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何佛說:【所得一切智智】?有人堅持決定「無所得」才對,更說沒有「有所得」。但佛云何反說:「…是故所得一切智智,非有所得故得,亦非無所得故得,有所得法、無所得法不可得故,若如是知乃能證得一切智智。」呢?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豈不要學甚深無為般若波羅蜜多,乃能證得一切智智?」
佛言:「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菩薩摩訶薩要學甚深無為般若波羅蜜多,乃能證得一切智智,不以二法而為方便。」
「世尊!為以不二法得不二法耶?」「不也!善現!」
「世尊!為以二法得不二法耶?」「不也!善現!」
「世尊!若無二法不以二法、不二法得,菩薩摩訶薩云何當得一切智智?」
「善現!二、不二法俱不可得,是故所得一切智智,非有所得故得,亦非無所得故得,有所得法、無所得法不可得故,若如是知乃能證得一切智智。」]
丁福保: 佛學大辭典
一切智智
(術語)三智中之一切智,混聲聞緣覺之智,故為分別彼一切智,而名佛智為一切智智。大日經疏一曰:「梵云薩婆若那Sarvajñāna,即是一切智,今謂一切智智,即是智中之智也。」又「一切智智,如實了知,名為一切智者。」又謂一切智智,譬如虛空界,離一切分別,又如大地,為一切眾生所依,又如火界,燒一切無智之薪,又如風界,除去一切諸煩惱之塵,又如水界,一切眾生依之歡樂。又謂此智,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方便為究竟。菩提心為因者,謂行者如實知自心也。大悲為根者,謂行者發悲願,拔眾生之苦,與以樂也。方便為究竟者,為一切智智之果,即以利他之行而名之也。仁王經中曰:「自性清淨,名本覺性,即是諸佛一切智智。」
/恆不住
【無所得】實係一切佛法修學者證悟真如、出離三界六道之唯一方便,捨此別無他途。你恆不住【毀謗諸佛如來有所得】、【毀謗般若波羅蜜有所得】,你恆不住麻煩大了!
無所得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術語)體悟無相之真理心中無所執著,無所分別,是曰無所得。即空慧也,無分別智也。涅槃經十七曰:「無所得者,則名為慧。有所得者,名為無明。」又曰:「有所得者,名生死輪。一切凡夫輪迴生死,故有所見。菩薩永斷一切生死,是故菩薩名無所得。」智度論十八曰:「諸法實相中,決定相不可得故,名無所得。」仁王良賁疏中二曰:「有所得心者,取相之心也。無所得心者,無分別智也。」維摩慧遠疏曰:「無所得者,理中無情可得。此諸菩薩破去情相,到無得處,名為無所得。」又曰:「觀真捨情,名無所得。」
[佛光大辭典]
梵語 aprāptitva。又作無所有。略稱無得。為「有所得」之對稱。謂體悟無相之真理,內心無所執著,無所分別。反之,執著諸法差別之相,墮入有無邊之邪見,則稱有所得。諸法均由因緣所生,本無自性,以無自性,故無決定相可得,稱為無所得。此即不墮於生滅、常斷、一異、來去等四雙八計之中道正觀。大智度論卷十八(大二五‧一九七中):「諸法實相中,決定相不可得故,名無所得。」
又菩薩永斷一切生死,出離三界,住於一切智,乃無所得大乘之至極,故菩薩亦稱無所得。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七(大一二‧四六四中):「有所得者名生死輪,一切凡夫輪迴生死,故有所見。菩薩永斷一切生死,是故菩薩名無所得。」〔大品般若經卷六、卷二十一、大般若經卷四八九、維摩經卷中、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大智度論卷八十四、中觀論疏卷二末〕(參閱「有所得」2433) p5093
[法相辭典(朱芾煌)]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二頁云:無所得者:謂離一切所有相故。二解 瑜伽八十五卷十頁云:由一切相,皆遠離故;名無所得。
/周老師
果然無恥虛偽小人,周某沒有錯怪你!
