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2018/4/28 上午 03:37:42
印順說,南陽慧忠國師『也許深受江東佛法的熏陶而不自覺吧』。
忠國師是否『深受江東佛法的熏陶而不自覺』,既然眾口不一,那就姑且不論。
但如何免於一切世出世法的薰染,卻不得不深入探究,這總可以作為共識吧!
《佛說法印經》云:『諸苾芻!諸蘊本空,由心所生,心法滅已,諸蘊無作。
如是了知,即【正解脫】;【正解脫】已,離諸知見,是名【空解脫門】。』
依莊春江工作站對於【正解脫】的注解:
『「善解脫/正解脫/正善解脫(SA);善解脫(AA)」,
南傳作「善解脫」(suvimuttaṃ),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完全地被釋放了」(well liberated)。
按:《顯揚真義》以【阿羅漢果的解脫】
(arahattaphalavimuttiyā, SN.22.56)解說。』
既然,空解脫門的【正解脫】即是【阿羅漢果的解脫】,為南傳上座系的官方正解。
那麼,空解脫門之後的無想解脫門、無作解脫門,就是阿羅漢必須繼續修學的功課。
小乘四果中,阿羅漢已經到頂,阿羅漢還須繼續修學者,那無疑就是大乘菩薩道了。
而整箇大乘禪宗祖師們的語錄、公案等,就是如何避免一切萬法薰染的體悟與證說。
但印順、南傳在『大乘非佛說、大乘是佛法因應時代流變下的產物』的既定立場下,
等同早已認定並宣稱,無想、無作二解脫門之修學,是不必要的,是缺乏正當性的。
如今面對《雜阿含80經、佛說聖法印經、佛說法印經》,所謂原始佛教的三三昧經,
『大乘非佛說』邪思邪見,固無立足之地,印順、南傳等邪心學人,亦無容身之處。
印順、南傳等人,既然毀謗大乘在先,於無想、無作二解脫門,一竅不通的情況下,
又憑著甚麼樣的認知來評說,南陽慧忠國師『也許深受江東佛法的熏陶而不自覺』?
/周老師
comments 回應
======
近代新興佛學 一類學術 嘲弄佛法
(一)說【佛性如來藏 無我而說之為我 只是適應印度神教 誘引計我外道的方便,與『楞伽經』的見解一致】
檢閱【楞伽經】卻是 【說無真我 應羯磨擯棄】
●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七
如女懷胎藏 雖有不可見 蘊中真實我 無智不能知
如藥中勝力 亦如木中火 蘊中真實我 無智不能知
諸法中空性 及以無常性 蘊中真實我 無智不能知
諸地自在通 灌頂勝三昧 若無此真我 是等悉皆無
有人破壞言 若有應示我 智者應答言 汝分別示我
說無真我者 謗法著有無 比丘應羯磨 擯棄不共語
(二)說【佛性如來藏是梵我】
檢閱【涅槃經】卻是【佛説中道 一切衆生 悉有佛性 若不能作如是說 犯波羅夷】
●大般涅槃經卷第七
若有說言【佛説中道 一切衆生 悉有佛性】煩惱覆故 不知不見。 是故應當 勤修方便 斷壞煩惱。
若有能作 如是說者 當知是人 不犯四重。
若不能作 如是說者 是則名爲【犯波羅夷】。
(三)【羯磨擯棄 犯波羅夷】 是什麼 ?
【羯磨擯棄】 = 以舉其罪而將之擯棄於眾僧之外
【三舉】.
