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2018/4/13 上午 05:23:25
龍樹《中論三是偈》云:「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惟是假名,亦是中道義。」龍樹祖師是八宗共主,龍樹《中論三是偈》通大小乘,怠無疑義。
釋印順獨鍾中觀論,一生苦心盡在中觀,一生著述無不圍繞中觀。他儼然以中觀法脈自承,又以龍樹的成就自我期許,蓋亦無疑義。但他誤解三是偈,以致於不能彙通緣起與如來藏,難道無此可能?
龍樹三是偈貫串了釋印順所作三分判教:性空唯名系、虛妄唯識系、真常唯心系。故,龍樹自己就是如來藏受持者。只因釋印順自己誤解三是偈要義,以致容不下真常唯心之如來藏說,並終其一生,爲此迷惑苦惱不已。
我認為,龍樹三是偈,就是學佛人最終必須達成的正見。但是,釋印順完全錯會龍樹三是偈,他從不曾具備正見。我認為,造論的唯一正當性,就是幫助他人建立此一正見。
無益正見的文字,如釋印順之著述,都是有害的。而正人必先正己,己見不正,卻一生造論不斷,誤人矣!欲會中觀,必先歇妄。稍具大乘觀行功夫,而後乃見:
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說名緣生法,此說亦緣生,緣生既是空,此說憑何生?
此有既非有,彼有云何生?我說即是空,此空更非真;
終日口吧吧,祇此兩三聲,巍巍中道義,猶為假名稱。
可憐生印順,喚它一切空,眼見花落盡,孤身入野墳;
著於第二句,不是第一義,自覺終不妥,還將俗安立;
聖凡斷常見,寧非又二邊?此即神我論,不名大法船;
知見解脫時,豈待空有諍?廟堂高論義,猶是輪迴人。
不二中觀義,萬句祇一句,此義空性義,一句生萬句;
能生如來藏,所生唯名識,即三元是一,不有三龍樹;
於有見無生,寂滅性始契,真如體起用,法法無變異;
會法不見法,會經不見經,萬應萬無住,總是自家珍。
龍樹三是偈,此四句既是教門經文義理,也是禪門機鋒轉語。轉得過,法身便活;轉不過,死在句下。
本文所依經證: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佛法,正是離二離相離識之法。以此無上之法,教化眾生,即是無上利他之行。離識,即離一切二邊對待以觀照,則一切煩惱妄想不生,直趣第一義真如自性。反之,著於二邊,所學仍屬世俗法;若不歇妄,則續造輪迴業,不得佛法利益。佛法根本大義如此,印順久居佛門,竟也不知!?
阿含諸經皆說,佛陀是逆順觀察十二因緣法,證悟而成佛的。順觀十二緣起,即流轉生死之苦集聖諦,眾生輪迴生死之因。逆觀十二緣起,即生死還滅之苦滅聖諦,眾生脫出輪迴之因。逆觀十二緣起,亦即大乘觀行所修之不二法門。重點就在十二緣起的愛憎、取捨、有無三支上。 佛法參學,徹頭徹尾就是依緣起,離二邊。既離二邊,即不見有緣起,是名真見緣起,見如來界、如來性、如來藏,見中道實相。
如許多墮在二乘見解而不自覺者一般,釋印順於龍樹三是偈的前二句,就犯了相同的謬誤;謂此偈以『一切法空』、『一切法無自性空』為宗旨。『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上句指有邊,下句為空邊。一切眾生之所以流浪三界、輪迴生死不得出,就在謬執空有為二。殊不能知,於實際上,空有同時,剎那不可分,乃謂之空有不二。
小乘四果執空,六道凡夫著有,遂成聖凡、斷常二邊。六道凡夫著善生天,即世俗宗教的神我論、梵我論等。故釋印順將『一切法空』、『無自性空』做為修學宗旨,亦即宣告了他自己就是個神我論,或梵我論的信仰者。
不可思議地,釋印順在他的《中觀論頌講記》裡,竟然毫無自覺的反謂:『這樣,後期的大乘佛教,以生佛平等的如來藏、如來界、如來性為所依體,說明流轉還滅,說明一切。這樣的如來,抹上一些性空的色彩。而事實上,與神我論的如來合流』、『只因為一分學者,不得性空的中道義,所以又走上梵我論的老家了』云云。
自居佛教導師,何其錯亂以至於斯!三是偈中『我說即是空』,此『空』非指『空性』,而是與『有』相對待者;雙離空有下,始見『空性』。中道實相、般若理體之空性者,人空、法空、空亦空也。
