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旻峰
儒學思考
#儒家對禮儀的運用-1
論語-學而-12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說:「禮的運用,以和為貴。這是美好的傳統,適用於大大小小的事情。但僅知道『和為貴』是不行的,為了求「和」而違反禮是不可行的。
這裡就出現了常見的「禮」的混淆情形,如果我們以今日的角度來將文中的「禮」明確區分的話,應該是如下解釋:
「禮儀」的運用,是為了促進和諧.....,但為了和諧而違反「法律」是不可行的。
禮儀的意義在於「展現尊敬」,從彼此尊重而達到「人際關係和諧」,但是若是有人踰越了法律,侵害了國家或他人時,則不能為了「人際關係和諧」而協助他、窩藏他,否則會成為共犯或犯下窩藏罪,因為你協助他侵害了國家或他人。
//秦村
「禮法」同現代「法制」在本質上是兩回事。前者以否定人的權利平等作為社會基礎,後者以保障每一個體的平等權利為社會基礎。前者令所有人的自由受傷害,後者卻令所有人的自由受到尊重;儒家此前現代的價值觀今天還有市場是儒者的努力所致。
//游旻峰
秦村 非也。任何法條、規定的出現,即是秩序,亦是對自由的限縮。自然法有好有壞,修惡法為善法,修不合時宜的法來符合社會需求,此方為任何法治國家的自我改革與前進的方向。
//秦村
游旻峰 「禮法」在尊崇自由民主人權的社會屬惡法!
//游旻峰
秦村 禮法每個時代都不太一樣,不過允許專權君主制,或特權階級制度,自然不符今日所需。
//Lung Lo
秦村 你對「禮」的理解太狹窄了。去看看電影「送行者」吧。
//秦村
Lung Lo 禮無處不在,那是極權主義的社會形態,不適合追求自由的人。
//游旻峰
秦村 禮是社會規範的一種,即使是現在的禮=禮儀,自由國家也有,除非你打算追求孤身一人的自由,否則世上處處有禮。
//Lung Lo
秦村 這是你個人的意見,或是那位學者的見解嗎?
//秦村
游旻峰 一般的社會禮儀同儒教倫理規範是兩回事,不要魚目混珠了。
//秦村
Lung Lo 誰的意見不重要,重要的是意見本身是否有道理是否符合事實。
//Lung Lo
秦村 當然重要,學者的見解和菜市場走卒的意見,這可是不一樣的。
//秦村
Lung Lo 你迷信權威因為本身學識水平不高難以有判斷能力。
//Lung Lo
秦村 是尊重學術,不是迷信權威。你不尊重學術之言嗎?
//秦村
Lung Lo 那你自己作判斷吧
//Lung Lo
秦村 你慣於閃避問題。
//秦村
Lung Lo 你不懂問題何在。
//Lung Lo
秦村 問題很簡單:
這是你個人的意見,或是那位學者的見解嗎?
//秦村
Lung Lo 你學會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再算吧!
//Lung Lo
秦村 學術的東西,不是自己說的算數的,好嗎?你不懂嗎?
//游旻峰
秦村 不,那就是社會規範。
西方亦有之,比如某個時期被開除教籍只好下跪道歉的國王。
你可以說你不喜歡這個規範,但其本質仍是社會規範。
//王群
秦村 既然知道是兩回事為什麼還要硬往一塊說呢?「禮法」和「法制」都是順應時代潮流的產物,都有其合理性,難道今天你有手機用就要說古人鴻雁傳書是愚蠢的嗎?
//秦村
王群 你們可以奉禮教社會是天堂。我們可以表達自己不同看法,這叫思想言論的人權。不知道你們是否尊重現代文明社會的規範?
//周善為
所以,讓美國人等背後操縱,結夥上街打砸放火搞破壞,當然也是一種「人權」。
//王群
秦村 禮是古代制度,法制是當代制度,脫離環境相比較,雞同鴨講,不知所云。
//秦村
周善為 你故意曲解人權。我沒有說過上街打砸搞破壞是人權,我說的是思想言論自由!
//周善為
秦村 您說「我們可以表達自己不同看法,這叫思想言論的人權。」
請問,可以思想,不可行動,還叫做人權嗎?還叫做自由嗎?
