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2018/7/30 上午 07:44:37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善知識!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
【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
【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善知識!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須修般若行,持誦《金剛般若經》,即得見性。
當知此經功德無量無邊,經中分明讚歎,莫能具說。
此法門是最上乘,為大智人說,為上根人說。
善知識!小根之人,聞此頓教,猶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長。
小根之人,亦復如是。元有般若之智,與大智人更無差別。
因何聞法不自開悟?【緣邪見障重、煩惱根深】。
猶如大雲覆蓋於日,不得風吹,日光不現。
般若之智亦無大小,為一切眾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見,修行覓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
若開悟頓教,不能外修,但於自心常起正見,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
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
不能自悟,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若一向執謂須他善知識方得解脫者,無有是處】。
何以故?自心內有知識自悟。
若起邪迷、妄念顛倒,外善知識雖有教授,救不可得。
若起正真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
【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善知識!既歸依自三寶竟,各各志心,吾與說一體三身自性佛。
令汝等見三身了然,自悟自性。總隨我道:
【於自色身,歸依清淨法身佛。於自色身,歸依圓滿報身佛。於自色身,歸依千百億化身佛】。
善知識!色身是舍宅,不可言歸。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總有;為自心迷,不見內性。
外覓三身如來,不見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聽說,【令汝等於自身中,見自性有三身佛】。
此三身佛,從自性生,不從外得。
-----------
證諸如上經文可知,依執有、住相、著境與否,而有相對升墮諸名,如下。
執有、住相、著境 ==> 眾生 凡夫 煩惱 色身
捨有、不住、不著 ==> 佛 如來 菩提 法報化三身
同理,依執有、住相、著境與否,而有相對升墮之如來禪與外道法,如下。
執有、住相、著境 ==> 外道法
捨有、不住、不著 ==> 如來禪
簡言之,悟時眾生成佛,迷時佛墮眾生,悟時外道法成如來禪,迷時如來禪墮外道法。
六祖大師更直云:『因何聞法不自開悟?緣邪見障重、煩惱根深。』
又云:『若一向執謂須他善知識方得解脫者,無有是處。』
換言之,聞法自行開悟者,緣邪見障輕、煩惱根淺,並不奇怪。
同理,更不應說,讀經不能自解,非得依據前人論書不可。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我某夜成道,至某夜涅槃,於此二中間,我都無所說。』
《佛藏經 了戒品第九》
『破戒比丘、增上慢、 墮外道論比丘、聞諸法空、無所有,不信不樂,不能通達。』
南陽忠國師上堂:『禪宗學者,應遵佛語。一乘了義,契自心源。』
-----------
佛陀一生說法的大方向、總目標,學佛人不可不知,不可或忘。
譬如日前『楞伽經上,何以認同如來清淨禪者,如『次草』等人,會墮於外道法』題中,
次草舉《楞伽經》云:『入如來地,行自覺聖智相三種樂住,成辦眾生不思議事,是名如來禪』,
並質問本人:『佛陀說的你不認同嗎?何以如來清淨禪會墮於外道法?』
本人則答說:『這是經文,不可以做為誰的答覆,更不可以做為誰的理證、心證。
理解它、認同它,並不等同體會它、悟入它。』何以故?
認同它者,即是以此佛說做為自己的知見,即是『執有』。
悟入它者,則是『一乘了義,契自心源』,了佛無所說。
《法華經》上,有『開示悟入』之說。六祖惠能大師,於《壇經》中,亦曾就此替人解惑。
『開示』即有,『悟入』則無,所謂『聞佛開示,便得悟入』者,『入有得空』也。
佛陀一生說法的大方向、總目標,就是勸令學人悟入非有非空之『空性』。
此即學佛人不可不知,不可或忘者,若能謹記於心,還『有』甚麼可以『認同』呢?
