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2018/3/26 上午 07:31:55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七十四》
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觀諸法時,見【菩薩無生】,畢竟淨故;見【菩薩法無生】,畢竟淨故。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觀諸法時,見【如來無生】,畢竟淨故;見【如來法無生】,畢竟淨故。
《佛藏經 諸法實相品第一》
[0783c10] 舍利弗!我此聖法,皆能降伏一切貪著,乃至說有法者、不信樂諸法如實相者、逆佛法者。舍利弗!乃至於法少許得者,皆與佛諍;與佛諍者皆入邪道,非我弟子。若非我弟子,即與涅槃共諍、與佛共諍、與法共諍、與僧共諍。
《佛藏經 淨見品第八》
[0799a26] 舍利弗!不可試以種種色衣。若白衣人,若著袈裟,有如是不善【有所得見】,皆名外道。於我法中出家受戒,是人應試。何以故?【有所得者,於我法中即是邪見,是名大賊】;【一切世間天人中賊,是名一切世間怨家、諸佛大賊】。舍利弗!是邪見人,我則不聽出家受戒。
[0799b02] 舍利弗!一切法無我,若人於中不能生忍;一切法空、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命,不能信解;於我法中所受供養,名為不淨。是人則是不供養佛、不供養法、不供養僧;【強入我法,形是沙門,心是外道,為盜法人】。
《雜阿含347經》
佛告須深:「我今問汝,隨意答我。須深!於意云何?有生故有老死,不離生有老死耶?」須深答曰:「如是,世尊!」「有生故有老死,不離生有老死。如是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無明,有無明故有行,不離無明而有行耶?」須深白佛:「如是,世尊!有無明故有行,不離無明而有行。」佛告須深:「無生故無老死,不離生滅而老死滅耶?」須深白佛言:「如是,世尊!無生故無老死,不離生滅而老死滅。」「如是,乃至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行滅耶?」須深白佛:「如是,世尊!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行滅。」
佛告須深:「作如是知、如是見者,為有離欲、惡不善法,乃至身作證具足住不?」須深白佛:「不也,世尊!」佛告須深:「是名【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佛說此經已,尊者須深遠塵離垢,得法眼淨。〈中略〉
佛告須深:「今當說譬,【其智慧者以譬得解】。譬如:國王有防邏者,捉捕盜賊,縛送王所,白言:『大王!此人劫盜,願王處罪。』王言:『將罪人去,反縛兩手,惡聲宣令,周遍國中,然後將出城外刑罪人處,遍身四體,劖以百矛。』彼典刑者受王教令,送彼罪人,反縛兩手,惡聲宣唱,周遍城邑,將出城外刑罪人處,遍身四體,劖以百矛。日中,王問:『罪人活耶?』臣白言:『活。』王復敕臣:『復劖百矛。』至日晡時,復劖百矛,彼猶不死。」
佛告須深:「彼王治罪,劖以三百矛,彼罪人身寧有完處如手掌不?」須深白佛:「無也,世尊!」復問須深:「時,彼罪人劖以三百矛因緣,受苦極苦劇不?」須深白佛:「極苦,世尊!若劖以一矛,苦痛難堪,況三百矛當可堪忍!」佛告須深:「此尚可耳,【若於正法律盜密出家,盜受持法為人宣說,當受苦痛倍過於彼】。」佛說是法時,外道須深【漏盡意解】。佛說此經已,尊者須深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神會參六祖》
神會曰:「和尚坐禪,還見不見?」六祖以柱杖打三下,云:「吾打汝是痛不痛?」.......,神會禮拜悔謝。
《善會參船子》
師笑曰。一句合頭語萬劫繫驢橛。垂絲千尺意在深潭。離鉤三寸速道速道。會擬開口。師便以篙撞在水中。因而大悟。
《法眼淨》
[佛光大辭典]梵語 dharmacaksu-viśuddha。指具有觀見真理等諸法而無障礙、疑惑之眼。又作淨法眼、清淨法眼。吉藏之維摩經略疏卷四謂,小乘於初果見四聖諦之理,大乘於初地得「真無生法」,均稱為法眼淨。
據大毘婆沙論卷六十六載,於見道以前尚未完全斷惑,或斷除欲界五品之惑而入見道者,生法眼淨,得預流果;斷除欲界第六第七品之惑者,生法眼淨,得一來果;斷除欲界九品乃至斷除無所有處之惑者,生法眼淨,證不還果。其中所說之法眼異於五眼中之法眼。
五眼中之法眼,相當於大乘之法眼淨,唯菩薩有之,係二乘之人所無;又小乘之法眼乃初果見四諦法者所具,而大乘之法眼則於初地得真無生法者始有。
按:或於阿含諸經,或於禪門行證,未悟時,無不能言善道,既悟時,則皆默然無語。請問,這是何道理?始於六祖大師,棒喝令人見性。請問,這又是何道理?
