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2018/5/19 上午 03:40:15
諸友,願意瞭解涅槃的內涵,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但是,我們也應該記得, 佛陀對於 "涅槃",並沒有多說甚麼。
佛陀,通常是依佈施、持戒、生天、解脫,次第兒說;並邀請有情,自己去證知。
到了後期,對於 "涅槃" 的講解,太多了 ! 多到不知所以。
像是把畢生的精力,都花在 "涅槃" 的體、向、用、功德.......數不清的議題。
結果是 : 連走路都不會。這是事實。
現在,有多少學人能以正念、正知來走路呢? !
別說走路,走三步就好 !
能在5分鐘內走出三步,都不多見了。
個人認為 : 涅槃,無需太多研究,不如學好走路與呼吸,更切身。
如意
/星洲炒米最好吃 (南傳學人代表)
佛說涅槃;看得懂啥也沒說,不消化就嫌太多。
/周老師
根本沒吃進去
何來消化
消化空氣嗎?
倒是原來吃進去的沒消化好
引起脹氣
才會吃不進去
脹氣總會伴隨脹心
脹心就會引起感慨
感慨一生
/次草
「因緣所生法,我説即是空」, 因緣是本體,還是空性是本體, 還是都不是?
/michael (南傳學人代表)
我就是本體
因緣是我
空也是我
/次草
請教次草兄
因緣有自性嗎?
我,有自性嗎?
/michael (南傳學人代表)
因緣無自性 因緣法卻不變
我是大涅槃的我 佛陀所說的我 你說他有沒有自性
/次草
因緣法是法的遷流,不是法的性質
/michael (南傳學人代表)
法的遷流即是性質之一
只要有生住異滅相
心就會隨著波動
討論心會波動的現象
比談涅槃來的實際
/次草
我就是本體
因緣是我
空也是我
======
所以⋯⋯輪迴即湼槃?
/michael (南傳學人代表)
無別
設使輪迴與涅槃有別
去輪迴入涅槃
應有千百億法可得
所以我說不談生死涅槃
即當下一心照見自己動心動念之處
份內事能成就
勝過意識膨脹似大千萬倍
意識使人迷
錯解能用阻自心
妄見生死與涅槃
皆非涅槃本義
悟者即無別
真能不懼於生死
但有意識構築之信念
終因不見本而破滅
換來自信喪失
疑惑重重
愛甚麼就會怕失去甚麼
這是不變的道理
那有坦然面對自己的人
還會迷於恐懼的患心
因與緣同時
當下了悟即不生
若向念頭追逐去
疲疲累累也難返
無乃自心之遊戲
去去去
各人吃飯各飽去
/次草
湼槃最初本義就是遠離貪愛而已
要一心照見自己動心動念之處不如好好研讀一心阿毗達摩
要入大乘基本的當悟入空性,不是研究什麼大我小我的
諸法因緣生,空無自性
我,也是因緣生,沒有例外
還記得嗏帝比丘的故事嗎?
佛陀說:我,是因緣生,輪迴的心並不是同一個心
所以叫做因緣法,不要把它改成主體法,錯覺是有一個我在輪迴
空性才是不生不滅的
【空無自性的覺性】又來了,次草兄有沒有又認同了一點呢?
佛陀的基本教法本來就是著眼在解脫煩惱
而不是一直探索根源,所以有那麼多的無記產生
所以金剛經講善護念的重要
守住身、口、意,熄滅貪、瞋、痴才是行在正道上吧!
至於其他人的說法,干您修行什麼事呢?
/michael (南傳學人代表)
空無自性的覺性
空無覺性的自性
有差嗎
覺所覺空 空覺極圓 空所空滅 生滅既滅 寂滅現前
如果你不認同
理由為何
最好引用阿毗達摩的內涵
看看你精進多少
/次草
空無自性,是說一切法無自性,一切法無實性。
金剛經云:『實無有法』者,實際上一法也無。
住此實際,名住真如、住實相、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汝云【空無自性的覺性】者何?此一覺性,空無自性也。
是則,此一覺性,同於一切法,皆無自性,皆無實性矣。
反觀真如、實相、實際等,卻杳無音訊。
學佛至此,徒然一場空,只落得斷滅去。
/周老師
一棒打死
大好大壞
/次草
此一覺性,空無自性也
======
所以周老師認為眾生是不會有覺性的?