三有眾生,無始以來,本就已是住相眾生、著相眾生。
如今學佛,學習捨離諸相,就是學習不住相、不著相。
故,捨即不住,住即不捨。贊同不住,就是贊同捨離。
故,贊同不住如來禪名相,就是贊同捨離如來禪名相。
値得注意的是,《金剛經》前半段只說不住之對治法,後半段則說不生、無生之了義法。
如其經文,前半段歸結於:『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後半段則歸結為:『不取於相』、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阿賴耶識,唯見妄相,『不取於相』即不取阿賴耶識中諸相,不取阿賴耶,則『不生法相』。
是故,這就是大乘禪宗『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之總綱總則。
『往者已矣,來者可追』,退則以『捨有、不住』為底線、低標,
進則以『不取、不生』為上綱、高標,此地諸友若願以此為共識,
那麼,此地也就是如來正法道場,諸友皆為同修,佛陀正法不滅。
南陽慧忠國師上堂:『禪宗學者,應遵佛語。一乘了義,契自心源。』
不僅僅是禪宗,如來三乘正法,一切學人,無不以契入此人人本具佛心佛性為標的。
自吹自擂,抑或名實相符,端以佛經為事證,以學人的論述做為理證、心證來檢視。
佛滅後的三千年來,此即道統,故有禪宗西天、中土諸祖諸師付法偈、悟道偈傳世。
何須如此?爲取信於世人故,傳承方式必須合於世俗常理,如世間法庭法官斷案般。
是故,sam、無心是道、kisc 等同修們常說,沒有經文佐證,他們不敢也不願說法。
本人亦如此,若有心證、理證之評論,必定是以佛經為事證,決不敢違背佛經旨趣。
於佛經所說,我等若有疑義,必須討論,亦應依此理事二證,或破或立,互為攻防。
拒絕具足理事二證的論義攻防程序的同時,卻宣稱對方自吹自擂,即是無根誹謗者。
這些修學及論義的原則,前已多次表明,不接受者,即自外於佛教道統,故名外道。
如汝次草,二個月來汝所立論皆遭破除,對 sam及本人所立,卻不曾具足理事以論。
接下來,汝次草所有的攻訐,便只是持續栽贓誹謗,並反映一個外道者的心態而已。
/周老師
以下對話轉錄自『欲蓋彌彰,假藉佛法論義遮掩邪心惡行,你次草算個甚麼學佛人』題中。
======
欲蓋彌彰,假藉佛法論義遮掩邪心惡行,你次草算個甚麼學佛人?
/周老師
楞伽經【斷禪修障 砍三乘障】了達一切 惟心所見 所以稱【一切佛語心品】
結果有人學成【執如來清淨禪 執如來乘】這奇怪的說法
接下來 倒說【執有三乘】
謗十二部經 這還要學佛嗎??
●般若經
預流 一來 不還 羅漢 聲聞 獨覺 菩薩 如來 一切名 皆是假立 皆非實有
●法華經
當來世惡人 聞佛說一乘 迷惑不信受 破法墮惡道
●涅盤經
實無三乘 顛倒心故 言有三乘。
/無心是道
欲蓋彌彰,假藉佛法論義遮掩邪心惡行,你次草算個甚麼學佛人
======
喜歡自解經義
誰能奈你何
經文就是經文
千百萬人讀過
如今只有你倆見解與人不同
更說別人貼再多經文也沒用
的確沒用
因為你倆根本不想好好讀經
/次草 (有所得邪見學人代表)
前面sam 早早已舉:《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五》云:
『如是等一切法,皆於 聖法毘奈耶中 非合非散、無色 無見 無對 一相,
所謂無相,如來 為益諸有情類,令生正解 入法實相 【依世俗說 不依勝義】。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又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故知,《楞伽經》所云,『捨離此一切』者,【如來禪亦應捨】。
若不【捨】如來禪,則此【依世俗說】的如來禪,即『墮於外道法』。
這樣解釋,哪裡不對?豈有過失?踩到了誰的痛腳?
【依世俗說】的如來禪『墮於外道法』,並非【勝義】、【實相】『墮於外道法』。
如是觀點,哪裡不對?豈有過失?是誰在哇哇亂叫?
