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禪宗公案的重要性,此地不少同修,似乎心懷輕蔑,而不知大乘禪宗公案皆有所本,其實源自《雜阿含經》。
所謂「有異信、異欲、異聞、異行覺想、異見審諦忍,有如是正自覺知見生,所謂生故有老死,不離生有老死」者,學人必須親證生死如幻,並非實有也。
《雜阿含351經》
如是我聞:
一時,尊者那羅、尊者茂師羅、尊者殊勝、尊者阿難住舍衛國象耳池側。
爾時,尊者那羅語尊者茂師羅言:「有異信、異欲、異聞、異行覺想、異見審諦忍,有如是正自覺知見生,所謂生故有老死,不離生有老死耶?」
尊者茂師羅言:「有異信、異欲、異聞、異行覺想、異見審諦忍,有如是正自覺知見生,所謂有生故有老死,不異生有老死。如是說有。」
「尊者茂師羅!有異信,乃至異忍,得自覺知見生,所謂有滅、寂滅、涅槃耶?」
尊者茂師羅答言:「有異信,乃至異忍,得自覺知見生,所謂有滅、寂滅、涅槃。」
復問:「尊者茂師羅!有滅,則寂滅、涅槃,說者汝今便是阿羅漢,諸漏盡耶?」
尊者茂師羅默然不答,第二、第三問亦默然不答。
爾時,尊者殊勝語尊者茂師羅:「汝今且止,我當為汝答尊者那羅。」
尊者茂師羅言:「我今且止,汝為我答。」
爾時,尊者殊勝語尊者那羅:「有異信,乃至異忍,得自覺知見生,所謂有滅則寂滅、涅槃。」
時,尊者那羅問尊者殊勝言:「有異信,乃至異忍,得自覺知見生,所謂有滅則寂滅、涅槃者,汝今便是漏盡阿羅漢耶?」
尊者殊勝言:「我說有滅,則寂滅、涅槃,而非漏盡阿羅漢也。」
尊者那羅言:「所說不同,前後相違,如尊者所說,有滅,則寂滅、涅槃,而復言非漏盡阿羅漢耶?」
尊者殊勝語尊者那羅言:「今當說譬,夫智者以譬得解。如曠野路邊有井,無繩無罐,得取其水。時,有行人,熱渴所逼,繞井求覓,無繩無罐,諦觀井水,如實知見,而不觸身。如是,我說有滅,則寂滅、涅槃,而自不得漏盡阿羅漢。」
爾時,尊者阿難語尊者那羅言:「彼尊者殊勝所說,汝復云何?」
尊者那羅語尊者阿難言:「尊者殊勝善說真實,知復何言。」
時,彼正士各各說已,從座起去。
《雜阿含347經》
須深白佛:「唯願世尊為我說法,令我得知法住智,得見法住智!」
佛告須深:「我今問汝,隨意答我。須深!於意云何?有生故有老死,不離生有老死耶?」
須深答曰:「如是,世尊!有生故有老死,不離生有老死。」
「如是,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無明。有無明故有行,不離無明而有行耶?」
須深白佛:「如是,世尊!有無明故有行,不離無明而有行。」
佛告須深:「無生故,無老死;不離生滅而有老死滅耶?」
須深白佛言:「如是,世尊!無生故,無老死;不離生滅而有老死滅。」
「如是,……乃至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有行滅耶?」
須深白佛:「如是,世尊!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有行滅。」
佛告須深:「作如是知、如是見者,為有離欲、惡不善法,……乃至身作證具足住不?」
須深白佛,「不也,世尊!」
佛告須深:「是名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佛說此經已,尊者須深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爾時,須深見法、得法、覺法,度疑,不由他信,不由他度,於正法中心得無畏。
==========
學佛不入觀行,則不得解脫,報盡依舊輪迴。《雜阿含347經、351經》,咫尺之遙,諸君何不前往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