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說:「歐美國家有哲學,而中國沒有。」
換言之,不論是古代或現代的歐美政治體制,在這些人看來,皆應屬於科學、哲學之產物。
那麼請問,歐美國家從古至今檢驗所有政權統治者或政治人物的科學、哲學標準何在?
若無人能夠舉出這樣的科學、哲學標準,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判定,歐美國家並沒有科學,也沒有哲學?
//oHeng Khoo
「讓哲學回到儒家來」
早上看到,厚厚的一本新書出版,書皮上斗大的字--「中國有哲學嗎?」從五四運動到現在已有百多年,還有人在爭論中國有沒有哲學,有沒有民主。在為中國沒有哲學而叫屈、自卑。
許多學者如牟宗三、唐君毅等哲學家、學者都同意,若以西方那套重理性思考、推理,邏輯辯證,建構形而上學為定義,那麽中國幾乎沒“哲學”。
但如果說哲學是探討人類命運與人生意義,那麽這正是中國哲學所善長的領域。
西方哲學從柏拉圖開始,就把世界分為兩個--塵世世界、理念世界。(這個理念世界和基督教結合後就是上帝的世界。)並且認為理念世界,不是現實的塵世,才是最更本的,最真實的世界。塵世的世界只不過是在模擬理念世界。
然而從尼采到海德格爾;從黑格爾到杜威,西方哲學家把目光從理性的、思辨的、絕對的東西,轉到“生活”、“生命”上來了。
從笛卡兒到尼采,說明追求形而上的思辨智慧,已經成為過去。
中國哲學家李哲厚說:我很欣賞兩位中國海德格爾專家的話---
我不贊同海德格爾把無情無緒, 看做人生在世的最基礎的結構,而更傾向於馬克斯•舍勒的洞見:“愛與親密無間,心心相印與攜手共進,才是人生在世最深沉的基礎結構”
當我在人所共知的海德格爾的“深淵”邊緣蹣跚時,正是通過她的一顰一笑,有時或是一聲嘆息,提醒我生活中真正重要的東西。”
就讓哲學回到儒家的一個世界,讓哲學形式回到日常生活中來,回到以情為本體的中國哲學來,以情感--眷念、珍惜、感傷、了悟來代替海德格爾,那空洞而不可解的“畏”和“煩”。
(本文取中國哲學家李澤厚的觀點)
//ddie Kuo
孔子學説跟哲學沒關係,這簡單從歐美國家的圖書館都歸類儒家思想的書籍為政治類得出最大公約數,是統治者的首選。更妙的是共和國在全世界的孔子學院也是要遂行它的政治目的而設立,説哲學太沉重。
//HoHeng Khoo
我想是“哲學”定義的問題。所謂“孔子學院”我一開始就把它當作掛羊頭賣狗肉。
//秦村
不符哲學定義就不要叫哲學了,中國人文史哲不分家是邏輯理性的水平問題。又要套用西方的學術概念又不用西方的學術標準,說得不客氣一點那是欺世盜名。我認為中國古典學說只能稱做思想流派而不是哲學,因為缺乏了哲學必要的邏輯思辨。
//Lo Ca
我覺得不管中國有沒有哲學思想,但方法總是有的。只是這些過往累積的智慧,沒有被用學術的方法界定出來。
哲思像靈光一閃,在詩人創作時,在藝術家創作時, 在科學家的奇思異想中,在職人達人的專注中,.... 醒悟的人並不總在哲學思考中,而平庸的人有時也會靈光一現。
漢娜鄂蘭說邪惡的平庸,只怕就是紅樓夢中的糊塗人了。可見糊塗人古今中外都有, 在納粹滅亡 猶太人以及奇人異人時,在有心人策動下,靠一群糊塗人執行了。在胡圖族滅亡圖西族時。在毛澤東號召群眾殺害中國的讀書人時。
所以某個西方哲人只好說,有思想的人才是我的同胞,真理才是祖國。但我還要多說一點,有系統的殺讀書人,大概就只有中國人有。文字獄,御史大夫...都是為讀書人設的。
中國的統治者希望大家都平庸,這是無庸置疑的,我已經有這方面的覺悟,諸君呢。
//Yao Jen Hsu
西方哲學追求的是宇宙萬物背後的真理,中國哲學則是規範人與人間相處的秩序,比較偏向倫理學
//Daniel Lien
華夏中國只有為帝王服務的學問,沒有專業導向的學問啦!
