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2018/8/6 下午 03:17:32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二》
云何攀緣如禪。謂妄想二無我妄想。如實處不生妄想。是名攀緣如禪。
(唐云。謂若分別無我有二。是虛妄念。若如實知。彼念不起。是名攀緣真如禪。)
云何如來禪。謂入如來地。得自覺聖智相三種樂住。成辦眾生不思議事。是名如來禪。
捨離彼一切。則是無所有。(唐云。捨離此一切。住於無所緣。)
一切剎諸佛。以不思議手。一時摩其頂。隨順入如相。(唐云。是則能隨入。
如如真實相。十方諸國土。所有無量佛。悉引光明手。而摩是人頂。)
《蕅益智旭疏義》
『此頌後三種禪相也。捨離彼一切。即觀察義禪。
則是無所有。即攀緣如禪。隨順入如相。即如來禪。
以此摩訶衍三種禪相。對斥二乘及諸外道。所以名為方等部也。』
-----------
如汝次草、殘天,及蕭平實正覺會的 lyc 等人,既然執持蕅益注釋為己見,
則依此地蕅益所說,於證悟如來禪『隨順入如相』時,
應見:『一切剎諸佛。以不思議手。一時摩其頂』?
或如唐譯《大乘入楞伽經》所述,於證悟如來禪『入如如真實相』時,
應見:『十方諸國土。所有無量佛。悉引光明手。而摩是人頂』?
汝次草、殘天、lyc等,若答否,即汝等自打耳光。
汝次草、殘天、lyc等,若答是,即違背《金剛經》。
又,《楞伽經》又名『一切佛語心品』,故通於佛所說一切經義。
故汝次草『不敢面對楞伽經,舉他經混淆視聽』之說,更不成立。
又,所謂禪宗,即傳佛心印者,悖離禪宗祖師所證者,皆名邪證。
如《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云:『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
而所謂『攀緣如禪』者,如《楞伽阿跋多羅寶經》云:『妄想二無我妄想。
如實處不生妄想。』如唐譯《大乘入楞伽經》則云:『謂若分別無我有二。
是虛妄念。若如實知。彼念不起。』但蕅益此說,獨缺般若不二觀行理證。
以其未入不二以離相故,未悟如來禪,於《楞伽》亦未通達,豈況佛心哉!
如何是不二觀行之理證呢?如香嚴智閑禪師悟道偈曰:
『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
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
又曰:『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
去年貧,猶有卓錐之地。今年貧,錐也無。』
又曰:『我有一機,瞬目視伊。若人不會,別喚沙彌。』
簡言之,若將蕅益所作此《楞伽阿跋多羅寶經義疏》看作文義注釋書即可,
若將之看作大乘般若不二觀行修證指南則不可,遑論據之以論究竟了義也!
誠非始料可及!佛在三千年前,就已設下此鉤,專門鉤住剽竊佛知見者的咽喉。
令汝次草、殘天、lyc、蕭平實等,邪心惡見盜法人,吞又吞不下,吐又吐不出。
於今之計,汝等又該如何修正邪心、擺脫惡見,以求自我解套呢?
唯有將『十方諸國土,所有無量佛,悉引光明手,而摩是人頂』,
以及『一切剎諸佛。以不思議手。一時摩其頂』之說,解作無相。
故,證真如時,應離一切相,而不見真如;
悟如來禪時,應離如來禪,而不見如來禪。
反之,若不捨佛知見,不捨如來禪,不捨偷盜心,
不願如佛所教所敕的『捨離此一切,住於無所緣』,
則『一切剎諸佛,以不思議手,一時摩其頂』者,
將變作『一切剎諸魔,以其迷魂手,一時摩其頂』!
/周老師
comments 回應
======
學佛依【四大教法】
應聽其語 檢閱經文 及以律教
不依經律 當須捨棄
《四大教法》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三十七
爾時世尊告阿難陀曰:
如是應知,教有真偽,始從今日【當依經教 不依於人】。
【云何依教 不依於人】?