戒律中的罪名,凡是遇到犯罪經他人忠告而不肯認罪的人,或是不肯懺悔的人,或是說淫欲不障礙修道的人,
對此三種人,應行白四羯磨之法,【以舉其罪而將之擯棄於眾僧之外】,謂之三舉。
【犯波羅夷】= 犯此法者 不復成比丘 故名波羅夷
●四分律卷第一
云何名波羅夷。
譬如 斷人頭 不可復起。
比丘亦復如是。 犯此法者 不復成比丘 故名波羅夷。
(四)遇上【羯磨擯棄 犯波羅夷之人】 學佛者只好避開 沒有第二條路
●大法炬陀薩尼經卷第十九
摩那婆。
【凡夫愚癡 心力尟少 親近邪黨 積習其惡 同惡相扶 破毀佛法】。
【既自作已。復令無量無邊眾生 學習邪見】
復次摩那婆。
於意云何。【若人毀佛 及謗法僧。彼人長夜 得安樂不】。
諸菩薩言。
不也世尊。
佛言摩那婆。
以是因緣。如來應供正遍覺 慇懃顯揚 如是法義。
摩那婆。
如來世尊 有大慈悲。於一眾生 未曾捨離。永斷惡心 無有嫉妒。遠離妄語 亦無錯言。
摩那婆。
如來應供正遍覺。是真語者。是實語者。
【凡是眾生 欲受何法。皆即為其 方便演說。令彼無量無邊眾生 隨類得解。得智解故 速入涅槃】。
摩那婆。
【汝等若見 邪辯宣說 慎莫聽聞 亦勿禮拜 不須隨喜】應如是知。
摩那婆。
汝等當知 設對百千 諸佛經典。不讀不誦 不受不持。數百千歲 默然而住。
【不與邪辯 共住談論。讀誦所作 或暫聽聞】。
摩那婆。
【汝等從今 於一切處。慎莫與彼 非法眾生 共為朋友。勿與同居 亦莫親近】。
何以故。
【若有親近 非法惡人 從其事業。是人長夜 不得安隱】。
所以者何。
【是人知已 還以惡法 轉教他人。去來現在 常行邪法。以行邪故 輪迴眾苦】。
摩那婆。
汝等當知【未曾見聞 行世間法 能知出世 勝上人法。豈況行邪 而得證者】。
復次摩那婆。
【彼惡眾生 無能為物 作淨福田 獲果報者】。
【如來世尊 亦不開許 彼惡邪人 受他供養。復不聽彼 諸餘眾生 奉給惡人 衣食眾具】。
何以故。
以彼癡人
【不如法行 終不住是 如法中故】。
【不求解脫 終不住是 解脫中故】。
【彼等愚盲 不行我法 住邪法中】。
應如是知。
斷學大乘經
結果【佛說早已成道】......佛學搞人間成佛
●大方等無想經卷第二
若言如來 真實出生 輸頭檀舍。出家學道 修集苦行 壞魔兵眾。坐於道場 成菩提道。
當知是人 即是謗佛。
寧當斷首 拔出其舌。不應出此 虛妄之言
何以故。
非是善解 諸佛如來 祕密語故。
斷學大乘經
結果【佛說心性】......佛學搞成佛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
告摩訶迦葉。
無有餘法 唯一心性佛。
過去諸佛 現在諸佛 未來諸佛。已說 今說 當入而已。
一切諸佛 依一心性。已成佛道 現成佛道 當成佛道。
一切眾生 亦復如是。
若謂餘法 尚有更一 諸佛成佛 眾生成佛 即外道說。
非七佛說 非十方佛說。
迦葉當知。
汝所付屬 八萬藏經 是諸教者 是即 乘一心器也。
斷學大乘經
結果【佛說果位空】......佛學要成佛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九十一
舍利子!
為實有 異生,
實有 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獨覺、菩薩摩訶薩、如來應正等覺,
如【諸愚夫異生】執不?
舍利子言:
不也!世尊!
不也!善逝!
但由 【顛倒愚夫異生】有如是執。
條條謗法謗佛 學佛學到下面去
這種幹啥學佛?
/sam
避免一切世出世法的薰染如何?
若想要避免,可能一直在世間法裡打轉。
末學在該篇的第三個意見有提到佛陀教導的出世間法,有興趣的師兄請參考。
jiunying (南傳學人代表)
避免一切世出世法的薰染如何
若想要避免,【可能】一直在世間法裡打轉???
======
您【可能】和印順想到一處去了。
《雜阿含80經》
心樂清淨解脫,是名為空。如是觀者,亦【不能離慢知見清淨】。
復有正思惟三昧,觀色相斷,聲香味觸法相斷,是名無相。如是觀者,【猶未離慢知見清淨】。
復有正思惟三昧,觀察貪相斷,瞋恚癡相斷,是名無所有。如是觀者,【猶未離慢知見清淨】。
不知如何避免一切世出世法的薰染,即【不能離慢知見清淨】!
又是一個錯將妄想執著當作修行的南傳學人!