//周善為
《列子‧仲尼篇》云:「孔子曰,西方之人,有聖者焉!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請先理解孔子這幾句話,再討論儒家哲學思想吧。
//秦村
周善為 孔子並未取得真理文憑無須信。
//周善為
秦村 孔子的真理文憑來自於兩千多年來所有學道修道者實際驗證所產生的共識。
//沈鴻運
讓中國的哲學回到魏晉玄學比較實在。虛無主義的極致成就啊......
//周善為
這裡的許多人說:「歐美國家有科學意義上的哲學,而中國沒有。」
換言之,不論是古代或現代的歐美政治體制,在這些人看來,皆應屬於科學、哲學之產物。
那麼請問在場的諸位,歐美國家從古至今檢驗所有政權統治者或政治人物的科學、哲學標準何在?
若是諸位全都舉不出這樣的科學、哲學標準,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判定,歐美國家並沒有科學,也沒有哲學?
敬請諸位回答這個問題。
//秦村
周善為 科學是種處事的方法態度,哲學是門學科。思辨邏輯是其特點,此特點才符合哲學的定義。這種介定哲學的方式就是科學的。你的提問欠邏輯並不科學。這也是儒學的大問題,是邏輯理性的水平問題。
//周善為
秦村 所以您承認,歐美國家從古至今檢驗所有政權統治者或政治人物的科學、哲學標準,並不存在?
//秦村
周善為 你的問題是張冠李戴。
//周善為
秦村 所以您承認,歐美國家並沒有科學,也沒有哲學?
//秦村
周善為 歐美國家既有哲學又有科學,為哲學下定義就是種科學態度。扮哲學的學說是違反科學精神的。
周善為
秦村 那麼請您舉出,歐美國家從古至今檢驗所有政權統治者或政治人物的科學、哲學標準。
//Shih-Kai Cha
秦村 對不起,能否請您先說明一下:1 科學與哲學的關係爲何?是哲學定義科學,還是科學定義哲學?2 什麽才是 “ 科學的 ” ?謝謝。
//秦村
Shih-Kai Cha 例如「邏輯思辨」是哲學的定義,用此定義分辨什麼是哲學什麼不是哲學這就是科學的方法。而不是你說是哲學就是哲學。
//Shih-Kai Cha
秦村 1 我都還没說什麽是哲學哩 ... “ 邏輯思辨 ” 是哲學的 “ 方法 ”,不是哲學的 “ 定義 ”,否則的話,任何需要 “ 邏輯思辨 ” 的思想行爲,包括審慎精密的犯罪計劃,都可以算是 “ 哲學 ” .... 你當然可以舉出所謂 “ 犯罪哲學 ”、“ 暴力美學 ” 之類的說法,不過很抱歉,這不是我們在這裏嚴肅討論哲學的内容。在西方哲學史上,反對 “ 理性 ”、“ 邏輯 ” 與 “ 思辨 ” 的哲學家,亦所在多有,例如叔本華、尼采、柏格森、佛洛伊德等人。如果您要爲哲學下 “ 定義 ”,那麽首先您必須得說明,是什麽使得 “ 哲學 ” 不同於其他學科?光從 “ 邏輯思辨 ” 的角度,是無法區分 “ 哲學 ” 與 “ 不是哲學 ” 的。
2 您又說:以是否合乎 “ 邏輯思辨 ” 來檢驗哲學,是 “ 科學 ” 的態度。那麽試問:“ 科學 ” 本身是合乎邏輯的嗎?您可能没想過這個問題吧?我只要隨便舉一個例子,譬如在量子力學中對 “ 波函數塌縮 ” 、“ 波粒二象性 ” 和 “ 不確定性 ” 等等現象的觀察與假說,不但違反直覺,更不合邏輯;雖然無法合理地解釋,但是科學家們卻依然接受這些 “ 不合理 ”、“ 非理性 ” 的結果。可見,“ 邏輯思辨 ” 也不是 “ 科不科學 ” 的檢驗標準。而既然科學無法以邏輯檢驗自身,那它如何以自身去檢驗哲學呢?數學也是一樣,1+1 一定等於 2 嗎?所以我才會問您: 什麽才是 “ 科學的 ” ?