若苾芻來作如是語:
『具壽!我從如來 親聞是語,聞已憶持,說斯經典 說此律教,真是佛語。』
此苾芻 聞彼說時,不應勸讚 亦勿毀訾,
應聽其語 善持文句,【當歸住處 檢閱經文 及以律教】。
若彼所說 與經律相違者,應告彼言:
『具壽!汝所說者 非是佛語,是汝惡取,不依經律 當須捨棄。』
(一)楞伽經說禪
楞伽經 三段經文
●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二 諸禪及無量 無色三摩提 乃至滅受想 唯心不可得
●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三 捨離此一切 住於無所緣 是則能隨入 如如真實相
●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三 諸禪與無量 無色四摩提 及以想受滅 惟心不可得
●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二
預流一來果 不還阿羅漢 是等諸聖人 其心悉迷惑
我所立三乘 一乘及非乘 為愚夫少智 樂寂諸聖說
第一義法門 遠離於二取 住於無境界 何建立三乘?
諸禪及無量 無色三摩提 乃至滅受想 唯心不可得
●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三
復次大慧。
有四種禪。何等為四。
謂 愚夫所行禪。觀察義禪。攀緣真如禪。諸如來禪。
大慧。
云何 愚夫所行禪。
謂 聲聞緣覺 諸修行者。
知人無我。見自他身 骨鎖相連 皆是無常 苦不淨相。
如是觀察 堅著不捨。漸次增勝 至無想滅定。
是名 愚夫所行禪。
云何 觀察義禪。
謂知自共相 人無我已。亦離外道 自他俱作。於法無我 諸地相義。隨順觀察。
是名 觀察義禪。
云何 攀緣真如禪。
謂 若分別 無我有二 是虛妄念。
若如實知 彼念不起。
是名 攀緣真如禪。
云何 諸如來禪。
謂 入佛地 住自證聖智三種樂。為諸眾生 作不思議事。
是名 諸如來禪。
爾時世尊 重說頌言
愚夫所行禪 觀察義相禪 攀緣真如禪 如來清淨禪
修行者在定 觀見日月形 波頭摩深險 虛空火及畫
如是種種相 墮於外道法 亦墮於聲聞 辟支佛境界
捨離此一切 住於無所緣 是則能隨入 如如真實相
十方諸國土 所有無量佛 悉引光明手 而摩是人頂
●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三
諸禪與無量 無色四摩提 及以想受滅 惟心不可得
預流一來果 不還阿羅漢 如是諸聖人 悉依心妄有
禪者禪所緣 斷惑見真諦 此皆是妄想 了知即解脫
(二)金剛三昧經 入如來禪
按照楞伽經 有人說 如來禪就是真如 所以不捨如來清淨禪
那就先看看 如來禪是甚麼?
按照 金剛三昧經 入如來禪說法
入【如來禪】者。理觀心淨如。入如是心地 即入【實際】。
顯示【如來禪】是入【實際 真如 法性】的方便法
《入如來禪》
●金剛三昧經
大力菩薩言。
無際心智 其智無崖。
無崖之心 心得自在。自在之智 得入實際。
如彼凡夫 軟心眾生 其心多喘
以何法御 令得堅心 得入實際。
佛言菩薩
彼心喘者
以內外使 隨使流注 滴瀝成海。
大風鼓浪 大龍驚駭 驚駭之心 故令多喘。
菩薩
令彼眾生 存三守一 入【如來禪】。
以禪定故 心則無喘。
大力菩薩言。
何謂 存三守一 入【如來禪】。
佛言。
存三者。存三解脫。
守一者。守一心如。
入【如來禪】者。理觀心淨如。入如是心地 即入【實際】。
《實際=真如=法性》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二十六
菩提者,是空義、是真如義、是實際義、是法界義、是法性義。
(三)金剛三昧經 如彼諸禪觀 皆為想空定。是如非復彼
●金剛三昧經
善男子。
