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2009/10/15 上午 08:24:22
《華嚴經》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圓覺經》云:「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云:「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
如何返源達本呢?要捨識情宿習,離諸妄想執著。如何離諸妄執呢?雙離有無二邊,頓證般若理體。那麼,如何雙離空有,頓見如來本心自性,直下證得本來是佛呢?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 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按:【信心清淨,則生實相】者,先須萬緣放下,返照自心。然後便見:『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之有,依於『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之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之無,依於『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之有。
有無二相,相依對立,生滅同時。正有之時,即正無;正無之時,即正有。有即是無,無即是有。說有悖無,說無悖有。說生者即謗法,說滅者亦謗。【是實相者,則是非相】者,如是實相,雙離有無,無始妄想,頓然一空。如是實相,已離見聞覺知,畢竟空,無所有,不可得,故名不思議法界。
即此休歇去,萬念俱灰,作箇自了漢,固無不可。但是,大道不也就此淹沉矣?故謂之未澈。若得於此掉轉機鋒,始名大丈夫,始名澈悟。何以故?如今若了,有即是無,無即是有,而果然離於二邊;以非相即是實相故,則我人眾生壽者一切諸相,不也就是實相?
潙山和尚乃云:「性相常住,理事不二,真佛如如。」自此,便可舉我人眾生壽者等一切名相,為宏揚佛法之大用。香嚴和尚乃云:「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
是故,實相非相者,離於二邊,先證般若理體空性之佛法大根大本。非相實相者,即於二邊,再舉一切諸法名相為利濟眾生之大機大用。然鄙陋凡夫,初窺堂奧,餘惑未盡,難免時感大道虛曠,行者寂寥;佛憫此故,善護念故,乃爲說華嚴如來性海不思議智慧功德莊嚴相。
《金剛經》云:「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故知,《華嚴經》所說,諸佛不思議智慧功德妙莊嚴海,亦即中道實相之般若理體也!
二即不二,先須自度,不二即二,便是度他。不住於二,不住不二,自他不二,是真般若。佛之深心若此,何以為報?祖師前賢勵志賡續,吾人又將何以為報?
偏偏,被尊為導師的釋印順認為,修證上,論及自性,論及理體,都屬邪謬;對於古來大乘佛法解悟修證理路上的例說,如真妄、性相、體用等詞彙,必定謗之而後快。
他們認為,「依中論說,龍樹徹底否定了自性有,成為無自性的,緣起即空的法門。因為一切無自性,所以一切法空,依無自性而契入空性」,這樣就是全然正確的論述、全部的解行心要,這樣就足夠了。
凡是在解行論述上,提及自性、理體、本源、一真法界、真空、法體等等字眼的,無不遭他們視為與部派佛教「假必依實」同一類的,未證謂證、未得謂得的大妄語者,抑或將之視同印度婆羅門教「梵我一如」的「本體論」者。
孰料,釋印順在其「空之探究」一文中,論及禪宗西天第十四祖龍樹時,竟脫口而說:「龍樹為大乘行者抉擇甚深空義,難道沒有論菩薩廣大行嗎?西元四、五世紀間,由鳩摩羅什傳來的,有《般若經》的釋論《大智度論》,《華嚴經十地品》的釋論《十住毘婆沙論》。這兩部龍樹論,是在甚深義的基石上,明菩薩廣大行;對於境、行、果,都有所解說,特別是聲聞與菩薩的同異。」
於是吾人要問,既然推崇龍樹祖師對於《華嚴經》的釋論,何以不明白:華嚴諸佛不思議智慧功德莊嚴【性海】,即是中道實相之般若【理體】,而逢【體】必反,遇【性】必謗?
難道教中輩分甚高的釋印順,對於佛教中的圓頓大經,如《華嚴經》、《般若經》、《圓覺經》等,卻認知淺薄、不明所以?這樣的人,憑何自認傳承了龍樹般若中觀之正法道統?這樣的人,又何以被尊為佛教導師?佛教需要這樣的導師嗎?
/周老師
comments 回應
============
說大乘佛法非佛說 你認為學佛 會學到什麼 ?? 不學般若 就永遠不知 得法證果 是愚夫異生 不學法華 就永遠迷在 三乘假說 盲修瞎練 不學涅槃 就永遠修成 一闡提 墮三惡道
《說無佛性 犯波羅夷 失比丘資格》
●大般涅槃經卷第七
若有說言 【佛説中道 一切衆生 悉有佛性】煩惱覆故 不知不見。是故應當 勤修方便 斷壞煩惱。若有能作 如是說者 當知是人 不犯四重。若不能作 如是說者 是則名爲【犯波羅夷】。
《佛法有我 即是佛性》
● 大般涅槃經卷第七
佛法有我 即是【佛性】。世間之人説【佛法無我】。是名【我中生無我想】。若言【佛法必定無我】。 是故如來【勅諸弟子修習無我】名爲【顛倒】。是名【第三顛倒】。
《我者 即是 如來藏義》
● 大般涅槃經卷第七
佛言善男子。我者 即是 如來藏義。一切眾生 悉有佛性 即是 我義。如是我義 從本已來 常為無量 煩惱所覆。是故眾生 不能得見。
《若人不知 是佛性者 則無男相》
● 大般涅槃經卷第九
若人不知 是佛性者 則【無男相】。 所以者何。不能自知 有佛性故。 若有不能 知佛性者 我説是等 名爲【女人】。 若能自知 有佛性者 我説是人 爲【丈夫相】。若有女人 能知自身 定有佛性 當知是等 即爲【男子】。
《不信有佛性故 即墮三惡 名一闡提》
●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六
善男子。若一闡提 信有佛性。當知是人 不至三惡。是亦不名一闡提也。以不自信 有佛性故 即墮三惡。墮三惡故 名一闡提
/s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