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2009/10/13 上午 07:58:00
『空之探究』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0/yinshun30-12.html
第四章 龍樹/中道緣起與假名空性之統一:龍樹與龍樹論
在佛教史上,龍樹與弟子提婆以後,龍樹學中衰,進入後期大乘時代。到西元四、五世紀間,與無著、世親同時的僧護門下,有佛護與清辨,龍樹學這才又盛大起來。【後期的龍樹學,以「一切法皆空」為了義說,是一致的,但論到世俗的安立,不免是各說各的】。如佛護的弟子月稱,是隨順說一切有部的;清辨是隨順經部的;後起的寂護,是隨順大乘瑜伽的。世俗安立的自由擇取,可說適應的不同,也表示了無所適從。
五、假名/受假
『中論』的空假中偈,在緣起即空下說:「亦為是假名」。 這裡的假名,正是『般若經』所說的「受假施設」。依『中論』「青目釋」:「空亦復空,但為引導眾生故,以假名說;離有無二邊,故名為中道。」【假名是指空性說的:緣起法即空(性), 而空(性)只是假名】。
按:釋印順上文中說,【以「一切法皆空」為了義說,是一致的;但論到世俗的安立,不免是各說各的】。既然已證「一切法皆空」,還需要論到「世俗的安立」嗎? 若尚須慮及「世俗的安立」,可謂已證「一切法皆空」嗎?
上文中說,【假名是指空性說的:緣起法即空(性), 而空(性)只是假名】。然前面既以「一切法皆空」為了義說,何以後面卻稱【緣起法即空, 空只是假名】?若「空只是假名」,怎能說「一切法皆空」為了義說? 這不就是自語矯亂嗎?
《景德傳燈錄卷八》
襄州居士龐蘊者。衝州衡陽縣人也。字道玄。世以儒為業。而居士少悟塵勞志求真諦。唐貞元初謁石頭和尚忘言會旨。復與丹霞禪師為友。一日石頭問曰,子自見老僧已來日用事作麼生?對曰,若問日用事即無開口處。復呈一偈云:日用事無別,唯吾自偶諧,頭頭非取捨,處處勿張乖。朱紫誰為號?丘山絕點埃,神通并妙用,運水及般柴。石頭然之曰,子以緇耶?素耶?居士曰,願從所慕。遂不剃染。
龍樹三是偈曰:「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者,龍樹自謂已證空性理體,契於法身,泯蹤絕跡,無可思議。「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者,龍樹自謂以宣說空有不二之般若中道為己任。於自受用邊,即如龐蘊日用偈所說。於他受用邊,說法利生,則如《大般若經》所說:「受假施設、名假施設、法假施設」,權宜假立一切法為真體之用,以依真立假故。若究實而言,自他元不二。
所有學人應知,若是謹遵佛教,奉持佛說,則一路行來,點點滴滴,應如成竹在胸,而今爲人說法,掉轉機鋒,何妨一一再從自己胸中流出?豈更描摹他人乃謂「後期的龍樹學,論到世俗的安立,不免是各說各的」,而無所適從?
未證涅槃空性以前,不可言假有,除了人云亦云,魚目混珠者。證真以後,始可稱云:權宜假設,以資度眾。而假者真之用,真者假之體,體用本如如。有未曾有,空不曾空,雙離空有,即自證涅槃空性,安住中道第一義。金剛經乃云:「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有情眾生,病在妄執一切法實有自性,不了空有同時,有即不有,生即不生。故,龍樹空假中偈所謂「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者,一切法未曾有、未曾生也。非謂諸法生起,住世一期,滅後始名為空,而是根本未曾有一法生,遑論住世而後滅。若了此義,離於有想,空更不存,青目乃云「空亦復空」,空亦不立。
這就是未經老實歇妄、實證佛法究竟了義,卻攀附龍樹見地的實際案例。這就是附佛外道的實際面貌。而印順門人卻稱其「宏揚佛教之功,玄奘以來第一人」。這樣的人,披著袈裟,破壞佛法殆盡,竟也能在佛門之中,稱為導師?這樣的人,可名「謗佛破法第一人」,卻高舉己見誑稱「成佛之道」。
/周老師
============
comments 回應
解說十二因緣 卻偏離佛性 這些論師 應該還在下面 受惡報吧
《見十二緣者即是見法 見法者即是見佛 佛者即是佛性》
●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七
善男子。是故我於 諸經中說。若有人 見十二緣者 即是見法。見法者 即是見佛。【佛者 即是 佛性】。何以故。一切諸佛 以此為性。
《觀照十二因緣智 是名佛性》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七
復次善男子。眾生起見 凡有二種。一者 常見。二者 斷見。如是二見 不名中道。無常無斷 乃名中道。無常無斷 即是觀照 十二因緣智。【如是觀智 是名佛性】。
《中道之法 名為佛性》
●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七
復次善男子。生死本際凡有二種。一者無明。二者有愛。是二中間則有生老病死之苦。是名中道。如是中道能破生死故名為中。以是義故【中道之法名為佛性】。
《見十二因緣 即是 見無上道 具足法身》
●佛說稻芋經
【云何見十二因緣即是見法。見法即是見佛】。佛作是說。【十二因緣常相續起無生如實】,見不顛倒無生無作。非有為無住無為。非心境界【寂滅無相】。以是故。見十二因緣即是【見法常相續起無生如實】。見不顛倒無生無作。非有為無住無為。非心境界【寂滅無相】。以是故。見十二因緣即是【見無上道具足法身】。
/無心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