/周老師
題目下的有問題,所以很難討論。
以下先釐清題目的問題再議。
E1. 空解脫門之後的無想解脫門、無作解脫門,就是阿羅漢必須繼續修學的功課。
解釋 : 不是空解脫成就之後,還要再修學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無作)。
因為,一旦這三個解脫門成就之後,成為漏盡阿羅漢,就是 "無學",已經證悟涅槃,不受後有了。
在解脫的道路上,已經畢業了,不需要再學習甚麼了。
解釋一下這三門,
當我們禪修時,每個人宿習不同、波羅密不同、各種緣也不同;所以每個人證悟的道路也不一樣。
但,總歸來看,只有三條路 : 無常、苦、無我。
所以,當禪修者,在思惟這無常、苦、無我三相時,
A。傾向思維無我而證悟涅槃,稱為 空解脫。 這與空、無我行相相應的三昧,也稱為空三昧。
B。同理,傾向思維無常而證悟涅槃,稱為 無相解脫。 這與無常行相相應的三昧,也稱為無相三昧。
C。同理,傾向思維苦而證悟涅槃,稱為 無願解脫。 這是與苦行相相應的三昧,也稱為無願三昧。
無願三昧,就是無作三昧;這只是名詞的同義異譯而已。
所以,當禪修者成就任一門而證悟涅槃時,就大事已畢。
無須再修學其他兩門。
但,實際上,禪修者在禪修中,是不會去在意這是哪一種三昧的。
E2. 阿羅漢已經到頂,阿羅漢還須繼續修學者,那無疑就是大乘菩薩道了。
解釋 : 聖道有四個階次
1.入流,須陀桓,初果,永熄三結,絕不退墮成凡夫,最多七次人天往返,必證悟涅槃、不受後有。
2. 一來,就是斯陀含、二果,再減弱貪嗔癡,最多再投生這世間一次,就必定證悟涅槃,不受後有。
3.不來,阿那含、三果,永熄五下分結,最多生於天上一次,就必定直證涅槃,不受後有。
4.阿羅漢、四果。永熄貪嗔癡,直證涅槃,當下不受後有。
當一位禪修者,證悟阿羅漢、四果之際,當際就是 "無學",不受後有。
所以,既然不受後有,就不可能再修菩薩道了。
E3. ...無想、無作二解脫門之修學,是不必要的,是缺乏正當性的。
解釋 : 前面已經解說了。
不是不必要,而是三解脫門,任一門都可以證悟涅槃,一旦證悟,就是 "無學",
沒有必要再學習其他二門了,因為,證悟涅槃的阿羅漢聖者,可以了解其他兩門,而無須再鍛鍊。
E4。謂原始佛教的三三昧經, 『大乘非佛說』邪思邪見,固無立足之地,
印順、南傳等邪心學人,亦無容身之處。
解釋 : 這完全沒有邏輯。
這三三昧、雜阿含80經,根本沒扯到 "大乘非佛說"。
這實在不知從何說起?!
======== 以上釐清錯誤 ======
釐清題目的錯誤之處後,
就會發現,題目....似乎沒有問甚麼 ?!
因為,連標題 "避免一切世出世法的薰染如何? ",也不成立了 !
為什麼 ?
原因:
既然證悟出世間法、四道果、涅槃,哪還來甚麼薰染問題呢?!
是不是呢?!
以上釐清題目。
若題主理解問題後,可以再修正問題後,再提出研討。
如意
/星洲炒米最好吃 (南傳學人代表)
我說『空解脫門之後的無想解脫門、無作解脫門,就是阿羅漢必須繼續修學的功課。』
請尊重經文。
《雜阿含80經》
如是觀察受想行識無常磨滅離欲之法,觀察彼陰無常磨滅不堅固變易法。
心樂清淨解脫,【是名為空】。如是觀者,亦不能離慢知見清淨。
復有正思惟三昧,觀色相斷,聲香味觸法相斷,是名無相。如是觀者,【猶未離慢知見清淨】。
復有正思惟三昧,觀察貪相斷,瞋恚癡相斷,是名無所有。如是觀者,【猶未離慢知見清淨】。
《佛說聖法印經》
何謂比丘聖法印者?其聖法印,所可更習,至清淨見。
假使比丘處於閑居,若坐樹下空閑之處,解色無常,見色本無。
已解無常,解至空無,皆為怳惚,無我無欲,心則休息。
自然清淨而得解脫,是名曰空,【尚未得捨憍慢自大禪定清淨所見業】也。
雖爾,得致柔順之定,即時輒見,除諸色想聲想香想,
以故謂言至於無想,故曰無欲,【尚未得消自大憍慢,至於禪定清淨見】也。
其心續存柔順之定,彼則見除所有貪婬瞋恚愚癡,
是故,名曰無欲之定,【尚未得除自大憍慢,至於禪定清淨見】也。
-----------
至於《佛說法印經》,若了『空解脫門』即可,
經文何須再說『無想解脫門、無作解脫門』?
