴奋的笑谈声唤醒,因没睡好头有些疼。早7:41车到长沙,下去换换气。长沙的清晨空气清冽,气温与石家庄差别不大,稍暖,列车晚点10分钟。大家洗漱完毕早餐后聊了聊,同包厢的三姐妹都退休了,带着小孙女到海口度假。小孙女叫田倬宁,长得很漂亮,活泼好动一会儿不闲着,5岁的小姑娘已经学了古筝、舞蹈和英语,还多次参加过电视台的宝宝秀。看着她招人喜爱的样子,不由得想起女儿小时候。
窗外掠过的景色与北方差别不大,看不到太多的绿色。长沙一带像是丘陵地带,起起伏伏但没有山峦,一片片的水田里,看不清是割掉的稻茬还是新插的稻秧,视野之内的民居多是一些二层小楼。看来中南地区的景色不是江南水乡。11:15车到郴州,快进站时看到一些楼群,感觉上像一个中型城市。在今年年初的雪灾时,郴州这个城市因重灾而名闻全国,50年一遇的大雪把郴州变成了一座停电停水的孤城,数千人被困在郴州铁路沿线。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湖南人和全国的民众也谱写了一曲互助自救的壮歌,因为雪灾让我更加认识了湖南这个地域所特有的自强刚烈的文化和民风,我喜欢湖南人!
车过郴州后,像是进入了山区,在地图上这里应该是南岭山脉,晴好的冬日暖阳下,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影被罩着一层薄雾。列车开始穿行隧道,过了三五个小隧道后,进入了著名的大瑶山隧道,从我们意识到这是一个大隧道开始计时,列车在这个隧道内至少行驶了18分钟,由此我们判断这就是著名的大瑶山隧道,它的全长应该是十几公里。遗憾的是列车广播室没有告诉旅客,列车正在穿越中国最长的双线电气化铁路隧道。而大瑶山隧道曾经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中的壮举,是中国铁路隧道技术的里程碑啊!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啊!更加遗憾的是整个列车不曾间断的是各种食物的不停歇的穿梭叫卖,似乎这一列纵向跨越中国南北的旅客们,仅仅剩下饮食这个最底层的基本需求了。是谁,是什么可以这样的漠视旅客呢?!
12:42到韶关。越近韶关,窗外的绿色也明显多了起来,比起长沙、郴州以北已是大不一样。随着绿色越来越多,铁路沿线也不断出现一些色彩鲜艳的民居。三、四层高的独立小楼,外墙贴着粉色、白色的瓷砖,在绿丛掩映中分外醒目,显然这里的民生状况好于以北的地区。车到韶关站,下去想拍两张照片,却怎么也找不到韶关站的站标,无奈只好上车了。据说过了韶关就彻底出了湘界进入广东,列车依旧穿行在群山之中,绿树满山,而且这里的绿色是那种生机勃勃的新鲜绿色,气候的分界就此显现出来。
下午三点,车到广州,下去感受一下温度,只穿了一天单裤和T恤还很热,和石家庄的温差有20摄氏度,却只过了不到24小时,真是一日四季啊!从石市的冬季到长沙的秋天,再到初夏的广州,一天跨越三个季节,这种体验太难得了!真真的感到祖国的辽阔博大,神州大地所能囊括包容的真是太多太多。从站台看,广州车站已经很旧了,不过据说广州已经新建了一个现代化的东站。包厢里来了一位新客人,一位76岁的美国老人(他让我们看了护照,1932年出生),他叫约翰.乔万尼。他随身带了一本简明中英文对话词典,已经翻的很有些破旧了,由此看出他已经在中国走了很多地方。我们就用这本小词典和仅记得的少量单词和他交谈,好在先生虽说不出很多单词,却还能听懂很多,老乔万尼不停的竖起大拇指夸赞先生。老人告诉我们,他的妻子在15年前去了天堂,他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他是一个退休的电气工程师,现在的主要生活方式就是独自旅行,此行先到海口再去三亚及海南岛的其他地方。老乔万尼确有几分儒雅,而且很和善健谈,也可能是人老了都很需要与人交流的缘故吧,他不停的和我们说着说那。当我们指着小词典上的一句话问他:“你最喜欢的中国领导人是谁”?,出乎意料的他竟回答:“蒋介石”。因为语言障碍交流,我们无从得知他为什么喜欢蒋介石,但蒋介石确实与中国历史相关近一个甲子呢。老人一定很累了,六点多钟他就睡下了,到海口的时间是午夜1点。