世尊成道時:「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覺性,但因妄想不能證得」
如來智慧覺性即實相般若
【緣起則覺性顯,緣滅則覺性隱】,不就是如此嗎?
空無自性的覺性不就是實相了嗎?
/michael (南傳學人代表)
錯解人意
他的意思是照你的說法才是
此一覺性,空無自性也
你自己要特殊名相
留著享用
到底你還沒準備好認清此念
空無自性的覺性
靜下心好好研讀一心阿毗達摩
/次草
【緣起則覺性顯,緣滅則覺性隱】,不就是如此嗎?
======
當然不是。
老先生走了,夫妻兩人共同的生活滅了,老太太一人單獨的生活卻生了。
【如是生滅,剎那同時,你的覺性是隱?是顯?】
當知,【或顯或隱者,皆非覺性,而是生滅相】。
/周老師
緣起則覺性顯,緣滅則覺性隱
======
這樣的確是空無自性的覺性
給你一個讚
/次草
知道緣起是覺性
知道緣滅也是覺性
應該分清楚的是
凡夫 二乘 菩薩 佛陀
對緣起與緣滅的看待
有從緣起到緣滅都不知不覺
此時稱為覺性隱
有半知半覺
有全知全覺
此時稱為覺性顯
直見緣起無生 緣盡無滅
方是覺性全顯
覺性沒問題
有問題的是種種見
/次草
周老師您可誤會大了
【緣滅了是指五蘊滅了】,可不是什麼生活上什麼消失了
佛陀如此努力的拆解,不管是身、心、五蘊或是它們的組合
或是它們共有的連續體,都不能找到一個我的自性
所以說:照見五蘊皆空
/michael (南傳學人代表)
【說五蘊滅了,這是斷滅論】。
《長阿含第二十一經梵動經》南傳:長部1經 關涉主題:觀念/62種邪見
復有餘甚深微妙大法光明,何等法是?
諸有沙門、婆羅門於末劫末見,起【斷滅論,說眾生斷滅無餘】;
彼盡入七見中,於末劫末見起【斷滅論,說眾生斷滅無餘】,於七見中,齊是不過。
彼沙門、婆羅門因何事於末劫末見,起斷滅論,說眾生斷滅無餘,於七見中,齊是不過?
諸有沙門、婆羅門作如是論,作如是見:『【我身四大、六入】,從父母生,乳餔養育,
衣食成長,摩捫擁護,【然是無常,必歸磨滅,齊是名為斷滅】。』第一見也。
/周老師
很質疑二位如果讀過阿毗達摩
應該不會連有分識是什麼都不知道吧??
心是怎麼作用?
什麼時侯心流會終止?
如果知道了還舉一個老先生老太太的例子
真是有點不恰當了
/michael (南傳學人代表)
【將生滅相,說成覺性,又將五蘊,說成斷滅】。
不先把這兩個大坑補起來,又扯到有分識去。
/周老師
明 智旭 述
。又恐執迷之人。謂此五蘊實相。從照見生。
故更申示之曰。是五蘊諸法。當體即是真空實相。
本自如斯。非實相生而五蘊滅。
以五蘊本自不生不滅。故名為空相耳。
又恐迷者。謂此五蘊空相雖非生滅。而有垢淨。
謂凡夫隨於染緣則垢。聖人隨於淨緣則淨。
故更申示之曰。凡夫五蘊亦即空相。
聖人五蘊亦即空相。何垢淨之有哉。
又恐迷者。謂此五蘊空相。雖無垢淨而有增減。
謂凡夫迷。故生死浩然為增。德相隱覆為減。
聖人悟。故照用無盡為增。惑業消亡為減。
故更申示之曰。迷時亦只此諸法空相。
悟時亦只此諸法空相。何增減之有哉。
/次草
以前已問過 空無自性的覺性
你認為與那部經之內容相應
現在有找到了嗎
同樣的有那部經說滅五蔭
也請列舉
M大的想法
我是不難理解
溝通的困難在主動性不夠
就會流於認為對方如何
目前佛版的現象大致如此
總因缺乏努力與能力
還一直認為他人能力不夠
說穿了
保護自見勝於一切
那見得討論的樂趣
時光就在認為中流失
夫複何言
不喜歡大乘是自己的因緣
就別貪心
貪下去
自大一途
/次草
【人死了五蘊還存在嗎?】
請問二位大大學的是那一門佛法?
