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十二緣生法,始於無明,終於老死憂悲惱苦。請問,無明依何而生?
論藏中說:「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麤」者,即表示:「無明」方能出生「阿賴耶識」或「三界世間」。蕭平實正覺會眾不知道嗎?
請問,既捨八識,真如本心在何處?《雜阿含經》說:「識無常」,「識因緣故起,識有緣則生,無緣則滅」。如是了了見者,即是真如。《楞嚴經》說:「狂性若歇,歇即菩提」。
永嘉《證道歌》說,「無明實性即佛性」。請問此義如何?
很多學佛人、信佛人都不知道,捨識才能出輪迴,出輪迴才是學佛的真正目的。不然怎喚做三有眾生?
《雜阿含經》十二緣生法,始於無明,終於老死憂悲惱苦。問無明依何而生?答無明依明而生。
若有所明,即有無明,若無所明,即無無明。以不二故,《首楞嚴經》曰:「當處出生,隨處滅盡」者,一切法無生也。
既捨八識,真如本心在何處?答在問處。《首楞嚴經》曰:《狂性頓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法界」。
永嘉證道歌所說:「無明實性即佛性」者,謂無明與佛性,假名為二,而實不二。
六祖大師說:「蘊之與界,其性無二」。請問,此義如何?
六祖惠能大師所說,「蘊之與界,其性無二」者,謂內心即外界,外界即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