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所謂「五蘊皆空」者,概念中的產物都是假說。
//周善為
以下是任平生和我的對話,大家怎麼看呢?
任平生說,古希臘人已知道(1)同一律:甲是甲;(2)矛盾律:甲不是「非甲」;(3)排中律:兩個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佛教當然不認同這三律,但如果歐基里德沒有這三律,他是寫不成《幾何原本》的,代數系統也無法建立。佛教不認同這三律,佛教文化深深影響中國文化,自然窒礙了科學精神。
我說,佛教從來也不反對物質文明或科學發展。說佛教反科學,並無證據。更明確的說,佛教反對的是,看待一切事物的不當心態。
譬如,企圖藉由科學技術、物質文明獲得心理上的最終滿足,或心理問題的根本解決。這兩天針對氣候變遷的多國高峰會議,不就是在設法解決因為盲目追求物質文明、科技應用失控所造成的氣候災難嗎?您不知道所謂的科學就是一連串的假說,而不應執假為真嗎?
任平生說,”霍亂菌引致腹瀉”,難道也是假說?
我說,概念中的產物都是假說,“3X7=21”是假說,”生老病死”是假說,”霍亂菌引致腹瀉”當然也是假說。
不僅如此,所謂的同一律“X是X”,其前提為”X不是X”。這種相依對立的關係意味著,同一律“X是X”仍為假說,因為其前提”X不是X”與“X是X”相互矛盾。
所謂相依對立者,即相互依存,且又相互矛盾的相對關係。如佛教說,一切萬法皆無自性,因為任何一法之意涵,皆由與之相對的他法決定,而非自己。
譬如男女二法相依對立,故所謂男人者,非女人。男人之意涵,非男人自己可以決定,而是由與男人相依對立的女人決定。同理,女人之意涵,則由與女人相依對立的男人決定。也就是說,所謂女人者,非男人。
是故,相依對立的二法,皆無自性。假設無自性之法以立說,即假設性之假說。
同理,矛盾律”甲不是非甲”的前提為”甲即非甲”,排中律”非真即假、非假即真”的前提為”真假不二”。故,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俱屬假說,否則代數系統、幾何原本不能成立。
舉例而言,若X只能等於X,不能等於非X,則100元只能買標價100元的商品,不能買50元的商品。然而,這顯然不合理,不能成立。
所以說,同一律”X等於“的前提,是”X不等於”。只有如此,100元可以買50元的商品,並找回50元。
此時,X=2Y,X=100,Y=50。而X=2Y、2Y非X,故”X=非X”,這就打破了X只能等於X,不能等於非X的同一律。
在這情況下,要維持同一律成立,就必須承認,”X等於X”的前提,是”X不等於X”。因為“X等於X”與”X不等於X“,本為一體的兩面。
故知,前提“X不等於X”,推論”X等於X”,此二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論述,俱屬假說。
而”X等於X”的同一律、”甲不等於「非甲」”、”X不等於非X”的矛盾律,以及兩個互相矛盾的表達式不能都假,必有一真的排中律,因為皆只涉及部分認知,故俱非真。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如是,幾何原本、代數系統亦如是,乃至於一切的數學、科學表達式,也都只是一連串的假說,雖然可用,但不可執以為真。
在佛教中,這叫做「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任何一法,都是依賴與其互相矛盾的另一法,相互支撐而成立。
本來一體的第一義諦,離於言說,不可思議,為權宜變通以利緣用故,說之為二,是名假說。所以《心經》說:「五蘊皆空」,概念中的產物都是假說。
//Chen Yee
周善為 你完全不懂邏輯!