以【無所得】為關鍵字,大藏經線上檢索,隨即出現一大堆,尤其是在600卷《大般若經》。偏偏從中挑選一則語意最模糊的《大般若經卷363》經證,用來遮人耳目,混淆是非。其他隨手可得的《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4、427、500、526》等經證,為何不一併提供大家比較?這種大乘學人,果真是下三濫!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363》「善現!二、不二法俱【不可得】,是故所得一切智智,非有所得故得,亦非無所得故得,有所得法、無所得法【不可得】故,若如是知乃能證得一切智智。」
「有所得法、無所得法【不可得】」,此處離於二邊之【不可得】,就是【無所得】。
「二、不二法俱【不可得】」,此處離於二邊之【不可得】,同樣也是【無所得】。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427》「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甚為希有,令諸菩薩摩訶薩眾速能攝受【一切智智,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於一切色無取無捨,於受、想、行、識無取無捨,乃至於一切智無取無捨,於道相智、一切相智無取無捨。」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00》「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甚為希有,令諸菩薩摩訶薩眾速能攝受【一切智智,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於色乃至識無取無捨,如是乃至於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無取無捨。」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4》「菩薩但有名,佛但有名,般若波羅蜜多但有名,.........一切智但有名,道相智、一切相智但有名;【一切智智但有名】,永拔煩惱習氣相續但有名;預流果但有名,一來、不還、阿羅漢果但有名,獨覺菩提但有名,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但有名,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但有名;世間法但有名,出世間法但有名;有漏法但有名,無漏法但有名;有為法但有名,無為法但有名。
「舍利子!如我但有名,謂之為我,實不可得。如是有情、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使作者、起者、使起者、受者、使受者、知者、見者亦但有名。【謂為有情乃至見者,以不可得空故,但隨世俗假立客名】;【諸法亦爾,不應執著】。是故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不見有我乃至見者,亦不見有一切法性。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如是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除諸佛慧,一切聲聞、獨覺等慧所不能及,【以不可得空故】。所以者何?【是菩薩摩訶薩於名、所名俱無所得,以不觀見、無執著故】。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若能如是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名善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26》具壽善現復白佛言:「諸菩薩摩訶薩豈不要學無為般若波羅蜜多,乃能證得一切智智?」 佛告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諸菩薩摩訶薩要學甚深無為般若波羅蜜多,乃能【證得一切智智,以不二法而為方便】。」
善現復問:「為以不二法得不二法耶?」 佛言:「不爾!」善現復問:「為以二法得不二法耶?」 佛言:「不爾!」善現白言:「若無二法不以二法、不二法得,諸菩薩摩訶薩如何當得一切智智?」
佛告善現:「【二、不二法俱不可得】,是故所得一切智智不以二法、不二法得,【然無所得法能得無所得】。所以者何?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及【一切智智俱不可得故,無得而得乃名真得】。」
/周老師
周兄法安,如你上引經,請問佛有沒有【所得一切智智】。如果有,那就是以[無所得]為方便而得的呀!那麼這個[無所得]是方便,還原真相就是:經云:【俱不可得故,無得而得乃名真得】。
再問有沒有:[有所得]。經云若說:有[有所得],那是:常見。反之若說沒有[有所得]是斷見。為什麼這樣說呢?1.無所得法:是無為法,是本有。2.有所得法:是有為生滅法,是緣生法。
一、因此你若堅持沒有[有所得],就如同你撥無因果的斷見啦!佛說因緣果報法怎麼沒有呢?1.眾生若有漏善惡果報,時間一到還是[有所得]善惡報,報完就沒有了。所以古德說:不昧因果。2.佛菩薩是無漏因果有為功德法,是一得永得,一證永證,怎麼說沒有[有所得]呢?
二、[無所得]就是真如法性,本來不生不滅,本來無一物,本來涅槃‧‧‧
就說這些啦!信不信由你
/恆不住
不必動歪腦筋越扯越遠,【然無所得法能得無所得】,【俱不可得故,無得而得乃名真得】,這兩句都是不落斷滅見之意。
/周老師
《大般涅槃經卷十五梵行品第二》【無所得者,名大涅槃】。菩薩摩訶莎安住如是大涅槃中,不見一切諸法性相,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淺解:所說:行[無所得]者,名叫大涅槃。大乘菩薩行者安住這樣大涅槃中,不見一切諸法性法相,所以這個大乘菩薩名叫[無所得]。這個大乘菩薩行者,僅稱名無所得行者。
怎樣說呢?因為還要[以無所得為方便]證大涅槃,所得一切智智。大涅槃又是甚麼呢?
不斷生死:有所得
不住涅槃:無所得
又怎麼說
有所得者,佛菩薩六度萬行之無漏有為功德法。
無所得者,本具真如無為法。
可惜你不知也!又怎麼說呢?若沒有[有所得],佛菩薩如何行六度萬行呢?沒有因緣果報就沒有[有所得]即成斷見。所以說,以[無所得]為方便行[有所得]的六度萬行,成就佛道啦。
/恆不住
六祖說:「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你沒聽過喔?你以為此地諸君很好騙喔?
「不斷生死:有所得
不住涅槃:無所得
有所得者,佛菩薩六度萬行之無漏有為功德法。
無所得者,本具真如無為法。」
你這種看法,就是二法,就是世俗邪法。你這種說法,是相似佛法。你還沒察覺喔?
/周老師
周兄法安。六祖說:佛性非常也非無常,你相信嗎?你若相信,我說:佛性非無所得也非有所得啦!
/恆不住
你再繼續鬼扯嘛!反正你已經替自己開了專題、挖了糞坑,本人有空會將你的言論主張通通集中納入,方便大眾瞭解。現在,你和寂照、妙吉祥三人都有了歸宿,不亦快哉!
