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site
Embedded Files
Skip to main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本來面目
首頁
Contact Me
Useful Links
佛經義理上的常見疑問
1.何謂「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為中道」?
10.「實相」是什麼?請舉例說明之~感謝!?
11.楞伽經:『妄想三有苦滅,無知愛業緣滅,自心所現,幻境所見。』作何解?
12.菩薩摩訶薩「樂住聲聞」?
13.請益學佛者,懺悔是否有其必要性?
14.請問,何謂『中道』?
15.金剛經云:『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請問,無實無虛之法如何得?無實之法為何法,無虛之法又為何法?什麼樣的法是名無實無虛之法?
16. 何謂「無自性」?「無自性」有可能存在嗎?
17. 如何深入的了解「心」?
18. 佛學中,關於不二論的解說如何?
19. 圓覺經云:「有照有覺,俱名障礙」,何以故?
2.「大乘非佛說」如何?
20. 「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信,何以得入呢?
21.析辨《卍續藏經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之邪偽》(p1~p2)
22. 析辨《卍續藏經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之邪偽(p19~p20)
23. 請問諸同修:「不二」的意義是什麼?
24.請問:小乘的菩薩道和大乘的菩薩道有何不同?
25.尋求解析 "律藏、經分別、大分別、波羅夷法" ,第四~上人法戒的語意。
26.佛陀制定戒律,以令學人離『有』,當中首要的戒文,及相應的經文如何?
27.戒律持犯之案例析辨。
28.尋求禪法密要中的 "疑情"。
29.請問一個眾生證得阿羅漢或菩薩果位時,會不會有佛、菩薩、阿羅漢來告知他,你已經證果了?
3.請問:如何在此時此刻得到內在的平靜?
30."一中各表"之不復墮聲聞緣覺?
31.何謂不礙?相有生滅,性不生不滅。如何相融?如何不礙?
32.諸法實相是生滅法嗎?
33.請問諸同修:是『誰』在輪迴?
34.請問這種情況算是佛家說的因果嗎?
35.世間萬物本無善惡之分,直至人類墮落後,有了「自我」這種概念,才有所謂善與惡之分。請問這段話本無善與惡之分的意思為何?是等於任何行為沒有對錯嗎? 例如:今天殺了一個人這樣的行為沒有對錯嗎?
36.請問大家:佛教如來宗是否為邪教?
37.善知識法喜! 何為眾生?何為有情? 經云…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不才合十 懇請十方大德慈悲開示。
38.請問諸同修:「如如不動」,是什麼東西不動呢?
39.請問諸位:何謂『識自本心,見自本性』?
4.何謂見性?在哪裡見性?
40.古鏡未磨時如何?磨後如何?
41.請問諸同修:「無念」是什麼意思?
42.請問目前在台灣的正法佛教團體或是機構或是學校等,在這些單位中,對於護持正法或是對於有人謗亂正法,通常都是用什麽方式或是心態來面對處理的?日前在youtube上看到一個叫‘’六子心世界‘’的網友,上傳許多謗佛謗法的影片,影響人數已經非常多了。深覺此事的嚴重性,故在這邊貼文請問。
43. 淫慾是六道輪迴的根、原動力?
44.請問諸同修:「根本識」的世俗有,如何?
45.請問同修:「諸法無自性」?
46.請問佛經上的阿難尊者已證初果須陀洹,為何看到佛陀涅槃還會哭?
47.請益:佛陀教導四聖諦,[滅]之真實義?
48.佛言:四大及四大所造色。為何不言,四大及四大所造身?
49.請問諸同修:何謂「示是道是非道,非道即是倒,是道即非倒」?
5.自性本自清淨。為甚麼明知道,卻做不到?
50.請問諸同修,如何修習「四念處」?
51.淺入「自覺」的判斷?
52.請問:心生起即是動,那麼動的相貌是妄想嗎?心不起即是靜,靜的相貌是自覺嗎? 動靜二相了然不生,是應無所住還是住無所有?
53.請問佛教八正道的具體意涵是什麼,如何修行?
54.請問同修:「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55.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知幻即離 ~ 有物可捨, 這是有撿擇, 那又怎樣去不取不捨?
56.佛還會起心動念嗎 ?
57.請問同修,「禪貴知見,不貴行履」?
58.請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否要經過一念不起?
59.心隨萬境轉 轉處實能幽 隨流認得性 無喜亦無憂?
6.四大如何轉變為六根?
60.請益善知識,楞伽經為何區分"三自性"?
61.禪門的頓悟,是在頓悟什?
62.探討「無生、無二」的經論、義、實務。
63.《中阿含201嗏帝經》中的【恒有不變】者如何?
64.「藥山上堂,一言不措,便下座歸方丈。」何以故?
65.「枯木裏龍吟,髑髏裏眼睛」如何?
66.佛為什麼願聽天魔勸請捨壽入涅槃?
67.何謂「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68.『語言、文字』之定義,對人類之影響為何?
69.修四念處,如何契入無生法忍?
7.如何能分辨,某些論述,是世間法,或是出世間法呢?
70.如何是發菩提心?
71.「寂子一句,疑殺天下人」?
72.學佛,到底學到了什麼?
73.「有沒處沒於有地」如何?
74.「菩提無是處,亦無無知解」如何?
75.「善男子!解大涅槃甚深義者,則知諸佛終不畢竟入於涅槃」如何?
76.「宗通及說通」如何?
77.面對因緣與境界的方式如何?
78.云何正法式微,附佛外道猖獗?諸佛如何獅吼?
79.請問:如來藏和梵我的區別是什麼呢?
8.有佛友說,佛是因緣生法,也有大德說,佛非是因緣生法!! 請善知識們,在經典中或自己的生命經驗中,說出答案來共同分享。善哉!
80.請問:「湼槃」是不是因緣法?人有沒有「真常心」的本體,無論祂叫做什麼?
81.請問,佛教所說的「自性、佛性、空性」,以現在的說法,到底是指什麼?
82.佛經真偽,佛法世法,如何簡別?
83.或於阿含諸經,或於禪門行證,未悟時,無不能言善道,既悟時,則皆默然無語。何以故?
84.請問自性是何意義,何有自性能生萬法之說?
85.何為有漏法,何為無漏法,何為有為法,何為無為法?
86.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亦復如是,於一切法都無所行,是為善達諸法實相。何以故?
87.關於大乘菩薩戒的問題。
88.在佛法修學過程中,學人卻同時造作十惡業的典型案例如何?
89.《雜阿含經》說:「即正思惟,如實無間等起」,其意如何?
9.『四正勤:已生惡令斷,未生惡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長,未生善令得生。』請教您,增長何種善? 滅斷何種惡?
90、什麼叫老實修行?
印順、南傳、蕭平實等壞法實錄
一、釋印順謂『緣起法即空,空只是假名。』
一零一、《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曰:「住有想者,無道、無涅槃。」何以故?
一零三、《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曰:「我雖有得、有現觀,而遠離四句;謂非有、非無、離相、離名。」何以故?
一零二、《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曰:「有二想者,無道、無涅槃。」何以故?
一零五、執著二想、有想者,不能出離輪迴。執謂涅槃、菩提為有者,則為謗佛。不是嗎?
一零四、《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曰:「以一切法皆自性空,空性不應執著空性,空中空性尚不可得,況有空性能執著空?!」何以故?
一零零、《佛說不增不減經》曰:「愚癡凡夫無聞慧故,聞如來涅槃起斷見滅見。」請問,「起斷見滅見」者,是為有想,抑或無想?
七、南傳執持生滅妄見,以求不生滅實相。
七十、南傳《清淨道論》問疑之三:覺音造此論時,既無誹謗大乘之意,則南傳上座部道場又豈可自稱原始佛教,暗喻大乘非佛所說?
七十一、南傳《清淨道論》問疑之四:此論所修定學四十業處,是否屬於佛教梵行?
七十七、敬邀學佛同修共同研討,以《雜阿含926經》、《大佛頂首楞嚴經》為依據,以《首楞嚴義疏注經》為註解,試論阿難如何捨「強良禪」悟「真實禪」-1?
七十三、南傳《清淨道論》問疑之六:此論竟含《華嚴經、楞嚴經》大乘旨趣,則南傳上座部道場豈可據此《清淨道論》而詆毀大乘非佛所說?
七十九、密技大公開!何以「蕭平實正覺會少說有幾百位實證者」?
七十二、南傳《清淨道論》問疑之五:此論所修定學四十業處,既非佛教梵行,則此論所修慧學,是否佛教般若智慧?
七十五、如今讀了《雜阿含926經》,次草、殘天、michael 、星洲炒米最好吃、勿忘初心等,諸位有何感想?是否願意修正己見呢?
七十八、敬邀學佛同修共同研討,以《雜阿含926經》、《大佛頂首楞嚴經》為依據,以《首楞嚴義疏注經》為註解,試論阿難如何捨「強良禪」悟「真實禪」-2?
七十六、南傳學人仰天問曰:「大乘禪宗哪一個不是依所緣而修?有哪一個不是強良禪?」果如是耶?
七十四、《雜阿含926經》曰:「當修真實禪,莫習強良禪」,明白否定現今南傳上座部道場所修四十業處禪定如何?
三、釋印順一脈,逢『體』必反,遇『性』必謗。
三十、『小土摶』於印順基金會網站之貼文,轉載如下。
三十一、《阿含諸經》中,所有阿羅漢,皆依大乘般若不二觀頓悟而受記。何以故?
三十七、南傳質疑《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非佛經如何?
三十三、六祖大師說「見聞轉誦是小乘」如何?
三十九、『南陽慧忠國師不自覺江東佛法的薰陶』如何?
三十二、印順、南傳者流,自己尚無立足之地,又憑何主張「大乘非佛說」?
三十五、釋印順『誤解龍樹三是偈,故不能彙通緣起與如來藏,而終生誹謗大乘』如何?
三十八、南傳有分識,彙通大乘《首楞嚴經》及《六祖壇經》時,如何?
三十六、《大乘入楞伽經》云『說無真我者,謗法著有無;比丘應羯磨,擯棄不共語』如何?
三十四、釋印順一生對於大乘法的根本論證:『佛法爲因應時代而流變』而有大乘,如何?
九、蕭平實師徒印心對話不公開,豈非淪於私相授受?
九十、《金剛經》曰:「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涅槃亦有亦常?
九十一、請 kisc、sam、無心是道三位作答,《大般涅槃經卷十七》中,世尊前後自語相違。何以故?
九十七、南陽慧忠國師曰:「佛性不得一種。或有全不生滅,或半生半滅、半不生滅」,此意如何?
九十三、說法者的慈悲,就是清楚指明正法、標出正義,否則慈悲何用?
九十九、請問,《雜阿含347須深經》末之譬喻,大意如何?
九十二、更改大藏經原文句讀,不就是欲蓋彌彰嗎?
九十五、《中阿含經卷第十八》聖如是觀。若有者必是解脫法。若有【無餘涅槃】者是名甘露。...佛是說無涅槃?
九十八、豈謂佛所說的《涅槃經、般若經》自語相違?
九十六、請問,《雜阿含262經》曰:「如實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如實正觀世間滅,則不生世間有見」,應作何解?
九十四、《雜阿含854經》「如來出世及不出世,法性常住。」何謂法性?
二、釋印順的『假必依實』論。
二十、『釋印順終生誹謗大乘如來藏,也就同時誹謗了涅槃空性、中道實相之佛陀教說』如何?
