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风秋月
2007-06-27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有个《盲人摸象》的故事,是比喻、讽刺并警示人们,不要用盲人摸象那样的片面性对待事物和生活。其实我觉得,盲人本就没有视力,他们接触了解并判断生活和事物的主要方法就是依靠触摸,所以他们的片面性应该是无可厚非的。而"明眼人"对生活、事物乃至真理的认识、判断与处理,如果陷于盲人摸象的片面性,割断生活、事物与真理的内在的逻辑联系,把私人的、公众的生活和秩序肢解得支离破碎,甚至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害,这才是最可怕的啊。
看CCTV2套重播的《对话》节目,那一期的话题是:家长课堂。看完这个节目,让我有目瞪口呆的感觉,为家长,更为那些孩子!看这个节目才得以了解,现在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一些学校(甚至是幼儿园)和家长___学校不知是为了商业的目的,还是如他们所宣称的那样,为了祖国培养栋梁之材;家长则不知是为了让孩子更健全的成长,还是为了推卸自己应尽的责任;总之,为了他们各自的目的,这些学校和家长开设了这样特殊的学校(幼儿园),送自己的孩子进入其间,接受绝对是很特殊的"强化教育"。在这些学校(幼儿园)里,从五、六岁的幼童到十来岁的少年,都被施以各种非同寻常或超极限的训练。比如:节目播出的一所幼儿园以"吃苦"为主题的特殊教育,画面上一群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儿,每天早上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做5000米长跑,还有他们以手抱头从山坡滚下的"野外生存"训练---。看到这里我由不得在心里恨恨得斥骂这些愚蠢的家长,要知道这些孩子真正还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基本身体安全,如果这些孩子在这样不适龄的所谓"训练"中被伤害,那么他们的家长再捶胸顿足也为时晚矣!无论是"吃苦幼儿园"还是"西点男孩学校",统统都是在违反一个人正常的身心发育成长过程。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先生在节目中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教育的有效性依赖于教育的一致性。实际上对孩子来说,吃苦并不在于它的强度,而在于它的长度。为什么呢? 因为只有长度才能养成习惯。而习惯是人格的一个重要的基础。"这些家长们难道不知道,孩子的养育、教育和成长或说一个人的成长,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而为父母者是孩子与生俱来的第一任老师,这个责任是任何人任何机构都替代不了的。难道我们能指望一对无节制追求物质享乐的父母,会教养出一个刻苦勤奋的孩子么?难道我们能指望每日里尖刻取巧的父母,会培育出一个仁爱敦厚的孩子么?难道我们能指望自私诿过的父母会教给孩子肩负起责任么?"所有的家长都应该知道呵,孩子的一切优良品质,都是在年年、日日、时时的生活中耳濡目染形成的,决不是什么超极限的心理、生理训练可以奏效的,既然选择了做父母,就必须同时选择做孩子的系统工程师,来不得任何一点儿偷懒和塞责!试图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拙劣对待孩子,是要受到惩罚的。看着这个节目,不由得让我想起了盲人摸象的故事,不由得联想到更广泛的社会生活。
我们的社会不知是患了什么病症,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大地上到处泛滥这种盲人摸象般的低级错误。面对着普通民众用常识都能分析判断的问题,一些高高在上的专家学者决策者硬是抱残守缺各执一"理"的把中国社会折腾得支离破碎,按倒葫芦起了瓢___当我们要发展生产力的时候,其实满可以按经济运行的整体规律走发展市场经济的路,但却不知为了什么,决策者竟然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国策并大行其道。试想,在利益的面前,公平如果仅只是被"兼顾",实际上就会被搁置不顾了呀。因为效率属于利益的范畴,逐利是人的本能,而公平则是理性,在社会生活的秩序中,是应该用理性约束本能的。然而没有公平公正作前提的社会运行,必然是无序而荒谬的。君不见,淮河污染尚未治理出成效,太湖蓝藻已泛滥成灾而危及千万人的饮水;官员贪污腐败前赴后继,刚有京官落网又现外省大员获案,银行大小官吏卷款而逃,各地"诸侯"纷纷卖官鬻爵;前脚查处了社保资金舞弊大案,接踵而至的是地方黑势力官商勾结贩虐黑窑童奴!曝出震惊中外惨绝人寰的丑闻---。这种盲人摸象一般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社会治理模式,已经给我们五千年传统的华夏民族,造成了莫大的危害,有些危害特别是自然环境的危害已经是很难弥补的了。那么我们还要多久,还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抛弃这种盲人摸象的低劣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才能用符合社会逻辑学的整体性系统工程的思路,指导我们走出盲人摸象的误区,走上中华民族良性发展的通天之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