/周老師
金剛經云:「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白話淺解:佛問:須菩提!如果凡夫人說: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你意以為如何呢?這個凡夫人了解我說的如來知見之義嗎?須菩提答:世尊!這個凡夫人是不了解如來所說的如來知見之義。為什麼呢?因為世尊說的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不是凡夫人眾生知見所認為的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因此名叫: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一.那麼甚麼是佛知見(如來見、一切智智)的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呢?答:凡夫人不了解佛說的如來知見意義,就以為如來說的是眾生知見的我見、人見…等見。殊不知如來說的是佛知見實相無相的「甚深無為般若波羅蜜法」啊!
二.那麼如何是如來知見的我見、人見等見呢?答:佛知見的: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如下:1.真我見:如來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大般涅槃經佛言:「善男子!我者即是如來藏義。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即是我義。)2.真人見:如來說一切眾生皆有無漏智性本自具足。3.真眾生見:如來說一切眾生自性本自清淨無煩惱。4.真壽者見:如來說一切眾生自性本不生不滅。
/恆不住
如上述這樣解釋「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顯然恆大徳未曾修習觀行。坦白說,未曾修習觀行者,對佛經的解釋,不可能是正確的。
/周老師
周兄法安,敬請賜教,既然如此說,周兄必有高明教大家,不如也說說分享,請
/恆不住
假使自己不修觀行,只是從經典中或他人處,取得一些認知上的修正,這就如同水燒開了,便加一點冷水進去,不是釜底抽薪的治本之道。只有自己親修觀行,才能真正除滅病根。《金剛經》的這三句經文,要解釋不難,兩句話就夠了,大家聽了也不會反對,但也不得真實利益,因為病根未曾真正動搖。
/周老師
周兄法安,有「自己親修觀行」之高明心得請分享。至於聽「訓話」大眾法友應該說免了。
/恆不住
恆大徳謗法之後,顯然毫無悔意。
/周老師
再談:無所得、有所得。
我依佛說:「若堅持決定:沒有[有所得]即是斷見。」
再依佛說:「若堅持決定:有[有所得]即是常見。」
您引經與說大家都知道啦,那是無所得的真如無為法性。但是您卻一定要堅持以無為法,來反對有所得的有為法性?請問沒有有為法性,能有您說的無為法性無所得嗎?緣生法當下即是無為法性(無所得)。同理,無為法性上即是緣生無常有為法性(有所得)啊!
所以,雜阿含經上說:此法常住,法住法界。法華經說: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請問您能知道,世間相常住嗎?
/恆不住
自欺欺人的把戲,您恆大徳百玩不厭,是吧?經文已經明白告訴你,【有所得法不可得】了,您此刻還在主張【沒有[有所得]即是斷見】,就是謗佛謗法、毀謗《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所說【有所得法不可得】為【斷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363》「善現!二、不二法俱【不可得】,是故所得一切智智,非有所得故得,亦非無所得故得,有所得法、無所得法【不可得】故,若如是知乃能證得一切智智。」
/周老師
從法性說,法性本自空故不可得。但若從法相說,金剛經佛說:不說斷滅相。
/恆不住
《金剛經》說:「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於法不說斷滅相」。「斷滅相」即無所得相、無相,《大般若經》已說:「無所得不可得」。有所得、無所得,皆不可得。經文並沒有說,為了避免落入「斷滅相」,就可以執著「有所得」!
既然為了避免斷見,便可主張有所得。為了避免常見,為何不可執著無所得?於是,有所得、無所得二邊妄見俱在,你恆大德的知見,豈不就是原地踏步?你不僅違背《大般若經》有所得、無所得皆不可得之教旨,同時更毀謗《大般若經》為主張斷見、常見的外道邪教法。
恆不住大德,你一方面主張不可執持斷常二見,一方面自己卻執持斷常二見,同時還謗《般若經》是斷滅論。你是一石三鳥喔!
恆不住、妙吉祥如意、寂照世間君,你們三位,一個謗《般若經》,一個未證謂證,一個搞錯修證目標,你們是一門三傑,各異其趣喔!
/周老師
周兄法安,我引佛經說[有所得]非有非無,然後說:若堅持決定沒有[有所得]是斷見邪人,你看了似乎在說你就發無明火破口大罵‧‧‧‧‧現在你又再栽贓說:我主張有所得?然後又再開罵甚麼違背,更毀謗‧‧‧‧‧這裡大眾網友看在眼裡啦!