3 “ 科學 ” 是從經驗的實證立場出發,以 “ 量 ” 來表現客觀事物的 “ 形式變化 ”,也就是說,當客觀事物的變化,超出了 “ 形式 ” 而進入 “ 形而上 ” 的範疇時,形式邏輯對此是無能爲力的,科學對此的態度是 “ 不討論 ”。在量子力學和宇宙論中,這樣的例子處處可見;而這正是哲學思考和反省的對象。所以問題不是出在 “ 邏輯思辨 ” 本身,而是出在您本人對 “ 科學 ”、“ 哲學 ”、“ 邏輯 ” 和 “ 思辨 ” 的理解 — 不是所有 “ 科學的 ” ,就都是 “ 合乎邏輯 ” 的;不是所有 “ 合乎邏輯 ” 的,就都是合乎 “ 科學邏輯 ” 的。按照奥地利猶太裔英國哲學家波普( Karl Popper,1902 - 1994 )的說法:只有當一個命題,是能被 “ 證偽 ” 時,它才是 “ 科學的 ”。换句話說,“ 會錯的 ”、“ 會不合邏輯的 ”、“ 有適用範圍的 ”,才是 “ 科學 ” 的本質。而哲學的研究對象之一,就是 “ 科學邏輯 ” — 嚴格地說就是 “ 形式邏輯 ” — 的有效性和適用性問題,這就是所謂的 “ 科學哲學 ”。哲學的邏輯 — 嚴格地說就是 “ 思辨邏輯 ” —,是超越科學的邏輯的,所以,不是科學定義了哲學,而是哲學反思和定義了科學。
//秦村
Shih-Kai Cha1. 我們針對的是中國古典思想流派是否哲學這個狹義的範疇而不是廣義的哲學概念。我舉例「邏輯思辨」來說明以區分中國古典思想流派為什麼不是哲學的原因。當然你可以說缺乏邏輯思辨的文學作品也可以叫做哲學。是否被人接受那是另一回事。我個人認為中國古典思想流派是有些哲思的文學作品而不是真正的哲學。現代藝術許多內涵上都有些哲思,但那不是哲學只是藝術作品(可以用文字或影像或裝置等任何形式來表現),中國古典思想學說我認為是文學藝術而不是哲學。只有老子的「道」才接近哲學的層次,因有初步的邏輯思辨。
2.沒錯,科學是可以證偽的。如果儒生能夠用文學來證明那同樣是哲學,就可以證明「邏輯思辨」並非哲學的特點。問題是這樣將令哲學不成哲學。小學生寫篇「我的志願」也可以說是哲學了。
3.我沒有說科學定義了哲學這是你說的。你的問題是「什麼才是科學的?」所以我舉了以「邏輯思辨」作為哲學的特點是種科學精神而不是憑你說。你引伸而去解釋何謂科學與哲學離了本意。而且說中國古典學術流派並非哲學是在學術角度評判的並無眨義。
//Shih-Kai Cha
秦村 合併1、2 邏輯上,你對哲學的定義如下:
正命題:若是哲學,則有邏輯思辨
逆命題:若有邏輯思辨,則是哲學
轉命題:若不是哲學,則没有邏輯思辨
逆轉命題:若没有邏輯思辨,則不是哲學
正命題成立則逆轉命題成立;逆命題成立則轉命題成立。然而,正命題的成立,卻不能保證逆命題和轉命題的成立。所以,小學生寫的 “ 我的志願 ”,雖然其中有可能具有粗淺的邏輯思考,仍然不能算作 “ 哲學 ”;而不是 “ 哲學 ” 的藝術或文學作品,也可能蘊含著某些邏輯思辨,這些都對。但是,如果你要以這個正命題作爲哲學的 “ 定義 ”,那麽這個命題,就必須表述 “ 哲學 ” 和 “ 邏輯思辨 ” 是兩個完全相同的東西,不多不少,二者互爲充要條件,這也就是哲學上所謂的 “ 純粹同一性 ”。
也就是說,上述的四個命題都必須同時成立,换言之,“ 若且唯若( if and only if )是哲學,則有邏輯思辨 ” ,這樣才能表述出哲學的 “ 本質 ”,即 “ 什麽是哲學,什麽不是 ”。但是我從開始就對你的逆轉命題提出了反證 :例如 “ 非理性主義哲學 ”:雖然反對邏輯思辨,思考的方法是非邏輯的,處處充滿著矛盾,但它仍然是 “ 哲學 ”。關於這點,只要讀過尼采的著作,或是維根斯坦的 “ 哲學研究 ”,就能明白。既然逆轉命題不能成立,那麽正命題也就不能成立了。至於逆命題和轉命題的不一定成立,一如上述。可見你這樣去定義 “ 哲學 ” 的做法,是不完備的,所以我才會說,從 “ 邏輯思辨 ” 的角度,無法定義哲學,是無法據此去區分 “ 什麽是哲學,而什麽不是 ” 的。
3 你自己說: “ 例如「邏輯思辨」是哲學的定義,用此定義分辨什麼是哲學什麼不是哲學這就是科學的方法。” 很抱歉,用 “ 定義 ”,而且還是一個被哲學自身所質疑的、有問題的不完備定義,去分辨什麽是哲學,什麽不是哲學,這跟科學的必要條件 — “ 實證 ” 與 “ 可證偽 ” 無關,因此,並不是 “ 科學方法 ”。