反過來說,不可這樣行動,也就不可以這樣思想。
您還分不清思想自由與妄想。
//秦村
周善為 我們有法制,只要不違法。守法是種理性,沒有理性也沒有真正的自由。
//周善為
秦村 身語意三種行為層次是一體的,不可以做的,也就不應該這樣想、不應該這樣主張。否則,就是身心不協調、內外不一致、人格分裂者。
//秦村
周善為 自由旅行自由遷徙自由信仰自由選擇自由創作等等都是身體的行為自由。
//周善為
秦村 顯然您還搞不清楚自己錯在哪裡,不用急著回應我,回去仔細看看前面的對話,再仔細的想想,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秦村
周善為 你把自由錯理解成無法無天,你根本不懂自由意義。
//周善為
《禮記‧仲尼燕居》曰:「禮也者,理也。」
蓋謂禮儀法制為體之用,道德理性為用之體;用即二元事相,體即不二理性;以二與不二亦不二故,而曰理禮不二,體用如如。
故,此地「禮之用,和為貴」者,今若禮儀法制之用,更增二邊對立,即悖不二理體。
抑或有「知和而和」、為和而和者,但知「和為貴」,不知體不二,結黨營私,背棄德本,此所謂但得其末,不得其本,捨本而逐末。乃曰:「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故,不知「和為貴」,及「知和而和」者,皆不可取。
「禮法同現代法制在本質上是兩回事。前者以否定人的權利平等作為社會基礎,後者以保障每一個體的平等權利為社會基礎。前者令所有人的自由受傷害,後者卻令所有人的自由受到尊重;儒家此前現代的價值觀今天還有市場是儒者的努力所致。」
聽到這種話,蔡英文和川普等人,包括南韓貪污受賄的歷任總統在內,肯定都會很愉快。
拿無恥政客「自由民主」的詐騙口號來麻痺自己,固然也是現代民主國家人民萬般無奈之下的一種求生方式。
//秦村
維護殖民體制的眼前利益扮民主當然無恥,但儒家的「禮法」有違自由民主的本質卻是事實。中儒直率否定自由民主的價值相比港儒扮民主的作態顯得不虛偽。
//周善為
說「儒家的禮法,以否定人的權利平等作為社會基礎,令所有人的自由受傷害」,又說「儒家的禮法有違自由民主的本質卻是事實」云云。
成天散播這種結論式的說法,卻從來不曾舉出孔孟學說為證,去證成其結論。這種言行,不是誹謗是什麼?
若說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無心之過,也是可一不可再。幾次三番詳為解說,卻仍執意如此,不是誹謗是什麼?
憑著感覺強說愁,強說這個好、那個不好,而無理證、事證,這是三歲小兒之語。
憑著感覺強說「儒家的禮法有違自由民主的本質卻是事實」,卻無理事二證,及論證過程,以證成汝之感覺屬實為真可信。
這又豈是一個現代文明受過良好教養者所應有的表現?遑論以此缺乏教養之表現,反責古聖先賢教化之不當!
//秦村
你對自由民主人權這些普世價值毫無認識所以看不懂我的話。
//Seabura Tora
講這麼多,結果中國人沒禮貌是世界出名。
//Goh Kokgan
乱世出哲学家,盛世出教育家。诸子百家学说的全盛期大概在东周末期到秦代。盖于乱世期间百姓生活极度困苦,需要哲学于精神上的支持。"礼"的出现更是有助于当时的统治哲学。当时是个什么年代? 是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除了封建统治还能有更好的方法么?随着时代的改变"礼"当然也跟着改变,不能因为时代的改变就否定"礼"的价值存在。说"礼"是极权主义的社会形态,不适合追求自由的人,追求自由就不需要"礼"了吗?你追求自由就可以脱光衣服出街吗?说儒家伦理与现代礼仪不同,当然有分别如果你以封建时代的"礼"来比较今天的礼仪。然,除了比较极端的君臣之礼,妇女之礼外 ( 早已废除 ),还有什么妨碍自由了。诸子百家学说重要的是其核心思想。庄子的妻子逝世庄子还唱歌跳舞呢,然而你学的是其中思维还是唱歌跳舞呢?
//秦村
那今天的禮貌你們懂嗎?
//周善為
「你對自由民主這些普世價值毫無認識所以看不懂我的話。」
我的兒女分別已二十七歲和三十歲,兒子小時候就曾有過這樣的學習階段。他三歲時,姐姐已上小學。聽見姐姐讀中文的注音符號,就也跟著摸索嘗試。於是自言自語的說:「ㄗㄜˊ 沒、ㄗㄜˊ錯,沒錯!自己假想「ㄗㄜˊ」為因,「沒」為果,又假想「ㄗㄜˊ」為因,「錯」為果,連結因果,遂成「沒錯」二字。
如今在秦村君身上,便發生了一模一樣的情況。顯然,這種天馬行空的思維模式,就是秦村君等人所謂的「自由」、所謂的「民主」。反對這種思維模式的,就是違反自由民主者。
所以秦村君才說「儒家學說違反民主自由」,「周某某不懂民主自由」。先假想「我擁有思想和言論自由」為因,再假想「周某某反對我的思想言論自由」為緣,眨眼之間,便證成了「周某某不懂民主自由」之果。
先假想「我擁有思想和言論自由」為因,又假想「儒家學說反對我的思想言論自由」為緣,轉瞬之間,就證成了「儒家學說違反民主自由」之果。原來,這就是現代民主國家的理性教育水準。拿這種水平的理性,去隨意的貶損古聖先賢,就是今日世界的共同亂源。
感謝秦村君給吾等上了寶貴的、「自由民主」的一堂課,並讓吾人了解,如何快速啟動戰爭。
//張政豪
禮求和,貌於外,節於內
其非禮,則勿求
貌合神離
退避三舍
走為上策
依山傍水
法制惡,綱於外,紀於內
吾非法,何以制
以牙還牙
你來我往
你停我止
以戰嚇戰
//周善為
人沒有抗拒理性、抗拒道德的自由;覷破了二元假相,才能發現不二的、真正的理性,並獲致全然的自由。
人的行為,共分為身語意三種層次;身語意行皆符合不二理性者,即合道者之德行,故名道德。不二者,即法律之平等意涵。
法律規章只罰言語和身體行為違反不二理性者,如誹謗、侮辱、詐欺、偷竊、搶奪、傷害、謀殺等,而不罰思想違反不二理性者。
故,法律是低標的道德,道德則是高標的法律;法律與道德本為一體,違背不二理性的言論和思想,即使不違法,也違背道德。
法律規章處罰上述的言語和身體行為違反不二理性者,舉世皆然,故普世之律法皆與中國儒家學說相契相合,則秦村君等又待如何肯定法律規章而摒棄儒家學說呢?