/恆不住
恆大德您說的,[有所得]非有非無的經證,並不存在。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3》
諸菩薩摩訶薩安住般若波羅蜜多,【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應圓滿不淨處觀、遍滿處觀、【一切智智】及奢摩他、毘鉢舍那,如是五種【不可得】故。
不只是【一切智智】,諸菩薩摩訶薩修學一切佛法,皆以【無所得而為方便】。【無所得】者,有所得、無所得,皆不可得。【方便】者,途徑、前提、先決條件。
換言之,不以【無所得為方便】,不能安住般若波羅蜜多,也不能修學一切佛法。不要妄想繞過【無所得】,直接證得【一切智智】等,不存在這樣的經證。
/周老師
經證在此,再辯無益。
[有所得、無所得]的本性自空,是故皆[不可得]。
我說:[非有非無]
非有者不常見
非無者不斷見。
[有所得]是緣所生法:非有非無即是[不斷不常]。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告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如實知一切從緣所生法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來不去,絕諸戲論、本性淡泊。善現!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能學從緣所生諸法。」]
我說:[非有非無]
非有者:亦無
非無者:亦有
[有所得]非有非無即是[亦有亦無]。
大方等大集經
「善男子!不可說智即一切智。善男子!我今問汝,隨汝意答。於意云何?我得如來一切智時,有所得不?」
地意菩薩即便思惟:「我若說有,即是常見;如其說無,即是斷見。我等當遠離如是二邊,說於中道。」思惟是已,白佛言:「世尊!如是義者,亦有亦無。世尊!若不出滅、無數無量、非明非闇,即是佛智。」
/恆不住
非有者:亦無
非無者:亦有
======
這是您的想像。經文所說「亦有亦無」,若是照您這樣解釋,等於自語矯亂,前後矛盾。這是不可能的。
/周老師
理由呢?
/恆不住
照您這樣解釋,經文才剛說完,【思惟:「我若說有,即是常見;如其說無,即是斷見。我等當遠離如是二邊,說於中道」】,便以【亦有亦無】之緣故,立刻又墮入【有無、斷常二邊】,豈非經文本身自語矯亂,前後矛盾?但這是不可能的。換言之,您的解釋必然是錯誤的,您的《大集經》經證不能成立。
至於您舉的《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其中雖沒提到【無所得】,然而所說「一切從緣所生法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來不去」,即直指離於二邊之【無所得】。故此經文恰恰證明本人的主張:「不可能繞過【無所得】,直接證得【一切智智】」成立。您恆大徳所舉經證,打您自己的臉,這說明了甚麼呢?
乃至於恆大徳意欲引此《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129》經文,證明「有為、無為二種法性」可以並存,更是遺笑諸方,反證恆大徳自己未修觀行不經實證、未離無明二邊邪見、唯說相似佛法、說相似般若波羅蜜之直接證據。
/周老師
「一切從緣所生法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來不去」,即直指離於二邊之【無所得】。即今若了【無所得】,還有甚麼恆大徳所問的,「不一不異」的「從緣所生法」?《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443》曰:【一切法相如來如實覺為無相】。
/周善為
你自陷【無所得】邊見入斷滅相而不自知,猶罵人謗法!怎說呢?經云:【一切法相如來如實覺為無相】。我說:一切法相當下即是法性無相,性相圓融,色空不二啦。心經云:[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恆不住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443》。曰:【一切法相如來如實覺為無相】。此一【無相】之證得,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若非周某人說破,您至今還不知【斷滅相不可得】呢!
/周老師
是你以[無所得]堅持來說:決定沒有[有所得],我就說你是斷見。怎麼反變成我不知【斷滅相不可得】呢!?很奇怪的論說。
/恆不住
您恆大德自己在本題之初,已經舉證《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363》曰:「善現!二、不二法俱不可得,是故所得一切智智,非有所得故得,亦非無所得故得,【有所得法、無所得法不可得】故,若如是知乃能證得一切智智。」
之後,包括此刻,您卻多次公開聲稱【有所得法不可得】、【有所得不可得】為斷滅見。那麼,毀謗《般若經》的,不是您恆大德,是誰?
/周老師
雜阿含經上說:「此法常住,法住法界。」法華經說:「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請問您能知道【世間相常住】嗎?
/恆不住
原來,恆大德認為,《法華經》說的【世間相常住】,就是一般世俗大眾所認知的那樣!殊不知,此即恆大德自己不入觀行、不務實修之又一鐵證也。
/周善為
我是「不入觀行、不務實修」。所以周兄已入觀行、已務實修,請分享說出何謂【世間相常住】,令大眾網友歡喜學習!
/恆不住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3》曰:「諸菩薩摩訶薩應以無著而為方便,圓滿般若波羅蜜多,【諸法性相不可得】故。」由此可知,《法華經》說的【世間相常住】,係一真法界、不思議界。
/周善為
若是一真法界,不思議界,為什麼佛說:佛種從緣起呢?