那無非是踩到了【執有】如來禪者的痛腳,
無非是那些【執有】如來禪者在哇哇亂叫。
/周老師
佛說 有所得者 不聽出家受戒
老實說 學佛以來 我都不敢靠近這類
● 佛藏經 諸法實相品第一
舍利弗。
若有眾生 說我者。說人者。說眾生者。說斷滅者。說常者。
說有者。說無者。說諸法者。說假名者。說邊者。
皆違逆佛 與佛共諍。
舍利弗。
【乃至於法 少許得者 皆與佛諍】。
【與佛諍者 皆入邪道 非我弟子】。
若非我弟子。
即與涅槃共諍。
與佛共諍。
與法共諍。
與僧共諍。
舍利弗。
如是見人 我則不聽 出家受戒。
舍利弗。
如是見人 我則不聽 受一飲水 以自供養。
●【佛藏經 諸法實相品第一 】乃至於法 少許得者 皆與佛諍。與佛諍者 皆入邪道 非我弟子
●【佛藏經 念佛品第二】聞空無所得法 即時驚畏 是人可愍 無有救者 無有依者 直趣地獄
●【佛藏經 淨戒品第五】未得謂得 心計得道 計得涅槃 亦是魔眾 魔所迷惑 以我正法 而作魔事
●【佛藏經 往古品第七】善法中見 我亦說之 名為邪見
●【佛藏經 淨見品第八】有所得者 於我法中 即是邪見 是名大賊 一切世間 天人中賊
●【佛藏經 了戒品第九】破戒比丘 增上慢人 墮外道論比丘 聞諸法空 無所有 不信不樂 不能通達
●【佛藏經 囑累品第十】我說一切法 自性自相空 當來人不知 佛所說實義 貪著我眾生 常墮於惡道
/sam
sam 舉《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依世俗說 不依勝義】,是三星期前的事。
距離【執有如來禪者】次草於《楞伽經》起謗,則已是二個月前的事。
距離【有所得者邪見學人】次草初初謗法,則已是五年前的事了。
/周老師
●佛藏經 淨法品第六
舍利弗。
若有惡人 盡奪其命。是人得罪 寧為多不。
舍利弗言。
甚多世尊。
舍利弗。
如是癡人 不知佛道。而為他人 不淨說法 罪多於此。
何以故。
是人 不淨說法 破無上佛道。亦謗 過去 未來 今佛。
何以故。
舍利弗。
若有 過去諸佛。說一切法 皆畢竟空。 無我 無人 無眾生 無壽者 無命者。
舍利弗。
未來諸佛 說一切法 亦畢竟空。 無我 無人 無眾生 無壽者 無命者。
舍利弗。
今現在 十方恒河沙世界諸佛。說一切法 亦畢竟空。 無我 無人 無眾生 無壽者 無命者。
舍利弗。
是名 諸佛無上之法。
謂一切法 無有體性 無所得空。本性寂滅 無生無滅。無有性相 自相皆空。
三世諸佛說 一切法畢竟空
後世弟子 說得法 得禪 得道 得果 ????? .........
你想有可能嗎??
/sam
守住這條底線,此地就是佛陀正法道場。
/周老師
文字不懂還裝蒜
你倆對的話
千百萬人就錯
文學程度誰好
當然前人好
佛學造詣誰好
當然前人好
這兩點你倆都不敢面對
才會一直堅持
捨離如來禪
墮如來禪於外道法
創下千古奇談
自重
/次草 (有所得邪見學人代表)
前人好壞,與你次草何干?
偏愛某位前人,更不足論!
若要佛法興,論義要依經。
如來禪墮於外道法,乃是【執有】如來禪者,
如你次草自己所修學的如來禪,墮於外道法。
/周老師
如來禪墮於外道法,乃是【執有】如來禪者自己所修學的如來禪,墮於外道法。
======
自己讀經都不專心了
還讀到別人的心思
又以佛陀身份自居
總管一切
一開始就是sam
錯解經義
再繼續掰吧
【執有】如來禪者自己所修學的如來禪
======
絕對不是如來禪
用假想的如來禪墮於外道法
更是無聊
/次草 (有所得邪見學人代表)
前面sam 早早已舉:《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五》云:
『如是等一切法,皆於 聖法毘奈耶中 非合非散、無色 無見 無對 一相,
所謂無相,如來 為益諸有情類,令生正解 入法實相 【依世俗說 不依勝義】。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又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故知,《楞伽經》所云,『捨離此一切』者,【如來禪亦應捨】。
若不【捨】如來禪,則此【依世俗說】的如來禪,即『墮於外道法』。
這樣解釋,哪裡不對?豈有過失?
【依世俗說】的如來禪『墮於外道法』,並非【勝義】、【實相】『墮於外道法』。
如是觀點,哪裡不對?豈有過失?