二十一、『釋印順於龍樹三是偈的未盡之處』如何?
二十七、印順門人主張『一切都是假名,真如是多餘的』如何?
二十三、謗經破法之罪,因何緣由而造?
二十九、南傳止觀禪法,從來不是佛法,卻冒充佛法之名甚久矣。
二十二、龍樹說『若無佛性,不得成佛』;獨尊龍樹的釋印順卻說『如來藏非佛所說』如何?
二十五、阿難尊者,不僅參與了最初的阿含結集,更是之後大乘結集的主要參與者之一。
二十八、「原始佛教」如何?
二十六、評破蕭平實正覺會『開悟就是實證第八識』之邪說惡見。
二十四、日本佛教學者對『大乘佛法的佛性本覺說、如來藏教說』之批判如何?
五、南傳謂『般若不二觀,無關四聖諦,非阿含教義』。
五十、《梵網經》『菩薩戒之不說四眾過、不殺生』如何?
五十一、『執有如來清淨禪』者,即是『半常半無常論、梵我論、神我論』者如何?
五十七、佛說,學凡夫外道法,不免輪迴,學聲聞二乘法,則是歧路。請問:佛陀為何不單說大乘、一乘法,好讓大家一帆風順直接成佛?
五十三、雜阿含293經中,多聞聖弟子不樂無明者,應如何生明?
五十九、『仰山曰:如來禪許師弟會,祖師禪未夢見在』,此意如何?
五十二、『南傳學人,有理無理,先謗再說,樂此不疲』如何?
五十五、『蕭平實正覺同修會所悟如來藏,並非大乘本心如來藏』如何?
五十八、『時隔五年,捨離彼一切,你的解釋,還是連如來清淨禪都要捨離嗎?』
五十六、請舉例:佛陀四十九年所說諸法中,哪些是凡夫外道法?聲聞二乘法?菩薩大乘法?哪些則是如來一乘法?
五十四、楞伽經上,何以認同『如來清淨禪』者,如『次草』者流,會『墮於外道法』?
八、南傳獨尊阿含,卻不了《四念住法》仍是不二法。
八十、敬邀學佛同修共同研討,以《雜阿含926經》、《大佛頂首楞嚴經》為依據,以《首楞嚴義疏注經》為註解,阿難如何捨「強良禪」悟「真實禪」-3?
八十一、以《大般涅槃經》為準,請問,可以因地凡夫知見,反呵果地如來境界否?
八十七、《六祖壇經》「何況更言涅槃禁伏諸法令永不生,斯乃謗佛毀法 ......」,可以去說「若於涅槃,及諸法相,起一念有,便背空性,斯皆竊果盜法之輩」?
八十三、「不修觀行不信心,舉一經來謗一經」之實際案例如何?
八十九、答覆kisc所問:這算是毀謗嗎?
八十二、禪宗六祖大師說「五八六七果因轉」,蕭平實正覺會卻說「六七兩識俱不用轉,也無從轉」。請問,不轉六七兩識,學人如何修行?如何證真?
八十五、經律論三藏,為何 sam、kisc、無心是道等人,有如心理變態般的、極度鄙視排斥論藏?
八十八、學人見解相背,難免引經據典,論求真義。請問此時據何常規,俾使免於以經謗經?
八十六、《月燈三昧經卷五》若有毀謗佛菩提,其罪廣大多於彼 ...佛是說無菩提?
八十四、《大般涅槃經卷十七》中,世尊前後自語相違,何以故?
六、南傳謂『四聖諦法,非不二法』。
六十、『若要佛法興,論義要依經。』您同意嗎?
六十一、欲蓋彌彰,假藉佛法論義遮掩邪心惡行,汝次草者流,算個甚麼學佛人?
六十七、一千六百年前,大乘《佛藏經》早將《南傳禪觀》打成外道邪見。何以故?
六十三、『學佛人最不該違犯的過失』如何?
六十九、南傳《清淨道論》問疑之二:此論宗旨,自性慧體,同於大乘,則覺音造此論時,豈有自外於大乘,或謂大乘非佛說之意?
六十二、『如來正法道場之底線』如何?
六十五、以《楞伽經》四種禪相一案為例,略談論義進行中,片面改變論義標的之意義為何?
六十八、南傳《清淨道論》問疑之一:學此論者,皆名瑜伽者,而瑜伽義通一切乘,則覺音造此論時,豈有自外於大乘,或謂大乘非佛說之意?
六十六、六祖大師有云:『乘是行義,不在口爭。』此意如何?
六十四、以蕅益所作《楞伽阿跋多羅寶經義疏》為例,略談『如何撿擇佛法論義時之依據?』
十、學佛心得,不應合於論,卻違於經。
十一、六祖云:『不離自性,離體說法,名為相說,自性常迷。』
十七、《大佛頂首楞嚴經》所引發的外道邪見之三。
十三、蕭平實正覺會不懂公案,卻謂祖師未悟,或者悟於別處。
十九、『如實與方便』,從來不二。
十二、初祖達磨『壁觀』,二祖慧可『覓心了不可得』。
十五.《大佛頂首楞嚴經》所引發的外道邪見之一。
十八、『青青翠竹,鬱鬱黃花』有無佛性?『狗子』有無佛性?
十六、《大佛頂首楞嚴經》所引發的外道邪見之二。
十四、和解圓融大小乘,不應以曲解大乘根本教義為手段。
四、蕭平實謂『真如性體,識見相用,體用各別』。
四十、避免一切世出世法的薰染如何?
四十一、西天大耳三藏過在何處?
四十七、印順說『禪者說法,切忌肯定,所以觸著即犯,向背俱非』如何?
四十三、印順以【斷滅空見】為其【涅槃觀】如何?
四十九、拯救印順及南傳僧眾法身慧命之唯一途徑如何?
四十二、『礙處非牆壁,通處勿虛空,若人如是解,心色本來同』如何?
四十五、南傳學人以【斷滅空見】為其【涅槃觀】如何?
四十八、『今日南傳的四禪八定,就是《長阿含21經》所斥責的現在泥洹論』如何?
四十六、佛法基本認知上,印順、南傳、蕭平實等的常見嚴重謬訛如何?
四十四、蕭平實正覺會以【斷滅空見】為其【涅槃觀】如何?
投書於印順基金會之十三篇刊文
《七》但見【如來】一詞,即是【佛性、法性、如來藏】之教說現前;愚迷下劣者,於阿含諸經中,又待如何剔除【如來】一語?乃至排除【大乘、菩薩、一乘道】等之法義?
《三》有謂『尼科耶、律的長行、偈頌中,都沒有【佛性、法性、如來藏】的相關論述。』如印順法師也說,『生佛平等的如來藏說、佛性說等,與外道神我論、梵我論合流。』果如是耶?
《九》如南傳《如是語經》所示,若比丘不離有,則惟依貪行惡。那麼,依修南傳《清淨道論》的止觀禪法等,豈非常態性的悖逆《如是語經》?以見【有】一法,即非如理作意故。原來,整個南傳教系早就不自覺的走回佛陀出世前婆羅門等外道所修四禪八定本體論老路子去了。
《五》四阿含中,如來藏的教說如下。
《八》阿含所攝,善惡全收;大乘所攝,則惟善男子善女人,以一心但求離【有】故。
《六》聲聞極果阿羅漢所證者【不受後有】,菩薩所證佛性如來藏者【未曾有】,大乘諸經則多謂【無生】。乃至南傳諸阿含中,亦遍佈【菩薩】、【未曾有】語。那麼,又豈能於諸阿含中,分割大小乘呢?
《十》如南傳《如是語經》所示,佛陀所證自性清淨心、常樂我淨之涅槃四德等,與大乘諸經所教示者,並無差別。則如印師對大乘如來藏說、佛性說等的批評,豈非指控佛陀也是【與外道神我論、梵我論合流】者?
《十一》雜阿含經,阿羅漢二十億耳所證【不能動其心,心常住堅固】, 此心不是大乘自性清淨心,難道是凡夫意識生滅心?
《十三》合看 龍樹《中觀三是偈》、世親《唯識十七頌》,及禪宗祖師上堂示眾語,以明學人證悟、入道門徑。
《十二》南傳教系《清淨道論》止觀禪法,教人起念作意,取緣著有,入定作觀,明顯違背佛陀教示,以不住不著不染正是三乘正法的首要共通特徵故。
《四》四阿含中,佛性的教說如下。
《一》如既有史實考證之結論,漢傳四阿含經,即為佛般涅槃後,阿難尊者最初結集所得。此最早經文中,即已【大小乘】並舉,【聲聞、緣覺、菩薩】並攝,更直指【佛
《二》評印順法師的大乘非佛說論。
禪宗之理論與實務概觀
1.本師釋迦牟尼佛,為何出現於世?一大藏教,指歸何處?
10. 真心如何?
11.何謂不分別?
12.如何破人我情執?
13.如何破言語文字魔障?
14.童話故事中,也有禪意麼?
15.因地凡夫妄心,可以了知果地如來境界麼?
16.如來自住三摩地如何?
17.如何悟入楞嚴真精妙覺明性?
18. 因地發心為何?
19.四聖諦法,是否為不二法?
2.如何悟入不二法門,明見本心自性?
20.如何是明心見性?
21.大小乘法,豈云為二?
22.如幻三昧,在金剛經、楞嚴經、圓覺經中的共義。
23.觀世音菩薩大悲咒功德,何以不可思議?如何依修?
24.何者是我等凡夫之正修行路?
25.徵求經義釋疑:『是福德即非福德性。』
26.徵求經義釋疑:『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27.徵求經義釋疑:『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
28.『無言無示,非佛法之究竟』,大珠慧海禪師舉《維摩詰經》為證。
29.徵求經義釋疑:『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3.苦從何來?與如來不二自性何關?
30.徵求經義釋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31.見性或見法前後的十二因緣觀,差別如何?
32.徵求經義釋疑:『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33.徵求經義釋疑:『用自真如性』,此『用』如何?與緣起何關?
34.根塵相對,曰『眼』時,此『眼』,是『眼』嗎?
35.《楞嚴》會上,世尊示以劫波羅華巾結時,阿難的盲點何在?
36.一切大小乘法,乃至禪門行證,佛說盡歸【無生】。
37.或於阿含諸經,或於禪門行證,未悟時,無不能言善道,既悟時,則皆默然無語。請問,這是何道理?
38.玄奘『真唯識量』,大小乘法歧異,佛陀正法宗旨,究竟如何?
39.大乘佛法之根本戒律如何?
4.凡夫日常生活中,如何發現不二法門,一超直入佛地?
40.三乘元一路如何?
41.「將謂吾孤負汝,却是汝孤負吾」,緣何經文?意旨如何?
42.佛教法義辨正之常規如何?
43.《六祖壇經》常無常公案意旨如何,行昌何以大悟?
44.法身偈曰「諸法因緣生」,請問,因緣何所生?
45.近代學者胡適,不信佛教神識不滅、因果法則,及六道輪迴之說,是何原因?
46、探討《大佛頂首楞嚴經》文;「若離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心」,對於古來禪宗學人、禪宗公案的指引作用如何?
47、三星連線,《楞嚴經、涅槃經、金剛經》三經對論時如何?
5. 藥山和尚因何某夜於山頂大嘯一聲?
6.《芥子納須彌》公案,如何解釋?
