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2018/5/3 下午 03:33:57
南陽慧忠國師『時有西天大耳三藏到京。云得他心慧眼。
帝敕令與國師試驗。三藏才見師便禮拜立于右邊。
師問曰。汝得他心通耶?
對曰。不敢。
師曰。汝道老僧即今在什麼處?
曰。和尚是一國之師。何得卻去西川看競渡?
師再問。汝道老僧即今在什麼處?
曰。和尚是一國之師。何得卻在天津橋上看弄猢猻?
師第三問語亦同前。三藏良久罔知去處。
師叱曰。遮野狐精。他心通在什麼處?三藏無對。』
-----------
請問,大耳三藏過在何處?
/周老師
comments 回應
======
(一)如果知道 眼耳鼻舌身意 空無自性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十一
眼處 無所有,耳鼻舌身意處 無所有,以內空故 乃至 無性自性空故。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六十七
眼處 都無和合自性,耳鼻舌身意處 都無和合自性。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八十一
當知眼處空, 當知耳鼻舌身意處空;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八十七
眼處 本性空,耳鼻舌身意處 本性空;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二十二
眼處 都無和合自性,耳鼻舌身意處 亦都無和合自性;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七
眼處 乃至 意處 亦以無性而為自性
(二)如果知道 從生至死 都是藏識起念
●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
有所覺知 念及聲香味觸等界。 斯皆為【識】。
●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
身之諸大 諸入 諸陰。 彼皆是【識】。
●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
諸有色體 眼耳鼻舌 及身色聲香味觸等。并無色體 受苦樂心 皆亦是【識】。
●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
受覺想行 思憂苦惱。此為【識】之作用。 復有 善不善業 熏習為種 作用顯【識】。
●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第十
睡眠與昏醉 行住及坐臥 作業及士用 皆依【藏識】起。
●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第十
無明妄想見 而是色相因 【藏識】為所依 隨緣現眾像。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第三
阿難。 汝性沈淪。不悟汝之見聞覺知 本【如來藏】。
● 大乘密嚴經下
世間諸眾生 染淨等諸法 皆依於【藏識】為因而得生。
(三)如果知道 藏識造業 會墮輪迴
●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
眾生隨業獲報【識】流相續 持身不絕。期畢報終【識】棄捨身 隨業遷受。
●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
眾生命盡 以業力散。【識】為所依。以取法界 及法界念 并善惡業 遷受他報。
● 大乘密嚴經中
藏識持於世 猶如線貫珠 亦如車有輪 隨於業風轉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四
如來之藏 是善不善因。能遍興造 一切趣生
● 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五
如來藏 是善不善因 能遍興造 一切趣生。
● 入楞伽經卷第七
【如來之藏】是善不善因故。能與六道 作生死因緣。眾生【依於如來藏故】五道生死。
(四)知道藏識日用之人 應告訴眾生 嚴守戒律 懺悔莫犯 以免墮不善處
《在家優婆塞妄語戒》
● 佛說優婆塞五戒 妄語戒第四
佛告諸比丘。
吾以種種呵妄語。讚歎不妄語者。
乃至戲笑尚不應妄語。何況故妄語。
是中犯者。
若優婆塞。不知不見 過人聖法。自言 我是羅漢 向羅漢者。
【犯不可悔】。
若言 我是 阿那含 斯陀含 若須陀洹 乃至向須陀洹。
若得 初禪 第二禪 第三禪 第四禪。
若得 慈悲喜捨無量心。
若得 無色定 虛空定 識處定 無所有處定 非想非非想處定。
若得 不淨觀 阿那般那念
諸天來到我所。
諸龍夜叉薜荔毘舍闍鳩槃荼羅剎來到我所。
彼問我。我答彼。我問彼。彼答我。
【皆犯不可悔】。…
若向人 自言得道者。
【便犯不可悔】。
若狂 若心亂 不覺語者。無犯…
《出家五大律 向未受戒人 説過人法》
● 四分律卷第十一
若比丘 向未受大戒人 説過人法 言我見是我知是。
實者【波逸提】。
● 五分律卷第六
若比丘 向未受具戒人 自説得過人法 言我如是知 如是見。