汝於E1.以下,所作解釋,全部都是南傳所習,
而不具合法性、正當性,這一點日前已經研討確定。
故,汝不應再度沿用南傳所習之止觀理論、實務以立說。
/周老師
周朋友,
星洲認為有些問題,不是教法問題,是屬於閱讀問題。
星州已經解釋了,
朋友若不仍同意,可以舉證其他的經典,來證明 :
1. 先修空解脫、再修無相解脫、無願解脫,才能真正證悟涅槃。
2. 或先修無相,再修完其他二解脫門,才能證悟涅槃。
3. 或,一定要次第修完三解脫門,才能證悟涅槃。
朋友可以嘗試舉證。
若朋友找到經證,經正確解讀而作為反證,
如此,那星洲將傾力回答朋友疑問。
如意
/星洲炒米最好吃 (南傳學人代表)
這三部經文本身明明白白。
你星洲的懷疑沒有正當性。
/周老師
三解脫門
相對應八解脫的過程
第一空解脫門
是相應八解脫的前兩個境界
相當於空無邊處境界
以上個人見解
/原本東來此正行 (南傳學人代表)
原本
與雜阿含80經相對應的 佛說聖法印經,起首云:
佛言:「比丘!假使有人說不求空,不用無想,欲使興發至不自大禪定之業,未之有也。」
請問,這是何意?
/周老師
周師兄法喜
您所提問,不才略述愚見
佛言:「比丘!假使有人說不求空,不用無想,欲使興發至不自大禪定之業,未之有也。」
白話:
佛對比丘說:如果有人告訴你,不先從內尋找「空」,不對外境起「無色」想,如此要追求廣大菩提心
成就「清淨無我」
般涅槃之智,這是不能達成的
/原本東來此正行 (南傳學人代表)
您說從內「尋找空」,是「求空」嗎?
對外境「起無色想」,是「無想」嗎?
/周老師
周師兄法喜
您問
:從內「尋找空」,是「求空」嗎?
對外境「起無色想」,是「無想」嗎?
回應:這裡牽扯到「過程」還有「體悟到什麼」的問題
但是在內觀身空的時候
首先考驗的是,身執的「觸」「受」
也就是痛苦的現起
這是「解脫」的部分
然後過了這個過程
才是進入「無身見」的
「解脫知見」過程
然而外境空
又與身空不同
大悲是此時強烈感受
以上略述
/原本東來此正行 (南傳學人代表)
原本
「求空」,就是「無想」,就是不起心動念,不分別執著。
您這一大段過程,恰恰違背了「無想」。故,也就違背了「求空」。
/周老師
周師兄法喜
不才補充下面一段
當內觀者心起諸患,見覺無常
而起求空
當觀者正知「身」受知見束縛,不可解脫時
而取無想
這是求空、無想,兩者在「空解脫」過程的經過,完成這個過程,會明白
無色、無我,這兩種現起
回頭應證經文
比丘!假使有人說不求空,不用無想,欲使興發至不自大禪定之業,未之有也。
不經歷這兩個過程,是不可能的
/原本東來此正行 (南傳學人代表)
您說,回頭應證經文
比丘!假使有人說不求空,不用無想,欲使興發至不自大禪定之業,未之有也。
不經歷這兩個過程,是不可能的
======
您這是拿南傳起念入定作觀來破壞佛法,佛經上,可沒有南傳這兩個過程。
/周老師
周師兄
禪宗裡的一句「放下」 ,不就是?
所以是過程,而非住
/原本東來此正行 (南傳學人代表)
《阿含部》中,所有阿羅漢所證者,皆為【現法安樂住】。
既云現法,不離現識。豈可起念別作止觀,離於現識以證之?