//秦村
Shih-Kai Cha 你的回應本身過程就是屬科學方式而不是玄說。科學方式並不等同其結果是真理。尼采的反理性哲學也是邏輯思辨後的結果。弗洛伊德的學說也是經临床實證而總結出來的。
//Shih-Kai Cha
秦村 哲學是對存在的本質,以及生命意義的思考。哲學思考的結果並不一定是完整的真理,這點我與你的意見一致;但是這卻不防礙其作爲 “ 哲學 ” 的本質。正如以相對論的角度來看,古典力學對時間和空間 “ 均匀平整 ” 的預設是錯誤的,需要被修正;然而這卻無損於古典力學作爲 “ 科學 ” 的本質。可以說,相對論是對古典力學的反思和超越。我前面說過:科學是哲學反思的對象。事實上,哲學真正的反思對象,應該是 “ 智性 ” — 也就是 “ 形式邏輯 ” — 所以我才會一直强調:哲學的邏輯 ,也就是真正 “ 理性 ” 的思辨邏輯,應該是超越科學的邏輯,也就是 “ 智性 ” 的形式邏輯的。而形式邏輯是舊形而上學的主要思維方式,因此也稱爲 “ 智性形而上學 ”。尼采和絕大多數 “ 非理性主義 ” 的哲學家,處心積慮地想要克服形而上學,但是卻始終擺脱不了 “ 智性 ” — 也就是形式邏輯的思考方式,仍然想用形而上學的方法,終結形而上學。最後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 打著邏輯反邏輯 ”,而走進了死胡同裏。難怪海德格說尼采是 “ 西方最後一個形而上學家 ”。尼采這種 “ 非邏輯 ”,正確地說應該是 “ 非思辨邏輯 ” 的思考方式,得出的結論當然值得非議,但這卻絲毫無損於他作爲一個 “ 哲學家 ” 的地位,因爲我們對哲學的定義是 “ 對存在的本質,以及生命意義的思考 ”。所以我再强調一次:哲學並不反對科學或是 “ 科學方法 ”,但哲學並不是科學,“ 思辨 ” 並不一定等於 “ 形式邏輯 ”,而應該是超越形式邏輯的。我上面的回應雖然是基於形式邏輯,然而卻是從你提出的 “ 哲學 = 邏輯思辨 ” 這個純粹同一性的反面出發,所做的推論,目的是說明這樣定義哲學的 “ 不完備性 ”。與其說是 “ 科學的方式,不如說是 “ 思辨的方式 ”,或是 “ 辨證的方式 ”。所以我的建議是:如果你真要以 “ 邏輯思辨 ” 作爲定義,那麽你的定義應該修正爲 “ 觀念論哲學就是邏輯思辨 ”,這樣,你所說的 “ 邏輯 ” 才是真正的 “ 思辨邏輯 ” — 你也可以稱它爲 “ 辨證法 ” — 也才能够把它與科學和其他哲學真正區分開來。史賓諾莎的睿智說得好:“ Omnis determination est negatio. ”( 一切的規定都是否定。)
//陳明城
孔儒搞小圈圈 不只扯不上哲學,甚至缺民主的泥土。且一直是獨裁的溫床。
//周善為
陳明城 《禮記‧禮運大同》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這一段文字就是奠基於哲學的、最早的儒家民主思想。「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這是儒家民主思想的理論、理證。「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這是儒家民主思想的實務、事證。
//陳明城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子路:
葉公對孔子說:「我家鄉有正直的人,父親偷羊,兒子告發了他。」孔子說:「我家鄉正直的人不同:父為子隱瞞,子為父隱瞞,正直就在其中了。」
孔儒喜搞小圈圈 所以累世開不出民主的花朵。只鞠躬盡瘁 不知所云的 諸葛〝孔〞明。
孔儒的《禮記‧禮運大同》是要求他人,放任自己的,甚至扮演統治者為惡的工具。歷朝歷代興衰就是這道理,亂世比治世頻仍,開不出民主花朵。
//秦村
陳明城 互相包庇隱瞞這是香港需要廉政公署的原因。
//周善為
陳明城 您若處在大陸文革時期也會像那人一樣,主動舉報告發自己的父母嗎?當時您若真的這麼做,別人會指責您沽名釣譽,還是會稱讚您正直呢?