7.如何覷破世間十二因緣法,窺破無明?
8.明心見性的條件如何?
9.如何破煩惱?
臉書文史哲論壇及跨宗教論壇之對話
一、固有中國道德法統與蘇格拉底西方哲學之比較
二、佛教不二辨證法與西方哲學亞里士多德論證法之比較。
三、雞排妹問翁立友:你剛才摸我屁股對不對?
四、理性如此重要,儒家思想豈可廢棄不用?
五、理性教育水準低落,即今世界的共同亂源。
六、二二八又要到了。
七、228終究是顛覆政府、殘殺外省人的武裝暴動!
八、審判60年前的法官,促轉會符合程序正義嗎?
九、文史哲三觀彙整:以台灣獨立政治主張為例。
十、試論民主政治集體意識病態分工模式:以「獨立台灣」與「納粹德國」為例。
十三、自己不能定義自己,數學不能定義數學。
十四、西方哲學理性定義錯謬,而為今日世界亂源。
十五、黑格爾論證標的錯誤,應論證者:人我不二。
十六、血腥的宗教迫害,在哲學上的根本原因為何?
十七、香港反送中之亂的省思。
十八、許多人說:歐美國家有哲學,而中國沒有。
十九、問:國人應團結在什麼之下?
二十、千萬別蹈胡適的覆轍。
二十一、周公無篡位之心,後人替他生一個。
二十二、硏讀歷史者,心態須持平。
二十三、中文的靈活性。
二十四、毛澤東假抗日、真奪權,有史為證。
二十五、「孔子學院」自證「打倒孔家店」之謬。
二十六、歷史學家唐德剛口中的四大獨裁者。
二十七、國民黨與共產黨,二者一樣?
二十八、蔣中正與毛澤東地位之對論。
二十九、大陸不丟,共產幻夢何由清醒?
三十、仁者,人之所以為人也。
三十一、儒佛二教修學次第之對照。
三十二、儒家仁義之本質,即道家無可名狀之大道本體,亦即佛家不可思議之涅槃空性。
三十三、「五蘊皆空」者,概念中的產物都是假說。
三十四、若視身體靈魂為二,即落入自欺欺人之中。
三十五、南傳原教旨主義:大乘非佛說。
十二、台獨主張另有不可告人的真正理由
十一、開羅宣言:日本必須退回1895年以前的地位
三十六、五問南傳之「大乘非佛說」
三十七、誰說學佛不用分別
三十八、若不離相,即小乘法,若是離相,即大乘經
三十九、心解脫阿羅漢屬聲聞道,慧解脫阿羅漢屬菩薩道
四十、誰說沒有大小乘
四十一、佛經中的“說僧過”與“不說僧過”
四十二、《金剛、楞嚴》二經對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四十三、《首楞嚴經》觀音菩薩耳根圓通禪觀法要
四十四、《大般若經》曰:「一切法相如來如實覺為無相」
四十五、蕭平實正覺會以第八阿賴耶識為證悟標的
四十六、明心見性、眼見佛性
四十七、若善惡實有,則六道輪迴實有,而眾生畢竟不得解脫
四十八、於《金剛經》文中,離二離相,轉識成智
四十九、《金剛經》與《阿含經》對參:依十二因緣法之順觀
五十、《金剛經》與《阿含經》對參:依十二因緣法之逆觀
五十一、《首楞嚴經》捨識用根者,捨阿賴耶識,用真如本心
五十二、無明依何而生
五十三、如何判斷自己所學,究屬世間法或出世間法
五十四、何謂「證解阿賴耶識」
五十五、「不取諸境,名為識滅」
五十六、《心經》「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五十七、切勿分割原始佛教與大乘佛教
五十八、「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五十九、蕭平實正覺會所代表的,正是釋印順所攻擊的如來藏學派
六十、蕭平實正覺會的典型詐騙話術文宣
六十一、「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六十二、《大乘起信論》的「真妄和合」說
六十三、佛教一切法門共同的兩階段修學次第:「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六十四、《首楞嚴經》耳根圓通法門,非實修捨識耶
六十五、藏密雙身法,確非佛陀教法
六十六、莫謂大乘顯教即非密
六十七、光說不做
六十八、六塵五蘊皆可入道
六十九、須知佛法中有答不得地
七十、大乘禪宗公案其實源自《雜阿含經》
七十一、「春到花香處處秀,山河大地是如來」
七十二、此人雖有五歲,猶名邪見,雜外道法,順行魔教
七十三、一切法是空之相,空是一切法之性
七十四、此彼不二義
七十五、一切法以何為自性
七十六、評:「生滅自生滅,何關我之覺」
七十七、南傳所修正念,違反因果法則
七十八、捨識才能出輪迴,出輪迴才是學佛之目的
七十九、二乘聲聞法與大乘菩薩法的區別
八十、禪宗最能掌握《般若》即緣起、離緣起之即離不二要義
八十一、大小乘論諍其實並不存在
八十二、修十二緣生法者,謂隨緣起觀以離諸法生滅相
八十三、「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滅世間」
八十四、《諸佛要集經》「十二牽連悉無所生」
八十五、是否佛說經典,須在法義中證
八十六、四念處法、四聖諦法、十二因緣法,都是大乘法
八十七、"學唯識,要緣真如而修行",在生活中要如何操作?
八十八、滅盡定與究竟涅槃如何區別
八十九、聖默然
九十、誰說「阿那含係因入滅盡定,而證得阿羅漢果」
九十一、大乘禪法三部曲,受持讀誦,現法禪思,捨離心相:依雜阿含經
九十二、再說疑情
九十三、「必有此處」與「終無此處」之爭
九十四、誹謗大乘非佛所說,因必有果終須自受
九十五、如何「如如不動」
九十六、無所得的陷阱
九十七、不經【無所得】,便可【證真如】?
九十八、「般若波羅蜜」從來不是學人所應證悟標的
九十九、關於佛法的另一個常見雷區的意見詢問
一零零、未證謂證者的狐狸尾巴
一零一、所謂【般若波羅蜜】,即【平等觀、不二觀】
一零二、云何佛說:【所得一切智智】?論無所得與有所得
一零三、您以為這些都是學佛人?
一零四、呂澂的性覺與性寂,本覺與本寂說
一零五、《法華經 》大乘、佛乘、未曾有法,禪宗謂曰:一切現成
初探唯識三自性、三無性間之轉折:依解深密經
一、《解深密經》及《深密解脫經》似為諸阿含經與大乘唯識教說之間的重要過渡
二、《解深密經》唯識三自性與《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般若三昧、無念行之經文對照
三、根據如上《解深密經 一切法相品第四》對於唯識三自性的基本解釋,其他經典於此相應的說法
四、繼唯識三自性的基本解釋后,續觀《解深密經 一切法相品第四》經文
五、唯識三自性,亦即唯識三無性
六、續觀《解深密經無自性相品第五》經文
七、「相名相應以為緣故」,於禪宗公案中之發揚
八、「由有依他起相及圓成實相故,遍計所執相方可施設」,於禪宗公案中之發揚
九、一切經典的編輯方式都如此
十、阿含淺說無我暫伏煩惱障,大乘深論無我所滅所知障
十一、「大乘非佛說」之箇中緣由,《解深密經》提供了最切合實際的解答
十二、《解深密經》以不二為宗趣
十三、大乘禪法三部曲:一者受持讀誦,二者現法禪思,三者捨離心相
十四、二即不二,不二即二;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十五、不經無所得,便可證真如。有這箇道理嗎?
十六、都無所得,如是名為於大乘中總空性相
十七、聲聞獨覺所得轉依,名解脫身
本來面目
首頁
Contact Me
Useful Links
佛經義理上的常見疑問
1.何謂「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為中道」?
10.「實相」是什麼?請舉例說明之~感謝!?
11.楞伽經:『妄想三有苦滅,無知愛業緣滅,自心所現,幻境所見。』作何解?
12.菩薩摩訶薩「樂住聲聞」?
13.請益學佛者,懺悔是否有其必要性?
14.請問,何謂『中道』?
15.金剛經云:『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請問,無實無虛之法如何得?無實之法為何法,無虛之法又為何法?什麼樣的法是名無實無虛之法?
16. 何謂「無自性」?「無自性」有可能存在嗎?
17. 如何深入的了解「心」?
18. 佛學中,關於不二論的解說如何?
19. 圓覺經云:「有照有覺,俱名障礙」,何以故?
2.「大乘非佛說」如何?
20. 「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信,何以得入呢?
21.析辨《卍續藏經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之邪偽》(p1~p2)
22. 析辨《卍續藏經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之邪偽(p19~p20)
23. 請問諸同修:「不二」的意義是什麼?
24.請問:小乘的菩薩道和大乘的菩薩道有何不同?
25.尋求解析 "律藏、經分別、大分別、波羅夷法" ,第四~上人法戒的語意。
26.佛陀制定戒律,以令學人離『有』,當中首要的戒文,及相應的經文如何?
27.戒律持犯之案例析辨。
28.尋求禪法密要中的 "疑情"。
29.請問一個眾生證得阿羅漢或菩薩果位時,會不會有佛、菩薩、阿羅漢來告知他,你已經證果了?
3.請問:如何在此時此刻得到內在的平靜?
30."一中各表"之不復墮聲聞緣覺?
31.何謂不礙?相有生滅,性不生不滅。如何相融?如何不礙?
32.諸法實相是生滅法嗎?
33.請問諸同修:是『誰』在輪迴?
34.請問這種情況算是佛家說的因果嗎?
35.世間萬物本無善惡之分,直至人類墮落後,有了「自我」這種概念,才有所謂善與惡之分。請問這段話本無善與惡之分的意思為何?是等於任何行為沒有對錯嗎? 例如:今天殺了一個人這樣的行為沒有對錯嗎?
36.請問大家:佛教如來宗是否為邪教?
37.善知識法喜! 何為眾生?何為有情? 經云…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不才合十 懇請十方大德慈悲開示。
38.請問諸同修:「如如不動」,是什麼東西不動呢?
39.請問諸位:何謂『識自本心,見自本性』?
4.何謂見性?在哪裡見性?
40.古鏡未磨時如何?磨後如何?
41.請問諸同修:「無念」是什麼意思?
42.請問目前在台灣的正法佛教團體或是機構或是學校等,在這些單位中,對於護持正法或是對於有人謗亂正法,通常都是用什麽方式或是心態來面對處理的?日前在youtube上看到一個叫‘’六子心世界‘’的網友,上傳許多謗佛謗法的影片,影響人數已經非常多了。深覺此事的嚴重性,故在這邊貼文請問。
43. 淫慾是六道輪迴的根、原動力?
44.請問諸同修:「根本識」的世俗有,如何?
45.請問同修:「諸法無自性」?
46.請問佛經上的阿難尊者已證初果須陀洹,為何看到佛陀涅槃還會哭?
47.請益:佛陀教導四聖諦,[滅]之真實義?
48.佛言:四大及四大所造色。為何不言,四大及四大所造身?
49.請問諸同修:何謂「示是道是非道,非道即是倒,是道即非倒」?
5.自性本自清淨。為甚麼明知道,卻做不到?
50.請問諸同修,如何修習「四念處」?
51.淺入「自覺」的判斷?
52.請問:心生起即是動,那麼動的相貌是妄想嗎?心不起即是靜,靜的相貌是自覺嗎? 動靜二相了然不生,是應無所住還是住無所有?