如彼諸禪觀 皆為想空定。是如非復彼。
何以故。
以如觀如。實不見觀如相
諸相 相已寂滅。寂滅 即如義。
如彼諸禪觀 皆為想空定。是【如非復彼】
顯示禪觀者 仍為想空定 非入如性
如何說 如來禪就是真如 所以不捨如來清淨禪
(四)不依經律 當須捨棄
按照楞伽經捨離 愚夫所行禪。觀察義禪。攀緣真如禪。諸如來禪
與金剛三眛經 如彼諸禪觀 皆為想空定。是【如非復彼】
說如來禪就是真如 已是倒說經律
去說 楞伽經 如來禪就是真如 不捨如來清淨禪 實無道理
檢閱經文及以律教後 不依經律 當須捨棄 沒第二條路
/sam
●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三
爾時世尊 重說頌言
愚夫所行禪 觀察義相禪 攀緣真如禪 如來清淨禪
修行者在定 觀見日月形 波頭摩深險 虛空火及畫
如是種種相 墮於外道法 亦墮於聲聞 辟支佛境界
某位邪人不知"墮於外道法 亦墮於聲聞 辟支佛境界" 是佛說的
整天沒事 拿邪論一直罵如來
真是無有是處
/無心是道
修一輩子 不信如來說法
《楞伽經》
佛對大慧說【禪者禪所緣 斷惑見真諦 此皆是妄想 了知即解脫】
《寶積經90》
佛對優波離說【禪定解脫及三昧 開示世間如實門 法性本來無所動 隨順假說諸禪定】
《大般涅槃經29》
佛對師子吼菩薩說【能斷一切 世間三昧 是則名為 修習三昧】
《大般涅槃經後分》
佛對阿難說【勿得調戲 放逸散心 入諸境界 受行邪法】
《持世經》
佛對持世說【菩薩摩訶薩 觀一切定 皆是邪定】
下場就是 如以下經文所說
《大集經13》
不可說菩薩 對無所畏菩薩說【自說我是定者 彼是亂者 是名菩薩誑於如來】
《佛說未曾有說因緣經》
佛對波斯匿王太子祇陀說【宣向諸人 比丘苦行精進 得禪境界。 如是之人 名大妄語。犯是罪者 墮阿鼻獄】
《佛說魔逆經》
文殊菩薩對大光菩薩說【識念布施 妄想持戒 受於忍辱 放逸精進 及倚禪定 專惟智慧。則為魔事】
《寶授菩薩菩提行經》
寶授菩薩對舍利弗說【持戒著禪定 住相迷求果 此則法中賊 智者應當知】
/sam
『如是種種相』,一見『相』,即執『有』,一執『有』,
即是三『有』眾生,著『有』所修法,即『墮於外道法』。
/周老師
以前法師教法
就說 學佛 學頭不學尾 會死人的............
為何學頭不學尾 會死人??
正如【寶積經18】專念無量壽佛 臨命終時 無量壽佛 現其人前 即隨如來 往生彼國
到了【寶積經90】若有比丘念諸佛 非善思惟非正念 於佛妄生分別想 而此分別無真實
到了【般舟三眛經】菩薩見佛 不當著。色痛痒思想生死識 不當著。何以故。著者為燒身。
這類不知念佛 是自覺佛性的方便法
●【雜阿含經20】乘於直道 修習念佛 正向涅槃
●【別譯雜阿含經08】修念佛心 趣向涅槃 是名念佛
●【大集經07】念佛 知法身故。
●【摩訶般若經23】不以三十二相念 不念金色身 不念丈光 不念八十隨形好 是佛身自性無故。
●【大般若經399】一切如來應正等覺 不可以色身見,夫如來者 即是 法身。
不教自覺 涅槃 法身 佛性
念成【易行著相見魔】又有何用??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
三世諸佛 一切菩薩。無有一佛 亦一菩薩 不依此經 佛知見道。
念一如來 念一經句 念一菩薩 唯是一行 已成佛道。當成佛道。
如是愚人 非我弟子 即是魔徒。
所以沒學到最後 學法都要小心查證 經文是不是這樣說
以免【學佛不成 變學魔】
/無心是道
●【般若經 384】預流 一來 不還 羅漢 聲聞 獨覺 菩薩 如來 一切名 皆是假立 皆非實有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 10】妄語得佛及聲聞 預流 一來 不還 阿羅漢。犯波羅夷 不可懺
當成佛之道 成了詐騙之道
這不是末法 什麼才叫末法???
