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陀夷與舍利子的一場法義辨正中,阿難為何會與烏駝夷一起遭受佛陀世尊之呵責?
/妙吉祥如意
《中阿含22經》
爾時,尊者舍梨子告諸比丘:「若比丘成就戒、成就定、成就慧者,便於現法出入想知滅定,必有此處。若於現法不得究竟智,身壞命終,過摶食天,生餘意生天中,於彼出入想知滅定,必有此處。」
是時,尊者烏陀夷共在眾中。尊者烏陀夷白曰:「尊者舍梨子!若比丘生餘意生天中,出入想知滅定者,終無此處。」
尊者舍梨子再三告諸比丘:「若比丘成就戒、成就定、成就慧者,便於現法出入想知滅定,必有此處。若於現法不得究竟智,身壞命終,過摶食天,生餘意生天中,於彼出入想知滅定,必有此處。」
尊者烏陀夷亦復再三白曰:「尊者舍梨子!若比丘生餘意生天中,出入想知滅定者,終無此處。」
按:所有諍論癥結在於,舍梨子說「必有此處」,烏陀夷說「終無此處」。為何尊者烏陀夷強烈反對「必有此處」,並堅持「終無此處」之說?答案就是《解深密經》所說的,烏陀夷尊者係屬「一向趣寂聲聞」人。
「一向趣寂聲聞」是堅定附和「無」,並強力反對「有」的。如今遭到舍梨子尊者一語道破,其所趣「無」實則屬「有」。也就是說,聲聞實為「以有執於無、以常執於無常、以我執於無我」者。佛意無所執,非謂不可執有,卻可執無也。
如今遭到尊者舍梨子無心之間捅破,這麼一來,等同自家聲聞宗旨遭到瓦解,尊者烏陀夷當然不能忍受。
/周老師
舍利子與烏駝夷之爭,重點在——烏陀夷堅持: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舍利子主張: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世尊質問烏陀夷:你以為意成天是色法嗎!?烏陀夷答:是!!
以上就指出小乘行者,不了大乘菩薩法住智見相非相,所謂般若波羅蜜多的奧妙,將此(慧解脫)法門,誤解為色法煩惱,而不敢出滅盡定,遍歷法界諸禪天,於現法中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觀興衰法。……以上即是大小乘的差別
/妙吉祥如意
《中阿含22經》
於是,世尊問曰:「烏陀夷!汝說意生天為是色耶?」尊者烏陀夷白世尊曰:「是也,世尊!」世尊面訶烏陀夷曰:「汝愚癡人,盲無有目!以何等故,論甚深阿毘曇?」於是,尊者烏陀夷為佛面訶已,內懷憂慼,低頭默然,失辯無言,如有所思。
按:本經中的尷尬情境,亦即《解深密經》所說的:「如來但依如是三種無自性性由深密意,於所宣說不了義經,【以隱密相說諸法要】,謂一切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
於諸《阿含經》中,佛陀為了接引聲聞種性學人,於是別開聲聞道、聲聞法,並期待他時異日聲聞學人能夠迴小向大,入大乘菩薩道。如今被迫於烏陀夷、舍梨子中二擇一,只好公開表態支持舍梨子所代表的大乘菩薩道、菩薩法。
所謂「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一句「汝說意生天為是【色】耶?」 立馬將烏陀夷尊者的心行全無遮掩的掀開來。何以故?烏陀夷尊者答曰:「是也,世尊!」 則【色界是有】也!【是有色界】也!
既曰有此色界,奈何堅稱「終無此處」?!於是,世尊面訶烏陀夷曰:「汝愚癡人,盲無有目!以何等故,論甚深阿毘曇?」意謂就憑你這樣的智慧,怎能與舍梨子等人論及「甚深阿毘曇」呢?
/周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