53.請問佛教八正道的具體意涵是什麼,如何修行?
54.請問同修:「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55.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知幻即離 ~ 有物可捨, 這是有撿擇, 那又怎樣去不取不捨?
56.佛還會起心動念嗎 ?
57.請問同修,「禪貴知見,不貴行履」?
58.請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否要經過一念不起?
59.心隨萬境轉 轉處實能幽 隨流認得性 無喜亦無憂?
6.四大如何轉變為六根?
60.請益善知識,楞伽經為何區分"三自性"?
61.禪門的頓悟,是在頓悟什?
62.探討「無生、無二」的經論、義、實務。
63.《中阿含201嗏帝經》中的【恒有不變】者如何?
64.「藥山上堂,一言不措,便下座歸方丈。」何以故?
65.「枯木裏龍吟,髑髏裏眼睛」如何?
66.佛為什麼願聽天魔勸請捨壽入涅槃?
67.何謂「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68.『語言、文字』之定義,對人類之影響為何?
69.修四念處,如何契入無生法忍?
7.如何能分辨,某些論述,是世間法,或是出世間法呢?
70.如何是發菩提心?
71.「寂子一句,疑殺天下人」?
72.學佛,到底學到了什麼?
73.「有沒處沒於有地」如何?
74.「菩提無是處,亦無無知解」如何?
75.「善男子!解大涅槃甚深義者,則知諸佛終不畢竟入於涅槃」如何?
76.「宗通及說通」如何?
77.面對因緣與境界的方式如何?
78.云何正法式微,附佛外道猖獗?諸佛如何獅吼?
79.請問:如來藏和梵我的區別是什麼呢?
8.有佛友說,佛是因緣生法,也有大德說,佛非是因緣生法!! 請善知識們,在經典中或自己的生命經驗中,說出答案來共同分享。善哉!
80.請問:「湼槃」是不是因緣法?人有沒有「真常心」的本體,無論祂叫做什麼?
81.請問,佛教所說的「自性、佛性、空性」,以現在的說法,到底是指什麼?
82.佛經真偽,佛法世法,如何簡別?
83.或於阿含諸經,或於禪門行證,未悟時,無不能言善道,既悟時,則皆默然無語。何以故?
84.請問自性是何意義,何有自性能生萬法之說?
85.何為有漏法,何為無漏法,何為有為法,何為無為法?
86.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亦復如是,於一切法都無所行,是為善達諸法實相。何以故?
87.關於大乘菩薩戒的問題。
88.在佛法修學過程中,學人卻同時造作十惡業的典型案例如何?
89.《雜阿含經》說:「即正思惟,如實無間等起」,其意如何?
9.『四正勤:已生惡令斷,未生惡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長,未生善令得生。』請教您,增長何種善? 滅斷何種惡?
90、什麼叫老實修行?
印順、南傳、蕭平實等壞法實錄
一、釋印順謂『緣起法即空,空只是假名。』
一零一、《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曰:「住有想者,無道、無涅槃。」何以故?
一零三、《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曰:「我雖有得、有現觀,而遠離四句;謂非有、非無、離相、離名。」何以故?
一零二、《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曰:「有二想者,無道、無涅槃。」何以故?
一零五、執著二想、有想者,不能出離輪迴。執謂涅槃、菩提為有者,則為謗佛。不是嗎?
一零四、《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曰:「以一切法皆自性空,空性不應執著空性,空中空性尚不可得,況有空性能執著空?!」何以故?
一零零、《佛說不增不減經》曰:「愚癡凡夫無聞慧故,聞如來涅槃起斷見滅見。」請問,「起斷見滅見」者,是為有想,抑或無想?
七、南傳執持生滅妄見,以求不生滅實相。
七十、南傳《清淨道論》問疑之三:覺音造此論時,既無誹謗大乘之意,則南傳上座部道場又豈可自稱原始佛教,暗喻大乘非佛所說?
七十一、南傳《清淨道論》問疑之四:此論所修定學四十業處,是否屬於佛教梵行?
七十七、敬邀學佛同修共同研討,以《雜阿含926經》、《大佛頂首楞嚴經》為依據,以《首楞嚴義疏注經》為註解,試論阿難如何捨「強良禪」悟「真實禪」-1?
七十三、南傳《清淨道論》問疑之六:此論竟含《華嚴經、楞嚴經》大乘旨趣,則南傳上座部道場豈可據此《清淨道論》而詆毀大乘非佛所說?
七十九、密技大公開!何以「蕭平實正覺會少說有幾百位實證者」?
七十二、南傳《清淨道論》問疑之五:此論所修定學四十業處,既非佛教梵行,則此論所修慧學,是否佛教般若智慧?
七十五、如今讀了《雜阿含926經》,次草、殘天、michael 、星洲炒米最好吃、勿忘初心等,諸位有何感想?是否願意修正己見呢?
七十八、敬邀學佛同修共同研討,以《雜阿含926經》、《大佛頂首楞嚴經》為依據,以《首楞嚴義疏注經》為註解,試論阿難如何捨「強良禪」悟「真實禪」-2?
七十六、南傳學人仰天問曰:「大乘禪宗哪一個不是依所緣而修?有哪一個不是強良禪?」果如是耶?
七十四、《雜阿含926經》曰:「當修真實禪,莫習強良禪」,明白否定現今南傳上座部道場所修四十業處禪定如何?
三、釋印順一脈,逢『體』必反,遇『性』必謗。
三十、『小土摶』於印順基金會網站之貼文,轉載如下。
三十一、《阿含諸經》中,所有阿羅漢,皆依大乘般若不二觀頓悟而受記。何以故?
三十七、南傳質疑《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非佛經如何?
三十三、六祖大師說「見聞轉誦是小乘」如何?
三十九、『南陽慧忠國師不自覺江東佛法的薰陶』如何?
三十二、印順、南傳者流,自己尚無立足之地,又憑何主張「大乘非佛說」?
三十五、釋印順『誤解龍樹三是偈,故不能彙通緣起與如來藏,而終生誹謗大乘』如何?
三十八、南傳有分識,彙通大乘《首楞嚴經》及《六祖壇經》時,如何?
三十六、《大乘入楞伽經》云『說無真我者,謗法著有無;比丘應羯磨,擯棄不共語』如何?
三十四、釋印順一生對於大乘法的根本論證:『佛法爲因應時代而流變』而有大乘,如何?
九、蕭平實師徒印心對話不公開,豈非淪於私相授受?
九十、《金剛經》曰:「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涅槃亦有亦常?
九十一、請 kisc、sam、無心是道三位作答,《大般涅槃經卷十七》中,世尊前後自語相違。何以故?
九十七、南陽慧忠國師曰:「佛性不得一種。或有全不生滅,或半生半滅、半不生滅」,此意如何?
九十三、說法者的慈悲,就是清楚指明正法、標出正義,否則慈悲何用?
九十九、請問,《雜阿含347須深經》末之譬喻,大意如何?
九十二、更改大藏經原文句讀,不就是欲蓋彌彰嗎?
九十五、《中阿含經卷第十八》聖如是觀。若有者必是解脫法。若有【無餘涅槃】者是名甘露。...佛是說無涅槃?
九十八、豈謂佛所說的《涅槃經、般若經》自語相違?
九十六、請問,《雜阿含262經》曰:「如實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如實正觀世間滅,則不生世間有見」,應作何解?
九十四、《雜阿含854經》「如來出世及不出世,法性常住。」何謂法性?
二、釋印順的『假必依實』論。
二十、『釋印順終生誹謗大乘如來藏,也就同時誹謗了涅槃空性、中道實相之佛陀教說』如何?
二十一、『釋印順於龍樹三是偈的未盡之處』如何?
二十七、印順門人主張『一切都是假名,真如是多餘的』如何?
二十三、謗經破法之罪,因何緣由而造?
二十九、南傳止觀禪法,從來不是佛法,卻冒充佛法之名甚久矣。
二十二、龍樹說『若無佛性,不得成佛』;獨尊龍樹的釋印順卻說『如來藏非佛所說』如何?
二十五、阿難尊者,不僅參與了最初的阿含結集,更是之後大乘結集的主要參與者之一。
二十八、「原始佛教」如何?
二十六、評破蕭平實正覺會『開悟就是實證第八識』之邪說惡見。
二十四、日本佛教學者對『大乘佛法的佛性本覺說、如來藏教說』之批判如何?
五、南傳謂『般若不二觀,無關四聖諦,非阿含教義』。
五十、《梵網經》『菩薩戒之不說四眾過、不殺生』如何?
五十一、『執有如來清淨禪』者,即是『半常半無常論、梵我論、神我論』者如何?
五十七、佛說,學凡夫外道法,不免輪迴,學聲聞二乘法,則是歧路。請問:佛陀為何不單說大乘、一乘法,好讓大家一帆風順直接成佛?
五十三、雜阿含293經中,多聞聖弟子不樂無明者,應如何生明?
五十九、『仰山曰:如來禪許師弟會,祖師禪未夢見在』,此意如何?
五十二、『南傳學人,有理無理,先謗再說,樂此不疲』如何?
五十五、『蕭平實正覺同修會所悟如來藏,並非大乘本心如來藏』如何?
五十八、『時隔五年,捨離彼一切,你的解釋,還是連如來清淨禪都要捨離嗎?』
五十六、請舉例:佛陀四十九年所說諸法中,哪些是凡夫外道法?聲聞二乘法?菩薩大乘法?哪些則是如來一乘法?
五十四、楞伽經上,何以認同『如來清淨禪』者,如『次草』者流,會『墮於外道法』?
八、南傳獨尊阿含,卻不了《四念住法》仍是不二法。
八十、敬邀學佛同修共同研討,以《雜阿含926經》、《大佛頂首楞嚴經》為依據,以《首楞嚴義疏注經》為註解,阿難如何捨「強良禪」悟「真實禪」-3?
八十一、以《大般涅槃經》為準,請問,可以因地凡夫知見,反呵果地如來境界否?
八十七、《六祖壇經》「何況更言涅槃禁伏諸法令永不生,斯乃謗佛毀法 ......」,可以去說「若於涅槃,及諸法相,起一念有,便背空性,斯皆竊果盜法之輩」?
八十三、「不修觀行不信心,舉一經來謗一經」之實際案例如何?
八十九、答覆kisc所問:這算是毀謗嗎?
八十二、禪宗六祖大師說「五八六七果因轉」,蕭平實正覺會卻說「六七兩識俱不用轉,也無從轉」。請問,不轉六七兩識,學人如何修行?如何證真?
八十五、經律論三藏,為何 sam、kisc、無心是道等人,有如心理變態般的、極度鄙視排斥論藏?
八十八、學人見解相背,難免引經據典,論求真義。請問此時據何常規,俾使免於以經謗經?
八十六、《月燈三昧經卷五》若有毀謗佛菩提,其罪廣大多於彼 ...佛是說無菩提?
八十四、《大般涅槃經卷十七》中,世尊前後自語相違,何以故?
六、南傳謂『四聖諦法,非不二法』。
六十、『若要佛法興,論義要依經。』您同意嗎?
六十一、欲蓋彌彰,假藉佛法論義遮掩邪心惡行,汝次草者流,算個甚麼學佛人?
六十七、一千六百年前,大乘《佛藏經》早將《南傳禪觀》打成外道邪見。何以故?