/michael (南傳學人代表)
若問:人死了,五蘊還存在嗎?
應答:五蘊滅已,怎知人死了?
/周老師
生死、生滅 ─這個根本妄想不除,即使修學三大阿僧祇劫、無量阿僧祇劫,也只是打妄想而已。
知道自己窺不破生死妄想,即應千方百計設法努力破它。從朝至暮,從暮至朝,心中唯存此志。
更不與人說閒話、打葛藤、搬弄宗派門戶之見、是是非非,乃至妄議古來祖師大德、禪門尊宿。
如今古德是非搬弄了、葛藤閒話說盡了,猶嫌不足,於是乃謂如我一般,釋迦文佛,亦有生死?
如 無心是道、sam同修等,早曾貼出以下經文並且直言:
【台灣偌大的山頭 居然公然說 釋迦牟尼佛 是人間成佛】。
●妙法蓮華經
一切世間 天人及阿修羅。皆謂今釋迦牟尼佛 出釋氏宮。
去伽耶城不遠 坐於道場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然善男子。【我實成佛已來 無量無邊 百千萬億 那由他劫】。
●大方等無想經卷第二
【若言如來 真實出生】 輸頭檀舍。
出家學道 修集苦行 壞魔兵眾。
坐於道場 成菩提道。【當知是人 即是謗佛】。
寧當斷首 拔出其舌。不應出此 虛妄之言
何以故。非是善解 諸佛如來 祕密語故。
【若言如來真實出生】,【當知是人即是謗佛】。
何以故?若佛有生,則佛有死。若謂佛有生死,即名【謗佛】。
五蘊不生,故亦不滅。色身無生,故亦無滅。
若謂此我色身實有生死,即住於生死妄想。
既住生死妄想,定亦執著彼佛色身實有生死。
【我實成佛已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者,
無始劫來,我本是佛,如今緣熟示現,不同眾生業報身也。
若離生死假相、生滅妄想,一切眾生,即今與佛等無差別。
而世尊無量劫前已成之佛,即人人本具之本來自性法身佛。
/周老師
死亡,就是五蘊的崩解、捨離、破壞、命根斷壞...等。
因此,人一旦死亡,五蘊就不存在了,
就算是尚未腐化的屍體,也只是逐漸腐壞的時節色。
參閱 : 相應部、因緣篇、因緣相應、佛陀品、 分別 (SN 12.2) / 雜阿含298經
以上簡說
如意
/星洲炒米最好吃 (南傳學人代表)
雜阿含298經
彼彼眾生,彼彼種類沒、遷移、身壞、壽盡、火離、命滅、【捨陰】時到,是名為死。
======
應問,所【捨】者五陰,能【捨】者是誰?
這個問題不釐清,不免開口便謗佛謗法。
這個問題釐清了,才能不謗佛,才能開始修行。
換言之,前面所修,妄想而已,必須全部打掉。
/周老師
呵呵~~小弟什麼時侯又變成了「南傳學人代表」?
俱舍論卷十九云
「執我及我所,是薩加耶見」「此薩迦耶,即五取蘊,為遮常一想,故立此名」
「然佛但於我我所執,標此名者,令知此見,緣薩加耶,非我我所,以我我所畢竟無故」
是誰告訴你「湼槃」是「斷滅空」的?
是您自己一直覺得「湼槃」一定要有一個「我」存留下來
湼槃了還有你我他的存在?湼槃是絕對的不是相對的耶!
您這不就是標標準準的薩加耶見麼?
/michael (南傳學人代表)
何不抬頭看看上面所舉經文?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五》
佛言:『我亦不說一切眾生悉有無我,我常宣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佛性者,豈非我耶?以是義故,我不說斷。一切眾生不見佛性故,
無常、無我、無樂、無淨。如是則名說斷見也。』
『我常宣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佛性者,豈非我耶?』
======
依你的認知,佛陀也成了薩加耶見者。
【湼槃是絕對的不是相對的耶】
相對、絕對二者,仍然是相對的。
汝見始終滯於兩邊,卻毫無自覺。
【小弟什麼時侯又變成了「南傳學人代表」】
汝之見解,始終合於南傳,悖於大乘,故名「南傳學人代表」。
你還是老實修淨土,別跟人論義的好。
/周老師
薩迦耶見(五蘊身見)
1 色是我、色異我、色中我、我中色。
2 受是我、受異我、受中我、我中受。
3 想是我、想異我、想中我、我中想。
4 行是我、行異我、行中我、我中行。
5 識是我、識異我、識中我、我中識。
佛可沒說 涅槃 叫做 薩迦耶見
如果有人這樣寫 大概僧籍也沒了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七
第一義諦 亦名為道 亦名菩提 亦名涅槃。
●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七
説言無道 菩提 涅槃。【當知是輩 名一闡提 魔之眷屬 名爲謗法。如是謗法 名謗諸佛】。
/sam
次草兄和周老師應該早日去找個正信的道場
向善知識學習正道才是
/michael (南傳學人代表)
你就是我的善知識
你忘了嗎
/次草
佛經在手,尚不足以修習正法?
