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elot Jason Choy
請從哲學角度解釋π是或不是無窮無盡的。
//朱韬
圆本身是意识对于物质现象的表达,物质是客观存在的,通过对于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认知发现两者之间的规律,为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即意识对于物质的反作用。
//劉名恕
首先要將圓分別成物質的存在或是只對人類產生意義的一種想像。若是前者,則由於只要是存在於空間中的物質長度,包涵圓週的長度,一定是蒲朗克長度的倍數,所以我猜π應該是有限的。如果是後者,那就只是一個純粹概念的存在,所以它可以是也同時不是無限循環。
//文小天
你把任一長度的繩子圍成圓,此圓的直徑與繩子長度必然是有比例的函數關係。繩長愈大,圓愈大。只是這個比例的小數點很多罷了,多到已經沒有追清的意義。再者說,隨著人類科學發展,測量單位愈小,那麼所有被定量的長度都是不準確的,好比你的身高,正常來說每天都不是相同,你的表面溫度、核心溫度也不能完全固定,你也不過是無窮多的原子繞圈與繞圈的組成。
//Shih-Kai Cha
這就牽涉到 “ 無限 ” 的概念問題。我想從另一個被視作無理數的 “ 無窮大 ∞ ”,來說明這個問題的哲學意義,這就是著名的 “ 希爾伯特旅館悖論 ”( Hilbert's Grand Hotel )
「 希爾伯特旅館悖論 」所探討的問題,可以用如下的式子表示:
∞+1 = ∞
即:無限大加一是否等於無限大?
如果從 「 ∞ 」本身的規定來看,「 ∞ 」 可以至少等於任意的數,不論這個數有多大。因此,「 ∞ 」至少等於 「 ∞+1 」 。
其中,「 ∞ 」 是 「 純量 」( Quantity ; 德語:Quantität )而非「 定量 」( Quantum ),後者具有排他性的規定:例如 3,5,1000 … 等等。
而從集合論的觀點來看,「 ∞ 」和 「 ∞+1 」這兩個無限集合是「 等勢 」( equally cardinal;gleichmächtig )的,二者擁有同樣多的元素。所以
∞+1 = ∞ 成立。
然而,這個等式的成立卻違反了一般性的算術規律。試想:某數加一怎麽可能還是它自己呢?因爲加法的規律,乃是建立在「 量是連續性之中的間斷性 」這個概念的基礎之上。於是,問題就變成了:
「 ∞ 」爲什麽可以被如此規定?
根據這個等式,「連續性 」止於「 ∞ 」,「 ∞ 」構成了連續性的界限。由外部來看,「 ∞ 」作爲一個同質的整體,它是純粹的間斷性;而從内部來看,同樣作爲一個同質的整體,它又是純粹的連續性,而且可以被無限地分割。質言之:它既是絕對的「 間斷性 」,又是將間斷性揚棄地包涵於自身之内的、絕對的「 連續性 」。故而是二者的同一,同時也是「 無限性 」與「 有限性 」的統一。
這個悖論清楚地表明了:純粹的連續,和純粹的間斷,乃是同一件事。它是抽象的「 無限性 」;而只有當連續之中包含了間斷的時候,「 無限性 」才成爲了具體的。以黑格爾的「 思辨命題 」來表述,就是:「 連續性是作爲整體的間斷性;間斷性是作爲整體的連續性。」以及「 質是間斷的連續性;量是連續的間斷性。」
换句話說,「 無限性 」必須首先爲自己的「 連續性 」設下界限,將自己規定爲一個「 間斷的 」、「 同質的 」整體,以使自己可以被無限地分割。而只有當它揚棄了自身的時候,「 無限性 」( 連續 )才能將「 有限性 」( 間斷 )包含在自身之内,從而成爲具體的、真實的「 無限性 」。
與著名的「 羅素悖論 」( Russell's Paradox )相似,一切形式邏輯上的「 悖論 」,只有引入「 揚棄 」( Aufheben )的概念,才能被解決。
《 道德經 》第三十六章:
「 圖難於其易,爲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爲大,故能成其大。」
//张瑞丰
我不知道。——苏格拉底
//劉勳忠
算不出來 所以無限
//廖亦程
你想要知道的話,我可以給你一份嚴格的數學證明,不過想要直觀,我就給你直觀吧,因為圓周率本質是什麼圓面積與半徑的平方比(你要說是周長與直徑比也可),圓,代表的是一種巡環,無法用兩個整數之比來表示,讓我們知道巡環是無法等份的,我覺得這就大自然純粹的美,如尤拉數e代表了一個利率增長的極限,黃金比利(phi)則被人們認為是最美的比例(可能有爭議),可能大自然就是想告訴我們,最自然的東西可能就是無理,丌一種無理的卻有不得不的巡環,冒似向我們透露著巡環本身就是一種無理,所以無法透過任合常規推導,丌就是這樣(順變說一下被數學家林德曼證明是超越數),超越數就是無法寫成有理系數方程的一個根,讓人們過著這無理的巡環,除非打破他!讓這個無理的巡環結束,我想這就是圓,帶給我們的一些啟發,其實數學上也有很多這種帶給我們的深刻啟發,這裡也就不列舉了,但被你這麼一問我才意識到原來丌也有這麼深刻的哲學思想,順變問一下你是怎麼打出丌的?。
//Kima Gueh
假設是有理數
呈現的將是一個多邊形 而非圓形了
故 假設為非
//霍爾
希臘字符
//廖亦程
https://dreamyeh.pixnet.net/....../44806360-%5b%e9%96......