六十三、『學佛人最不該違犯的過失』如何?
六十九、南傳《清淨道論》問疑之二:此論宗旨,自性慧體,同於大乘,則覺音造此論時,豈有自外於大乘,或謂大乘非佛說之意?
六十二、『如來正法道場之底線』如何?
六十五、以《楞伽經》四種禪相一案為例,略談論義進行中,片面改變論義標的之意義為何?
六十八、南傳《清淨道論》問疑之一:學此論者,皆名瑜伽者,而瑜伽義通一切乘,則覺音造此論時,豈有自外於大乘,或謂大乘非佛說之意?
六十六、六祖大師有云:『乘是行義,不在口爭。』此意如何?
六十四、以蕅益所作《楞伽阿跋多羅寶經義疏》為例,略談『如何撿擇佛法論義時之依據?』
十、學佛心得,不應合於論,卻違於經。
十一、六祖云:『不離自性,離體說法,名為相說,自性常迷。』
十七、《大佛頂首楞嚴經》所引發的外道邪見之三。
十三、蕭平實正覺會不懂公案,卻謂祖師未悟,或者悟於別處。
十九、『如實與方便』,從來不二。
十二、初祖達磨『壁觀』,二祖慧可『覓心了不可得』。
十五.《大佛頂首楞嚴經》所引發的外道邪見之一。
十八、『青青翠竹,鬱鬱黃花』有無佛性?『狗子』有無佛性?
十六、《大佛頂首楞嚴經》所引發的外道邪見之二。
十四、和解圓融大小乘,不應以曲解大乘根本教義為手段。
四、蕭平實謂『真如性體,識見相用,體用各別』。
四十、避免一切世出世法的薰染如何?
四十一、西天大耳三藏過在何處?
四十七、印順說『禪者說法,切忌肯定,所以觸著即犯,向背俱非』如何?
四十三、印順以【斷滅空見】為其【涅槃觀】如何?
四十九、拯救印順及南傳僧眾法身慧命之唯一途徑如何?
四十二、『礙處非牆壁,通處勿虛空,若人如是解,心色本來同』如何?
四十五、南傳學人以【斷滅空見】為其【涅槃觀】如何?
四十八、『今日南傳的四禪八定,就是《長阿含21經》所斥責的現在泥洹論』如何?
四十六、佛法基本認知上,印順、南傳、蕭平實等的常見嚴重謬訛如何?
四十四、蕭平實正覺會以【斷滅空見】為其【涅槃觀】如何?
投書於印順基金會之十三篇刊文
《七》但見【如來】一詞,即是【佛性、法性、如來藏】之教說現前;愚迷下劣者,於阿含諸經中,又待如何剔除【如來】一語?乃至排除【大乘、菩薩、一乘道】等之法義?
《三》有謂『尼科耶、律的長行、偈頌中,都沒有【佛性、法性、如來藏】的相關論述。』如印順法師也說,『生佛平等的如來藏說、佛性說等,與外道神我論、梵我論合流。』果如是耶?
《九》如南傳《如是語經》所示,若比丘不離有,則惟依貪行惡。那麼,依修南傳《清淨道論》的止觀禪法等,豈非常態性的悖逆《如是語經》?以見【有】一法,即非如理作意故。原來,整個南傳教系早就不自覺的走回佛陀出世前婆羅門等外道所修四禪八定本體論老路子去了。
《五》四阿含中,如來藏的教說如下。
《八》阿含所攝,善惡全收;大乘所攝,則惟善男子善女人,以一心但求離【有】故。
《六》聲聞極果阿羅漢所證者【不受後有】,菩薩所證佛性如來藏者【未曾有】,大乘諸經則多謂【無生】。乃至南傳諸阿含中,亦遍佈【菩薩】、【未曾有】語。那麼,又豈能於諸阿含中,分割大小乘呢?
《十》如南傳《如是語經》所示,佛陀所證自性清淨心、常樂我淨之涅槃四德等,與大乘諸經所教示者,並無差別。則如印師對大乘如來藏說、佛性說等的批評,豈非指控佛陀也是【與外道神我論、梵我論合流】者?
《十一》雜阿含經,阿羅漢二十億耳所證【不能動其心,心常住堅固】, 此心不是大乘自性清淨心,難道是凡夫意識生滅心?
《十三》合看 龍樹《中觀三是偈》、世親《唯識十七頌》,及禪宗祖師上堂示眾語,以明學人證悟、入道門徑。
《十二》南傳教系《清淨道論》止觀禪法,教人起念作意,取緣著有,入定作觀,明顯違背佛陀教示,以不住不著不染正是三乘正法的首要共通特徵故。
《四》四阿含中,佛性的教說如下。
《一》如既有史實考證之結論,漢傳四阿含經,即為佛般涅槃後,阿難尊者最初結集所得。此最早經文中,即已【大小乘】並舉,【聲聞、緣覺、菩薩】並攝,更直指【佛
《二》評印順法師的大乘非佛說論。
禪宗之理論與實務概觀
1.本師釋迦牟尼佛,為何出現於世?一大藏教,指歸何處?
10. 真心如何?
11.何謂不分別?
12.如何破人我情執?
13.如何破言語文字魔障?
14.童話故事中,也有禪意麼?
15.因地凡夫妄心,可以了知果地如來境界麼?
16.如來自住三摩地如何?
17.如何悟入楞嚴真精妙覺明性?
18. 因地發心為何?
19.四聖諦法,是否為不二法?
2.如何悟入不二法門,明見本心自性?
20.如何是明心見性?
21.大小乘法,豈云為二?
22.如幻三昧,在金剛經、楞嚴經、圓覺經中的共義。
23.觀世音菩薩大悲咒功德,何以不可思議?如何依修?
24.何者是我等凡夫之正修行路?
25.徵求經義釋疑:『是福德即非福德性。』
26.徵求經義釋疑:『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27.徵求經義釋疑:『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
28.『無言無示,非佛法之究竟』,大珠慧海禪師舉《維摩詰經》為證。
29.徵求經義釋疑:『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3.苦從何來?與如來不二自性何關?
30.徵求經義釋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31.見性或見法前後的十二因緣觀,差別如何?
32.徵求經義釋疑:『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33.徵求經義釋疑:『用自真如性』,此『用』如何?與緣起何關?
34.根塵相對,曰『眼』時,此『眼』,是『眼』嗎?
35.《楞嚴》會上,世尊示以劫波羅華巾結時,阿難的盲點何在?
36.一切大小乘法,乃至禪門行證,佛說盡歸【無生】。
37.或於阿含諸經,或於禪門行證,未悟時,無不能言善道,既悟時,則皆默然無語。請問,這是何道理?
38.玄奘『真唯識量』,大小乘法歧異,佛陀正法宗旨,究竟如何?
39.大乘佛法之根本戒律如何?
4.凡夫日常生活中,如何發現不二法門,一超直入佛地?
40.三乘元一路如何?
41.「將謂吾孤負汝,却是汝孤負吾」,緣何經文?意旨如何?
42.佛教法義辨正之常規如何?
43.《六祖壇經》常無常公案意旨如何,行昌何以大悟?
44.法身偈曰「諸法因緣生」,請問,因緣何所生?
45.近代學者胡適,不信佛教神識不滅、因果法則,及六道輪迴之說,是何原因?
46、探討《大佛頂首楞嚴經》文;「若離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心」,對於古來禪宗學人、禪宗公案的指引作用如何?
47、三星連線,《楞嚴經、涅槃經、金剛經》三經對論時如何?
5. 藥山和尚因何某夜於山頂大嘯一聲?
6.《芥子納須彌》公案,如何解釋?
7.如何覷破世間十二因緣法,窺破無明?
8.明心見性的條件如何?
9.如何破煩惱?
臉書文史哲論壇及跨宗教論壇之對話
一、固有中國道德法統與蘇格拉底西方哲學之比較
二、佛教不二辨證法與西方哲學亞里士多德論證法之比較。
三、雞排妹問翁立友:你剛才摸我屁股對不對?
四、理性如此重要,儒家思想豈可廢棄不用?
五、理性教育水準低落,即今世界的共同亂源。
六、二二八又要到了。
七、228終究是顛覆政府、殘殺外省人的武裝暴動!
八、審判60年前的法官,促轉會符合程序正義嗎?
九、文史哲三觀彙整:以台灣獨立政治主張為例。
十、試論民主政治集體意識病態分工模式:以「獨立台灣」與「納粹德國」為例。
十三、自己不能定義自己,數學不能定義數學。
十四、西方哲學理性定義錯謬,而為今日世界亂源。
十五、黑格爾論證標的錯誤,應論證者:人我不二。
十六、血腥的宗教迫害,在哲學上的根本原因為何?
十七、香港反送中之亂的省思。
十八、許多人說:歐美國家有哲學,而中國沒有。
十九、問:國人應團結在什麼之下?
二十、千萬別蹈胡適的覆轍。
二十一、周公無篡位之心,後人替他生一個。
二十二、硏讀歷史者,心態須持平。
二十三、中文的靈活性。
二十四、毛澤東假抗日、真奪權,有史為證。
二十五、「孔子學院」自證「打倒孔家店」之謬。
二十六、歷史學家唐德剛口中的四大獨裁者。
二十七、國民黨與共產黨,二者一樣?
二十八、蔣中正與毛澤東地位之對論。
二十九、大陸不丟,共產幻夢何由清醒?
三十、仁者,人之所以為人也。
三十一、儒佛二教修學次第之對照。
三十二、儒家仁義之本質,即道家無可名狀之大道本體,亦即佛家不可思議之涅槃空性。
三十三、「五蘊皆空」者,概念中的產物都是假說。
三十四、若視身體靈魂為二,即落入自欺欺人之中。
三十五、南傳原教旨主義:大乘非佛說。
十二、台獨主張另有不可告人的真正理由
十一、開羅宣言:日本必須退回1895年以前的地位
三十六、五問南傳之「大乘非佛說」
三十七、誰說學佛不用分別
三十八、若不離相,即小乘法,若是離相,即大乘經
三十九、心解脫阿羅漢屬聲聞道,慧解脫阿羅漢屬菩薩道
四十、誰說沒有大小乘
四十一、佛經中的“說僧過”與“不說僧過”
四十二、《金剛、楞嚴》二經對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四十三、《首楞嚴經》觀音菩薩耳根圓通禪觀法要
四十四、《大般若經》曰:「一切法相如來如實覺為無相」
四十五、蕭平實正覺會以第八阿賴耶識為證悟標的
四十六、明心見性、眼見佛性
四十七、若善惡實有,則六道輪迴實有,而眾生畢竟不得解脫
四十八、於《金剛經》文中,離二離相,轉識成智
四十九、《金剛經》與《阿含經》對參:依十二因緣法之順觀
五十、《金剛經》與《阿含經》對參:依十二因緣法之逆觀
五十一、《首楞嚴經》捨識用根者,捨阿賴耶識,用真如本心
五十二、無明依何而生
五十三、如何判斷自己所學,究屬世間法或出世間法
五十四、何謂「證解阿賴耶識」
五十五、「不取諸境,名為識滅」
五十六、《心經》「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五十七、切勿分割原始佛教與大乘佛教
五十八、「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五十九、蕭平實正覺會所代表的,正是釋印順所攻擊的如來藏學派
六十、蕭平實正覺會的典型詐騙話術文宣
六十一、「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六十二、《大乘起信論》的「真妄和合」說
六十三、佛教一切法門共同的兩階段修學次第:「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六十四、《首楞嚴經》耳根圓通法門,非實修捨識耶
六十五、藏密雙身法,確非佛陀教法
六十六、莫謂大乘顯教即非密
六十七、光說不做
六十八、六塵五蘊皆可入道
六十九、須知佛法中有答不得地
七十、大乘禪宗公案其實源自《雜阿含經》
七十一、「春到花香處處秀,山河大地是如來」
七十二、此人雖有五歲,猶名邪見,雜外道法,順行魔教
七十三、一切法是空之相,空是一切法之性
七十四、此彼不二義
七十五、一切法以何為自性
七十六、評:「生滅自生滅,何關我之覺」
七十七、南傳所修正念,違反因果法則
七十八、捨識才能出輪迴,出輪迴才是學佛之目的
七十九、二乘聲聞法與大乘菩薩法的區別
八十、禪宗最能掌握《般若》即緣起、離緣起之即離不二要義
八十一、大小乘論諍其實並不存在
八十二、修十二緣生法者,謂隨緣起觀以離諸法生滅相
八十三、「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滅世間」
八十四、《諸佛要集經》「十二牽連悉無所生」
八十五、是否佛說經典,須在法義中證
八十六、四念處法、四聖諦法、十二因緣法,都是大乘法
八十七、"學唯識,要緣真如而修行",在生活中要如何操作?