這就是錯誤的第一步了。
如印順、南傳、蕭平實等的門下學人一般。
/周老師
我說=空無自性的覺性=那個主人
找到經典的出處沒?
找出來我就找到正信了
你嘛幫幫忙
不要迷人太久
印順星洲的語氣你都學到唯妙唯肖
不枉佛版此行
發個主題盡情宣說一番
才有志氣啊
像印順一派
放個屁就走人
比比都是
那個敢針對問題發問
沒有
連帶福嚴都只是貼文再貼文
也許時代的流行就是主流
畢竟學佛能學到自我感覺良好
是目前必備的要件
如果沒有學到這樣
反而會令人厭惡
不入其眼
聰明才是人的劣根性最好的保護膜
但是天時常不從人願
就是這麼巧而已
/次草
題主朋友、暨諸友,
如果沒有真正的善知識引導,
許多經典,我們是根本看不出個所以然的。
別說闡陀經的禪修名偈 :
【如實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如實正觀世間滅,則不生世間有見。】
參閱 : 相應部、蘊篇、蘊相應、長老品、闡陀 (SN 22.90) / 雜262經。
挑更簡單地說,我們連基本的【威儀路】都莫名所以。
所以,星洲曾跟題主朋友說過,
一般初學,若沒有善知識教導....別說解讀經典了,連【基本的走路】都不會 !
所以,【親近善士】,真是梵行的全部 !
只有先【親近善士】,才有能力【聽聞正法】,
才能學習【如理作意】,最後才能【法隨法行】。
如意
/星洲炒米最好吃 (南傳學人代表)
【如果沒有真正的善知識引導,許多經典,我們是根本看不出個所以然的】
結果呢?經過善知識指導後,你星洲卻依然甚麼經典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
看不懂不打緊,偏偏還看錯,看錯了還四處亂說,舉經證駁你,還不認錯。
何以故?你星洲的善知識跟你一樣,甚麼經典也看不懂,便自己瞎編一套。
/周老師
《大般涅槃經卷第25》
『云何為佛性?』者,諦聽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善男子!佛性者,名第一義空;
第一義空名為智慧。所言空者,不見空與不空。智者見空及與不空、常與無常、苦之與樂、
我與無我。空者,一切生死;不空者謂大涅槃;乃至無我者即是生死,我者謂大涅槃。
見一切空、不見不空,不名中道;乃至見一切無我、不見我者,不名中道。
中道者,名為佛性。以是義故,佛性常、恒、無有變易,無明覆故,令諸眾生不能得見。
聲聞、緣覺見一切空、不見不空,乃至見一切無我、不見於我。以是義故,不得第一義空。
不得第一義空故,不行中道;無中道故,不見佛性。
周老師,請了
1.請正確的解釋什麼是「薩加耶見」?
2.《相對、絕對二者,仍然是相對的》
都已經跟你說湼槃沒有相對了,您還一直在相對相對?
湼槃就是一個絕待的狀態,還是您覺得湼槃是有相對的?
說來聽聽
/michael (南傳學人代表)
【湼槃是絕對的不是相對的耶】
這句話是你 michael 自己說的。
此句中的相對、絕對二者,仍然是相對的。
你自己一念之中,仍然是執於相對二邊的。
口說絕待,心卻不行,別說你自己沒察覺。
這是攀附佛語,偽作自己見地的可怕作風。
說自己不懂,沒人會責怪你,慢慢來就好。
但不懂裝懂,胡亂套接,我不敢跟你同行。
至於【薩迦耶見】,上面 sam 同修不是已說了嗎?
/周老師
小弟是次草兄的善知識?
真是不敢當!
次草兄可能是頭腦不太清楚
「空無自性的覺性」早就告訴您出處了不是嗎?
