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2020/8/2 上午 05:47:06
《雜阿含347須深經》
佛告須深:「是名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佛說此經已,尊者須深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爾時,須深見法得法,覺法度疑,不由他信,不由他度,於正法中心得無畏,稽首佛足,白佛言:「世尊!我今悔過,我於正法中盜密出家,是故悔過。」
佛告須深:「云何於正法中盜密出家?」
須深白佛言:「世尊!有眾多外道來詣我所,語我言:『須深當知,我等先為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及餘世人恭敬供養,而今斷絕,悉共供養沙門瞿曇、聲聞大眾。汝今密往沙門瞿曇、聲聞眾中出家受法,得彼法已,還來宣說我等,當以彼聞法教化世間,令彼恭敬供養如初。』是故,世尊!我於正法、律中盜密出家,今日悔過,唯願世尊聽我悔過,以哀愍故。」
佛告須深:「受汝悔過,汝當具說:『我昔愚癡、不善、無智,於正法、律盜密出家,今日悔過,自見罪、自知罪,於當來世律儀成就,功德增長,終不退減。』所以者何?凡人有罪,自見、自知而悔過者,於當來世律儀成就,功德增長,終不退減。」
佛告須深:「今當說譬,其智慧者,以譬得解。譬如國王有防邏者,捉捕盜賊,縛送王所,白言:『大王!此人劫盜,願王處罪。』王言:『將罪人去,反縛兩手,惡聲宣令,周遍國中,然後將出城外刑罪人處,遍身四體,劖以百矛。』彼典刑者受王教令,送彼罪人,反縛兩手,惡聲宣唱,周遍城邑,將出城外刑罪人處,遍身四體,劖以百矛。日中,王問:『罪人活耶?』臣白言:『活。』王復勅臣:『復劖百矛。』至日晡時,復劖百矛,彼猶不死。」
佛告須深:「彼王治罪,劖以三百矛,彼罪人身寧有完處如手掌不?」須深白佛:「無也,世尊!」
復問須深:「時彼罪人,劖以三百矛因緣,受苦極苦劇不?」須深白佛:「極苦。世尊!若劖以一矛,苦痛難堪,況三百矛,當可堪忍?」
佛告須深:「此尚可耳,若於正法律,盜密出家,盜受持法,為人宣說,當受苦痛倍過於彼。」
佛說是法時,外道須深漏盡意解,佛說此經已,尊者須深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請問,如上譬喻,大意如何?
/周老師
comment 回應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
『我等當作種種方便,【令是菩薩離非梵行】,從初發心乃至成佛常修梵行。所以者何?【若染色欲於生梵天尚能為障,況得無上正等菩提】!是故【菩薩斷欲出家修梵行者,能得無上正等菩提,非不斷者】。
汝 sam、無心是道等人,就是如上二經所指斥者。汝等何不勇敢面對,前來答辯?
/周老師
如《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八 南陽慧忠國師語錄》云:「師曰,汝但子細反觀陰入界處一一推窮,有纖豪可得否?曰子細觀之不見一物可得。師曰,汝壞身心相耶?曰身心性離有何可壞?師曰,身心外更有物不?曰身心無外寧有物耶?師曰,汝壞世間相耶?曰世間相即無相那用更壞?師曰,若然者即離過矣。」
又如《雜阿含851經》云:「聖弟子於佛不壞淨,於法、僧不壞淨,聖戒成就,是名法鏡經。」蓋謂佛法如鏡,僧心亦然;照而常寂,寂而常照;能映萬物,不為物染,是故名為不壞之淨。六祖乃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以是義故,學法修行,應以無所得心,契佛本懷。
法本非有,欲何有得?若以有所得心學法說法,當知即是玷汙佛法,即是毀謗佛法誣之為有。以是義故,佛告須深:「若於正法律,盜密出家,盜受持法,為人宣說,當受苦痛倍過於彼。」
/周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