八十八、滅盡定與究竟涅槃如何區別
八十九、聖默然
九十、誰說「阿那含係因入滅盡定,而證得阿羅漢果」
九十一、大乘禪法三部曲,受持讀誦,現法禪思,捨離心相:依雜阿含經
九十二、再說疑情
九十三、「必有此處」與「終無此處」之爭
九十四、誹謗大乘非佛所說,因必有果終須自受
九十五、如何「如如不動」
九十六、無所得的陷阱
九十七、不經【無所得】,便可【證真如】?
九十八、「般若波羅蜜」從來不是學人所應證悟標的
九十九、關於佛法的另一個常見雷區的意見詢問
一零零、未證謂證者的狐狸尾巴
一零一、所謂【般若波羅蜜】,即【平等觀、不二觀】
一零二、云何佛說:【所得一切智智】?論無所得與有所得
一零三、您以為這些都是學佛人?
一零四、呂澂的性覺與性寂,本覺與本寂說
一零五、《法華經 》大乘、佛乘、未曾有法,禪宗謂曰:一切現成
初探唯識三自性、三無性間之轉折:依解深密經
一、《解深密經》及《深密解脫經》似為諸阿含經與大乘唯識教說之間的重要過渡
二、《解深密經》唯識三自性與《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般若三昧、無念行之經文對照
三、根據如上《解深密經 一切法相品第四》對於唯識三自性的基本解釋,其他經典於此相應的說法
四、繼唯識三自性的基本解釋后,續觀《解深密經 一切法相品第四》經文
五、唯識三自性,亦即唯識三無性
六、續觀《解深密經無自性相品第五》經文
七、「相名相應以為緣故」,於禪宗公案中之發揚
八、「由有依他起相及圓成實相故,遍計所執相方可施設」,於禪宗公案中之發揚
九、一切經典的編輯方式都如此
十、阿含淺說無我暫伏煩惱障,大乘深論無我所滅所知障
十一、「大乘非佛說」之箇中緣由,《解深密經》提供了最切合實際的解答
十二、《解深密經》以不二為宗趣
十三、大乘禪法三部曲:一者受持讀誦,二者現法禪思,三者捨離心相
十四、二即不二,不二即二;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十五、不經無所得,便可證真如。有這箇道理嗎?
十六、都無所得,如是名為於大乘中總空性相
十七、聲聞獨覺所得轉依,名解脫身
More
首頁
Contact Me
Useful Links
佛經義理上的常見疑問
1.何謂「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為中道」?
10.「實相」是什麼?請舉例說明之~感謝!?
11.楞伽經:『妄想三有苦滅,無知愛業緣滅,自心所現,幻境所見。』作何解?
12.菩薩摩訶薩「樂住聲聞」?
13.請益學佛者,懺悔是否有其必要性?
14.請問,何謂『中道』?
15.金剛經云:『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請問,無實無虛之法如何得?無實之法為何法,無虛之法又為何法?什麼樣的法是名無實無虛之法?
16. 何謂「無自性」?「無自性」有可能存在嗎?
17. 如何深入的了解「心」?
18. 佛學中,關於不二論的解說如何?
19. 圓覺經云:「有照有覺,俱名障礙」,何以故?
2.「大乘非佛說」如何?
20. 「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信,何以得入呢?
21.析辨《卍續藏經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之邪偽》(p1~p2)
22. 析辨《卍續藏經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之邪偽(p19~p20)
23. 請問諸同修:「不二」的意義是什麼?
24.請問:小乘的菩薩道和大乘的菩薩道有何不同?
25.尋求解析 "律藏、經分別、大分別、波羅夷法" ,第四~上人法戒的語意。
26.佛陀制定戒律,以令學人離『有』,當中首要的戒文,及相應的經文如何?
27.戒律持犯之案例析辨。
28.尋求禪法密要中的 "疑情"。
29.請問一個眾生證得阿羅漢或菩薩果位時,會不會有佛、菩薩、阿羅漢來告知他,你已經證果了?
3.請問:如何在此時此刻得到內在的平靜?
30."一中各表"之不復墮聲聞緣覺?
31.何謂不礙?相有生滅,性不生不滅。如何相融?如何不礙?
32.諸法實相是生滅法嗎?
33.請問諸同修:是『誰』在輪迴?
34.請問這種情況算是佛家說的因果嗎?
35.世間萬物本無善惡之分,直至人類墮落後,有了「自我」這種概念,才有所謂善與惡之分。請問這段話本無善與惡之分的意思為何?是等於任何行為沒有對錯嗎? 例如:今天殺了一個人這樣的行為沒有對錯嗎?
36.請問大家:佛教如來宗是否為邪教?
37.善知識法喜! 何為眾生?何為有情? 經云…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不才合十 懇請十方大德慈悲開示。
38.請問諸同修:「如如不動」,是什麼東西不動呢?
39.請問諸位:何謂『識自本心,見自本性』?
4.何謂見性?在哪裡見性?
40.古鏡未磨時如何?磨後如何?
41.請問諸同修:「無念」是什麼意思?
42.請問目前在台灣的正法佛教團體或是機構或是學校等,在這些單位中,對於護持正法或是對於有人謗亂正法,通常都是用什麽方式或是心態來面對處理的?日前在youtube上看到一個叫‘’六子心世界‘’的網友,上傳許多謗佛謗法的影片,影響人數已經非常多了。深覺此事的嚴重性,故在這邊貼文請問。
43. 淫慾是六道輪迴的根、原動力?
44.請問諸同修:「根本識」的世俗有,如何?
45.請問同修:「諸法無自性」?
46.請問佛經上的阿難尊者已證初果須陀洹,為何看到佛陀涅槃還會哭?
47.請益:佛陀教導四聖諦,[滅]之真實義?
48.佛言:四大及四大所造色。為何不言,四大及四大所造身?
49.請問諸同修:何謂「示是道是非道,非道即是倒,是道即非倒」?
5.自性本自清淨。為甚麼明知道,卻做不到?
50.請問諸同修,如何修習「四念處」?
51.淺入「自覺」的判斷?
52.請問:心生起即是動,那麼動的相貌是妄想嗎?心不起即是靜,靜的相貌是自覺嗎? 動靜二相了然不生,是應無所住還是住無所有?
53.請問佛教八正道的具體意涵是什麼,如何修行?
54.請問同修:「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55.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知幻即離 ~ 有物可捨, 這是有撿擇, 那又怎樣去不取不捨?
56.佛還會起心動念嗎 ?
57.請問同修,「禪貴知見,不貴行履」?
58.請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否要經過一念不起?
59.心隨萬境轉 轉處實能幽 隨流認得性 無喜亦無憂?
6.四大如何轉變為六根?
60.請益善知識,楞伽經為何區分"三自性"?
61.禪門的頓悟,是在頓悟什?
62.探討「無生、無二」的經論、義、實務。
63.《中阿含201嗏帝經》中的【恒有不變】者如何?
64.「藥山上堂,一言不措,便下座歸方丈。」何以故?
65.「枯木裏龍吟,髑髏裏眼睛」如何?
66.佛為什麼願聽天魔勸請捨壽入涅槃?
67.何謂「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68.『語言、文字』之定義,對人類之影響為何?
69.修四念處,如何契入無生法忍?
7.如何能分辨,某些論述,是世間法,或是出世間法呢?
70.如何是發菩提心?
71.「寂子一句,疑殺天下人」?
72.學佛,到底學到了什麼?
73.「有沒處沒於有地」如何?
74.「菩提無是處,亦無無知解」如何?
75.「善男子!解大涅槃甚深義者,則知諸佛終不畢竟入於涅槃」如何?
76.「宗通及說通」如何?
77.面對因緣與境界的方式如何?
78.云何正法式微,附佛外道猖獗?諸佛如何獅吼?
79.請問:如來藏和梵我的區別是什麼呢?
8.有佛友說,佛是因緣生法,也有大德說,佛非是因緣生法!! 請善知識們,在經典中或自己的生命經驗中,說出答案來共同分享。善哉!
80.請問:「湼槃」是不是因緣法?人有沒有「真常心」的本體,無論祂叫做什麼?
81.請問,佛教所說的「自性、佛性、空性」,以現在的說法,到底是指什麼?
82.佛經真偽,佛法世法,如何簡別?
83.或於阿含諸經,或於禪門行證,未悟時,無不能言善道,既悟時,則皆默然無語。何以故?
84.請問自性是何意義,何有自性能生萬法之說?
85.何為有漏法,何為無漏法,何為有為法,何為無為法?
86.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亦復如是,於一切法都無所行,是為善達諸法實相。何以故?
87.關於大乘菩薩戒的問題。
88.在佛法修學過程中,學人卻同時造作十惡業的典型案例如何?
89.《雜阿含經》說:「即正思惟,如實無間等起」,其意如何?
9.『四正勤:已生惡令斷,未生惡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長,未生善令得生。』請教您,增長何種善? 滅斷何種惡?
90、什麼叫老實修行?
印順、南傳、蕭平實等壞法實錄
一、釋印順謂『緣起法即空,空只是假名。』
一零一、《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曰:「住有想者,無道、無涅槃。」何以故?
一零三、《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曰:「我雖有得、有現觀,而遠離四句;謂非有、非無、離相、離名。」何以故?
一零二、《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曰:「有二想者,無道、無涅槃。」何以故?
一零五、執著二想、有想者,不能出離輪迴。執謂涅槃、菩提為有者,則為謗佛。不是嗎?
一零四、《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曰:「以一切法皆自性空,空性不應執著空性,空中空性尚不可得,況有空性能執著空?!」何以故?
一零零、《佛說不增不減經》曰:「愚癡凡夫無聞慧故,聞如來涅槃起斷見滅見。」請問,「起斷見滅見」者,是為有想,抑或無想?
七、南傳執持生滅妄見,以求不生滅實相。
七十、南傳《清淨道論》問疑之三:覺音造此論時,既無誹謗大乘之意,則南傳上座部道場又豈可自稱原始佛教,暗喻大乘非佛所說?
