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2020/8/7 上午 09:54:49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四百七十六》
諸菩薩摩訶薩於菩薩道【初修學時】,應審觀察:諸法自性都不可得,唯有執著和合所作。我當審察諸法自性皆畢竟空,不應於中有所執著。【以一切法皆自性空,空性不應執著空性】,【空中空性尚不可得,況有空性能執著空】?!【一切法性不應執著】,若能執著、若所執著、執時、執處皆無自性,【以一切法自性空故】。
《佛藏經 卷一》
舍利弗!若受教者受戒五歲,不能悉捨如是所教,於是教中勤心精進,自有得無所有比丘不往諮問。我說此人雖有五歲,猶名邪見,雜外道法順行魔教。舍利弗!若有比丘受是教已,【聞空無所得法即自覺知,我先受者皆是邪見】。
於空無所得法無疑無悔,深入通達,不依一切我見人見。舍利弗!我說此人名為得清淨梵行。舍利弗!【若有比丘成就如是無所得忍】,雖現未得無餘涅槃,我記是人,彌勒佛時當在初會。時彌勒佛歡喜三唱:是人能於釋迦牟尼佛法中,成就無所得忍。舍利弗!若在家出家成就此忍,【我記是人必得涅槃】。
舍利弗!若有人受如是教已,【聞空無所得法即時驚畏,是人可愍】,【無有救者、無有依者,直趣地獄】。何以故?舍利弗!【於佛教中驚疑畏者,是人則為具足惡道】。所以者何?我常自說,【有所得者是惡道分】。何以故?
舍利弗!佛所得法無有差別,是與非是若可差別,是有所得。舍利弗!【想名乃至心有所念,即名為想】。無所念者乃名無想,離諸想故名為無想,【隨所取想皆是邪見】。何以故?舍利弗!【於聖法中計得寂滅皆墮邪見,何況言說】?何況說者?如是空法以何可說?
舍利弗!【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是無想無念】。何以故?【如來於法不得體性亦不得念】。舍利弗!【見何法故名為見佛】?【所謂無想、無分別、無戲論,不受一切法】。若以空門、若寂滅門、若離門,不念見不得見,【是事亦不得,所謂名字,是處亦不得,所謂涅槃】。何以故?舍利弗!【我尚不念涅槃】,【云何當說汝等當念涅槃、當得涅槃】?
舍利弗!若人得涅槃者,是人不隨如來出家,隨六師出家。舍利弗!【當知是人為是法賊】入我法中;【當知是人污辱我法】;當知是人為是大賊,如大城邑中有大賊。所以者何?如是癡人尚不得涅槃,何況我、人?舍利弗!【如是癡人我以手遮,非我弟子】,不入眾數,我非彼師。
舍利弗!若知諸法無生無滅、無念無想,得是法忍者尚不得涅槃,何況我、人?舍利弗!【佛說如是名為見法,能見是事名為見佛】。
按:空性即是法性,即是道、菩提、涅槃。「空性不應執著空性」,唯有證悟空性者,能夠免於執著二想、有想之過患。換言之,未證空性、未悟不二、未離有想者,無可避免執著二想、有想之過。執著二想、有想者,不能出離輪迴。執謂涅槃、菩提為有者,則為謗佛。
/周老師
comment 回應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三十
諸菩薩摩訶薩聖法者。謂六波羅蜜多 廣説乃至 一切智 道相智 一切相智等 諸無漏法。聖法果者 謂所證得【眞如法界 究竟涅槃】。如是名爲 眞聖法果。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六十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所證眞如 不虚妄性 不變異性 極爲甚深 離見難覺。一切如來應正等覺。皆用如是 諸法眞如 不虚妄性 不變異性。宣説開示 分別顯了 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六十
一切如來應正等覺。皆依般若波羅蜜多。能如實覺 諸法眞如 不虚妄性 不變異性。由如實覺 眞如相故 説名如來應正等覺。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七十三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隨所在處。當知即是 如來生處 【得菩提處】 轉法輪處 【入涅槃處】。
/無心是道
執謂涅槃、菩提為有者,則為謗佛。???佛證得眞如法界、究竟涅槃。告訴眾生 眞如日用 要小心輪迴 你卻是執謂涅槃、菩提為有者,則為謗佛??菩提涅槃 都是直指佛 別玩了好嗎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九十三
【佛】即是【菩提】。【菩提】即是【佛】故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真如性者】 即是【如來】 名爲【涅槃】。
/匿名使用者
依金剛經說:涅槃、菩提者,非涅槃、菩提,是名涅槃、菩提。為有或無,自個兒看着辦。佛法講究緣生緣滅,所以緣木也可以得魚。菩提涅槃卻從文字裡找,曾有人在法海裡游了六十年都沒找到,說是不可知不可証,性空唯名而已,就留到無量劫之後再來找吧!然而仍有不少有志一同的,還在孜孜不息地努力,我佛慈悲只能無言。
/Rc
「聖法果者,謂所證得眞如法界究竟涅槃」,「甚深般若波羅蜜多隨所在處,當知即是如來生處、得菩提處、轉法輪處、入涅槃處」。如來固然證得眞如法界、究竟涅槃。要緊的是,非由有想、二想而證得。更莫妄想將此段經文解釋為有所證。如來所證,法界常住,證而無所證。
/周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