枉費小弟寫了那麼一大堆,小弟真的是真心換絕情啊!
/michael (南傳學人代表)
「空無自性的覺性」早就告訴您出處了不是嗎?
枉費小弟寫了那麼一大堆,小弟真的是真心換絕情啊!
======
我說的是經文
你說的是自作多情
經文才是真心的
是自作多情才會換來絕情
/次草
周老師:
為什麼說絕待給您聽,因為您就持薩加耶見呀!
上面 大般涅槃經第25卷:「善男子!佛性者,名第一義空;
第一義空名為智慧。所言空者,不見空與不空。」
周老師只見不空,那不就是薩迦耶見麼?
/michael (南傳學人代表)
為了污衊本人,你就這樣粗心大意、胡亂套接。
「所言空者,不見空與不空」,「只見不空」,
這兩句,一句說不見,另一句說見,根本牛頭馬嘴。
你還是別逞強的好,漏洞百出,平白讓人笑話。
/周老師
星洲兄一直不厭其煩,勸進周老師和次草兄尋得善知識指導,實在難得
總有一天二位會聽進耳內的,畢竟眾生皆有如來覺性的,不是嗎?
小弟的善知識:淨空法師(淨宗)、聖嚴法師(曹洞宗)、白雲禪師(臨濟宗)
廣欽老和尚(水菓師)這就是小弟佛教家庭的淵源了
這還⋯⋯「南傳代表學人」呢~~
/michael (南傳學人代表)
謬以【斷滅空見】為【涅槃觀】,還好意思攀扯這些出家法師。
這些法師中,誰是以【斷滅空見】為【涅槃觀】的?請指出來。
/周老師
應問,所【捨】者五陰,能【捨】者是誰?
======
華嚴心詮170
為誰貪瞋?為誰殺盗施戒?
「執我及我所,是薩迦耶見」
周老師⋯⋯這問題跟您問的簡直是一模一樣!
/michael (南傳學人代表)
給你塊墊腳石,還不順勢跳出來?
還在瞎逞強,在泥淖裡越陷越深。
/周老師
⑤ 為誰貪瞋?為誰殺盜施戒?
這是在分析了五蘊構成的身心,已確定本不是我之後,自設反問:
既然是無我,又怎麼會有貪、瞋等的心理活動呢?
怎麼還有殺生、偷盜、布施、持戒等的身體運作呢?
那到底又是誰在主宰、誰在指使呢?
其實,這就點出了由於凡夫執著五蘊所成的身體為自我,認定身體就是我;
為了保護自我的身體,為了滿足自我的身體,便產生了特別堅固的「有身見」,
梵文稱為薩迦耶見(sat-kaya-drsti)。
因此而引起貪、瞋等心念,而造惡業及善業。
例如《俱舍論》卷十九云:「執我及我所,是薩迦耶見。」
「此薩迦耶,即五取蘊,為遮常一想,故立此名。」
/次草
次草兄
生活中每一個因緣都要用心,用心圓滿,無欠無餘
學佛法的每一分鐘也要用心,用心精進
修行是要落實在每一個因緣
說活在當下,還少了一句,圓滿每一個緣
最勝王經:「隨緣所在覺群迷」,學佛法是無所不在都可以去驗證的啊!
不是像周老師貼貼經文,聊聊天打打屁就完了
學佛的德行有沒有顯現出來?有沒有四威儀?
有沒有和同修圓融圓滿?
是有很多加油的空間⋯⋯
/michael (南傳學人代表)
M大
你太厲害了
應問,所【捨】者五陰,能【捨】者是誰?
是探討能所
而你只答所
才用能對治
當然要能所雙空
但不是用講的能達到
所以人家是一步一步因應你而拆解
因為你說緣滅了就是五蘊滅了
是隨相取相
表面上是對的
同世人之見
接下來還想談下去嗎
/次草
周朋友,
不要動不動就殺氣騰騰地指謫別人,
還記得 佛陀說的嗎 ?
朋友要選擇當哪一種人呢 ?
漏瘡喻心之人?
或,電光喻心之人?
還是,金剛喻心之人?
參閱: 增支部、三集、初五十經篇、人品、鑽石喻經 (AN 3.25)
朋友,應該先學走路 !