//周善為
我講的是佛教的邏輯,佛教的邏輯才是完整的邏輯,才是真正足以超越三界六道輪迴,同時又能權宜變通應用、圓滿隨順世俗的邏輯。
西方國家的邏輯,是世俗的、殘缺不全的邏輯,是墮入六道輪胎而無自覺的邏輯。
//任平生
周善為 //真正足以超越三界六道輪迴的邏輯。//
佛教的邏輯日常生活不能應用。但西方邏輯卻日日陪著你,你坐的汽車就是根據西洋邏輯來建立的,若設計汽車邏輯出現問題,發生撞車,你便立刻輪迴。人死了,有沒有邏輯,用甚麼邏輯也沒所謂。你不想死,就只能信西洋邏輯。
//任平生
//若X只能等於X,不等於非X,則100元只能買標價100元的商品,不能買50元的商品。這顯然不合理。//
1. "則100元"指鈔票,不是指商品
2. 100元鈔票-->X
3. 100元的商品-->Y
4. 50元的商品-->Z
5. 你在說X,Y和Z
同一律 A=A
100元鈔票=100元鈔票
100元商品=100元商品
50元的商品=50元的商品
//任平生
//雖然可用,但不可執以為真//
你買10元貨品,給店主100元,他找回20元給你。如果你明知店主少找錢給你,你也無異議,我就相信你境界高超,能「用而不執為真」
MeepLaughing, crying with laughter貼圖
//June Sbh
任平生 雞同鴨講😂
你描述的是世間法,佛法並不否定世間法或邏輯,只主張相對於出世間法,世間法是有漏、不圓滿之法,不該執著、放不下。
//任平生
June Sbh 佛徒兩套邏輯,雙重標準
//June Sbh
任平生 是一體兩面,two sides of a coin,懂佛理都知道這原理。
//颜海隆
佛教出世间法跟逻辑没有关系。
//任平生
颜海隆 佛教的邏輯日常生活不能應用。但西方邏輯卻日日陪著你,你坐的汽車就是根據西洋邏輯來建立的,若設計汽車邏輯出現問題,發生撞車,你便立刻輪迴。人死了,有沒有邏輯,用甚麼邏輯也沒所謂。你不想死,就只能信西洋邏輯。
//颜海隆
不过菩萨造论的时候是会使用因明学(逻辑学),尤其破折邪见和缪论。
//任平生
颜海隆 西方邏輯專破佛教缪论
//周善為
這裡先回覆顏海隆君
因明
佛光大辭典
梵語 hetu-vidyā。音譯作醯都費陀。為五明之一,乃印度之論理學(邏輯學)。佛陀成道後,每每應用因明之法以說法利生,此可見於諸經中所廣泛出現之因明義旨。
====
其實,今人說的邏輯,不僅是佛教所說的因明,同時也就是佛教所說的因果法則、十二緣生法。
故,佛教一切經典離不開因果、離不開緣起,亦即離不開邏輯。
//周善為
這裡續答任平生君
我在題文中曾舉「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一句,其實後面還有一句「道不虛行,遇緣即應」。
上一句謂不著有,下一句謂不落空。不能說有同一律,也不能說無同一律。如是雙離有無,便可中道而行。
為什麼呢?因為空有是一體的兩面,佛教謂之空有不二。一體兩面者,從一的這邊看是有,從一的那邊看是無。
這個時候,邏輯上,有不等於無、一不等於一的根本矛盾就出現了。怎麼辦呢?
智慧的佛陀發現,要維持一等於一的邏輯成立,就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有是假有、無是假無」。因為假不異假,有等於無,所以一等於一。
這樣,這個佛教所謂的中道實相第「一」義諦就成立了。而我們五蘊身心的ㄧ切覺知,則雲消霧散、了不可得。《心經》乃曰:「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回到日常生活中,譬如門鈴響時,不作門鈴響想,雖應門亦不作應門想;門鈴未響時,不作門鈴未響想,雖不應門,亦不作不應門想,即可也。
何以故?正有之時即正無,正無之時即正有,以有無剎那同時,有無不二,第一義諦不可思議故。
//任平生
周善為 //回到日常生活中,譬如門鈴響時,不作門鈴響想,雖應門亦不作應門想//
笑話一
鴕鳥甲:門鈴響時,不作門鈴響想
鴕鳥乙:應門時,不作應門想
笑話2
和尚甲:罵人祖宗十八代時,不作罵人想
和尚乙:吃狗肉時,不作狗肉想
笑話3
和尚甲買10元貨品,給店主100元,店主找回20元給和尚甲,然後對他說"作90元想"。
//周善為
智者以佛知見取代凡夫知見,
愚人以凡夫知見當作佛知見。
//周善為
《六祖壇經》
無上大涅槃,圓明常寂照,
凡愚謂之死,外道執為斷,
諸求二乘人,目以為無作,
盡屬情所計,六十二見本。
妄立虛假名,何為真實義?