//陳明城
周善為 所以別在頌揚孔儒了!離民主社會太遙遠。才會出現獨裁的文革。幸虧蔣介石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動部下去。才有今日平等台票,人人等值的民主台灣。我們不必再養〈老賊〉,再讓老賊來幫我們決定誰當總統?
//周善為
陳明城 為什麼那麼反蔣、反儒家的真正原因,您並未實話實說。因為我也一樣一輩子生活在台灣,卻沒有您那樣的反感。
//秦村
這只是小學階段的作文:「我的志願」。有志願卻不懂怎樣去實現是因為欠缺了科學的處事精神。
//Lo Ca
有思想,沒方法,也是不行的。
中國自清末提政改,到現在100多年,還是一樣,中央極權。習上臺後,打掉多少貪官污吏,但體制沒變,跟朱元璋一樣,皇帝一雙眼,監督不完的。
臺灣一開始也是靠中央極權,再怎麼監督還是有腐敗的事,看血觀音就知道了。還有六六的蝸居,臺灣也有臺版的。
然而網路自由化,督促政府政策開始透明化,靠民間力量擋下美麗灣和核四,下次再號召圍火力發電廠,檢舉良田樹林種電...,現在是全民監督,誰敢亂來????
//周善為
中國古人用字極簡,「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這一「公」字,即是修學方法,即是重中之重的關鍵。
「公」者,無私也,佛教則曰無我。佛教東來中國以前,體悟孔子思想確實不易。無我無私者,平等看待自他、世間一切現象,不生雙重標準,佛教所謂不二也、善法也。
儒家修學亦首重善法,如「人飢己飢,人溺己溺」,如「推己及人」等,即闡述「善」的不二理念,「吾日三省吾身」,即是實踐方法,即是哲學辯證也。
故知,儒教之「善」,即是理性、道德,即是佛教核心思想之不二觀。而悟入不二法門的觀心功夫,就是哲學辯證法。于此,中國禪宗更留下了一千七百餘則公案,以供後世學人查考。
佛教《金剛經》曰:「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無我法者」,即破除世人執著我、法實有的二種妄想。
而這同時也就是檢驗所有政權統治者及政治人物是否符合儒家「天下為公」的無私概念的哲學辯證標準。
奈何此地諸君只顧追隨民國以來五四運動的全盤西化思潮,不知世上真正的哲學瑰寶原來都在自家祖宗手裡。
//周善為
蘇格拉底同時否定了兩人的論點,他的理由,也就是中國大乘佛教核心思想的不二觀。諸位仍然認為中國沒有哲學嗎?
《維基百科/柏拉圖 對話錄》
《克拉底魯篇》(古希臘語:Κρατύλος Kratýlos、拉丁語:Cratylus)是柏拉圖的一篇對話作品,普遍認爲屬於其中期作品。這一對話的主題是關於命名的起源,文中克拉底魯所代表的一派觀點認爲名有正與誤的區別:正名與其所命名之物相符合,而不正之名則與所命名之物不符;與之相對的另一派觀點由赫爾墨革涅斯(英語:Hermogenes (philosopher))代表,認爲所有名稱的由來都是約定俗成,沒有所謂正誤。蘇格拉底受此二人相托,介入進他們的辯論,然而經過一番討論後,蘇格拉底最終得出了他著名的結論:哲學應當是對事物自身而不是對語言的研究,並以此同時否定了兩人的論點。
=======================
蘇格拉底同時否定了兩人的論點,他的理由,也就是佛教核心思想的不二觀;所謂執著名相有真實性者非,執著名相無真實性者亦非。
何以故?有無二者,為相依對立的概念。有依無立,無依有立,有無二者俱無自性、實性、主體性。離於二邊,即現證事物的自身、本質,即中國儒家不可說、不可思議、不可須臾離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