以上所述,不服者,請依經反駁。
/周老師
戒律 不管有無得證過人法
向人稱說 都是大妄語
●四分律卷第二
若比丘 實無所知,自稱言:「我得上人法,我已入聖智勝法,我知是 我見是。」
彼于異時,若問若不問,欲自清淨故,作是說:「我實不知不見 言知言見,虛誑妄語」除增上慢,
是比丘【波羅夷】不共住。
●四分律卷第十一
若比丘 向未受大戒人 説過人法 言我見是 我知是。實者【波逸提】。
無過人法 妄語說得《得波羅夷 墮阿鼻地獄》
有過人法 向未受大戒人説《得波夜提 墮燒煮地獄》
不信現世有惡報
就叫次草上電視 大聲說得禪
看會不會出事就知道
/無心是道
奇怪了
佛說禪假說 所以說如是種種相 墮於外道法 亦墮於聲聞 辟支佛境界
次草是真的看不懂 ?? 還是裝傻看不懂??
●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三
愚夫所行禪 觀察義相禪 攀緣真如禪 如來清淨禪
修行者在定 觀見日月形 波頭摩深險 虛空火及畫
如是種種相 墮於外道法 亦墮於聲聞 辟支佛境界
捨離此一切 住於無所緣 是則能隨入 如如真實相
十方諸國土 所有無量佛 悉引光明手 而摩是人頂
《四靜慮 四無量 四無色定 但有假名 施設言説 不可得故》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十九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爲上首。
用無所得 而爲方便。如實觀察。
四靜慮 但有假名 施設言説。
四靜慮 不可得故。
四無量 四無色定 但有假名 施設言説。
四無量 四無色定 不可得故。
舍利子。
是爲菩薩摩訶薩 爲欲利樂 諸有情故 乘於大乘。
●大寶積經卷第九十
禪定解脫及三昧 開示世間如實門
法性本來無所動 【隨順假說諸禪定】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百九十四
佛言善現。
四靜慮【唯假説故】 般若波羅蜜多清淨。
四無量 四無色定【唯假説故】 般若波羅蜜多清淨。
/sam
該貼該說都已做了
結論是你倆的見解與前人大大廻異
自己不擔心還理直氣壯
學佛是為了自己也為了延續法脈
如來禪到你倆就斷滅了
在他處那來如來禪墮於外道法之說
自重
【執有】如來禪者自己所修學的如來禪
======
絕對不是如來禪
用假想的如來禪墮於外道法
更是無聊
這句看不懂
真的不用再談
好好享用如來禪墮於外道法
Sam的解讀如來禪墮於外道法 就是照字面解讀 若以此讀經方式
佛法豈不全盤崩潰 是你倆文學能力的問題 衍生心態全露了
還能自處泰然 時而爆發 總不離掩過之心
/次草 (有所得邪見學人代表)
對於執有如來禪者,如你次草,任一法皆是外道法,不論其名為如來禪與否。
悟時眾生成佛,迷時佛墮眾生,悟時外道法成如來禪,迷時如來禪墮外道法。
六祖大師更直云:『因何聞法不自開悟?緣邪見障重、煩惱根深。』
又云:『若一向執謂須他善知識方得解脫者,無有是處。』
換言之,聞法自行開悟者,緣邪見障輕、煩惱根淺,並不奇怪。
同理,若說讀經不能自解,非得依據前人論書不可,無有是處。
/周老師
次草那句話可以看出執有如來禪
此問已是第N次
卻都視而不見
還說次草所論全被你破了
吹雞歸又不用繳稅金
學佛一生只學會自吹自擂
連墮於外道法指心都不知
還硬扯如來禪墮於外道法
是前人對還是你兩對
/次草 (有所得邪見學人代表)
佛陀一生說法的大方向、總目標,學佛人不可不知,不可或忘。
譬如日前『楞伽經上,何以認同如來清淨禪者,如『次草』等人,會墮於外道法』題中,
汝次草舉《楞伽經》云:『入如來地,行自覺聖智相三種樂住,成辦眾生不思議事,是名如來禪』,
並質問本人:『佛陀說的你不認同嗎?何以如來清淨禪會墮於外道法?』
本人答說:『這是經文,不可以做為誰的答覆,更不可以做為誰的理證、心證。
理解它、認同它,並不等同體會它、悟入它。』何以故?