/恆不住
潙山靈佑曰:「從緣悟達,永無退失」,所悟者,佛性、空性,無所得也,悟無所悟也。
/周老師
《信力入印法門經》曰:「所謂有為體即是無為體。何以故?以無為體不異有為體,有為體不異無為體,即有為體是無為故,依彼有為體【無為智】一切法無為以事無差別故。」按:未入觀行者,未離二邊妄想執著,是則哪來的【無為智】?
/周老師
沒有二邊,怎麼說不執著二邊呢?沒有[有為智],如何有你說的【無為智】?!我再說一遍,無為智是在有為智上顯現啦!
/恆不住
「無為智是在有為智上顯現啦」??您恆大德這種說法,就是自證住二邊、著二見、說相似佛法、相似般若波羅蜜之人。未顯現時,無為智在哪裡?已顯現時,無為智在哪裡?
/周老師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3》諸菩薩摩訶薩應以無著而為方便,圓滿般若波羅蜜多,【諸法性相不可得】故。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4》【謂為有情乃至見者,以不可得空故,但隨世俗假立客名;諸法亦爾,不應執著】。是故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不見有我乃至見者,亦不見有一切法性】。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471》我依世俗,施設如是因果差別,不依勝義,以勝義中不可說有因果差別。所以者何?勝義諦理【諸法性相不可分別】,無說無示,如何當有因果差別?........佛言:........【於勝義諦】,道及道果、修與不修不可得故。如是,善現!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雖為有情施設聖果種種差別,而【不分別在有為界或無為界】施設聖果分位差別。........以一切法無少實事,但有假立諸名諸相,諸菩薩摩訶薩於中不起顛倒執著,能【以無相而為方便】,【於諸善法自增進已,亦能令他善法增進】。
看清楚了吧?《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說【不見有我乃至見者,亦不見有一切法性】,恆大德卻說:【在有為無常性上顯現無為常性】。顯然您這說法屬不了義說,且係執著二邊二法實有之邪見。何以故?佛教【無為法性】係屬離於二邊之下,亦即根據般若不二觀下,始能證得者。
是故,與人論及法性、空性、佛性、法身、真如、涅槃等佛教核心要義時,定須避免【在有為無常性上顯現無為常性】這種陳述形式,以免誤導大眾產生二邊二法二見二說可以並存,而與佛教般若不二觀完全顛倒之邪見。
較為安全的陳述方式,即是同時佐以上述《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完整經文,抑或佐以《華嚴經》所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徳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那麼,恆大徳為何有此疏漏呢?因為他自己未曾修習觀行,未經般若不二觀邏輯思維之自我訓練完整過程,乃至於錯將此一不了義說,當作了義之說,昭示於人。
/周老師
不修因者,焉能證果?
本人於「般若波羅蜜從來不是學人所應證悟標的」一題中,曾經明白告訴“寂照世間”君:「學佛人搞錯修證目標,捨本逐末,實在愚昧荒唐。原因無他,狡猾虛偽,不事實修,唯知攀附聖境,篡竊諸佛果地言語,據為己有,憍慢於人。殊不知,自障之外,又障他人,非法說法,未證謂證,報在三途。」
如今周某人亦直話直說,“恆不住”君同樣也犯了:「狡猾虛偽,不事實修,一向攀附聖境,唯知忖度聖意,篡竊諸佛言語,據為己有,自欺欺人」的大過失。何以故?最近幾日,“恆不住”君已然承認自己未修不二觀行,亦不知如何修習不二正觀。
諸君當知,未修不二觀行者,無明一品未破,猶住凡夫妄識。於是真相大白,正因未入不二正觀,不了甚深般若波羅蜜之實際修學過程,以及學人自己悟入不二前後的實際知見變化,“恆不住”君才會毫無自覺地,每每誤將因地凡夫與果地如來二種萬萬不能並存的知見,混為一談,以至於直接悖逆佛經經文之語,亦由“恆不住”君嘴裡經常脫口而出。
諸君當知,這正是未經實修不二觀者與人論義時之通病,所謂不知言知,自欺欺人也。“恆不住”君近日的悖逆言論,今聊舉數例併解析之,以供此地諸君參酌,如下。
一》“恆不住”君稱:云何佛說【所得一切智智】?有人堅持決定「無所得」才對,更說沒有「有所得」。但佛云何反說:「…是故所得一切智智,非有所得故得,亦非無所得故得,有所得法、無所得法不可得故,若如是知乃能證得一切智智。」呢?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豈不要學甚深無為般若波羅蜜多,乃能證得一切智智?」