離於現識,起念別作止觀,而後所【放下】者,是彼止觀之念,而非現識。
凡夫位上,依然故我,現識之中,妄想執著,分毫未去。
這是移花接木之障眼法,不是佛法。
/周老師
「現識」即是心色,所以不可得
所謂現法樂住 不是真的取某心,樂住於某地
因為心不可得
以心無所得故,只好觀現法清淨,而稱現法樂住
/原本東來此正行 (南傳學人代表)
既然心不可得,如何起念修習南傳入定作觀等法?
之後又依妄識將他果地言語納入口中,假充自證。
「心不可得、解脫知見、現法樂住、八解脫道」,
如是等等,信手拈來,何其方便!又何須實證?
偏偏就是考驗不得,一考就垮台,一驗即穿幫。
/周老師
心不可得是「事實」
並不是「心滅盡」
並沒有人說要將「心」消滅
而是真正理解 「心解脫」
不是心被消滅
而是完全理解「心不可得」
理解此境界
就知道沒有什麼叫做
「南傳入定...」這樣的分別心見
趙州禪師在「放下著」公案裡
可否運用了什麼「南傳入定...」的觀法?
還是依佛經所述境界演示呢?
不才認為周師兄有智慧,更有雅量包容攝受佛陀教法
不才祝福周師兄吉祥健康
/原本東來此正行 (南傳學人代表)
「心不可得」,誰不知道?
知道「心不可得」,心魔就此降伏?
佛法修學,難就難在這裡。
不可捉摸,卻使人長劫生死,迷惑顛倒。
偏偏南傳使個障眼法,就以為心魔已經降伏。
看來,次草同修還是低估了汝等南傳障眼法。
忠國師算甚麼?六祖有何難?佛陀又算甚麼?
汝等南傳上座系,要甚麼有甚麼,跟7-11一樣。
/周老師
周師兄
您先看看這段文字
然後 不才略述「無身心」與八識的愚見
“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現識
(一)梵語 khyātivijñāna。為阿梨(賴)耶識之別名。乃楞伽經所說「三識」之一。
蓋一切諸法皆依阿梨耶識而顯現種種境界之相,故阿梨耶識又稱為現識。
猶如鏡中映現諸色像,阿梨耶識顯現一切妄境界之相,為分別事識所攀緣。
又所謂轉阿梨耶識可得大圓鏡智,即是基於此意。(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一、大乘起信論)
(二)指現行之識。即由阿賴耶識之種子所現行之異熟識及能薰識。
(成唯識論卷七、成唯識論述記卷七末)
當立即明瞭身心皆是「識心」幻作,所謂的「心不可得」指的就是識心,以及與識心同時妄起的名色(觸)。
/原本東來此正行 (南傳學人代表)
南傳移花接木障眼法,有一個特徵,就是不斷攀附經中文字或古德言語。
因為,他的心思,被物所轉,故其言詞,總是向外追逐,而非彙歸自己。
他的說法散亂,顧此失彼,於不斷變異中,並未同時指出那恆不變異者。
無可避免的,南傳學人說法,總是越說越複雜,以非其自己實修所證故。
對於錯將妄想執著當作修行的南傳學人,
只有一句話可說:你打算何時開始修行?
/周老師
那麼,不才誠心的請求周師兄,慈悲指導,修行佛法的正確方式。
不才合十
/原本東來此正行 (南傳學人代表)
兩年多來,不都是在談這個?
/周老師 · 1 天前
不才愚鈍,還請師兄明白指導。
合十請法
/原本東來此正行 (南傳學人代表)
原本東來此正行 您打算何時開始修行?
去說 無心師兄的方式是直接「用」「無」來除去想蘊存在。
或是用無取代「想蘊存在」 這是危險的
我看你一路以來 學日本台灣學者 顛倒說經 才真危險
●雜阿含經卷第五 (一○四)
多聞聖弟子 於此五受陰 觀察如病如癰 如刺如殺。無常苦空 非我非我所。
於此五受陰 不著不受 不受故不著。不著故 【自覺涅槃】。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雜阿含經卷第八 (二二七)
是故比丘 欲求不計住 離病離癰離刺者。
彼比丘 莫計眼我我所。莫計眼相屬。莫計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縁生受。
内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莫計是我我所相在。
耳鼻舌身意 亦復如是。
比丘如是不計者 則無所取。無所取故 無所著。無所著故 【自覺涅槃】。
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作 自知不受後有。
●雜阿含經卷第十一 (二七四)
多聞聖弟子。於此六入處。觀察非我非我所。
觀察已於諸世間都無所取。無所取故 無所著。無所著故 【自覺涅槃】。
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作 自知不受彼有。
你哪一樣對???