實者【波逸提】。
● 摩訶僧祇律大比丘戒本
若比丘 自稱向未受具戒人 説得過人法。我如是知 如是見。
説實者【波夜提】。
● 十誦律卷第十
若比丘 實有過人法。向未受大戒人説者。
【波夜提】。
● 根本説一切有部毘奈耶卷第二十七
若復苾芻 實得上人法。向未近圓人説者。
【波逸底迦】。
《出家五大律 向受戒人 説過人法》
● 四分律卷第二
若比丘 實無所知,自稱言:『我得上人法。我如是、我見是』
彼於異時,若問、若不問,欲自清淨故作是說:
『我實不知不見,言知言見虛誑妄語。』
【是比丘波羅夷,不共住】。
● 五分律第二卷
若比丘,不知不見過人法,聖利滿足,自稱 『我如是知,如是見』。
是比丘後時,若問若不問,為出罪 求清淨故 作是言:
『我不知言知,不見言見,虛誑妄語。』除增上慢,
【是比丘得波羅夷,不共住】。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第十
若復苾芻 實無知 無遍知。自知 不得上人法。寂靜聖者 殊勝證悟 智見安樂住。而言我知我見。
彼於異時 若問若不問。欲自清淨故 作如是說。
『諸具壽 我實不知不見。言知言見 虛誑妄語』除增上慢。
【此苾芻亦得 波羅市迦。不應共住】。
● 十誦律卷第二
若比丘 不知不見 空無過人法,自言『我得如是知、如是見』,
是比丘後時 若問若不問,貪著利養故,不知言知 不見言見,空誑妄語,
【是比丘波羅夷 不共住】。
● 摩訶僧祇律卷第四
若比丘 未知未了,自稱『得過人法、聖知見殊勝、我如是知、如是見』。
彼於後時 若撿挍 若不撿挍,犯罪欲求清淨故 作如是言:
『長老!我不知言知、不見言見,虛誑不實語』。除增上慢,
【是比丘得波羅夷,不應共住】。
★ 【過人法者】,
十智、法智、未知智、等智、他心智、
苦集滅道智、盡智、無生智、滅盡、
解脫、增上善心、淳熟善根、淨不淨解脫、明法須陀洹果及所攝三昧,善入出住正受作證。
所謂 止觀、三三昧、三明、
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
四聖道、四聖種、四聖諦、四沙門果、
五枝定、五根、五力、五解脫處、
六無上法、六聖法、六出要界、六念、六通、
七財、七無著法、七三昧、七漏盡力、七覺支、
八正道、八勝處、八解脫、八向道迹、
九想、九歡喜法、九淨行滿足、九次第定、
十賢聖住處、十一切入、十離熾然法、十無學法、十種漏盡力,
此名【過人法】。
/kisc
見獵心喜忘返照
/次草
次朋友
1,為了一句『印順說忠國師不自覺』,當成自己的【心上人】,
滿腹的嘮叨,滿口的怨言,滿嘴的忿恨,滿腔的不平,非常感冒,非常反感,
我次草給福嚴一個真正表現的機會,但是事與願違,一年過去了, 答案只有一個字『等』,
無奈ㄚ無奈!得了『心病』連華陀也難治。
2,觀某想到一個好辦法,就是把印老著作中的『忠國師不自覺區域文化的薰染』的後面加註:(印順用錯方向,華嚴經的無情說法,打入老莊外道,懂得禪宗高僧心意的後人,不可信他言語)。
或者把這一段文刪除(依著作法,印老不會告你的)。
這樣!朋友必定『心得解脫』,印順的佛教史便是屎蘊,皆大歡喜(同情他人喜樂),如何!
3,印順導師說:禪者說法,切忌肯定,所以觸著即犯,向背俱非。總是問有以無對,問無以有對,出沒不定。而實骨子裡,不但是真心論,還是真我論。
4,觀嚴問:次朋友是【真常唯心思想】嗎?
次草回:觀朋友 這是根據福嚴常不輕的回答而論
5,星州問:讓朋友能從這公案,證明忠國師不受老莊影響。
次草回:星朋友 你倒底是何居心,我沒功夫跟你沒智慧 無法肯定的方式耗。
6,禪者最忌諱【論證來證明 自己的主張】,故曰:不立文字,動念即乖,
莫不歸結於『境空心寂』,『超越能所對待』之自證。
7,記得!此版曾經有人說:你用勝義諦問禪者,他以世俗諦回你;
你用世俗諦問禪者,他以勝義諦回你;你用勝義世俗諦同時問之,他則顧左右而言它。
禪宗就是○猾宗,我就是喜歡。
/觀嚴
3,印順導師說:禪者說法,切忌肯定,所以觸著即犯,向背俱非。總是問有以無對,問無以有對,出沒不定。而實骨子裡,不但是真心論,還是真我論。 ===
喜歡識蘊裝的滿滿的
本來只會撐痴自腦
再加上斷言不了解的對相
總不離傲慢而有此結論
他的目的就是強調自己是正知見
印順的拙腦說禪宗切忌肯定
幼腦說禪宗是真心論真我論
怎麼說都好
糊掉的腦袋只剩斷言的功能
那有分析的能力
更別談招架之力
一個人貪了知的權位
在生生世世中當然得還
作在心 怏在身 不需冤訴更尤人
7,記得!此版曾經有人說:你用勝義諦問禪者,他以世俗諦回你;
你用世俗諦問禪者,他以勝義諦回你;你用勝義世俗諦同時問之,他則顧左右而言它。
======
說的人不會問
如果他問我
我會給他很滿意的答案
叫他再試一次
不會讓他失望
/次草
善知識 法喜
po 一段法華經句供大家參考
爾時,摩訶迦葉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等今日 聞佛音教 歡喜踊躍 得未曾有
佛說聲聞 當得作佛 無上寶聚 不求自得
/Tsung
借 觀朋友的欄位,抱歉。
星洲認為 : 三藏法師,沒有甚麼過錯。
原因:
1. 沒有明顯的犯戒事項。
2.鍛鍊諸神變,而尚未解脫,不是過錯,而是恪盡比丘義務。
因此,星洲認為,沒有具體事證,就不應指責三藏比丘有過失。
所以,大耳三藏比丘沒有過失。
如意
/星洲炒米最好吃 (南傳學人代表)
尚未解脫,不是過錯?