/sam
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一
大周于闐國三藏法師實叉難陀奉 勅譯
羅婆那王勸請品第一
[0587b15]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大海濱摩羅耶山頂楞伽城中。與大比丘眾及大菩薩眾俱。其諸菩薩摩訶薩。悉已通達五法三性諸識無我。善知境界自心現義。遊戲無量自在三昧神通諸力。隨眾生心現種種形方便調伏。一切諸佛手灌其頂。皆從種種諸佛國土而來此會。大慧菩薩摩訶薩為其上首。爾時世尊。於海龍王宮說法。過七日已從大海出。有無量億梵釋護世諸天龍等。奉迎於佛。爾時如來。舉目觀見摩羅耶山楞伽大城。即便微笑而作是言。昔諸如來應正等覺。皆於此城說自所得聖智證法。非諸外道臆度邪見及以二乘修行境界。
/次草
昔諸如來應正等覺。皆於此城說自所得聖智證法。非諸外道臆度邪見及以二乘修行境界。
======
經文起始即以令佛子不墮外道法及聲聞緣覺境界
為說法因緣
經文說甚麼
一段一段無不關連
經文明確
豈有如來禪墮於外道法之說
鬧大笑話即是戲論
為佛所教禁
對自己文學能力深信不疑
也無關於經文真實義
如是種種相
即指外道與二乘 所緣
所緣何相
宜另討論
因有住相才需捨離
不然違反心法的定義
/次草 (有所得邪見學人代表)
有悟如來禪者自古少見
今日更能令悟如來禪者周老師
對次草殘天等唸唸不忘
足見其所入的是墮於外道法的如來地
黏黏不忘次草殘天
顯見次草殘天對其魅力遠勝如來禪
何以故
其人能捨如來禪
捨不得次草殘天等
至於藕益為悟如來禪
那當然
如來禪墮於外道法
被外道藏起來了
他怎麼找得到
只有藏如來禪的外道才找的到啊
/次草 (有所得邪見學人代表)
『其人能捨如來禪,捨不得次草殘天等』,你次草此說,
所顯示者,正是將有無、作不作,打作二截之二乘觀點。
反觀你次草如上所舉《大乘入楞伽經》經文:『昔諸如來應正等覺。
皆於此城說自所得聖智證法。非諸外道臆度邪見及以二乘修行境界』,
並宣稱『經文起始即以令佛子【不墮外道法及聲聞緣覺境界】為說法因緣,
經文說甚麼,一段一段無不關連,經文明確,豈有如來禪墮於外道法之說』,
便恰恰是你次草坐在愚夫所行禪中,自打耳光,卻毫無自覺之絕佳示範也!!
以你次草現前的心態,拿《楞伽經》開題,
除了謗法謗人,不會更有其他的局面出現。
前面已經多次討論過,《法華經》更直言,佛陀一生,唯說大乘、一乘法。
但聲聞緣覺二乘人聞之,便成了二乘法,凡夫外道聞之,便是凡夫外道法。
分別妄想不歇,所說無非外道法,分別妄想若歇,則所說無非如來清淨禪。
你次草以為舉論《楞伽》便是舉論大乘、一乘法?那才真是戲論、大笑話。
《長阿含21經》所說『六十二見』,即源自對於大涅槃的種種誤解錯見。
《六祖壇經》亦有偈曰:『無上大涅槃,圓明常寂照,凡愚謂之死,
外道執為斷,諸求二乘人,目以為無作,盡屬情所計,六十二見本。』
諸經所說義皆如,祖師心印亦皆然,豈容邪小誑妄語,壞我如來正法緣!
/周老師
《初祖摩訶迦葉尊者》
尊者,本摩竭陀國人,出婆羅門氏,其形金色。見佛出家,冀度諸有。佛於眾中,稱為第一。一日,佛於靈山會上,拈出一枝金色缽羅花示眾。時大眾默然,惟尊者破顏微笑。佛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復以金縷僧伽梨囑曰:「轉授當來慈氏佛。」尊者作禮曰:「恭依佛敕。」後尊者以法轉付阿難,即持僧伽梨入雞足山入定,以俟慈氏下生。
======
如來禪即是涅槃妙心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今卻被立於文字者墮如來禪於外道法
文字相遠勝如來禪涅槃妙心
夫復何言
/次草 (有所得邪見學人代表)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
你的解釋是連如來清淨禪都要捨離嗎?
/周老師
靜修誤解經文
沒人說的動
如今有人再犯
當然也沒人說的動
何以故
如果連執心都輸給別人
豈非一無所有
哈哈哈哈
文字真是好玩
Sam已經明確讀成佛說連如來禪都要捨離
來架構他讀的般若經文
恭喜兩位
出了
如來禪墮於外道法的千古讀句
靜修輸了
/次草 (有所得邪見學人代表)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云:『我某夜成道,至某夜涅槃,於此二中間,我都無所說。』
若不捨離如來禪,如何契入『我都無所說』?
靜修且不說他,
你次草若同意如來禪亦應捨,
請問,如何捨離如來清淨禪?