●【般若經 41】五蘊六根十八界 無所有,以內空故 乃至 無性自性空故
●【般若經 41】不了 五蘊六根十八界 無所有 無性自性空 說名無明
●【般若經 43】五蘊六根十八界即是空,空即是五蘊六根十八界
●【般若經 58】五蘊六根十八界 及彼本性、真如、自性、自相 若動若住 不可得故
●【般若經 65】五蘊六根十八界 無所有不可得 自性空故
●【般若經 67】五蘊六根十八界 都無和合自性
●【般若經 81】五蘊六根十八界 如幻如化 如夢所見 以五蘊六根十八界等 自性空故
●【般若經 367】觀五蘊六根十八界 若常無常 樂苦 我無我 淨不淨 寂靜不寂靜 是為戲論
●【般若經 383】勝義諦中 五蘊六根十八界 無生無滅 無染無淨 以畢竟空 無際空故
●【般若經 384】如實知 五蘊六根十八界 自性空
●【般若經 387】本性空中 五蘊六根十八界 不可得
日本台灣學者 十年後通通打成外道
學這種有鳥用
《持世經 五陰品第二》
持世。
我今舉手
其有見五陰者。見陰相者。貪五陰者。
我則不與 是人為師。是人亦非 我弟子。不隨我出家。不隨我行。不歸依我。
是人 入於邪道 入虛妄道 取不實者。是為顛倒 不知佛意。
不知佛 隨宜說五陰。
不知佛 第一義。
是人不受佛教。不應受供養而受。
是人 我尚不聽出家。何況當得 受人供養。
何以故。
如是之人 是外道徒黨。
所謂 生五陰相者。貪著歸趣 五陰者。
持世。
當來之世 後五百歲 法欲滅時。於我法中出家 多是生五陰相者。決定說五陰相。深著五陰 入虛妄邪道。
於我法中 而得出家。袈裟繞咽。常樂往來 白衣居家。當知是人 與外道無異。
亦以我法 多為眾人 恭敬供養。
持世。
我說是 見五陰者。決定說五陰者。貪著五陰者。不聽受人 一杯之水。
所以者何。
是人於我法中。乃至無有 柔順法忍。
是人違逆我法。背捨聖行。
/sam
南傳學人錯將妄想執著當作修行。
你星洲打算何時才開始老實修行?
/周老師
喔,周朋友,
因為,星洲不了解朋友所謂的 "老實修行",到底是甚麼 ?!
所以,星州無法回答朋友喔!
如意
/星洲炒米最好吃 (南傳學人代表)
大德已經回答了,而且答得完全正確。
/周老師
周朋友,
喔,朋友怎麼認為,都不重要,
星州完全沒有意見。
加油 !
如意
/星洲炒米最好吃 (南傳學人代表)
果然如此就好。
/周老師
摘錄自「以佛法研究佛法」:
………我覺得 :佛法,雖然是有佛也好,無佛也好,老是如此如此。
但一經如來從語說與身行中表現出來,那就成為世諦流佈。
世諦流布的,是顯現於世間的佛法,就不能違反世諦流布的一般性。
………我們要研討的大乘是否佛說,也需要從世諦流布一從佛法流行於世間的情況中,
去理解,去論定。
/觀嚴 (印順門人代表)
若佛實有,則眾生實有,三界生死,實不得出離。
佛非實有,眾生非實有,三界火宅,始有出離時。
若佛實有,乃有是佛所說、非佛所說之二邊可論。
印順執佛實有,立此二論,正是謗佛壞法害眾生。
/周老師
如女懷胎藏 雖有不可見 蘊中真實我 無智不能知
如藥中勝力 亦如木中火 蘊中真實我 無智不能知
諸法中空性 及以無常性 蘊中真實我 無智不能知
諸地自在通 灌頂勝三昧 若無此真我 是等悉皆無
有人破壞言 若有應示我 智者應答言 汝分別示我
說無真我者 謗法著有無 比丘應羯磨 擯棄不共語
《楞伽經》卻是「說無真我者,應羯磨擯棄」。
再者,印順真的「執佛實有」嗎?