======
不得解脫,正因有過。
/周老師
哇,周朋友,
罵盡未證涅槃的在家俗人,
也罵盡未證涅槃的出家沙門,
朋友,可以一句話,罵盡一切未證涅槃的有情眾生呦 !
連 佛陀都不曾這樣辱罵過一切未解脫的眾生。
朋友,何必苛責他人呢 ?
一隻指頭指謫別人時,4根指頭可是指著自己呢 !
寬容一些吧,周朋友。
如意
/星洲炒米最好吃 (南傳學人代表)
眾生無過,又何以長劫生死?
不承認自己有過,為何學佛?
南傳不改己過直接學習作佛。
大乘改過本具佛性始得現前。
/周老師
對,周朋友 !
每個人都是因為無明、愛、取未止息,而流浪到現在。
你我都是。
但在現實生活上,是不能隨便說誰有過的 !
這道理,朋友應該懂得。
再來,說了N次,朋友依然.....還是選擇遮眼,
再說乙次 : 南傳教法,也有發願成就佛陀的 ! 隨君意願,毫不勉強。
要選擇證悟聲聞聖道,也悉聽尊便 !
想成就辟支佛,當然也但憑君意。
很自由的,但看自己意願 !
理解嗎 ?! 好的,最後,
那請朋友示範 : 先改己過 !
就從當下起,朋友在版上,不再指謫人,不要惡口,好嗎 ?!
這真是最美妙的一件事了 !
善哉 善哉 善哉
如意
/星洲炒米最好吃 (南傳學人代表)
雜阿含262闡陀經
【世人顛倒】,依於二邊:若有、若無,世人取諸境界,心便計著。
=======
南傳妄想執著,等同學佛修行,
現在不用改過,直接學習作佛,
難怪南傳禪觀法大受歡迎擁戴,
大德適合南傳,無須轉學大乘。
/周老師
周朋友,
朋友為什麼沒有辦法把注意力放在教法、放在問題、放在思惟上呢 ? 而一直放在批評別人呢?
朋友可以思維一下 星州提供 次朋友的公案啊 ? 朋友要發表,星洲也歡迎啊 !
剛剛,才請朋友,示範一下先改己過,不再指謫、不再惡口。
結果,朋友就馬上來一段指謫 !
星州眼拙,看不出這是哪一種大乘法門 ?
再者,因為朋友對南傳教法的理解,趨近於0。
所以一直誤會南傳,
雖然星洲解釋,也不管用 !
只能說,每位有情都以自己的業果為資產了。
至於,星州適合甚麼,
星州自有選擇,倒還不勞朋友費心。
如意
/星洲炒米最好吃 (南傳學人代表)
朋友可以思維一下 星州提供 次朋友的公案啊 ? 朋友要發表,星洲也歡迎啊 !
=====
大德可以自行開題,不應佔用此地版面。
南傳教法是甚麼,本人不想知道,
但本人確定,南傳教法不是佛法。
/周老師
周朋友,
朋友不是很喜歡公案、話頭,常援引為證嗎 ?
照理說,星州提供的公案,雖然淺顯、又廣為人知;但是,多少也有些趣味吧 ?!
朋友這麼討厭此案嗎 ?!
再者,星洲發言之前,就表達 : 借 觀朋友的欄位,抱歉。
如果,觀朋友出聲表示不願借路,
星洲當然馬上停止發表 !
這點,倒還不勞朋友代 觀朋友發言。
最後,朋友不想知道南傳教法是甚麼 ,但卻能斷定南傳不是佛法。
這,沒關係。
星洲相信應該沒有哪一位上座部學人會在意的。沒事的。
如意
/星洲炒米最好吃 (南傳學人代表)
南傳就是這樣的,事實擺在眼前看不見,看見的全是自己的妄想。
印順也是這樣,忠國師不但沒有受老莊影響的跡象,
反而曾經直言批評老莊為:『外道亦云,吾有大患為吾有身。』
偏偏印順就能看見忠國師受到老莊影響,還受到江東牛頭宗影響等等。
大耳三藏也是這樣,明明忠國師問:『汝道老僧【即今】在什麼處?』
偏偏大耳三藏卻能看見忠國師『去西川看競渡』,『在天津橋上看弄猢猻』。
何以故?南傳禪觀,離於現識。入定作觀,有板有眼,出定出觀,仍是妄識作主。
凡夫位上,妄想執著,分毫未捨,【即今】更不用改過,直接學作加行、學作佛。
『外道亦云。吾有大患為吾有身。』
http://www.buddhist-canon.com/history/T510438b.htm
No. 2076 景德傳燈錄 (卷28) T51, p0438b
/周老師
這篇有關南傳 , 我頭才給你 !
學佛者 , 胡亂說道 !胡說八道!