/周老師
comments 回應
============
既悟時,則皆默然無語。請問,這是何道理?
================================
如果知道 佛說法空
●【華嚴經】法界中 無有法名 向聲聞乘 向獨覺乘 向菩薩乘 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大集經】若有攝取 須陀洹 斯陀含 阿那含 阿羅漢 辟支佛 菩薩 佛 如是見者。是謂依人不依法
●【寶積經】預流 一來 不還 羅漢 獨覺 菩薩 佛 如來依世俗諦 為眾生說 若有於此言教 起於執著 不應依趣
●【般若經 13】應如實覺 名假施設 法假施設 不著 預流 一來 不還 羅漢 獨覺 菩薩 佛
●【般若經 362】愚夫異生 說實可得 預流 一來 不還 羅漢 獨覺 菩薩 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是謗佛
●【般若經 362】佛以五眼 求預流 一來 不還 羅漢 獨覺 菩薩 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不可得
●【般若經 384】預流 一來 不還 羅漢 獨覺 菩薩 如來 一切名 皆是假立 皆非實有
●【般若經 391】執實有 預流 一來 不還 羅漢 獨覺 菩薩 如來 是愚夫異生
●【法華經】十方佛土中 唯有一乘法 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 但以假名字
●【涅槃經】實無三乘 顛倒心故 言有三乘
●【根有律】妄語得佛及聲聞 預流 一來 不還 阿羅漢。犯波羅夷 不可懺
●【僧祇律】妄語得法 過人法者。犯波羅夷 不可懺
不管誰看了 都會默然無語
●【佛藏經 諸法實相品】乃至於法 少許得者 皆與佛諍。與佛諍者 皆入邪道 非我弟子
●【佛藏經 念佛品】聞空無所得法 即時驚畏,是人可愍 無有救者 無有依者 直趣地獄
●【佛藏經 淨見品】有所得者 於我法中 即是邪見 是名大賊 一切世間 天人中賊
●【佛藏經 了戒品】破戒比丘 增上慢人 墮外道論比丘 聞諸法空無所有 不信不樂 不能通達
●【佛藏經 囑累品】我說一切法 自性自相空 當來人不知 佛所說實義 貪著我眾生 常墮於惡道
始於六祖大師,棒喝令人見性。 請問,這又是何道理?
=======================================
如果知道 佛說法 直指第一義
●【深密解脫經】第一義諦 是我所證 證已為人開示演說
●【深密解脫經】如來應說法 一切一味相 不離第一義 見別是憍慢
●【涅槃經 17】諸佛世尊 爲第一義故 説於世諦。亦令衆生 得第一義諦。
你只敢教人 自覺第一義 就是這個道理
●【長阿含】善解第一義 説道無垢穢 慈仁決衆疑 是爲善説道
●【華嚴經】觀察因縁法 隨順第一義 而不壞縁報 所作及假名
●【大集經】我常説於第一義 至心聽者無有相
●【寶積經】我所説善法 第一義相應 言蘊無堅實 應觀察如夢
●【般若經】若菩薩摩訶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於第一義中行
●【法華經】又諸大聖主 知一切世間 天人群生類 深心之所欲 更以異方便 助顯第一義
●【佛藏經】我所說諸法 隨順第一義 有為不堅牢 如夢之所見
●【涅槃經】汝等於是 第一義中 應勤精進 一心修習 既修習已 廣爲人説
/sam
心得涅槃時。即不見有涅槃。何以故。心是涅槃。若心外更見涅槃。此名著邪見也。
/次草
善知識法喜 請佛住世轉法輪 是第一願 請問,這又是何道理?回應:空與色是同時存在 那麼此時您所見是空相還是色相? 默然與法輪轉是同俱 您又取了什麼? 何以故見默然而不見輪轉?世尊轉法輪,是故今日有佛法 大迦葉尊者,集法十二部,今日有佛法 阿難尊者多聞廣記,今日有佛法 達摩東來開宗,今日有佛法 六祖東山開枝散葉,今日有佛法 不才不見法輪默然 行者以信願行開演
/原本東來此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