認同它者,即是以此佛說做為自己的知見,即是『執有』。
悟入它者,則是『一乘了義,契自心源』,了佛無所說。
《法華經》上,有『開示悟入』之說。六祖惠能大師,於《壇經》中,亦曾就此替人解惑。
『開示』即有,『悟入』則無,所謂『聞佛開示,便得悟入』者,『入有得空』也。
佛陀一生說法的大方向、總目標,就是勸令學人悟入非有非空之『空性』。
此即學佛人不可不知,不可或忘者,若能謹記於心,還『有』甚麼可以『認同』呢?
與人論義,卻於對方所答,視若無睹,不加回應。
三週之後,忽又重提舊問,如此心態,何須論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我某夜成道,至某夜涅槃,於此二中間,我都無所說。』
《佛藏經 了戒品第九》
『破戒比丘、增上慢、 墮外道論比丘、聞諸法空、無所有,不信不樂,不能通達。』
南陽忠國師上堂:『禪宗學者,應遵佛語。一乘了義,契自心源。』
三有眾生,無始以來,本就已是住相眾生、著相眾生。
如今學佛,學習捨離諸相,就是學習不住相、不著相。
故,捨即不住,住即不捨。贊同不住,就是贊同捨離。
故,贊同不住如來禪名相,就是贊同捨離如來禪名相。
如智隍禪師於六祖會下大悟後說:『我不會佛法。』
如石頭大師亦說:『我不會佛法。』
如鶴林玄素禪師云:『會即不會,疑即不疑。』又曰:『不會不疑底,不疑不會底。』
簡言之,會即不會,不會即會。
你說,《楞伽經》上,大慧已會如來禪。
請問,大慧『會』個『甚麼』?
/周老師
請問,大慧『會』個『甚麼』?
會個不墮如來禪於外道法
頓覺了外道法
六度歪行自心圓
吹牛能吹動如來禪墮到外道法
吹牛功夫了得
/次草
『仰山曰:如來禪許師弟會,祖師禪未夢見在,此意如何』一題中,
『有住相才有捨的必要』,可是你次草自己說的。
如來禪者,無生義也!如龜毛兔角,畢竟空也!
若云如來禪不墮外道法,即主張如來禪、外道法各有自性。
作此說者,即是破壞佛說無生義!即是謗佛謗法之外道也!
/周老師
sam的解讀如來禪墮於外道法 就是照字面解讀???
======
我如果照字面解讀
就不會說 拿論直翻 亂抄的人 穩死的
●金剛三昧經
大力菩薩言。
無際心智 其智無崖。
無崖之心 心得自在。
自在之智 得入實際。
如彼凡夫 軟心眾生 其心多喘
以何法御 令得堅心 得入實際。
佛言菩薩
彼心喘者
以內外使 隨使流注 滴瀝成海。
大風鼓浪 大龍驚駭。
驚駭之心 故令多喘。
菩薩
令彼眾生 存三守一 入【如來禪】。
以禪定故 心則無喘。
上述經文
存三守一 入【如來禪】以禪定故 心則無喘
可看出【如來禪】屬加行之禪觀
●金剛三昧經
大力菩薩言。
何謂 存三守一 入【如來禪】。
佛言。
存三者。存三解脫。
守一者。守一心如。
入【如來禪】者。理觀心淨如。入如是心地 即入實際。
上述經文
入【如來禪】理觀心淨如 入【實際】
可看出【如來禪】是入【實際】的方法
兩段經文可看出
把【如來清淨禪】就直接翻成佛性不捨離 實為不妥
正如大乘入楞伽經說明 入佛地 住自證聖智三種樂。為諸眾生 作不思議事
●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三
云何諸如來禪。
謂入佛地 住自證聖智三種樂。為諸眾生 作不思議事。
是名 諸如來禪。
入楞伽經 還說 觀察如來禪
●入楞伽經卷第三
何者 觀察如來禪。
謂 如實入如來地故。入內身聖智相 三空三種樂行故。能成辦眾生所作 不可思議。
兩段經文也可看出【如來禪】屬加行之禪觀
如何把【如來清淨禪】直接翻成佛性不捨離 ??