/豬頭 (南傳學人代表)
爲甚麼我要開此題?西天大耳三藏,【即今】就是南傳的變身。
對於現有妄識,近乎全然無知,三毒深不見底,卻自稱修行人。
/周老師
星朋友說,但在現實生活上,是不能隨便說誰有過的 !
這道理,朋友應該懂得。
======
星洲說出答案了
一個修行數十年的高僧
被一個愛表現的印順說成不自覺的白痴
修行數十年
連個區域文化的薰染也不自覺
換作是星洲被如此評定
百分百受不了
戒律學的越多
變得越痴
在星洲的心中倒是比印順說忠國師
更可能發生
同時也對忠國師受嘲而無感
痴上加冷血
足見自認學律的可怕
三不五時還叫人自證忠國師無落入老莊思想
學律學到落入帝國主義
並與印順帝國相乎應
不能說自性見不強啊
學佛最大的享受就是能說敢說
別人無知
然後不必舉證
得了便宜還可賣乖
甚麼涅槃都比不上這點好用
難怪那麼早就有一堆人
把印順的口號背的滾瓜爛熟
/次草
星洲認為,沒有具體事證,就不應指責三藏比丘有過失。
所以,大耳三藏比丘沒有過失。
======
印順也沒有過失
印順打造的印順帝國
造福一堆自信特別強大的人
印順喜歡打你個耳光
再說他其實很關心你 非常愛你
那些唸佛的真沒水準
迷信了還說不聽
反過來要印順好看
印順爺說你迷信
你就是迷信
說你不自覺
你就是不自覺
實力就是著作等身
這跟你藥山不許人看經是比不上的
不看經會變成沒知識
會被別人看不起
所以印順爺非常痛恨禪宗不重三藏
禪宗自己不自覺梵我一如
就是書讀的太少
連這個印度的影響薰染也不知
枉費在中國那麼興盛
真是禍國害民
如果不是印順爺
現在大家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次草
忠國師云:『汝不見。肇公云。譚真則逆俗。順俗則違真。
違真故迷性而莫返。逆俗故言淡而無味。
中流之人如存若亡。下士拊掌而不顧。汝今欲學下士笑於大道乎。
曰師亦言即心是佛。南方知識亦爾。那有異同師不應自是而非他。
師曰。或名異體同。或名同體異。因茲濫矣。
只如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名異體同。真心妄心佛智世智名同體異。
緣南方錯將妄心言是真心。認賊為子。
有取世智稱為佛智。猶如魚目而亂明珠。
不可雷同事須甄別。』
======
印順用世智的推論來否定忠國師及禪宗
儼然以佛智自居
其徒一概承接
印順不說出為何修行數十年的禪宗高僧
為何無法避免落入區域文化的薰染
其徒面對質疑時
無法提出佛智般的原因來說明
其實內心總想
禪宗是如來藏的傳承
落入外道是正常的
何必有原因
南傳及印順對一個高僧落入外道
那種幸災樂禍的心態
來自於說甚麼都不用負責任的僥幸心理
/次草
『緣南方錯將妄心言是真心。認賊為子。
有取世智稱為佛智。猶如魚目而亂明珠。』
======
這說的就是當時的大耳三藏、今日的南傳諸人。
《永嘉大師證道歌》
不可毀,不可讚,體若虛空勿涯岸。
【不離當處】常湛然,【覓】即知君不可見。
/周老師
潭州華林善覺禪師
[0084b18] 常持錫杖。夜出林麓間。七步一振錫。一稱觀音名號。
夾山問。遠聞和尚念觀音。是否。
師曰。然。
山曰。騎却頭時如何。
師曰。出頭即從汝騎。不出頭騎甚麼。山無對。
僧參。方展坐具。
師曰。緩緩。
曰。和尚見甚麼。
師曰。可惜許。磕破鐘樓。其僧從此悟入。
觀察使裴休訪之。問曰。還有侍者否。
師曰。有一兩箇。祇是不可見客。
裴曰。在甚麼處。師乃喚大空.小空。時二虎自庵後而出。裴覩之驚悸。
師語二虎曰。有客。且去。二虎哮吼而去。
裴問曰。師作何行業。感得如斯。
師乃良久曰。會麼。
曰。不會。
師曰。山僧常念觀音。
出頭即從汝騎。不出頭騎甚麼。山無對。
======
山無對
大耳三藏也無對
問印順徒人
為何修行數十年的高僧
無法自覺老莊思想的束縛
其徒也無對
因為印順自以為騎卻頭
正爽著
那知不出頭的份
/次草
1.為了一句『印順說忠國師不自覺』,當成自己的【心上人】,
滿腹的嘮叨,滿口的怨言,滿嘴的忿恨,滿腔的不平,非常感冒,非常反感,
我次草給福嚴一個真正表現的機會,但是事與願違,一年過去了, 答案只有一個字『等』,
無奈ㄚ無奈!得了『心病』連華陀也難治。
======
滿腹的嘮叨,滿口的怨言,滿嘴的忿恨,滿腔的不平,非常感冒,非常反感,..