佛言:「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菩薩摩訶薩要學甚深無為般若波羅蜜多,乃能證得一切智智,不以二法而為方便。」
「世尊!為以不二法得不二法耶?」
「不也!善現!」
「世尊!為以二法得不二法耶?」
「不也!善現!」
「世尊!若無二法不以二法、不二法得,菩薩摩訶薩云何當得一切智智?」
「善現!二、不二法俱不可得,【是故所得一切智智,非有所得故得,亦非無所得故得,有所得法、無所得法不可得故,若如是知乃能證得一切智智】。」]
----------------------------
按:【非有所得故得,亦非無所得故得,有所得法、無所得法不可得故】者,此即實修不二觀行,離於有無二邊之心要也。【若如是知乃能證得一切智智】者,謂【如是】實修不二觀行,離於有無二邊,【乃能證得一切智智】也。故,離於有無二邊為因,【證得一切智智】為果,有是因,有是果,因果凜然。
如今,“恆不住”君於肯定如來一切智智之果的同時,卻否定凡夫離於有無二邊之因,豈非執持大錯特錯之無因有果論?這種狂悖主張,豈不正是緣於“恆不住”君自己未曾實修不二觀行,故而於此因果鐵則視而不見,渾無所覺?何況《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56》已曰:【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畢竟淨】,謂【一切智智無所有、不可得】也。
二》“恆不住”君稱:周兄法安,如你上引經,請問佛【有沒有[所得一切智智]】。如果有,那就是以[無所得]為方便而得的呀!那麼這個[無所得]是方便,還原真相就是:經云:俱不可得故,無得而得乃名真得。
再問有沒有:[有所得]。經云若說:有[有所得],那是:常見。反之若說沒有[有所得]是斷見。為什麼這樣說呢?1.無所得法:是無為法,是本有。2.有所得法:是有為生滅法,是緣生法。〈後略〉
------------------------
按:“恆不住”君一開口,便以【有沒有[所得一切智智]】發問,正顯“恆不住”君自己執著【有、沒有】二邊實有,不了有無不二,未修凡夫因地觀行,故有此問。隨後,「那就是以[無所得]為方便而得的呀......無得而得乃名真得」云云,正是“恆不住”君攀附諸佛如來果地知見,並據為己有。與此同時,他卻忘了自己猶執【有、沒有】二邊實有,猶在無明凡夫位上。
至於「經云若說:有[有所得],那是:常見。反之若說沒有[有所得]是斷見。......無為法......有為生滅法」云云,此係“恆不住”君嚐試經由般若不二論證方式,以便釐清[有所得]之有無,但顯然治絲益棼,不得要領,只好不了了之。
何以故?有所得者,即有得,即有。無所得者,即無得,即無。故於「有所得、無所得」,但論有無二邊即可。然而“恆不住”君搞不清楚所應論證標的,為有無二邊,遂於有上更論有無,猶如頭上安頭,當然自生迷惑。所以者何?於有論有無畢,豈非更須於無上,再論有無?如是論畢,有無二邊依舊存在,豈非原地踏步?
三》“恆不住”君稱:《大般涅槃經卷十五梵行品第二》【無所得者,名大涅槃】。菩薩摩訶莎安住如是大涅槃中,不見一切諸法性相,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淺解:【行無所得者,名叫大涅槃】。大乘菩薩行者安住這樣大涅槃中,不見一切諸法性法相,所以這個大乘菩薩名叫[無所得]。這個大乘菩薩行者,僅稱名無所得行者。怎樣說呢?【因為還要[以無所得為方便],證大涅槃所得一切智智】。
大涅槃又是甚麼呢?
不斷生死:有所得
不住涅槃:無所得
又怎麼說呢?
有所得者,佛菩薩六度萬行之無漏有為功德法。
無所得者,本具真如無為法。
可惜你不知也!又怎麼說呢?若沒有[有所得],佛菩薩如何行六度萬行呢?沒有因緣果報就沒有[有所得]即成斷見。所以說,以[無所得]為方便行[有所得]的六度萬行,成就佛道啦。
---------------------------------
按:“恆不住”君這才一開口說【行無所得者,名叫大涅槃】,便又穿幫,擺明的未修不二觀行。何以故?無所得者,豈有【行】耶?有【行】,便有【不行】與之相對,二邊宛然,云何無所得耶?如斯未修不二者,云何更與人論生滅二邊盡去之大涅槃義耶?
“恆不住”君隨即又說:【因為還要[以無所得為方便],證大涅槃所得一切智智】。然據“恆不住”君自己所提供的經證,《大般涅槃經卷十五梵行品第二》已曰:【無所得者,名大涅槃】。云何已證大涅槃、已得一切智智之無所得者,猶未證大涅槃?猶未得一切智智?而須再證大涅槃,再得一切智智?此非於己所舉經文視而不見,但隨妄心妄想睜眼說瞎話耶?
隨後,“恆不住”君自問自答曰:「【大涅槃又是甚麼呢?不斷生死:有所得】,不住涅槃:無所得」。然《大般涅槃經卷十七》已曰:「【菩薩永斷一切生死,是故菩薩名無所得】。」此非“恆不住”君脫口而出,直接悖逆佛經經文之大妄語起現行耶?詐妄邪偽如“恆不住”君者,云何與人論義耶?