[閒聊] 證明:圓週率π為無理數 @ 天使的咖啡屋 :: 痞客邦 ::
DREAMYEH.PIXNET.NET
另外一份是尤拉的同事朗伯特所發現
https://kknews.cc/education/x2e9e3g.amp
優美的證明:用連分式證明「π是無理數」
KKNEWS.CC
//鍾興秀
如果圓周率可以被窮盡,代表圓圈圈不過是一直轉彎的直線,也就是說是一格一格的,代表這個世界是虛擬的!
//Alexander Yang
先卡一個
//Lam Sam Lai
似乎把哲學解釋跟抒情表達混在一起了。
//周善為
在座諸位都沒搞清楚,圓周率π的意義,其實是指向變異不定。又,因為π值不定,所以同一個圓周的長度,其實也是不定的。圓周的長度不定,則圓的直徑、半徑,乃至於圓心,如何可得?這才是圓周率π的真正意義。
就好像在1公尺長的直線上,取一個1/2的點,若這個點可得,則它必定是具量的。然而它若是具量的,就必定可在其上找到一個新的1/2的點。因此,新的1/2所在,將不斷推翻舊的1/2所在,而不知真正的1/2,究竟伊于胡底。
既然1/2不可得,則圓心、半徑0.5公尺、直徑1公尺,乃至圓周長等,如何可得?
//Lam Sam Lai
周善為 補充一下,這邊把不定跟不確定混為一談了,儘管上述種種量都不是固定的值,但不影響隨著每次運算,不確定的範圍快速縮小,但也像芝諾(Zeno of Elea)所形容的一樣,不斷持續逼近,儘管任何人都可以主張這並非終點。
也就是說,我們都知道終點就在這個快速縮小的範圍內,只要(廣義的)科學持續進步,絕對範圍就將繼續縮小,但相對的,科學也在這個範圍內創造出更小的度量,以及探索能力,使得在巨觀層次斬釘截鐵確認的事情,仍然在漸次縮小的微觀層次不斷變動。換句話說,科學不斷地創造出當下力不能及而未來必可跨越的挑戰。
//周善為
Lam Sam Lai 謝謝你提醒,但我說的不定,就是不確定,因為它不斷變異。儘管不確定的值不斷的快速縮小,但仍是不確定的。因為1/2的所在,是永遠找不到的。
前面雖已表明圓周率兀值的真正意義在於不定、不可得。然而,不可得的真正意義,又如何呢?
既然1/2不可得,圓心、半徑0.5公尺、直徑1公尺,乃至圓周長等,俱不可得。這時候,合乎邏輯的數學表達式已經不可用,而必須另尋他途。
//Lam Sam Lai
周善為 我們似乎談的不是一件事情一個概念
https://www.bnext.com.tw/....../google-employee-breaks......
Google展現雲端運算能力:算出圓周率小數點後第31.4兆進位,產出170TB數據|數位時代
BNEXT.COM.TW
//周善為
Lam Sam Lai 自己不能定義自己,數學不能定義數學。
//Lam Sam Lai
計算圓周率的算式從來不是問題,是記憶體跟計算量能不能跟得上的問題,就跟尋找質數一樣,這是無限大(infinity)的威力,也是無限大的陷阱。
周善為 所以我說我們談的不是一件事情一個概念。很高興跟您對話。
//周善為
Lam Sam Lai 不能說是,也不能說不是同一件事情、同一個概念。能不能繼續探究下去,這端看個人的勇氣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