這不是將印順對中國大乘的感受
描述的一清二楚?
/次草
雜阿含80經、佛說聖法印經、佛說法印經,此三經相互對應,
同說三法印、三三昧、三解脫門、三乘菩提,而指歸一乘道。
寶積經云:「聲聞獨覺,皆入大乘,而大乘者,即是佛乘,是故三乘,即是一乘。」
法華經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但以假名字。」
阿含部中,所有阿羅漢皆於欲界娑婆受記,所證皆為現法安樂住,所修皆是般若不二觀。
般若不二觀行,就是大乘觀心法門,就是佛法唯一正觀,而不離於現前一念之現識現觀。
你可以說,我對於現識現觀,理論尚不了解,實務相當陌生,但不可以說,我沒有過失。
你可以不學大乘觀行,不讀大乘經典,但不可以妄議大乘祖師尊宿,亦不可自稱學佛人。
/周老師
印順中國禪宗史裏
說牛頭宗是老莊大本營
江東佛法其實就是老莊思想為主
永嘉大師也是江東
還有其他都是江東
大家都看不出來江東的老莊思想佛風
只有印順看的出來
這種無賴亂扯的行徑
與佛法無關
只要大膽
一個敢字即可
這個膽來自於對認為佛教被外道同化的非常反感
本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但是其根源
他的認定從何而來
還不是從他不想去了解個個禪師的修為
直接延續他所賴以自豪的如來藏思想研究
用世智來打擊佛智
滿嘴忿恨中國大乘搞印度老家的本體同流
用世智來說印順
許多人一致共同忿怒
有的認為他是佛智而為此忿怒
有的認為他根本不配稱智
用痴形容更為恰當
印順引起大家同是忿怒
這也是佛教史上難得一見的一幕
印順喜歡批判別人
別人也喜歡批判他
他批判別人用他的自豪所知
別人只是分析他的用心良苦何在
/次草
你可以說,我對於現識現觀,理論尚不了解,實務相當陌生,但不可以說,我沒有過失。
你可以不學大乘觀行,不讀大乘經典,但不可以妄議大乘祖師尊宿,亦不可自稱學佛人。 ==
夭壽咧
這麼嚴喔
這樣會失去很多學佛的樂趣
可行嗎
/次草
所以祖師是祖師,學人是學人,沒有模糊地帶。
/周老師
末法流行出頭天
誰信徒多
誰就自稱正法
說來說去只是人不想開發自己的心思
揀現成的
用一成不變得名相
從其中穫取自己需要的
這種需要有誰能滿足他
一拍即合
那個團體不是如此
只有知道自己的需要
必需由自己承擔與了解
再看佛陀的真實義
莫不是指向此處
/次草
星洲
麻煩一下
1.佛教法師 如果沒戒律 能自稱法師否
2.佛教法師 如果知道 戒律說大乘法 卻說大乘法非佛說
然後自己瞎掰得法證果 這種不承認戒律 能稱法師否?
南傳 北傳 藏傳 斯里蘭卡 不承認【方等經】能稱法師否?
●四分律卷第五十四
生經 本經 善因緣經 【方等經】 未曾有經 譬喻經 優婆提舍經 句義經 法句經 波羅延經 雜難經 聖偈經
●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卷第一
修多羅 祇夜 受記 伽陀 憂陀那 尼陀那 育多伽婆 本生 【毘富羅】 未曾有 阿婆陀那 憂波提舍
●摩訶僧祇律卷第一
修多羅 祇夜 授記 伽陀 憂陀那 如是語 本生 【方廣】 未曾有經。
●律藏·經分別·巴拉基咖
契經 祇夜經 授記經 偈經 自說經 因緣經 本生經 未曾有經 【方等經】
/sam
忠國師曰。汝道老僧【即今】在什麼處?
就是指點大耳三藏第一義諦之悟入處,
即 雜阿含80經之『觀察我我所從何而生?』
亦即 佛說聖法印經之『吾我起滅,從何所興?』
楞嚴經上的『處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來位?』
亦即金剛經上的實相。
所以大耳三藏之過,
在於對【即今】無知之餘,
亦即對於如何轉阿賴耶、現識,
為自性如來藏、空性涅槃無知之餘,
更將外道他心妄想,
冒充佛教涅槃無漏清淨智。
/周老師
大耳三藏 不覺法空 多說多錯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十一》
舍利子!
五眼 無所有,
六神通 無所有,
以內空故 乃至 無性自性空故。
舍利子!
佛十力 無所有,
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
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無所有,
以內空故 乃至 無性自性空故。
舍利子!
愚夫異生 若於如是 無所有法 不能了達,說名無明。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十一
舍利子!
彼於五眼 執著有性,
於六神通 執著有性。
舍利子!
彼於佛十力 執著有性,
於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
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執著有性。
舍利子!
愚夫異生 以於諸法 執著有性,
於諸法空 不能信受。
由不信故,
不能成辦 聲聞、獨覺、菩薩、如來 所有聖法,
故於聖法 不能安住。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八十五
具壽善現白佛言:
世尊!
