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2018/3/17 下午 03:36:01
《禪宗公案:安心法門》
慧可曰:「諸佛法印,可得聞乎?」
達磨祖師曰:「諸佛法印,匪從人得。」
慧可曰:「我心未寧,乞師與安。」
祖曰:「將心來,與汝安。」
慧可良久曰:「覓心了不可得。」
祖曰:「我與汝安心竟。」
/周老師
二祖慧可禪師之悟,其實非由此一公案而悟,必定別有悟處,只是不載於典籍中。
謂此一公案中所說心者,唯是說意識覺知心爾,並不涉及到第八識真實心。
二祖只是觀察覺知心其實了不可得,藉緣而起,絕無不壞之常住性,是故其性本空。
古來錯悟祖師,大多就是將意識心的離念靈知境界當作開悟的真如心、無分別心。
【對境界有所了知,就是住於六塵】。
【而與六塵相應者,就非離見聞覺知的「無住心」第八識如來藏】。
這是不少師兄所墮處,要有所警覺,才可能別覓:無受想、無見聞覺知、無智無得等的真實心。
/LYC3318 (蕭平實正覺會代表)
你說「二祖慧可禪師之悟,其實非由此一公案而悟,必定別有悟處,只是不載於典籍中。」
所以,意指第一步是捨離意識覺知心,第二步則須別覓第八識如來藏,才能見性?
/周老師
【禪宗的開悟,是以具有見聞覺知的六識心,來尋覓那個離六塵見聞覺知的第八識本心】,
當然不是如師兄所說的第一步、第二步云云。
/LYC3318 (蕭平實正覺會代表)
你說,「對境界有所了知,就是住於六塵。」
又說,「禪宗開悟,是以見聞覺知六識心,尋覓離六塵見聞覺知的第八識本心。」
那麼,你所能覓得的,唯有六塵生滅境界而已。何以故?因為你主張:
【對境界有所了知,就是住於六塵,與六塵相應者,就非離見聞覺知的「無住心」第八識如來藏】。
何況,勝鬘經云:『心不能夠意識心。』
則你又待如何【以見聞覺知六識心,尋覓離見聞覺知的第八識本心】?
果如「蕭平實正覺會」所說,覓得了【第八識本心】,則能覓的【見聞覺知六識心】,
與所覓得的【離見聞覺知的第八識本心】,便成犄角之勢,能所二法,涇渭分明。
此等主張,與釋印順『中觀今論』所反對的薩婆多部等部派佛教的「假必依實」觀何異?
與「白天雖然苦惱,晚上禱告就好」的世俗宗教觀「梵我論」何異?
此等主張,將妄真、假實,打作兩截。
豈不知,六祖云:「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
有二,即有變異,有變異,即有生滅,有生滅,即落在輪迴中。
所以說,「蕭平實正覺會」不屬如來三乘正法,入定執空,出定執有的修學方式,背反根本教誡
/周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