三、风光旖旎三亚湾 12月12日
经过三十三小时的行程终于到达中国铁路的最南端——三亚火车站,时间12日清晨5点零4分。原准备在这个南端第一站拍个照片,一问出了火车站才有站标,可是站外看着挺冷清,除了下车的几十个旅客大多是当地揽客找生意的各路人马,没有灯火通明的站前广场,二十米以外就黑得看不明就里,人生地不熟的有些瘆人,也就没敢掏出相机招摇,又失却了一次历史性留影,呵呵。头天晚上朋友打电话说要来接我们,但考虑到达时间恰是凌晨,不愿叨扰别人我们执意说火车晚点得不知何时能到,我们自己打车过去。可现在看看那些站前揽客的司机,我们和哪个都不敢搭腔儿,看谁都像梁山伯的好汉。好在很多人都在找公交车,我们随着大流也上了一辆公交车。上车打听了一下,只需换成一次就可到达我们要去的三亚湾的酒店。坐了大约40分钟在换乘站下来等车,这时才回过神来,我们已经站在南海边,已经有温柔的海风拂面而来。清晨六点钟,因为城里有路灯天色还是黑的,等了有20多分钟又上了一辆4路车,在三亚市区穿行了十几分钟终于拐上了滨海大道。就在我一直找不见海上日出的时候,忽然间看见太阳已经在我们身后跃出海面,东边的海天一片绚烂。美丽总是出人意料。在三亚的随后几天里,我们每天都或行走或行驶在这条著名的叫做“椰梦长廊”的滨海风景大道上。
这次是旅行生活的第一章,是临时动议,行程安排得也就比较紧凑。吃过早饭,我们就参加了一个“黎苗寨”的游览项目。海南是个汉、黎、苗、回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原以为一定是原生态的黎家苗寨,可以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和文化。到了地方才知道一切都是“制作”的,这里有黎家土著祈福用的牛角鼓,也有苗族汉子打猎用的火药枪,仿真的茅草屋和椰树皮搭的楼,黎族阿妹跳欢快的舞,美少年用树叶做的口弦吹好听的曲儿......
一个很商业化的流程,这些节目过后,还有购物长廊等着你。我们在这个“寨子”里四处转遍,也没找到和“黎苗寨”特别沾边儿的东西,随处可见的都是着黎苗服装的阿婆和阿妹,引着客人合影留念、交钱拿照片儿,真是民风不古啊。我们是和一个团体买的票,还好没花太多钱,如果是散客自己买票要170元,我觉得不值!还好这个节目用时不费,中午回酒店吃饭休息。
下午,先生迫不及待的扑进大海里游泳,南海的水真干净呀,没有任何污染,这一点是青岛北戴河都比不了的,在海里游泳真是游得酣畅。酒店和海滩只隔着那条著名的滨海大道,从房间里出来只需走5分钟,虽然从早上下车就没停歇,还是被“三亚湾的月亮”吸引着来到海边,正赶上黄昏的日落。
看过连绵群山里镶嵌着的落日,也看过一马平川上高悬着的落日,还看过“水泥森林”托举着的落日,但从没看过浩瀚的南海,那么深情的把落日托在自己的掌心里,落日用它最后的辉煌燃烧着天边照耀着生灵,南海的落日除了美还有一种感动。
当我还沉浸在落日悲壮里,月亮已然爬上了高高的椰子树梢,柔和的月光撒漫海滩,月亮用它永恒的笑脸照亮三亚湾。
四、走到海角天涯12月16日
“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海南岛上春风暖,好花叫你喜心怀”......如今这支歌已经是三亚的市歌了,80年代流行的这首歌,召唤着四面八方的游客来到这个美丽的海岛。曾经千万里的行程与汪洋大海的阻隔,籍着交通工具不断的更新升级,早已不在话下,如今人们可以轻松迅捷的来到天涯海角,恣意的享受阳光、大海和沙滩了。