惟有過量人,通達無取捨。
以知五蘊法,及以蘊中我,
外現眾色像,一一音聲相,
平等如夢幻,不起凡聖見,
不作涅槃解,二邊三際斷。
常應諸根用,而不起用想,
分別一切法,不起分別想。
劫火燒海底,風鼓山相擊,
真常寂滅樂,涅槃相如是。
吾今彊言說,令汝捨邪見,
汝勿隨言解,許汝知少分。
//周善為
何謂「無上大涅槃,圓明常寂照,
凡愚謂之死,外道執為斷,
諸求二乘人,目以為無作,
盡屬情所計,六十二見本」?
何謂「常應諸根用,而不起用想,
分別一切法,不起分別想」?
//任平生
我遇見過一類基督徒, 當他們被我揭穿他們錯誤, 他們就不斷引用聖經, 左一段右一段, 然後迴避我的問題. 例如討論三位一體, 我指出他們錯誤, 他們就會引用福音, 保羅書信, 舊約聖經, 一路引用落去. 原來天下烏鴉一樣黑, 佛教徒一樣.
//June Sbh
任平生 你描述的是世間法,佛法並不否定世間法和邏輯,只主張相對於出世間法,世間法是有漏、不圓滿之法,不該執著、放不下。
//June Sbh
任平生 圓滿說的是解脫,世間法的不圓滿不是指邏輯,佛法並不否定世間邏輯。
//June Sbh
任平生 世間法皆由諸多概念跟名相構成,從出世間法的角度來看都是虛有的現象。
//June Sbh
任平生 雖然知道是虛有,但身在世間必然還得遵守世間法,不能以虛假為藉口而肆意妄為,否則戒律根本一無是處。知道不該執著世間法,借假修真,故此沒人說世間邏輯是假的啊
//任平生
June Sbh //圓滿說的是解脫,世間法的不圓滿不是指邏輯//
即是說A=A這些邏輯與解脫沒有關係,那麼說邏輯「世間法是有漏、不圓滿之法,不該執著」是沒有意義的。A=A,1+1=2也與執著無關,不會執著就1+1=2,不執著就1+1=3。
//June Sbh
任平生 //不會執著就1+1=2,不執著就1+1=3。//
我可沒這麼說,無論世間法是1+1=2,或1+1=3,都不該執著。
我說幾次了,佛法並不否定邏輯。
//任平生
June Sbh //無論世間法是1+1=2,或1+1=3,都不該執著。//
1+1=2是不由得你執著或不執著。就如你生下來就有個頭,是不由得你執著或不執著。所以,沒有該不該執著。
//佛法並不否定邏輯。//
佛法不否定邏輯,卻與邏輯不相容。就如Windows3.1軟件與Win10系統不相容一樣。
//June Sbh
任平生 既然不否定,怎會相違?
//June Sbh
任平生 這麼說吧,佛教不否定自然法則,沒必要也無法否定,但提供方法使人不受困於自然法則中。
//任平生
June Sbh 甚麼是不受困於自然法則中?是否佛徒可違反地心吸力?還是佛徒可以不吃不喝?
//June Sbh
任平生 受困在輪迴的自然法則中。
//任平生
June Sbh 輪迴就是輪迴
自然法則就是自然法則
什麼輪迴的自然法則?
輪迴不是自然法則
輪迴是一種想像,一種玄學,難以證實
//June Sbh
任平生 四季循環是自然定律,同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種子的定律,善有善報惡業報是業力的定律,輪迴是因為這些定律的作用加上自我意識所產生。
//任平生
June Sbh //善有善報惡業報//
難以證實
//June Sbh
任平生 難以證實,卻有不少蛛絲馬跡。世上難以證實的事不勝枚舉,你不也信了?