云何菩薩摩訶薩 修行 般若波羅蜜多時,
能學五眼、六神通?
佛告善現:
若菩薩摩訶薩 修行 般若波羅蜜多時,
如實知 五眼 無增無減、無染無淨、無自性、不可得 而能修習,
如實知 六神通 無增無減、無染無淨、無自性、不可得 而能修習。
善現!
是為 菩薩摩訶薩 修行 般若波羅蜜多時,能學五眼、六神通。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九十一
舍利子!
為實有 五眼,
實有 六神通,
如諸愚夫異生 執不?
舍利子言:
不也!世尊!
不也!善逝!
但由 顛倒愚夫異生 有如是執。
/無心是道
戒律【大妄語戒】
100%跟【般若經】相應
沒學般若經 敢講經說法 倒說成有 自稱得法 算是有種啦
/sam
善知識 法喜
在台灣是言論自由的國家,只要講的法是自利、利他,有甚麼不能說,
況且每個人也可以選擇自利、利他的法、經來聽,方便說僅供參考。
/Tsung
有關佛教 自利利他
好比佈施 是說佈施法空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八十七
善現!
布施波羅蜜多 本性空,
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方便善巧、妙願、力、智波羅蜜多 本性空。
菩薩摩訶薩 修行 般若波羅蜜多時,
如實了知 諸到彼岸 本性空已,住本性空 為諸有情 宣說如是 本性空法。
受畜八法 叫做具足毀禁戒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三十一
若如是等 受畜 奴婢\象\馬\牛\羊\駝\驢\雞\豬 乃至 八種不淨之物。是名具足毀禁戒也。
這搞錯了 連袈裟都沒了
/sam
台灣的佛法?日本的佛法?講錯了,就是自害害他。
/周老師
末法不敢說的事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三十一
若如是等 受畜 奴婢\象\馬\牛\羊\駝\驢\雞\豬 乃至 八種不淨之物。是名具足毀禁戒也。
如是名為 沙門中滓。沙門中曲。沙門中幻。沙門中賊。沙門中醉。沙門中旃陀羅也。
如是比丘 不應共住 不共和合。不應共作 九十九羯磨。
是名 喪失比丘事業 墮在貪處。
大王。
寧與旃陀羅人 而共同止。不與如是 惡比丘住。
何以故。
如是比丘 燒滅善根。斷三世善 慈愍之心。
是惡比丘 即是圊廁 增生死法。即是人天 諸惡種子。
何以故。
是人欺誑 自他人天。
如是比丘 滅解脫燈 能摧法幢。能涸法海 破說法者。能誑施主 破和合僧。
若有惡王 若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擁護如是 諸惡比丘。
是王便當 增三惡道。種殖天人 諸惡種子。
大王。
若惡比丘 呵罵責數 如法住者。
敬信諸王 應當擯驅。若驅擯者 王多得福。
● 大般泥洹經卷第四
如是善男子。
【懈怠之僧 成就八惡】。
時有持戒 在其中者。如彼甜果 在毒樹林。
【護法菩薩 教令棄捨 不令信心 諸弟子等 禮拜供養 恭敬親近 斷慧命根 墮地獄中】。
是故信心優婆塞等 當善分別
【莫見形服 便相習近】。
當悉問之
彼為成就 八種法不。
自恣布薩 為和合不。
若彼已離 八種惡法。
如是等僧 世尊亦受 哀眾生故 於祇桓林 與共和合 如真金聚。
【當知是等 所應供養】。
若言不受 不共和合 布薩自恣。當知是等 非是天人 所應供養。
【是諸比丘 不應與共 布薩自恣】。
若其問訊 猶不能知。
【當依如來 真實契經 而分別之】。
若使愚夫 不善分別 而便恭敬 供施所須 與相習近
【我說是等 當墮惡道】。
/sam
善知識 法喜
只要照經、律、論說,何況自己有權選擇說與聽,
要有慚愧心和反省能力,深信因果,敢講敢受,果報自負,方便說僅供參考。
/Tsung
深信因果,敢講敢受,果報自負.......