七十一、南傳《清淨道論》問疑之四:此論所修定學四十業處,是否屬於佛教梵行?
七十七、敬邀學佛同修共同研討,以《雜阿含926經》、《大佛頂首楞嚴經》為依據,以《首楞嚴義疏注經》為註解,試論阿難如何捨「強良禪」悟「真實禪」-1?
七十三、南傳《清淨道論》問疑之六:此論竟含《華嚴經、楞嚴經》大乘旨趣,則南傳上座部道場豈可據此《清淨道論》而詆毀大乘非佛所說?
七十九、密技大公開!何以「蕭平實正覺會少說有幾百位實證者」?
七十二、南傳《清淨道論》問疑之五:此論所修定學四十業處,既非佛教梵行,則此論所修慧學,是否佛教般若智慧?
七十五、如今讀了《雜阿含926經》,次草、殘天、michael 、星洲炒米最好吃、勿忘初心等,諸位有何感想?是否願意修正己見呢?
七十八、敬邀學佛同修共同研討,以《雜阿含926經》、《大佛頂首楞嚴經》為依據,以《首楞嚴義疏注經》為註解,試論阿難如何捨「強良禪」悟「真實禪」-2?
七十六、南傳學人仰天問曰:「大乘禪宗哪一個不是依所緣而修?有哪一個不是強良禪?」果如是耶?
七十四、《雜阿含926經》曰:「當修真實禪,莫習強良禪」,明白否定現今南傳上座部道場所修四十業處禪定如何?
三、釋印順一脈,逢『體』必反,遇『性』必謗。
三十、『小土摶』於印順基金會網站之貼文,轉載如下。
三十一、《阿含諸經》中,所有阿羅漢,皆依大乘般若不二觀頓悟而受記。何以故?
三十七、南傳質疑《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非佛經如何?
三十三、六祖大師說「見聞轉誦是小乘」如何?
三十九、『南陽慧忠國師不自覺江東佛法的薰陶』如何?
三十二、印順、南傳者流,自己尚無立足之地,又憑何主張「大乘非佛說」?
三十五、釋印順『誤解龍樹三是偈,故不能彙通緣起與如來藏,而終生誹謗大乘』如何?
三十八、南傳有分識,彙通大乘《首楞嚴經》及《六祖壇經》時,如何?
三十六、《大乘入楞伽經》云『說無真我者,謗法著有無;比丘應羯磨,擯棄不共語』如何?
三十四、釋印順一生對於大乘法的根本論證:『佛法爲因應時代而流變』而有大乘,如何?
九、蕭平實師徒印心對話不公開,豈非淪於私相授受?
九十、《金剛經》曰:「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涅槃亦有亦常?
九十一、請 kisc、sam、無心是道三位作答,《大般涅槃經卷十七》中,世尊前後自語相違。何以故?
九十七、南陽慧忠國師曰:「佛性不得一種。或有全不生滅,或半生半滅、半不生滅」,此意如何?
九十三、說法者的慈悲,就是清楚指明正法、標出正義,否則慈悲何用?
九十九、請問,《雜阿含347須深經》末之譬喻,大意如何?
九十二、更改大藏經原文句讀,不就是欲蓋彌彰嗎?
九十五、《中阿含經卷第十八》聖如是觀。若有者必是解脫法。若有【無餘涅槃】者是名甘露。...佛是說無涅槃?
九十八、豈謂佛所說的《涅槃經、般若經》自語相違?
九十六、請問,《雜阿含262經》曰:「如實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如實正觀世間滅,則不生世間有見」,應作何解?
九十四、《雜阿含854經》「如來出世及不出世,法性常住。」何謂法性?
二、釋印順的『假必依實』論。
二十、『釋印順終生誹謗大乘如來藏,也就同時誹謗了涅槃空性、中道實相之佛陀教說』如何?
二十一、『釋印順於龍樹三是偈的未盡之處』如何?
二十七、印順門人主張『一切都是假名,真如是多餘的』如何?
二十三、謗經破法之罪,因何緣由而造?
二十九、南傳止觀禪法,從來不是佛法,卻冒充佛法之名甚久矣。
二十二、龍樹說『若無佛性,不得成佛』;獨尊龍樹的釋印順卻說『如來藏非佛所說』如何?
二十五、阿難尊者,不僅參與了最初的阿含結集,更是之後大乘結集的主要參與者之一。
二十八、「原始佛教」如何?
二十六、評破蕭平實正覺會『開悟就是實證第八識』之邪說惡見。
二十四、日本佛教學者對『大乘佛法的佛性本覺說、如來藏教說』之批判如何?
五、南傳謂『般若不二觀,無關四聖諦,非阿含教義』。
五十、《梵網經》『菩薩戒之不說四眾過、不殺生』如何?
五十一、『執有如來清淨禪』者,即是『半常半無常論、梵我論、神我論』者如何?
五十七、佛說,學凡夫外道法,不免輪迴,學聲聞二乘法,則是歧路。請問:佛陀為何不單說大乘、一乘法,好讓大家一帆風順直接成佛?
五十三、雜阿含293經中,多聞聖弟子不樂無明者,應如何生明?
五十九、『仰山曰:如來禪許師弟會,祖師禪未夢見在』,此意如何?
五十二、『南傳學人,有理無理,先謗再說,樂此不疲』如何?
五十五、『蕭平實正覺同修會所悟如來藏,並非大乘本心如來藏』如何?
五十八、『時隔五年,捨離彼一切,你的解釋,還是連如來清淨禪都要捨離嗎?』
五十六、請舉例:佛陀四十九年所說諸法中,哪些是凡夫外道法?聲聞二乘法?菩薩大乘法?哪些則是如來一乘法?
五十四、楞伽經上,何以認同『如來清淨禪』者,如『次草』者流,會『墮於外道法』?
八、南傳獨尊阿含,卻不了《四念住法》仍是不二法。
八十、敬邀學佛同修共同研討,以《雜阿含926經》、《大佛頂首楞嚴經》為依據,以《首楞嚴義疏注經》為註解,阿難如何捨「強良禪」悟「真實禪」-3?
八十一、以《大般涅槃經》為準,請問,可以因地凡夫知見,反呵果地如來境界否?
八十七、《六祖壇經》「何況更言涅槃禁伏諸法令永不生,斯乃謗佛毀法 ......」,可以去說「若於涅槃,及諸法相,起一念有,便背空性,斯皆竊果盜法之輩」?
八十三、「不修觀行不信心,舉一經來謗一經」之實際案例如何?
八十九、答覆kisc所問:這算是毀謗嗎?
八十二、禪宗六祖大師說「五八六七果因轉」,蕭平實正覺會卻說「六七兩識俱不用轉,也無從轉」。請問,不轉六七兩識,學人如何修行?如何證真?
八十五、經律論三藏,為何 sam、kisc、無心是道等人,有如心理變態般的、極度鄙視排斥論藏?
八十八、學人見解相背,難免引經據典,論求真義。請問此時據何常規,俾使免於以經謗經?
八十六、《月燈三昧經卷五》若有毀謗佛菩提,其罪廣大多於彼 ...佛是說無菩提?
八十四、《大般涅槃經卷十七》中,世尊前後自語相違,何以故?
六、南傳謂『四聖諦法,非不二法』。
六十、『若要佛法興,論義要依經。』您同意嗎?
六十一、欲蓋彌彰,假藉佛法論義遮掩邪心惡行,汝次草者流,算個甚麼學佛人?
六十七、一千六百年前,大乘《佛藏經》早將《南傳禪觀》打成外道邪見。何以故?
六十三、『學佛人最不該違犯的過失』如何?
六十九、南傳《清淨道論》問疑之二:此論宗旨,自性慧體,同於大乘,則覺音造此論時,豈有自外於大乘,或謂大乘非佛說之意?
六十二、『如來正法道場之底線』如何?
六十五、以《楞伽經》四種禪相一案為例,略談論義進行中,片面改變論義標的之意義為何?
六十八、南傳《清淨道論》問疑之一:學此論者,皆名瑜伽者,而瑜伽義通一切乘,則覺音造此論時,豈有自外於大乘,或謂大乘非佛說之意?
六十六、六祖大師有云:『乘是行義,不在口爭。』此意如何?
六十四、以蕅益所作《楞伽阿跋多羅寶經義疏》為例,略談『如何撿擇佛法論義時之依據?』
十、學佛心得,不應合於論,卻違於經。
十一、六祖云:『不離自性,離體說法,名為相說,自性常迷。』
十七、《大佛頂首楞嚴經》所引發的外道邪見之三。
十三、蕭平實正覺會不懂公案,卻謂祖師未悟,或者悟於別處。
十九、『如實與方便』,從來不二。
十二、初祖達磨『壁觀』,二祖慧可『覓心了不可得』。
十五.《大佛頂首楞嚴經》所引發的外道邪見之一。
十八、『青青翠竹,鬱鬱黃花』有無佛性?『狗子』有無佛性?
十六、《大佛頂首楞嚴經》所引發的外道邪見之二。
十四、和解圓融大小乘,不應以曲解大乘根本教義為手段。
四、蕭平實謂『真如性體,識見相用,體用各別』。
四十、避免一切世出世法的薰染如何?
四十一、西天大耳三藏過在何處?
四十七、印順說『禪者說法,切忌肯定,所以觸著即犯,向背俱非』如何?
四十三、印順以【斷滅空見】為其【涅槃觀】如何?
四十九、拯救印順及南傳僧眾法身慧命之唯一途徑如何?
四十二、『礙處非牆壁,通處勿虛空,若人如是解,心色本來同』如何?
四十五、南傳學人以【斷滅空見】為其【涅槃觀】如何?
四十八、『今日南傳的四禪八定,就是《長阿含21經》所斥責的現在泥洹論』如何?
四十六、佛法基本認知上,印順、南傳、蕭平實等的常見嚴重謬訛如何?
四十四、蕭平實正覺會以【斷滅空見】為其【涅槃觀】如何?
投書於印順基金會之十三篇刊文
《七》但見【如來】一詞,即是【佛性、法性、如來藏】之教說現前;愚迷下劣者,於阿含諸經中,又待如何剔除【如來】一語?乃至排除【大乘、菩薩、一乘道】等之法義?
《三》有謂『尼科耶、律的長行、偈頌中,都沒有【佛性、法性、如來藏】的相關論述。』如印順法師也說,『生佛平等的如來藏說、佛性說等,與外道神我論、梵我論合流。』果如是耶?
《九》如南傳《如是語經》所示,若比丘不離有,則惟依貪行惡。那麼,依修南傳《清淨道論》的止觀禪法等,豈非常態性的悖逆《如是語經》?以見【有】一法,即非如理作意故。原來,整個南傳教系早就不自覺的走回佛陀出世前婆羅門等外道所修四禪八定本體論老路子去了。
《五》四阿含中,如來藏的教說如下。
《八》阿含所攝,善惡全收;大乘所攝,則惟善男子善女人,以一心但求離【有】故。
《六》聲聞極果阿羅漢所證者【不受後有】,菩薩所證佛性如來藏者【未曾有】,大乘諸經則多謂【無生】。乃至南傳諸阿含中,亦遍佈【菩薩】、【未曾有】語。那麼,又豈能於諸阿含中,分割大小乘呢?