/周老師
彼念不起了
還起念捨如來禪
龐蘊居士參訪馬祖道一禪師,問:「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麼人?」
馬祖說:「待你一口吸盡西江水,我就告訴你。」龐蘊立即開悟。
依你倆意思觀察義禪
攀緣如禪
也都要捨
自認也捨了
是那一念認為捨了
跟佛陀說修行何關
/次草 (有所得邪見學人代表)
原來你次草自己也不知、也尚未捨離如來禪。
答案就在如上經文中,所謂『攀緣如禪』者,
如《楞伽阿跋多羅寶經》云:『妄想二無我妄想。如實處不生妄想。』
如《大乘入楞伽經》則云:『謂若分別無我有二。是虛妄念。若如實知。彼念不起。』
請先就此句,說明你次草自己的解釋,然後再談如何依此捨離如來禪。
/周老師
若不捨離如來禪,如何契入『我都無所說』?
======
我但隨言說 汝勿隨言解 許汝知少分
隨言解得亦不許
唯有親證一路
更何況錯解
反作為自證
認有如來禪可捨離
即自心妄想
認為如來禪墮於外道法
實已迷中倍人而不知返
該捨離的是住心
有所得相為住心本
故說聞所聞盡
盡聞不住
在聞尚不能不住
如何覺所覺空向上一路
是想才有的問題
總要放下此想
還給本來清淨的心
/次草 (有所得邪見學人代表)
所以你還是沒看懂:『謂若分別無我有二。是虛妄念。若如實知。彼念不起。』
『彼念不起』是果,甚麼是因?經文中,已有足夠提示,只是學人粗心大意。
/周老師
最好是
如來禪墮於外道法
好好荷擔著
/次草 (有所得邪見學人代表)
『若分別無我有二,是虛妄念』者,無我,即無自性、無實性;
三有眾生,各依自心妄想,取相分別,而有森羅萬象之一切法;
不了無我,故妄見有二法,若了無我,則應如實見一切法無二。
一切法無二者,愚夫所行禪、觀察義禪不二;
觀察義禪、攀緣真如禪不二;攀緣真如禪、諸如來禪不二;
以不見有二法故, 如如不動,『彼念不起』,『入諸佛地』。
/周老師
《大佛頂首楞嚴經 卷五》
爾時世尊,普告眾中諸大菩薩,及諸漏盡大阿羅漢。
汝等菩薩及阿羅漢,生我法中,得成無學。
吾今問汝,最初發心悟十八界,誰為圓通,從何方便入三摩地?
-----------
接下來,就是由二十五位大菩薩及漏盡大阿羅漢各述悟道心行的二十五圓通章。
然後由文殊師利總結,如下。
《大佛頂首楞嚴經 卷六》
文殊師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從座起,頂禮佛足,承佛威神說偈對佛。
覺海性澄圓 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虛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 知覺乃眾生
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 皆依空所生
漚滅空本無 況復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
所以,不論修學何種法門,最終悟道見性時,必經不二法門。
如六祖云:『二法不是佛法。』只要是打成兩截的修學方式,
起步就錯。最後仍不回頭,不入般若不二觀行建立實際理證,
乃至於四處散佈錯誤修習法,則此人死後,必入無間大地獄。
/周老師
T08n0223_026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第26卷| CBETA 漢文大藏經
tripitaka.cbeta.org/T08n0223_026
若一切法不空者,菩薩摩訶薩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若世間眾生知一切法空, 菩薩摩訶薩不學一切法得一切種智。 ...... 若無二法、無不二法,即是道、即是果。
愚夫所行禪住於所得相
佛陀一一說出
眾生若不住心
佛陀何用說法
然佛陀生分別愚夫所行禪與 如來禪乎
是善分別也
善分別者說即不說
故言無法可說
以法性本空
才說不二法
不明而強加不二
愛昧不清
/次草 (有所得邪見學人代表)
以法性本空
才說不二法
不明而強加不二
愛昧不清
======
『若分別無我有二,是虛妄念』,不二、無二是《楞伽經》文所說。
你次草此刻是在指責,佛於經中,不明空性,強加不二,曖昧不清?
5 小時前開始就請問你次草:『如何捨離如來清淨禪?』你答不出。
再舉經文:『謂若分別無我有二。是虛妄念。若如實知。彼念不起。』
你仍答不出。等到本人根據經文不二旨趣答覆後,你便來加油添醋。
如上所舉《楞嚴經卷六》偈頌之中,文殊師利法王子,亦不提空性。
如你所說,文殊師利上首菩薩,亦不明空性,強加不二、曖昧不清?