這一定要學經 才知道甚麼是正確說法
不然倒說佛法 真的要 "果報自負"啦
/sam
佛法經律 最齊全的年代
佛法卻被人扭曲 成了最黑暗的時期
佛說三乘方向
《聲聞 四聖諦 正向涅槃》
●雜阿含經卷第十六 (四一一)
此四聖諦 以義饒益.法饒益.梵行饒益.正智正覺 正向【涅槃】。
《緣覺 緣起一切取離 愛盡無欲 寂滅涅槃》
●雜阿含經卷第十二(二九三)
所謂緣起 倍復甚深難見。所謂一切取離 愛盡無欲 【寂滅涅槃】。
《菩薩 一切眾生 皆有如來藏》
● 央掘魔羅經卷第四
菩薩道者。謂一切眾生 皆有【如來藏】。
佛說涅槃 就是如來藏
●大方廣如來藏經
如來以如來眼。 見一切有情 欲瞋癡貪 無明煩惱 乃至皮膚邊際。
彼欲瞋癡 無明煩惱藏中 有【如來藏性】 以此名爲有性。若能止息 名爲清涼 則名【涅槃】。
佛說三乘 同一佛性
●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
有諸聲聞 凡夫之人 疑於三乘 云何無別。是諸衆生 久後自解 一切三乘 同一佛性。
本來沒差異的事 會成大小乘之分 還妄語如來藏是梵我
根本是破法之徒幹的事
/無心是道
不論是誰,有志於禪宗,都值得鼓勵。
但禪宗的根基在大乘,這不能不知。
若對於大乘多有疑慮,當然信解根基不穩。
根基不穩,則日後行證必生障礙,不得自在。
風動幡動一案,在經教中的理論基礎,
出自 楞嚴經的『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出自 阿含經『四念住』中的心法相對關係。
即使對大乘不疑,若未下足苦功,
如 印宗門下二僧,難免觸途成滯。
而對於四念住中的不二觀存疑者,
以及對於 楞嚴不能信受者來說,
當然更不能於 風動幡動公案中,
證成 六祖心行,證成 佛陀心行,而得自在。
既不得自在,又如何能夠自在運用公案呢?
這個問題自古以來就一直是學人的障礙,如下。
既不會這箇定又錯會百丈野狐話。便道不落也是。不昧也是。
只是當時答此話。不合帶疑。所以墮野狐。謂野狐性多疑故。且喜沒交涉。
既錯會這箇定又錯會祖師云。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山僧亦曾請益一箇長老。意旨如何。長老將衫袖搖作風動勢云。是甚麼。
苦哉苦哉。慚惶殺人。鈍置殺人。有者道。不是風動不是旛動。定是心動。
山僧尋常問學者。不是風動。不是旛動。不是心動。作麼生。
這裏豈容眨眼。既錯會這箇定又錯會......
《 大慧普覺禪師語錄》
/周老師
倒是有一句話,難得在這版上見到,不容易 !
那就是周朋友引證的 : 【不是風動。不是旛動。不是心動。作麼生。】
這句話,才是【 風幡心動公案】的開始!
...以下才是有趣味之處.....
一般人聽到 【仁者心動】,就如醍醐灌頂,法喜充滿,作禮而去了 !
但是,還有一群沒作禮而去的,
他們有如當頭棒喝,立馬調整了一下姿勢,
他們深深知道 : 功課來了 !
星州可以悄悄告訴周朋友,他們為什麼感到當頭棒喝 ?!
什麼《功課》來了?!
關鍵點,就是 : 【 真心,祂....動嗎 ?】
所以,那些還沒作禮而去的,.....他們開始用功了 !
周朋友,若你也在 《 還沒作禮而去者》之列的話,
不妨稍微用功加行之後,可以自說星州公案的答案,
然後再回頭看看 : 大耳三藏尊者,祂錯在那兒?!
星洲,可以等朋友的看法。
如意
/星洲炒米最好吃 (南傳學人代表)
我的立場、見解,已夠坦白。
星洲繼續這樣欲語還休,是無法交流的。
/周老師
周朋友,
朋友無須跟星州交流甚麼,只要跟自己的心交流就好了 !
星州,也沒有欲語還休,只是,總留給別人一個餘地而已。
所以,給朋友留下了一個關鍵 : 【 真心,祂....動嗎 ?】
周末,無事。
星洲可以用朋友自己的舉證,來回饋關於這個《功課》的線索 !
【自心取自心、】~ 風動、幡動,就是卡在這見分和相分的執著上。
【非幻成幻法】 ~ 心動一句,點出 自心取自心的癥結 ~ 在於 : 取 !
以下才是星洲說的功課,
【不取無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 這不勞文字解說,得靠自己...破參!
最後,【是名妙蓮華】~則用自己的一句話,表達這個妙蓮華的意境 !
星州用朋友的舉證,留給朋友一個說法了 !
朋友會用這句 :【 不過知解宗徒 】,來給星州一頓粗飽嗎 ?!
會嗎 ? 朋友,無論你是《 還沒作禮而去者》,還留在這兒,是在.... ~
是遊客下車來尿尿的 ?
還是小蜜蜂賣飲料的 ?
或是操傢伙來抗議的 ?
還是來罵大耳三藏的 ?
還是要了生死大事的 ?
星州都悉聽尊便。。。。
只是既然到此一遊,何不駐足一覽風光 ?
如意
/星洲炒米最好吃 (南傳學人代表)
即今也不知。
/周老師
把佛性常樂我淨 說成「但說常樂我淨,確有適應世俗神教的意趣」
這種是有憑有據的、是負責的???
●大方等無想經卷第二
而諸眾生常言。如來 無常 無我 無樂 無淨 是磨滅法。
如是眾生 即是飲毒 被大毒箭。澹飲發動 狂醉失心 無明所覆。
●大方等無想經卷第二
一切眾生 無明覆故。妄說如來 無常.無我.無樂.無淨。是故流轉三惡道中。
若言如來 永滅涅槃。當知是人 必墮地獄。
佛説中道 一切衆生 悉有佛性 若不能作如是說【犯波羅夷】
說【佛性如來藏是梵我】 是有憑有據的、是負責的???