最後,“恆不住”君說道:「若沒有[有所得],佛菩薩如何行六度萬行呢?」這便又是攀附諸佛如來果地知見,並據為己有的無因有果論起現行,不修凡夫離於有無二邊之因,卻求如來六度萬行之果。何況《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471》已曰:「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亦復如是,於一切法都無所行,是為善達諸法實相」,謂諸佛如來六度萬行亦不可得,亦非有也。
/周老師
聞熏佛法正知見~無漏有為法〈蕭平實正覺會 正圜老師開示:真實不空大義〉
所謂無能壞性,就是沒有能壞之性。在大乘佛菩提法的修證過程中,佛說所能壞的、所應壞的只有一種,那就是要把有為法當中的有漏種子給消除掉,讓有為法的種子還能繼續存在,轉變成純無漏的有為法,並且在未來佛地時發揮所有無漏有為法的功德來廣利眾生。因為有無漏有為法繼續存在,所以 佛才能在人間受生、利樂有情。如果無漏法圓滿具足時,而無漏的有為法卻要破壞掉,不允許有無漏有為法繼續存在,那麼 佛就不可能在人間受生,當然也不能示現化身和莊嚴報身了,因為那些都是有為法呀!由於 佛把有為法當中的有漏種子給消除掉,成為純無漏的有為法;成為清淨意識、清淨末那以及種子清淨的心真如,所以 祂可以從這個世界捨報,又到另一個太陽系繼續去示現受生成佛,又去度化另外一批眾生。世尊在這裡捨壽之後,對娑婆世界的有情,祂就用化身來示現、教導和囑咐;因此說,無漏有為法種是不可壞的,也是佛菩提道中所不應該滅除的。
各位菩薩!以上所說「一切法圓滿成就、無能壞性」,就是在講這個道理。也就是說,有為法的種子是不可能把它給斷除掉的,除非你是定性聲聞,決定進入無餘涅槃中;但這也只是把無漏有為法的現行給滅除掉,仍然是無法滅掉種子的。因此,大乘菩薩可以斷除的是有為法當中的有漏法種,而不斷除有為法中的無漏法種。阿羅漢也只是把有為法當中的一部分有漏法種(也就是煩惱障的現行)給除掉,而不修除習氣種子,就可以出離三界分段生死,但是有漏有為法的種子並沒有究竟除盡,所以阿羅漢的第八識裡仍然有異熟種子存在,原因也在這裡。
/周老師
不修因者,焉能證果?是呀!有修因必證得所修的果報!標題說得好,那就反問既然說[修因證果],怎麼堅持說決定沒有[有所得]果報呢?你又把[不可得]與[有所得]分不清楚啦!
/恆不住
【[有所得]果報】,在六道輪迴中,您恆不住讓蕭平實害死了還不知。
/周老師
不知知,若做不知知想,在六道輪迴中,反之,如果沒有這樣想,佛陀沒有【[有所得]果報】?若沒有,那佛陀的後得智也沒有用啦!
/恆不住
蕭平實正覺會眾就是這樣,自己不修觀行,卻一味的,放肆的忖度如來果地境界,這是毫無利益的。爾等甚至私相授受,未證言證,說甚麼正覺會眾之中,明心見性的有幾百人,如蕭平實自己就自封三地菩薩,這完全是無明愚痴作祟。何以故?未修觀行者、不知如修觀行者,永遠停滯在凡夫位上,卻顛倒的以為自己已經成就。
/周老師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348》
「善現當知!諸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都無所得而為方便,應行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
「善現!若時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以無所得而為方便,修行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是時惡魔生大憂惱如中毒箭】。譬如有人新喪父母,深生痛切,惡魔爾時見諸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以無所得而為方便,修行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生大憂惱如中毒箭,亦復如是。」
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為一惡魔見諸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以無所得而為方便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生大愁惱如中毒箭?為遍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惡魔,見諸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以無所得而為方便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生大愁惱如中毒箭?」
佛言:「善現!【遍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惡魔】,見諸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以無所得而為方便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生大愁惱如中毒箭,各於其座不能自安。」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361》
「善現!是菩薩摩訶薩修一切智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應修一切智;修道相智、一切相智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應修道相智、一切相智。」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齊何名有所得?齊何名無所得?」 佛言:「善現!諸【有二者名有所得】,諸【無二者名無所得】。」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379》
