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文
2008/04/05
深圳的楼
此行广州我在定居深圳的外甥女家小住半月。因此可以好好地领略观赏一下深圳改革以来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一九八六年借公出之际曾到此一游,昔日黄土飞扬的大工地上到处是林立的脚手架和待开垦的处女地。打工仔,开发区,工业园区,合资企业等等新名词新事物也是第一次在这里听到,看到。对这里的人办事效率和灵活的处事方式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我一个习惯于内地工矿死板僵化的理念和管理模式的人来说真的是一次很大的冲击和启示。甚至于因为这一次的眼见为实,竟让我很长时间不能适应内地的惯性,从而引发了究竟还可以在这个如死水一潭的地方呆多久的困惑。当然,惯性的轨迹或是轨迹的惯性都是一种很可怕也很难一下挣脱的束缚,所以当激情和热血都平稳降温之后,一切又步入原有的轨迹,时光伴随着青春的脚步也就一去不复返啦。如今的深圳赫然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崭新华丽的大都市派头。当年举头仰望的国贸大厦今天竟被无数的高楼掩盖其中,再也看不出昔日首屈一指的霸主地位。坐在彭年酒店的旋转餐厅里品尝着豪华的自助晚餐,能看到国贸的屋顶和远处香港闪烁着灯光的夜景非常迷人入胜。不由感慨改革这二十多年来非凡的创造硕果给深圳这个小渔村带来了何等巨大的变迁啊。
深圳的楼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有的挺拔秀气直刺云端像地王大厦,赛格广场。有的厚重稳健固若金汤如中银大厦,财富广场。有的独出心裁错落有致如深发展,深交所。那形似博士帽的招商银行大厦高高地矗立在连绵的楼群里既怪异又醒目,还有那似大鹏展翅的市府大厦,气势恢宏的市民广场。总之,建在深圳的楼座座独具匠心多姿多彩风格迥然各有千秋,观者赏心悦目毫无视觉疲劳之虞。可见参与建设深圳的各路设计师深刻领会了总设计师的战略眼光和深邃的含义,在宽松的政治环境下充分开拓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用所有新深圳人那特有的主人翁精神和不遗余力的艰苦劳动,才得以在这样一张白纸上画出了最美丽的图画。
深圳的人
说道这里巨大的变迁不能不说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建设者,他们扎根深圳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历程。我看了一些报道和展览,第一批到蛇口工业园区的打工妹当年所遇到的生活工作上的艰难磨砺一点儿也不比我们当年插队时吃的苦头少,但他们却要比我们有成就感有值得骄傲的资本。她们亲眼见证了深圳从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为繁华美丽的国际化城市的历史。这第一代打工妹与时俱进与特区共成长与各路大军共同奏响了开发建设深圳的主旋律。今天的她们不仅是城市的主人更是中流砥柱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为这里的巨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深圳飞跃式的发展无不和这里宽松的、不拘一格的用人政策;招才纳贤的博大胸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在筹建特区初期这种人才优势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当年能够毅然放弃优裕的物质条件来这片荒芜的土地谋求发展的,大都是不谙政事官道却甘于做些实事的“老九”式人物,这种人一旦找到了适宜自己生存的土壤,犹如浇足了水上足了肥的禾苗茁壮茂盛地成长起来。我亲眼所见许多老知识分子在邓公逝世的纪念日里到莲花山邓公塑像前摆上鲜花,感慨自己在改革开放后如鱼得水地在这块特区试验田里施展了自己的能力,没有浪费苦读十年书,也才不辱使命地为特区的发展建设奉献自己的报国之心。听到那种发自肺腑的感言真的让我都受到了几分感染和感动。
我走在大街上看到今天的深圳人除了急匆匆的脚步就是神情焦灼的脸庞【好多大学生来此淘金并非轻而易举或如愿以偿】。还有为数众多的脚踏实地的劳动者。无论是修车修表修鞋的手艺人还是不停工作的保洁员保安员售货员送货员,每个人的表情都是那么的坦然自若任劳任怨尽心尽责。似乎每一个从外地来深的打工者都有一个十分明确的目标,就是靠劳动挣钱然后再用钱改善生活条件乃至命运。所以这些人看起来更加勤勉踏实,目标既现实又远大。