/周老師
即今若如實見一切法無二者,愚夫所行禪、觀察義禪不二;
觀察義禪、攀緣真如禪不二;攀緣真如禪、諸如來禪不二;
======
經證何在
/次草 (有所得邪見學人代表)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卷一》一切法無二。
《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二》第一義法門,遠離於二取。
《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三》謂若分別無我有二是虛妄念。若如實知 彼念不起。是名攀緣真如禪。
/周老師
即今若如實見一切法無二者,愚夫所行禪、觀察義禪不二;
觀察義禪、攀緣真如禪不二;攀緣真如禪、諸如來禪不二;
======
是周老解讀
捨離如來禪
如來禪墮於外道法
都是個人解讀
非是彼念不起之義
/次草 (有所得邪見學人代表)
『謂若分別無我有二,是虛妄念。若如實知,彼念不起,是名攀緣真如禪。』
『謂入佛地,住自證聖智三種樂,為諸眾生作不思議事,是名諸如來禪。』
『如是種種相,墮於外道法,亦墮於聲聞,辟支佛境界。』
『彼念不起』,就是不二、不有、離相、無生;無生義,就是『自證聖智三種樂』。
以上都是《楞伽經》文所說,你次草一再謗經,到底是甚麼毛病?爲反對而反對?
/周老師
我次草與千萬前人所讀皆同
是誰謗經
自己保重
/次草 (有所得邪見學人代表)
『我次草與千萬前人所讀皆同』?佛法正義,甚麼時候變成多數決了?
若依你次草所說,佛初成道,以其一人所見,扞格於天下,豈非荒唐?
謗佛謗經,眾目睽睽,自己保重?又想騙誰?
先攀靜修,隨誣前人,爲脫罪故,無賴也行?
/周老師
如來禪墮於外道法
這句話
絕對是
吞又吞不下
吐又吐不出
學佛者
應以此為戒
/次草 (有所得邪見學人代表)
『彼念不起』,何以時隔五年猶問:『捨離彼一切,你的解釋還是連如來清淨禪都要捨離嗎?』
/周老師
如來禪是想空定嗎
睜眼說瞎話
如來清淨禪在爾心中只是名相
捨離如來清淨禪是自心取自 心 非幻成幻法
墮在名相裏
波波度一生
如來禪名相幾時生
捨離者幾時捨
捨離前如何
捨後如何
說如來禪不是真如
說者既非如來禪
怎知如來禪非真如
睜眼說瞎話
/次草 (有所得邪見學人代表)
『謂若分別無我有二。是虛妄念。若如實知。【彼念不起】。是名攀緣真如禪。』
【彼念不起】,是想空定?攀緣真如禪,是想空定?
『【捨離此一切】,住於無所緣,是則能隨入,如如真實相。』
【捨離此一切】,是『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是『墮在名相裏』?
【捨離此一切】,是佛所說。你次草才真是白目,謗佛謗經也不知。
大乘學人抱著『如來禪』,和二乘學人抱著『四聖諦』,一樣可笑!
/周老師
如彼諸禪觀 皆為想空定。是【如非復彼】
顯示禪觀者 仍為想空定 非入如性
如何說 如來禪就是真如 所以不捨如來清淨禪
/次草 (有所得邪見學人代表)
既然同意經文所說『如彼諸禪觀 皆為想空定。是【如非復彼】』,
還說『如來禪是想空定嗎?睜眼說瞎話』,擺明你次草就是【為反對而反對】。
時隔五年猶問:『捨離彼一切,你的解釋還是連如來清淨禪都要捨離嗎?』
已經背反『彼念不起』之『攀緣真如禪』,遑論『如來清淨禪』!
遑論哪位祖師古德敢於支持你次草此等心行!別再無恥的攀污古人了!
從頭至尾,sam 都是舉出各經經文,以支撐、證明他的觀點無誤。
你次草不同意,則進一步解釋各經經文的義務,就在你次草身上。
但除起始引蕅益、憨山文,三個月來,你從不曾解釋過任何經文;
對於 sam、無心是道及本人的論證,也從無任何理事具足之反證。
說你次草10次片面改變論義標的,是抬舉你、給你留面子的說法。
實際上,除了謗法謗人、死乞白賴,你次草何曾參與過法義辨正?
反言之,你不能證成 sam錯引經文,就沒有理由反對 sam的觀點。
你以為單憑一張嘴巴,說些不三不四的垃圾話,就足以抗衡他人?
/周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