//周善為
我說「譬如門鈴響時,不作門鈴響想,雖應門亦不作應門想;門鈴未響時,不作門鈴未響想,雖不應門,亦不作不應門想」,即不起一切想。
任平生說「罵人祖宗十八代時,不作罵人想,吃狗肉,不作吃狗肉想」,是先起罵人之意語二行,而後再起不作罵人想之意想,先起吃狗肉之意身二行,而後再起不作吃狗肉想之意想。
任君所說,與我所說,怎會一樣?既然所說不一,則任君所揭穿的,只是他自己的邪知邪見罷了,而與佛教無關。
//任平生
周善為 剎那生滅。"起罵人之意語二行"與"不作罵人想之意想"是同一個我嗎?
//周善為
是誰不懂邏輯?
=======
佛教不二邏輯辨證法與西方哲學亞里士多德邏輯論證法之比較,正反雙方具體申辯內容,詳下址。
https://m.facebook.com/groups/1706455249446248/permalink/3711688572256229/
//任平生
周善為 //是誰不懂邏輯?//
當然是你。你懂就不需引別人的文,你自己親自回答。
//周善為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三》
我某夜成道,至某夜涅槃,
於此二中間,我都無所說。
//周善為
如上連結網址係一名為Ken的西方哲學專業學者就亞里斯多德邏輯論證法所闢之專文,其下則為本人依佛教不二邏輯辨證法所提出之相對回應。
其後的對話顯示,經本人一舉證成亞氏論證法僅能獲致假設性的,而非合理可信為真的結論下,Ken君便完全沒有辯解餘地。那麼,是誰不懂邏輯,也就昭然若揭了。
//任平生
周善為 可能是文字的圖像
//任平生
周善為 所有王老五都是未結婚的男人
六祖是王老五
所以六祖是未結婚的男人
"六祖是未結婚的男人"這結論是否僅僅是假設性呢?
//周善為
任平生
《維基百科/直言三段論》
直言三段論是所有前提都是直言命題的演繹推理。
例子:
所有動物都會死。
所有人都是動物。
所以,所有人都會死。
前兩個命題被分別稱為大前提和小前提。
//任平生
周善為 A=A 如何是假設性?
//任平生
周善為 所有王老五都是未結婚的男人
六祖是王老五
所以六祖是未結婚的男人
"六祖是未結婚的男人"這結論是否僅僅是假設性呢?
//周善為
二元相依對立的假說形式,可區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水平的、同時性的,另一類是垂直的、有前後時序性的。
譬如《維基百科/直言三段論》所舉之範例:
所有動物都會死。
所有人都是動物。
所以,所有人都會死。
動物、植物即同時性的水平二法,動物、人、死亡即有前後時序性的垂直二法。
動物一法,人一法,死亡一法,即前中後、過去現在未來、依序而生的關聯性。
動物與人,是相對二法,人與死亡,也是相對二法,串連起來就是時間軸上環環相扣的、連續性的二法。
明明是一,假說為二。動物無自性,與人併立,始有假設性的自性。人無自性,與死亡併立,才有假設性的自性。
又如,有人問佛教禪宗著名的趙州禪師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州曰:「庭前柏樹子。」
庭院—前方—有樹—名柏—
樹上—有子,豈不同為一串穿卻、一念變現的連續二法假說?