「如是,善現!菩薩摩訶薩【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應學般若波羅蜜多,【速能圓滿一切佛法】。」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402》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應修習不淨處觀、遍滿處觀、【一切智智】、奢摩他、毘鉢舍那、四攝事、四勝住、三明、五眼、六神通、六波羅蜜多、七聖財、八大士覺、九有情居智、陀羅尼門、三摩地門、十地、十行、十忍、二十增上意樂、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佛不共法、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隨好、無忘失法、恒住捨性、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一切相微妙智、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及餘無量無邊佛法,【如是諸法不可得故】。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410》
佛言:「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以無所得而為方便】,修學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速能成辦一切智智】。」
狗子佛性
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禪宗公案名。又作趙州狗子、趙州佛性、趙州有無、趙州無字。「狗子有無佛性?」自古為禪宗破除執著於有、無之公案。此係始自趙州從諗禪師,古來即為禪徒難以參破之問答,古德於此多下過慘澹之工夫。從容錄第十八則(大四八‧二三八中):「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云:『有。』僧云:『既有,為甚麼卻撞入這箇皮袋?』州云:『為他【知而故犯】。』」
/周老師
【知而故犯】,即【有所得】。
禪宗公案:狗子佛性
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云:『有。』僧云:『既有,為甚麼卻撞入這箇皮袋?』州云:『為他【知而故犯】。』
【有業識在】,即【有所得】。
禪宗公案:狗子佛性
又有僧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曰:『無。』僧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狗子為什麼却無?』州云:『為伊【有業識在】。』
【其力未充】,即【有所得】。
《五燈會元卷二/西天東土應化聖賢/文殊菩薩章》
菴提遮女問文殊曰:『明知生是不生之理,為甚麼却被生死之所流轉?』殊曰:『其力未充。』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361》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齊何名有所得?齊何名無所得?」 佛言:「善現!諸有二者名有所得,諸無二者名無所得。」
恆不住君說:「不離一切法,顯真常性」,是將「一切法」與「真常性」看作兩箇;
他又說:「不離生滅,證不生不滅」,便是將「生滅」與「不生不滅」看作兩箇;
又說:「不離鏡中影,別有明鏡自在」,仍是將「鏡」與「影」看作兩箇;
又說:「不離有,別有無生」,仍然是將「有、生」與「非有、無生」看作兩箇。
故知,恆不住君即【有所得】者。
/周老師
這是您的邊見,沒有鏡,有影嗎?沒有生滅,有不生不滅嗎?若如您說看做兩個,那麼一個沒有,另一個應該存在的呀!所以您不懂,二而不二的中道法門啦。還有有所得怎麼沒有呢?殺人、救人兩者都無所得善惡果報?如果像您這樣解釋,撥無因果也。想想看吧!
/恆不住
您恆不住的十二緣生法、善惡因果法則基本認知全都錯了!
/周老師
【何等是樂外道法?所謂有所得者】、【有所得者,於我法中即是邪見,是名大賊】。
《佛藏經卷下 淨見品第八》
舍利弗!何等是可試者?謂外道人及樂外道法者。舍利弗!【何等是樂外道法?所謂有所得者】、我見者、人見者、眾生見者、貪者、邪者、於自相空法心生疑者,受行種種邪虛妄法,【不能入於第一義空,行諸邪道,是人名為樂外道法】。
舍利弗!不可試以種種色衣。【若白衣人若著袈裟,有如是不善有所得見,皆名外道】。於我法中出家受戒,是人應試。何以故?【有所得者,於我法中即是邪見,是名大賊】。【一切世間天人中賊,是名一切世間怨家、諸佛大賊】。
舍利弗!【是邪見人,我則不聽出家受戒】。舍利弗!【一切法無我,若人於中不能生忍】,【一切法空、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命不能信解】,【於我法中所受供養,名為不淨】。是人則是不供養佛、不供養法、不供養僧。【強入我法,形是沙門,心是外道,為盜法人】。
【有所得者無有涅槃】,【長夜貪著如是邪見,不得滅度】,【譬如從生盲人,走避惡狗墮深火坑】,【我謂癡人如是修習我見、人見、有所得見】,【我說是人當墮惡道】。
《佛藏經卷下》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淨見品第八
[0798c09] 「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有所得者無有涅槃】。有所得者若有涅槃,是則諸佛不出於世,一切凡夫皆入涅槃。何以故?一切凡夫皆有我見、人見,皆有所得,皆是邪見。
[0798c12] 「舍利弗!汝且觀我,幾時成就有所得見非賢聖行,諸佛不與我授記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舍利弗!我如是行,猶不得記;況是癡人但以持戒、多聞、禪定等,生我見、人見、眾生見?舍利弗!我說此人不名行者、不名得者。何以故?舍利弗!【長夜貪著如是邪見,不得滅度】故。
如是癡人不作是念:『我等何不試行修習無我、人法?我等或得斷眾苦聚。』舍利弗!【譬如從生盲人,走避惡狗墮深火坑】。舍利弗!【我謂癡人如是修習我見、人見、有所得見】,以是諸見欲望清淨,是人隨所貪著,即以是事欲得涅槃;【我說是人當墮惡道】。
/周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