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水巷生
幾個月前的舊文,多多指教。
近年捍衛粵語風氣熾盛,激發了不少有趣的新見。先有城邦派標榜粵語為華夏雅言,繼有語言學界的熱心人共編《粵典》,圑體港語學連辦廣東話徵文比賽,今年又眾籌推出粵語文學雜誌《迴響》,勢不可擋,企圖扭轉粵語低俗的膠固形象。可見舊時報紙佬的文白粵三及第,以及香港作家粵語入文的慣技已不夠進取,必須寫純粵文才足以樹立粵語文學的典範。令我想起胡適掀起白話文運動時,也有類近的抱負。//
//周善為
千萬別蹈胡適的覆轍~
《胡適等人誤解佛教,「五四運動」無正當性》
佛教所說,過去、現在、未來的三世因果,可概分為兩類。一者所謂前世造業,今生受報,今生造業,來世受報的三世因果。這中間經過了色身死亡又再投胎受生的轉折,故有隔陰之迷。除非具宿命神通者,否則難以證知,前世所作與今生所受的因果關係。有些人因此便不信佛教因果法則,卻不知此說乃是針對古時婆羅門教修習宿命通者的教說。
二者所謂昨日、今日、明日,乃至分分秒秒,不斷轉換的過去、現在、未來的三世因果,其中不經死後投生之轉折。此即佛經中說,取之成妄與不取即真的兩種人人現前即可證知的三世因果,而這才是佛教針對一般學佛人的教說。究實而言,兩類三世因果,無非一念變現,云何有別?神通之說,善巧方便而已。
提倡「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近代學者胡適先生,在他的《四十自述》裏,自稱讀了《資治通鑑》所引范縝與人議論的兩段文後,從此不信佛教神識〈靈魂〉不滅、因果法則,及六道輪迴之說,但卻草率的未曾於此同時提出任何邏輯辨證。
《資治通鑑卷136》云:「縝著神滅論,以為『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也。神之於形,猶利之於刀。未聞刀沒而利存,豈容形亡而神在哉?』此論出,朝野喧譁,難之,終不能屈」,又云:「子良篤好釋氏,招致名僧,講論佛法。道俗之盛,江左未有。或親為眾僧賦食行水,世頗以為失宰相體。范縝盛稱無佛,子良曰:『君不信因果,何得有富貴貧賤?』縝曰:『人生如樹花同發,隨風而散,或拂簾幌,墜茵蓆之上,或關籬牆,落糞溷之中。墜茵蓆者,殿下是也,落糞溷者,下官是也。貴賤雖復殊途,因果竟在何處?』子良無以難。」
這第一段即是范縝質疑佛教神識不滅之說。但他思慮未及的是,形在神在時,固無神滅論,形亡神銷時,誰說神滅論?非神非不神,非形非不形,如斯神識者,豈在論不論?這第二段則是范縝否認佛教因果法則及六道輪迴之說。他認為,人生際遇差別,純屬機率偶然,「如樹花同發,隨風而散」,而與道德理性無涉。
殊不知,范縝此見正是《大乘入楞伽經卷四》所破斥的「順世外道論」,其經文曰:「盧迦耶陀所有詞論,但飾文句誑惑凡愚,隨順世間虛妄言說,不如於義,不稱於理,不能證入真實境界,不能覺了一切諸法,恒墮二邊,自失正道,亦令他失,輪迴諸趣,永不出離。何以故?不了諸法唯心所見,執著外境增分別故。是故我說,世論文句,因喻莊嚴,但誑愚夫,不能解脫生老病死憂悲等患。」
蓋謂如范縝、胡適者流,執持二元實有之惡見、心理活動未曾合理化、未經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之實修功夫,便來妄議佛法,即不能免於邪偽虛誑、誤導眾生之過。所以者何?世間萬象,不出一心,一切萬法,依心而立;未有自心不正卻能正人、自心未治卻能治國平天下之理也。
何以故?茵蓆不自貴,糞溷不自賤,若無阿諛心,豈作二邊見?「墜茵蓆者,殿下是也,落糞溷者,下官是也」,正恁麼說時,是渠等心理認知活動所依俗諦二元實有之因果觀昭昭現前,卻問「因果竟在何處?」對於固有中華道統的體會領解,竟淺薄如斯!胡適等人提倡「五四新文化運動」、鼓動中國國政全盤西化之舉措,顯然自始即無正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