/觀嚴 (印順門人代表)
《楞伽經》說「真我非無」亦非有,以不落兩邊故。
我說「佛非實有」,亦非實無,以佛亦不落兩邊故。
何以故?著有即著空,著空即著有,以空有不二故。
佛經句句皆須證自自心,起自自心,否則必定謗法。
佛非實有,是佛所說、非佛所說,即無實義。
無實義者,如何立論?印順所論,是為妄論。
證了空性涅槃、自性如來藏,佛且非有,了無可得。
還說會受到甚麼薰陶,那是印順自證缺乏三乘體悟。
偏偏印順門人、南傳學人等,還要護短跟著瞎起鬨,
我才舉雜阿含80經等,證明印順誹謗古德愚蠢無智。
結果順帶南傳禪觀理論實務也全被掀了個底朝天,
原來渠等錯將妄想執著當作學佛修行,而不自知,
如今真相大白,哪裡還有甚麼值得討論的議題呢?
/周老師
當經文說 【成就佛性 是名大乘】【是身即是大乘。是如來性。是如來藏】
●說妙法決定業障經
十三者菩薩奉持 是名大乘。十四者【成就佛性 是名大乘】。十五者賢聖歸依 是名大乘。
●合部金光明經卷第一
是身因縁 境界處所 果依於本 難思量故。
若了義説【是身即是大乘。是如來性。是如來藏】。
說【如來藏是梵我 佛性是神我】謗大乘的書不回收
坐實犯波羅夷 失僧籍 辯解再多也沒用
/無心是道
無意加入印順學說之論,只是有點看法。
個人看法是這樣 :
若是真正的大乘沙門,他會與 佛陀一樣,走上托缽乞食、唯有三衣一缽、利樂人天。
若是真正的大乘居士,別的不說,必然尊敬沙門、鍛鍊諸波羅蜜,尤其熟練慈悲喜捨。
只要張開眼,誠實地看看這社會,
自詡大乘弟子的,很多很多。
實際修學大乘的,鳳毛麟角。
一個學人,一旦選擇了自己追求的成就目標,就老實地去學。
若以成佛為目標者,那就學習 悉達多太子、以及過去的行持。
菩薩為求一句一偈。可以不惜身命。
現代一些自詡大乘的弟子,可以一句不合,就兇的要命 !
大乘,不是用嘴巴贏來的,
大乘,是用命豁出去的 !
/星洲炒米最好吃 (南傳學人代表)
星洲
大乘去說【成佛】??????
大乘是說【大般若波羅蜜多經384 預流 一來 不還 羅漢 獨覺 菩薩 如來 一切名 皆是假立 皆非實有】
你還不是大乘非佛說的受害者
/無心是道
大乘,是用命豁出去的 !
==
如果懂得禪宗高僧的心意
方不愧自心所言
請不要只說不懂
而能繼幫印順一派宣染禪宗不如法
該面對的不是佛陀
而是自己知了多少
知來自於努力
努力還要確認體驗無誤
禪宗祖師說的話
如果是不了解 或是不認同
為何還要一再評論
真是人心不足
印順就是很好的例子
印順讀過忠國師語錄嗎
一定有
看過忠國師事蹟嗎
一定知道
這是明知故犯的心態
要否定一個人
要從他的言行事蹟入手
印順的徒孫
砲擊別人對印順的言論斷章取義
印順帶頭對忠國師的言論斷章取義
我說了一個人心態的原由
這只是事實的描述
如果連事實都不能說
干脆改團體名號
印順帝國
我也許會稍微退讓一些
/次草
星朋友
我懷疑貴派是外道
因為你不認同中國大乘
就跟印順同流
印順認為忠國師是外道
你還叫我舉證忠國師不是外道
語錄也給你看了 事蹟也說了
請你針對語錄與事蹟提出質疑
你也不提
在在違反佛陀說外道
只是清楚敘述其落入邪見
並未請外道證明自己不是外道的說法
今天星朋友如果不是外道
怎會背離佛陀清楚指出他人邪見的示範
自作主張要求別人證明自己不是外道
/次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