到三亚的第二天上午,去了美名远扬的亚龙湾。位于海南岛最南端的亚龙湾是一个半月形海湾,延绵7.5公里的海滩铺满白色晶莹的细沙,蔚蓝的海水在蜿蜒的银沙映衬下分外令人迷醉;走在细软的沙滩上,柔和的海风拂面而来,呼吸着湿润洁净的清新空气,放眼海滩上摇曳婆娑的高大椰树,真是心旷神怡!要顺便记一笔的是,现如今的旅游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先掏腰包买一张真是称得上“昂贵”的门票,而所有的地方还都冠冕堂皇的标明:XX...“公园”,不知道人们是否仔细的想过“公园”究竟是什么含义。去亚龙湾的早上,遇到来三亚的老游客,他们反复的建议并叮嘱我们:到亚龙湾不要买门票,直接走到海滨的那几家五星级酒店,穿过去就是海滩,我们照方抓药。亚龙湾海滨公园门票35元一张,我们没理会它,长驱直入的走进一家五星酒店,那里完全敞开式自由出入,穿过酒店大堂,绕过花园般的庭园
就是栈桥、
白沙滩
的海滨公园了,对所有熟悉三亚的人来说就这么简单。但计算一下每年四面八方来亚龙湾看看白沙滩的游客,这每人35元的门票收入真是天文数字了,不知道这笔巨款进了何方神圣的腰包,能否进入“拉动内需”的可持续发展链条中,如此,也不枉全国人民用自己的血汗钱买“公园”的门票呀。
因为一向不太喜欢“道具式的人造名胜”,南山寺的“百米观音”便敬而远之了,也省下了每人150元的门票,下午只游览了一下“大小洞天”,感觉乏善可陈,人造的东西太多。按预定行程16日的上午就要离开三亚飞广州,14日在酒店及附近的海边休息恢复体力,15日是最后一个节目——游海角天涯。
千百年来,一句“跟着你,哪怕走到海角天涯”,演绎了多少百转千回的爱情故事,也吸引着山盟海誓的爱侣辗转跋涉,追寻那个证明坚贞爱情的图腾——天涯海角!其实,那块刻着“天涯”的巨石,真正寄托的是东坡先生仕途坎坷落寞天涯的情怀与感慨。天涯海角如今已经是一个沿海滩而建的主题公园了,它的主题就是爱情
顺沙滩朝着天涯走,一路上随处可见不同造型的巨石,而这些造型却还真是鬼斧神工,碍于上传照片数量的限制只好割爱,单就说这一“朵”足有数千斤重的“玉兰花”吧,它怎就能被海水冲磨的如此惟妙惟肖呢!
这天涯海角公园里不能不提的,也是我非常喜爱的就是那满身胡须(气生根)的老树。似乎是从北大荒的岁月开始,从懂得人世沧桑开始,我就对森林树木有一种生发于心灵深处的热爱、敬畏和感动,他们好象是上帝派来陪伴人类的使者,哪怕你最绝望的时候,如果你站在参天的大树旁,有如巨伞一般硕大的树冠和伸向云霄的枝杈,你就不再感到孤独而心生希望!所以无论到哪里我最喜欢的景观之一一定有树。这个公园里的树不知是后来移植的,还是在这里自然生长的,它们那巨大的根须和繁茂的树冠都让我惊叹。
走到天涯石,那里围满了拍照的人群,很难找到最好的角度和天涯石拍照留念,因为爱情的图腾是不能捎进不相干的人的,而你很难排除那些热切的爱情信徒,因此只拍了“图腾”
这个公园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公厕,可以够得上是“五星级”了,只可惜无法上传照片了。公厕一进门就是一间休息大厅,有沙发、茶几、鲜花、报刊,有舒缓悦耳的轻音乐,还有缠绕不去的馨香,如果没有标明“WC”一定不会认为这大厅的里面是公厕。想不到远在天边的天涯海角还有这等享受,真是今非昔比啊!公园每人65元的门票还算值得,起码不是划地收钱呀。
这次的海南之行停留短暂,很多地方还留待今后再游几次三番,俗话说“好茶要得慢慢的品”。但仅只是这次四天的三亚行,就让我得出结论——三亚(抑或海南)是个难得的人类适宜居住的地方。就我这个馋人来说当然首先是吃,鱼肉虾蟹暂不提因为如今到处都有,水果虽然很是丰盛如今也是到处都有,只想说在这里吃到的一种叫“木薯”的东东,真是让我百食不厌。其实这个木薯在海南就如同我们内地的红薯地瓜一样,但是它的口感和营养价值真是非同寻常啊;再有就是这里的水,海水清澈湛蓝自不必说,只说那自来水,真是现如今大江南北都再难寻觅的洁净甘泉了。三亚自来水管里流出的水,比我在家里常年喝的桶装水还要胜出好几筹,真正无比的清冽甘甜啊,没有丝毫的水垢和漂浮物,绝对的天然纯净水;还有三亚的空气,让我真正体会到呼吸的畅快与舒适,没有污染的天空澄澈通透,多年不得见的万里星空每晚都高悬在天宇。这里真是如今难得的一片净土了。16日上午,当我们乘坐的航班腾空而起时,我在心里恋恋不舍地说:美丽的三亚暂别了,再来时一定要从容走遍你的海角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