●大般涅槃經卷第七
若有說言【佛説中道 一切衆生 悉有佛性】煩惱覆故 不知不見。 是故應當 勤修方便 斷壞煩惱。
若有能作 如是說者 當知是人 不犯四重。
若不能作 如是說者 是則名爲【犯波羅夷】。
近代法師 跟著學 保證100%斷頭
星洲是有甚麼問題?
/sam
次朋友,
朋友看完印導的禪宗史、看完 "第三節 牛頭法融的禪學" 。
應該有讀到 ~ 印導只不過是依照史料,依序鋪陳出中華禪學的發展,
也贊同 : 江東牛頭的第一代法融,為東夏達摩 ! .... 中國的達摩 !
這個讚譽,印導是贊同的 !
對吧 ! 有這段吧 !
那,朋友幹嘛對印導,一直操練個不停咧?
朋友以為印導寫這部禪宗史,是在幹嘛 ?
是在批判禪宗嗎 ?!
星洲說過,根本不是在批判咱禪宗。
而是在.....捍衛中國的禪宗正統 !
為什麼?
因為,當年,
胡適博士的實證態度,彷彿像一把歷史學的解剖刀,幾乎動搖了中國禪宗的正統根基。
加上日本學者的論述,兩相絞殺之下,各界僧俗許多人,對於胡適博士等大學者的論述,
就像拿著菜刀對大砲,幾乎沒有抗力。
民國50年代的台灣教界,對這波衝擊,顯得宗教熱情有餘、但史實論述不足。
而,印導的這部禪宗史,正是抵抗胡適博士論述的最終堡壘 !
印導捍衛了中國禪宗的正統性 !
/星洲炒米最好吃 (南傳學人代表)
『反對胡適見解』,就是『捍衛中國的禪宗正統』???
『反對胡適見解』的人,只有印順一個???
凡是『反對胡適見解』的人,都算是『捍衛中國的禪宗正統』???
這種『非黑即白』的俗見,跟胡適等學者『眼見滿清腐敗,便主張全盤西化』,同樣愚昧。
沒有印順『反對胡適見解』,『中國禪宗正統』當時就消失了。此一因果存在嗎?
本人學大乘、學禪宗,就從來不曾參考印順著述,顯然證明,此一因果並不存在。
/周老師
浪費在這種與解脫無關的議題,是不是很無謂?
/星洲炒米最好吃 (南傳學人代表)
佛陀出世說法,豈不是先就指出眾生輪迴六道、長劫生死之因?
破邪始得以顯正,否則妄想執著分毫不捨,便可直接學習作佛?
/周老師 ·
《阿含經》中, 處處可見證得阿羅漢果位的聖弟子們說: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 自知不受後有。」
這樣的描述表示了,阿羅漢是已經究竟解脫而達到終點了。
/觀嚴 (印順門人代表)
佛陀十號之一就是【阿羅漢】,難道 佛陀出世是【身遭後有】?
以上,請觀嚴答覆。
/周老師
洪州宗的『寶林傳』,對上來的傳說,除佛陀、耶舍來化外,一概都繼承下來。
『寶林傳』以為:達摩是梁大同二年(五三六),也就是魏太和十九年示寂的。
當時梁昭明太 子作祭文,遙祭達摩。太和十九年(四九五),根本不是大同二年,
而昭明太子早在中大通三年 (五三一)四月去世了,祭文當然是偽造的。
又說:過了三年,梁武帝聽說宋雲回來,見到了達 摩,這才為達摩造碑。
不知宋雲回國,早在正光元年(五二0)。
這些,不是傳說,不是附會, 而是任意的偽造。
到了『祖堂集』(九五二),又增多了梁武帝與達摩──「廓然無聖」的問答 。
對當時(十世紀)的禪師來說,這是一則好公案。
然將這則公案作為達摩與武帝的問答,那 又不免是託古造新了
......節錄自《中國禪宗史》印順作
印順一直在塑造禪宗很會偽造典籍的形象
又對禪宗公案沒興趣
他懂得的禪宗
就是在典籍裏找來的
佛陀教正觀
他不從正觀的角度去驗證禪宗
是因為他正觀能力不行嗎
專門找區域文化 派們對立
這點到是佛陀沒學到的
佛陀說外道 也少說了外道之間的對立
讓人有大大不能滿足的感覺
直到對立高手印順出現
終於滿足了經典 體驗不重要
了解那些人是對立的
才是人間佛教的根本思想
我說他是佛衛兵
絕對不是無的放矢
佛陀的思想是包含
了解一切接觸的眾生
佛陀比較命苦
那時又沒書籍可研究
學完此外道 又學完彼外道
沒外道可學 還得自學
一生所學唯有正觀二字
所傳也只正觀而已
祇貴子眼正 不貴子行履
不就佛陀一生之貴
今之印順 說忠國師不自覺外道薰陶
不從正觀入手 卻從他人言論推論而不自覺
暢言自是佛教
只能說 佛教的正法將於這瞎驢邊滅卻
/次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