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無「無明」,謂非有「無明」也。
無「無明」盡,謂非無「無明」。
(盡,通滅、無)
非有者,謂不生、無生。
非無者,謂不滅、無滅。
有生,即有滅;無生,即無滅;
無「無明」,即無「無明」盡;
此謂「無明」有無、生滅不二。
若將「無明」換作「一切法」,
則一切法非有非無、不生不滅。
又,《心經》說,無「無明盡」,而不說無「無明無」者,謂「無明」並非先存在生或有的狀態,然後經過一段時間,完成生~住~異~滅的「盡」的過程,才滅或無;而是一開始即非有、即不生,或曰無生、無始,根本沒有開始,或曰未曾有。而「無無明盡」,意同「無無明」。
故,《心經》說,無「無明」者,謂「無明」乃至一切法,無生、未曾有也。如《首楞嚴經》說,「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又以盡歸無生故,一切法不二。
二、無「老死」,亦無「老死」盡,同上。
三、這段《心經》經文的本意是說,一切法、一切名相,皆因妄取、妄執而有,並非真有。你若不取,本來就是什麼都沒有,「五蘊本空」。
四、《雜阿含經》所說「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者,如謂「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無老死,亦無老死盡」;又說「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者,如謂「有無明,即有無明盡;有老死,即有老死盡」。以此彼不二故,有無、生滅不二。一切法從心想生,除了你自己,沒有別的造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