《十》如南傳《如是語經》所示,佛陀所證自性清淨心、常樂我淨之涅槃四德等,與大乘諸經所教示者,並無差別。則如印師對大乘如來藏說、佛性說等的批評,豈非指控佛陀也是【與外道神我論、梵我論合流】者?
《十一》雜阿含經,阿羅漢二十億耳所證【不能動其心,心常住堅固】, 此心不是大乘自性清淨心,難道是凡夫意識生滅心?
《十三》合看 龍樹《中觀三是偈》、世親《唯識十七頌》,及禪宗祖師上堂示眾語,以明學人證悟、入道門徑。
《十二》南傳教系《清淨道論》止觀禪法,教人起念作意,取緣著有,入定作觀,明顯違背佛陀教示,以不住不著不染正是三乘正法的首要共通特徵故。
《四》四阿含中,佛性的教說如下。
《一》如既有史實考證之結論,漢傳四阿含經,即為佛般涅槃後,阿難尊者最初結集所得。此最早經文中,即已【大小乘】並舉,【聲聞、緣覺、菩薩】並攝,更直指【佛
《二》評印順法師的大乘非佛說論。
禪宗之理論與實務概觀
1.本師釋迦牟尼佛,為何出現於世?一大藏教,指歸何處?
10. 真心如何?
11.何謂不分別?
12.如何破人我情執?
13.如何破言語文字魔障?
14.童話故事中,也有禪意麼?
15.因地凡夫妄心,可以了知果地如來境界麼?
16.如來自住三摩地如何?
17.如何悟入楞嚴真精妙覺明性?
18. 因地發心為何?
19.四聖諦法,是否為不二法?
2.如何悟入不二法門,明見本心自性?
20.如何是明心見性?
21.大小乘法,豈云為二?
22.如幻三昧,在金剛經、楞嚴經、圓覺經中的共義。
23.觀世音菩薩大悲咒功德,何以不可思議?如何依修?
24.何者是我等凡夫之正修行路?
25.徵求經義釋疑:『是福德即非福德性。』
26.徵求經義釋疑:『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27.徵求經義釋疑:『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
28.『無言無示,非佛法之究竟』,大珠慧海禪師舉《維摩詰經》為證。
29.徵求經義釋疑:『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3.苦從何來?與如來不二自性何關?
30.徵求經義釋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31.見性或見法前後的十二因緣觀,差別如何?
32.徵求經義釋疑:『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33.徵求經義釋疑:『用自真如性』,此『用』如何?與緣起何關?
34.根塵相對,曰『眼』時,此『眼』,是『眼』嗎?
35.《楞嚴》會上,世尊示以劫波羅華巾結時,阿難的盲點何在?
36.一切大小乘法,乃至禪門行證,佛說盡歸【無生】。
37.或於阿含諸經,或於禪門行證,未悟時,無不能言善道,既悟時,則皆默然無語。請問,這是何道理?
38.玄奘『真唯識量』,大小乘法歧異,佛陀正法宗旨,究竟如何?
39.大乘佛法之根本戒律如何?
4.凡夫日常生活中,如何發現不二法門,一超直入佛地?
40.三乘元一路如何?
41.「將謂吾孤負汝,却是汝孤負吾」,緣何經文?意旨如何?
42.佛教法義辨正之常規如何?
43.《六祖壇經》常無常公案意旨如何,行昌何以大悟?
44.法身偈曰「諸法因緣生」,請問,因緣何所生?
45.近代學者胡適,不信佛教神識不滅、因果法則,及六道輪迴之說,是何原因?
46、探討《大佛頂首楞嚴經》文;「若離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心」,對於古來禪宗學人、禪宗公案的指引作用如何?
47、三星連線,《楞嚴經、涅槃經、金剛經》三經對論時如何?
5. 藥山和尚因何某夜於山頂大嘯一聲?
6.《芥子納須彌》公案,如何解釋?
7.如何覷破世間十二因緣法,窺破無明?
8.明心見性的條件如何?
9.如何破煩惱?
臉書文史哲論壇及跨宗教論壇之對話
一、固有中國道德法統與蘇格拉底西方哲學之比較
二、佛教不二辨證法與西方哲學亞里士多德論證法之比較。
三、雞排妹問翁立友:你剛才摸我屁股對不對?
四、理性如此重要,儒家思想豈可廢棄不用?
五、理性教育水準低落,即今世界的共同亂源。
六、二二八又要到了。
七、228終究是顛覆政府、殘殺外省人的武裝暴動!
八、審判60年前的法官,促轉會符合程序正義嗎?
九、文史哲三觀彙整:以台灣獨立政治主張為例。
十、試論民主政治集體意識病態分工模式:以「獨立台灣」與「納粹德國」為例。
十三、自己不能定義自己,數學不能定義數學。
十四、西方哲學理性定義錯謬,而為今日世界亂源。
十五、黑格爾論證標的錯誤,應論證者:人我不二。
十六、血腥的宗教迫害,在哲學上的根本原因為何?
十七、香港反送中之亂的省思。
十八、許多人說:歐美國家有哲學,而中國沒有。
十九、問:國人應團結在什麼之下?
二十、千萬別蹈胡適的覆轍。
二十一、周公無篡位之心,後人替他生一個。
二十二、硏讀歷史者,心態須持平。
二十三、中文的靈活性。
二十四、毛澤東假抗日、真奪權,有史為證。
二十五、「孔子學院」自證「打倒孔家店」之謬。
二十六、歷史學家唐德剛口中的四大獨裁者。
二十七、國民黨與共產黨,二者一樣?
二十八、蔣中正與毛澤東地位之對論。
二十九、大陸不丟,共產幻夢何由清醒?
三十、仁者,人之所以為人也。
三十一、儒佛二教修學次第之對照。
三十二、儒家仁義之本質,即道家無可名狀之大道本體,亦即佛家不可思議之涅槃空性。
三十三、「五蘊皆空」者,概念中的產物都是假說。
三十四、若視身體靈魂為二,即落入自欺欺人之中。
三十五、南傳原教旨主義:大乘非佛說。
十二、台獨主張另有不可告人的真正理由
十一、開羅宣言:日本必須退回1895年以前的地位
三十六、五問南傳之「大乘非佛說」
三十七、誰說學佛不用分別
三十八、若不離相,即小乘法,若是離相,即大乘經
三十九、心解脫阿羅漢屬聲聞道,慧解脫阿羅漢屬菩薩道
四十、誰說沒有大小乘
四十一、佛經中的“說僧過”與“不說僧過”
四十二、《金剛、楞嚴》二經對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四十三、《首楞嚴經》觀音菩薩耳根圓通禪觀法要
四十四、《大般若經》曰:「一切法相如來如實覺為無相」
四十五、蕭平實正覺會以第八阿賴耶識為證悟標的
四十六、明心見性、眼見佛性
四十七、若善惡實有,則六道輪迴實有,而眾生畢竟不得解脫
四十八、於《金剛經》文中,離二離相,轉識成智
四十九、《金剛經》與《阿含經》對參:依十二因緣法之順觀
五十、《金剛經》與《阿含經》對參:依十二因緣法之逆觀
五十一、《首楞嚴經》捨識用根者,捨阿賴耶識,用真如本心
五十二、無明依何而生
五十三、如何判斷自己所學,究屬世間法或出世間法
五十四、何謂「證解阿賴耶識」
五十五、「不取諸境,名為識滅」
五十六、《心經》「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五十七、切勿分割原始佛教與大乘佛教
五十八、「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五十九、蕭平實正覺會所代表的,正是釋印順所攻擊的如來藏學派
六十、蕭平實正覺會的典型詐騙話術文宣
六十一、「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六十二、《大乘起信論》的「真妄和合」說
六十三、佛教一切法門共同的兩階段修學次第:「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六十四、《首楞嚴經》耳根圓通法門,非實修捨識耶
六十五、藏密雙身法,確非佛陀教法
六十六、莫謂大乘顯教即非密
六十七、光說不做
六十八、六塵五蘊皆可入道
六十九、須知佛法中有答不得地
七十、大乘禪宗公案其實源自《雜阿含經》
七十一、「春到花香處處秀,山河大地是如來」
七十二、此人雖有五歲,猶名邪見,雜外道法,順行魔教
七十三、一切法是空之相,空是一切法之性
七十四、此彼不二義
七十五、一切法以何為自性
七十六、評:「生滅自生滅,何關我之覺」
七十七、南傳所修正念,違反因果法則
七十八、捨識才能出輪迴,出輪迴才是學佛之目的
七十九、二乘聲聞法與大乘菩薩法的區別
八十、禪宗最能掌握《般若》即緣起、離緣起之即離不二要義
八十一、大小乘論諍其實並不存在
八十二、修十二緣生法者,謂隨緣起觀以離諸法生滅相
八十三、「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滅世間」
八十四、《諸佛要集經》「十二牽連悉無所生」
八十五、是否佛說經典,須在法義中證
八十六、四念處法、四聖諦法、十二因緣法,都是大乘法
八十七、"學唯識,要緣真如而修行",在生活中要如何操作?
八十八、滅盡定與究竟涅槃如何區別
八十九、聖默然
九十、誰說「阿那含係因入滅盡定,而證得阿羅漢果」
九十一、大乘禪法三部曲,受持讀誦,現法禪思,捨離心相:依雜阿含經
九十二、再說疑情
九十三、「必有此處」與「終無此處」之爭
九十四、誹謗大乘非佛所說,因必有果終須自受
九十五、如何「如如不動」
九十六、無所得的陷阱
九十七、不經【無所得】,便可【證真如】?
九十八、「般若波羅蜜」從來不是學人所應證悟標的
九十九、關於佛法的另一個常見雷區的意見詢問
一零零、未證謂證者的狐狸尾巴
一零一、所謂【般若波羅蜜】,即【平等觀、不二觀】
一零二、云何佛說:【所得一切智智】?論無所得與有所得
一零三、您以為這些都是學佛人?
一零四、呂澂的性覺與性寂,本覺與本寂說
一零五、《法華經 》大乘、佛乘、未曾有法,禪宗謂曰:一切現成
初探唯識三自性、三無性間之轉折:依解深密經
一、《解深密經》及《深密解脫經》似為諸阿含經與大乘唯識教說之間的重要過渡
二、《解深密經》唯識三自性與《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般若三昧、無念行之經文對照
三、根據如上《解深密經 一切法相品第四》對於唯識三自性的基本解釋,其他經典於此相應的說法
四、繼唯識三自性的基本解釋后,續觀《解深密經 一切法相品第四》經文
五、唯識三自性,亦即唯識三無性
六、續觀《解深密經無自性相品第五》經文
七、「相名相應以為緣故」,於禪宗公案中之發揚
八、「由有依他起相及圓成實相故,遍計所執相方可施設」,於禪宗公案中之發揚
九、一切經典的編輯方式都如此
十、阿含淺說無我暫伏煩惱障,大乘深論無我所滅所知障
十一、「大乘非佛說」之箇中緣由,《解深密經》提供了最切合實際的解答
十二、《解深密經》以不二為宗趣
十三、大乘禪法三部曲:一者受持讀誦,二者現法禪思,三者捨離心相
十四、二即不二,不二即二;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十五、不經無所得,便可證真如。有這箇道理嗎?
十六、都無所得,如是名為於大乘中總空性相
十七、聲聞獨覺所得轉依,名解脫身
有用的連結
大藏經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T0001_001
Google Sites
Report abuse
Page details
Page updated
Google Sites
Report ab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