此中關鍵,必須在老實歇妄的大乘觀行中,才能發覺、釐清。顯然,這正是釋印順乃至一般大眾,學佛卻又不肯歇妄的通病。老實讀經,就是實修歇妄息想,逆觀十二因緣法;乃至不讀經時,妄想亦不生;一日般若現前,自然洞澈。
龍樹三是偈,法華一乘道,一切大乘教法歸趣,實無二致。乃以偈贊曰:我於法華方便品,覓諸佛祕要一乘,諸法實相十如是,而無所有畢竟空。
『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者,龍樹自謂已實證般若空性、如來法身;謂已離二離相,離妄識故,已親身實證諸佛如來之真如自性、寂滅本體。『亦惟是假名,亦是中道義』者,說名性體時,已成此彼、自他二邊之相用矣。
於自受用邊,從體出用,如如不動,了無蹤跡,無可思議,一真一切真。於他受用邊,假立一切法名相為權宜度眾之用;所言假者,令無所執也。故,未證真空性體以前,不可輕言假名施設,除人云亦云,魚目混珠者。證真以後,始可依據《般若經》云:『受假施設,名假施設,法假施設。』
而真假、空有、自他,本皆不二。阿含大乘,從來是一,不曾是二。偏偏釋印順始自36歲寫《中觀論頌講記》時,一口咬定:『後期的大乘佛教,以生佛平等的如來藏、如來界、如來性為所依體,說明流轉還滅,說明一切。這樣的如來,抹上一些性空的色彩。而事實上,與神我論的如來合流』,直到83歲寫《印度佛教思想史》時,依然故我,邪見根深;以至於此『衰朽餘年,念力減退』時,才驚覺『對印度佛教的論究,想理解佛法的實義與方便』,『這是我的學力所不能達成的』!
何以故?他早早就逢『體』必反、遇『性』必謗;而在捨棄『體』、『性』二字不用的前提下,釋印順甚至無法完成佛法理論概述;何況以此做為實修觀行之入手處!他哪裡知道,真如之性體,與真如之相用,從來是一,不曾是二。達道者乃曰,『性相常住,體用如如。』
釋迦牟尼世尊出世說種種法,謂之『說於中道』者何?藉種種譬喻方便假名相用,令眾生悟入中道實相、般若理體也。故知,世尊說法四十九年,就是『如實與方便不二』的最佳示現。是故,一切禪宗祖師於機鋒問答中,接引學人時,無不舉緣起二法,以勘驗學人能否於二見不二,於緣起見如來藏。
如六祖大師云:『吾今教汝說法,不失本宗:先須舉三科法門,動用三十六對,出沒即離兩邊。說一切法,莫離自性。忽有人問汝法,出語盡雙,皆取對法;來去相因究竟,二法盡除,更無去處。』
如前本人十餘篇題文所述,無不以不二為宗旨,揀別釋印順之邪見邪說;並蒙同修 kisc、無心是道、sam、次草等,舉出經證、律證為憑;連同本篇的經律二證,合計超過一百六十則,如下。
大般涅槃經 經文三則
佛說稻芋經 經文一則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經文二則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 經文一則
雜阿含經 經文二則
華嚴經 經文二則
般若經 經文十七則
大般涅槃經 經文三則
華嚴經 經文一則
圓覺經 經文一則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經文二則
大般涅槃經 經文五則
楞嚴經 經文二則
法華經 經文十則
大般涅槃經 經文一則
楞嚴經 經文一則
般若經 經文九則
法華經 經文十則
大般涅槃經 經文十三則
深密解脫經 經文二則
解深密經 經文二則
大集經 經文一則
寶積經 經文一則
般若經 經文二十二則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 經文一則
菩薩善戒經 經文一則
央掘魔羅經 經文一則
般若經 經文十三則
華嚴經 經文一則
寶積經 經文一則
入楞伽經 經文一則
金剛經 經文一則
圓覺經 經文一則
法華經 經文一則
大般涅槃經 經文一則
阿含經 經文一則
楞嚴經 經文一則
金剛經 經文一則
六祖壇經 經文一則
般若經 經文三則
十輪經 經文一則
某甲與女友同居三十年而不婚。有人問他,何以故? 某甲答曰,我還在試用期,尚有疑慮未盡。
/周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