朋友,你其實不需要讀太多高深的經典,
因為,朋友目前尚無法理解經文的意思,也無法判斷經文的正確性。
現在鑽研經典,只是徒增邪見。
對教法有熱忱的學人,不需要走這種冤枉路。
三皈五戒、學佈施、學走路、學呼吸。
學到一定程度,朋友看經典,會有截然不同的景色。
而且,屆時,朋友也會誠心地祝福星洲。如意
/星洲炒米最好吃 (南傳學人代表)
身口意三,意為先導。
大乘攝心,從根本修。
小乘攝身,次第修心。
執小拒大,無有是處。
心若不正,佈施、走路、呼吸,不免邪行。
本性未復,威儀德行圓融圓滿,無非造作。
讀經解義,入佛知見,則是大乘觀行法門。
即此澈了,實相無相,是名第一莊嚴法相。
/周老師
空無自性的覺性……經文呢
舉一反三大俠
/次草
次草兄
「空無自性的覺性」是達賴喇嘛說的,您到底要問幾次呢?
/michael (南傳學人代表)
達賴喇嘛文在哪
學佛學到這麼不直心
如果你早傳達賴喇嘛的文給我看
不就得了
如果拿不出來
就表示向觀世音菩薩求救
那我只能放手了
不是嗎
/次草
「空無自性的覺性」
達賴喇嘛說-般若智慧之道P57
P56入菩薩行第9品讓周老師參考參考
了悟空性見
必斷實有習
修空亦非實
復斷空性談
P57節錄最後一段
當空性被確知後,除了切斷諸法,心並不思維任何事情
心停止了,純然確知無自性這一回事,它安住於空性的體驗中
諸法也沒有了,此時沒有「這是空性」或「這是無自性」的念頭
只有「空無自性的覺性」
/michael (南傳學人代表)
【在阿毗達摩中,也可以驗證到,湼槃是心流中止了】
不是周老師說的斷滅哦⋯⋯⋯⋯
也不是周老師說的薩加耶見哦⋯⋯⋯⋯
/michael (南傳學人代表)
你確定達賴的文就是你的依據
那就OK
/次草
節錄一字不改
/michael (南傳學人代表)
【在阿毗達摩中也可以驗證到,湼槃是心流中止了】
湼槃是心流中止了,如果阿毗達摩真的這樣說,
阿毗達摩就也是以【斷滅空見】為【涅槃觀】。
如果阿毗達摩真的這樣說,阿毗達摩就是邪論。
你 michael 最好舉證出來,不要誹謗阿毗達摩。
/周老師
去說菩薩道 保證連六根空都不知道
不知涅槃佛性日用 安捏修無明甘賀???
/sam
寂天菩薩提醒我們雖然空觀(the view of emptiness)是完美的,
但要消除把空性加以執著或構想成絕對這種傾向。換句說話,
當我們觀察如色境等諸法現象沒有半點本質真實,而減少渴愛和厭惡的心;
緊接著的是要觀察空性有沒有本質;發覺空性只有約定俗成的名言,
這時我們認為空性不是實存2 。當空性被確知之後,除了切斷諸法,
心並不思惟任何事情。我們的心識純然安住於空性的體驗之中,諸法也沒有了。
此時沒有「這是空性」或「這是無自性」的念頭,只有空無自性的覺性。
======
這是卓格多傑金剛上師所講的【入菩薩行講義】。
這哪是達賴所說的【般若智慧之道】?
你 michael 最好解釋清楚。
/周老師
達賴也變成南傳學人!?
/michael (南傳學人代表)
周老師
阿毗達摩自已看,這麽大的論典小弟沒法教你啦
/michael (南傳學人代表)
周老師
達賴喇嘛還在, 不然你寫封email去問他 應該是最快的啦,
你一直問我是不是真的, 阿書上就是這樣寫, 要不然你去書店翻一翻也不用錢啊,
寫email給達賴 你可能又懷疑是不是他本人回的, 做人真是難啊
/michael (南傳學人代表)
啊像你這樣到最後 可能懷疑 佛經 全部都是假的,
只有我執變成是真的, 這樣子很可怕耶! 真是開始為你擔心起來
/michael (南傳學人代表)
好就好在你 michael、星洲等人學的是南傳,
壞也壞在你 michael、星洲等人學的是南傳。
在論義中,發現了錯誤,既不懺悔,也就不須修正。
這種無所謂是非、正邪的論義,還値得繼續下去嗎?
在這些南傳學人身上,這樣耗費時間精神,値得嗎?
/周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