深圳大街上步履匆匆的年轻人和公园绿地上悠然悠哉的老年人给我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但如我这般年纪的次老年人却见得比较少。再有就是深圳现在居然有千万人口之多,而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更多,加之是新兴城市缺少历史沉淀和人文经脉,所以觉得有些喧嚣和嘈杂的感觉。方便的地方是普通话是流行语言,比听不懂的粤语沟通起来好多了。
深圳的路
宽敞笔直的深南大道我乘车走过了好多次,每一次都让我感叹作为直辖市的天津都没有这么一条通衢大道。隔离上下道的绿化带修整的非常醒目大气,路的一侧是连绵不断的高楼大厦一侧是填海而成绿树成荫的滨海大道,还有路上川流不息的滚滚车流,构成了一付大都市的豪华派头。新建的通往蛇口的快速路便捷顺畅,而蛇口又有直通香港的跨海大桥,通往澳门珠海的轮渡码头。深圳本土的面积很有限,那一头的房子一直盖到山脚下这一头已经在向大海要陆地【填海】。虽然讲不清什么国情国策但总觉得这大把的银子扔在这个小渔村还是真的像模像样地看出了成效。国人都知道春运是个让上上下下都头疼的事,尤其今年的冻灾更有网民发出把钱花在大西北搞建设就不用打工者大迁徙的呼声。但我以为地域条件的优劣还真不是个简单的公式,就拿饮水问题来说,小渔村发展成了千万人口的大都市仅水资源这一项,西北地区就难以胜任吧。
深圳的路四通八达,环城的大道,闹市里的街道,高架桥立交桥,地铁公交铁路机场出租车构成了便利快捷的交通网。公交车价格便宜一元五角跑全程或分段计价都觉得很实惠,地铁三元起价有点贵,出租车起步价十二元五角每公里二元六角,而且赶上红灯没有三分钟是过不去的,这还是没堵车的情况下,我就赶上过一个红灯蹦了五六元的时候,所以觉得出租车是真够贵的啦。不过,这一点上倒也合情合理没钱的坐公交四通八达很划算,不在乎钱的坐出租图的是个舒服【不一定快】,更有钱的开私家车,而且私家车的档次很高耶。深圳这地方富人很享受,穷人也有饭辙。当保姆的一样居住在豪华别墅里【工人房】我在银湖别墅区就看到许多小保姆在替主人遛狗。只要有工作干就不愁没饭吃,但没有工作或是没有钱在这里就很难生存下去了。这里最便宜的饭也要五元钱才能吃饱【馒头咸菜】吃的东西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就是价格比京沪两地都贵。所以在这里找不到工作愁眉不展的,大概就是连吃饭都成问题的一群人吧。
深圳的树
南方不同于北方的最大之处就是在寒冷的冬日里,这里照样是郁郁葱葱的一片绿色。而深圳这二十多年的发展看得出是遵循了科学发展理念同时也尊重生态规律。植物植被一草一木都保护利用的非常好,几乎是有土的地方都有植被覆盖。这里是热带气候有着充沛的雨量,让所有的植物都能够茁壮地生长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无论是在荔枝公园莲花山等等公益性绿地还是在世界之窗锦绣中华仙湖植物园大峡谷等等收费公园都可以看到高大的椰树,婆娑的棕榈树,英姿的苏铁,清秀的竹林,远古的化石树还有那数不尽的鲜花异草,所有的绿化景观都修整一新令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说深圳是花园城市一点都不夸张。说深圳是国际大都市也不算吹牛,天津不是也一直号称国际大都市吗。其实真较真咱还真有一大截赶不上人家的地方呢,别的不说就一个城市卫生咱就得甘败下风。我一看到那些自觉的保洁员在无人监督的环境下认认真真地把卫生间清扫干净,把地铁站的玻璃幕墙擦的锃光瓦亮,我就会联想到咱天津老远就能找到厕所的奥妙之处和地铁站玻璃上那厚厚的一层灰尘。气候有关系但对待工作的态度更有关系,在咱这里打工的人习惯于出工不出力,“猫盖屎”的活儿干顺了手,监督管理的人也是一水的“混差”,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工作质量可言。但在深圳不行,你不好好干,立马就有人顶了你的“偷懒耍奸”,而且一旦“恶名”在外也就甭想在这一行混饭吃了。这也是在那里劳动的人们态度出奇的自觉勤勉的根本原因。
深圳正是在这些硬件环境上下了功夫干了实事所以也才能凭着梧桐树招来各地的凤凰栖息。这里也是著名的商业城市世界各地的名牌一线产品云集,有钱人一掷千金的豪爽司空见惯不足为奇。钱少的人花几十元就能配身行头也不是难事。我还看到在罗湖商业城里不少的香港太太【一般主妇】手推小车来淘货,实在没啥可买也要带些水果小菜回去,据说比他们那里要便宜不少呢。那种感觉可能就和咱们去大胡同溜达一圈差不多吧,总之这里上万元的LV包和假冒的仿制品同样有顾客有市场。这里是一个包罗万象各取所好的城市,这是一个富人的天堂但也绝不是穷人地狱的地方,这也是一个劳心者日进斗金劳力者不失温饱的地方。这也是我作为一个观光者从中看到改革二十多年深圳特区发生巨大变迁的真实感受。从中不仅萌发了对祖国潜在实力的认可更为祖国繁荣富强的明天祈祷祝福。
我带着老照片旧地重游今非昔比感慨万千,拍了不少照片就想配合这些感想用的,无奈我鼓捣半天也贴不上去,只好作罢。真羡慕那些对电脑应用自如的朋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