何況儒家學說在思想意識的道德層面,更完全滿足了大眾在法律層次所不能涵蓋的需求。
//秦村
「思想有罪」正是專制主義的特長。
//周善為
秦村 法律不罰思想犯,是提供人們一個緩衝,以做為教育的空間。
全世界的宗教,皆視不當的思想為有罪,難道普世的宗教、所有的國家皆是您口中的專制國家?
反過來說,又有哪個國家真正反對儒家學說呢?
//秦村
周善為 「宗教」和「國家」是兩個不同概念,不要搞混了。
//周善為
秦村 請問,哪個民主國家沒有宗教?哪個民主國家的執政黨中沒有信仰宗教者?又有哪個民主國家沒有法律?
//秦村
周善為 你還是分不清這兩個概念的分別。相信是邏輯理性與學術水平的問題。
//周善為
秦村
再問一次,請您回答。法律規章處罰言語和身體行為違反不二理性者,舉世皆然,即普世之律法皆與中國儒家學說相契相合,則您又待如何肯定法律規章而摒棄儒家學說呢?
//秦村
周善為 你的說法太籠統。「言語」有誹謗性的與非誹謗性質的不能一概而論。現代「法律」在本質上同儒家的「禮法」完全不同,我早已說過了,今天再重復一次下次不說了:在信奉自由民主的社會現代法制是以保障每一個體公民的平等權利為基礎的。而儒家的「禮法」是以否定人的權利平等來維護社會秩序的,這是封建專制的秩序。當然儒家是沒有專制這種概念的,還標榜是「善政」。這是兩種不同的文明觀。
//周善為
秦村 顯然您還不懂如何論義;論義必須針對對方具體所立論述的邏輯性加以逐句逐字提出反面論證,且所提出的反證同樣必須字字句句符合邏輯性,而非自說自話,自以為得其義。所以,您根本不具備與人論義的條件與資格,這是我所提出的結論。
秦村
//周善為 儒家的義是另一種文明觀並無普世性。
//周善為
秦村 此地既名「文史哲論壇」,即是論義的場所,而非講感覺的地方。
//秦村
周善為 我說的「法」的本質就否定了儒家的義理,你看不懂。
//周善為
秦村 這就是您的感覺。
//秦村
周善為 你不懂何謂權利也不懂何謂平等所以也不懂與自由民主的關係。是文明水平與學術水平問題。你還沒有足夠能力進行理性思辨。
//周善為
秦村 這仍然只是您的感覺,而您接下來該做的,是證明這不是您的錯覺,而非直接發表它,或利用它在同溫層中取暖。
//秦村
周善為 你的知識結構決定了你的思維方式。「中國模式」同自由民主的文明圈不同不相為謀。
//周善為
秦村 我從來不曾主張,目前中國大陸的現況符合儒家學說的標準。您的錯覺太嚴重了。
//秦村
周善為 儒家學說只是種感性的想法何來標準?中國模式的政治體制正體現出儒家君臣之禮的理想。
//周善為
秦村 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硏究儒家、道家思想,必定不能離開集儒道二家大成之佛家思想學說。
《道儒釋三家一體》
晚唐以後,佛教大興。頗有人便以為,中國儒家傳承就此中斷了。作此說者,過在著相。何以故?一者,學佛修善,無異學儒。再者,儒家學人並非消失,而是轉以佛教形式大放異彩去了。至於那些轉不出去、離不了相的儒者,則終究不免疑惑動搖,甚至誹謗自宗。
如《朱文公文集》裡,朱熹便曾自喟曰:「堯舜三王周公孔子所傳之道,未嘗一日得行於天地之間也。」果然訴諸表象,則如《孟子‧滕文公下》所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者,又該作何解釋呢?
對於孔孟一生所述,宋時的朱熹先生,應無文字理解障礙,卻仍不免如是錯謬解讀,則問題顯然不在文字上。那麼,民國初年「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胡適等人,大力提倡白話文運動的正當性,又在哪裡呢?
為何晚唐以後,佛教大興呢?就是因為孔子的語錄是記說式的,沒有悟道者代為解釋,一般大眾很難得其心要。就像西方的蘇格拉底一樣,到了柏拉圖就走樣了。柏氏尚且不得其精要,何況之後的哲學硏究者,以及一般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