二邊假立,則依彼此水平關係而成立的空間,以及依前後發生順序而成立的時間,當然也都是假立的。故,如上舉禪宗六祖大師涅槃偈曰:「平等如夢幻,二邊三際斷。」
「斷」者,如今若是了然明白,一切二法無非相依對立之假設、假說、假法 ,實則了不可得,即離諸假相、滅諸邪見、斷諸妄識,返歸中道實相第一義諦,而謂之破迷開悟。是故,佛法又名不二法。
而返觀歐幾里德從同一、矛盾、排中律,發展至幾何原本、代數系統,乃至這個世界存在的認知,即係始自同一律X=X,由㸃而線而面而立體的,一連串時空關聯性的假說堆疊而成。
是故可知,迷惑顛倒,執此假說為實有,自困生死煩惱六道輪迴者,即始自不了空有剎那同時,空有不二,如《楞嚴經》所述。
《楞嚴經卷六》
文殊師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從座起,頂禮佛足,承佛威神說偈對佛。
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知覺乃眾生。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
漚滅空本無,況復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於是阿難及諸大眾,身心了然,得大開示。觀佛菩提及大涅槃,猶如有人因事遠遊,未得歸還,明了其家所歸道路。
//任平生
周善為 //二元相依對立的假說形式,可區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水平的、同時性的,另一類是垂直的、有前後時序性的。
所有動物都會死。
所有人都是動物。
所以,所有人都會死。...//
全是廢話。你拿別人例子的內容來吹牛,完全不明白三段論意思。西方邏輯是講推論的有效性,與時空無關。
A=A與時空無關
「所有王老五都是未結婚的男人
六祖是王老五
所以六祖是未結婚的男人」
與時空無關
你現在用的電腦程式也不離開西方邏輯。佛教邏輯可以發明甚麼?佛教邏輯可以為社會帶來甚麼?答案就只有「落後」。
//何大一
任什么什么的是无胆匪,第一次在他的留言区留言就被拉黑,看来应该是一位举报和拉黑的小人..
//周善為
同一律:”X=X”或”X是X”,此中二個X,即明明一法,假說為二。又,假說皆由相反二法相對而立,故”X是X“與”X非X”,亦必同時存在。
《楞嚴經卷二》
如是世尊,我真文殊,無是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則二文殊,然我今日,非無文殊,於中實無是非二相。
//任平生
周善為 //同一律X=X,此中有二個X//
難怪你常常 hang 機
//周善為
矛盾律:”甲不是「非甲」”或”X不等於非X“,此中,甲與非甲、X與非X,亦即同時存在的相反相對之二法,故皆為假說。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是福德,即非福德。
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任平生
周善為 //亦即同時存在的相反相對之二法//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與時間無關,你仍未看懂。
//任平生
周善為 //佛法者,即非佛法//
邏輯上,這不是假說,而是假。
//任平生
周善為 邏輯定理與時空沒有關係。
幾何定理與空間有關係,與時間無關係。
代數定理與時空沒有關係。
物理定律和時空有關係。
//周善為
如前所說,因為”X等於X”的同一律、”甲不等於「非甲」”、”X不等於非X”的矛盾律,以及兩個互相矛盾的表達式不能都假,必有一真的排中律,皆只涉及部分認知,故此三律俱非真實。
吾人如今必須深刻覺察,在有形事相上的努力,是斷然無法彌補對於無形理性的無知的。長久以來的事實顯示,物質文明再怎麼樣的發展,是決定不能遏止身心苦惱指標持續上升的,如離婚率、犯罪率、自殺率、癌症發生率等。
要扭轉這樣的頹勢,吾人首先必須重新體認,二元概念含攝一切資訊、一切萬法,並且了明,一切相對的二元概念、知識、學說等,無非假說,乃至根據二元概念而建立的一切名相,無非假相。
而後一步一腳印的透過佛法義理,去建立起「一切二邊言說名相之事用,以般若不二菩提自性為理體,般若不二菩提自性之理體,以一切二邊言說名相為事用」的佛知佛見,如是離於二邊,即住一真法界,否則吾輩不免自己毀滅自己。
這必須重新認識的第一步就是,所謂「正有之時即正無,正無之時即正有,以有無剎那同時,有無不二,第一義諦不可思議故」者,譬如門鈴響起與門鈴未響,這兩種論述,必然同時發生。
//周善為
有無剎那同時者,如《楞伽經》所說亦如是,父子關係的發生是同時的。有父故名子,有子故名父,兩種相反的論述是同時存在的,故皆為假說。父子相對關係如是,任何相對關係皆如是。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二》
漸次生不生。如不生子無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