三版楞伽經 佛說捨離四種禪 入真如無相
●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三
愚夫所行禪 觀察義相禪 攀緣真如禪 如來清淨禪
修行者在定 觀見日月形 波頭摩深險 虛空火及畫
如是種種相 墮於外道法 亦墮於聲聞 辟支佛境界
捨離此一切 住於無所緣 是則能隨入 如如真實相
十方諸國土 所有無量佛 悉引光明手 而摩是人頂
●入楞伽經卷第三
凡夫等行禪 觀察義相禪 觀念真如禪 究竟佛淨禪
譬如日月形 波頭摩海相 虛空火盡相 行者如是觀
如是種種相 墮於外道法 亦墮於聲聞 辟支佛等行
捨離於一切 則是無所有
時十方剎土 諸佛真如手 摩彼行者頂 入真如無相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二
凡夫所行禪 觀察相義禪 攀緣如實禪 如來清淨禪
譬如日月形 缽頭摩深嶮 如虛空火燼
修行者觀察 如是種種相 外道道通禪 亦復墮聲聞 及緣覺境界
捨離彼一切 則是無所有
一切剎諸佛 以不思議手 一時摩其頂 隨順入如相
如何去說 不捨離加行 要人墮於外道法 亦墮於聲聞 辟支佛境界
這樣如何入真如無相
所以經文直翻 或竄改經文
這類學佛人只能不予採用 沒第二條路
如果找的到 經文說 如來禪 = 佛性= 真如
那我就跟你道歉
如果找不到
那麻煩叫照抄寫論的 趕緊回收
/sam
● 金剛經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執如來禪 就跟近代教人 找佛 見佛一樣
佛是法身無形象 你找的到?
● 摩訶僧祇律卷第四
【過人法者】
十智、法智、未知智、等智、他心智、 苦集滅道智、盡智、無生智、
滅盡、 解脫、增上善心、淳熟善根、淨不淨解脫、明法須陀洹果 及所攝三昧 善入出住 正受作證。
所謂 止觀、三三昧、三明、
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 四聖道、四聖種、四聖諦、四沙門果、
五枝定、五根、五力、五解脫處、
六無上法、六聖法、六出要界、六念、六通、
七財、七無著法、七三昧、七漏盡力、七覺支、
八正道、八勝處、八解脫、八向道迹、
九想、九歡喜法、九淨行滿足、九次第定、
十賢聖住處、十一切入、十離熾然法、十無學法、十種漏盡力,
此名【過人法】。
佛制戒律
得法證果 得【過人法者】既斷頭 又失僧籍
敢倒說 得法證果 成菩薩佛 還敢稱師
我看真的是不知死活
/無心是道
『仰山曰:如來禪許師弟會,祖師禪未夢見在,此意如何』一題中,
『有住相才有捨的必要』,可是你次草自己說的。
======
是啊
有何問題?
若云如來禪不墮外道法,即主張如來禪、外道法各有自性。
======
所以你主張如來禪墮於外道法各無自性嗎?
/次草 (有所得邪見學人代表)
『如來禪不墮外道法』,是你次草的主張,
故是你次草主張如來禪、外道法各有自性。
前面一題中,本人已證說:
三有眾生,無始以來,本就已是住相眾生、著相眾生。
如今學佛,學習捨離諸相,就是學習不住相、不著相。
【捨即不住,住即不捨。贊同不住,就是贊同捨離】。
故,贊同不住如來禪名相,就是贊同捨離如來禪名相。
你次草既然認為『有住相才有捨的必要』,
就是『贊同不住如來禪名相』,
就是『贊同捨離如來禪名相』。
則你次草的主張,便與 sam的相同,
那麼你次草又何以反對 sam的主張?
所以前一題中,本人便已證成:
你次草只不過假藉論義,遮掩自己存心誹謗 sam的惡行,你哪算個學佛人?
你次草就是記恨五年前讓你難堪,此番只是假借論義來報私仇的。
結果銀樣蠟槍頭,報仇不成,反倒證成你次草自己既謗法又謗人。
/周老師
那麼,你次草的主張,便與 sam的相同,則你次草又何以反對 sam的主張?
所以在前一題中,本人便已證成:
你次草只不過假藉論義,遮掩自己存心誹謗 sam的惡行,你哪算個學佛人?
======
如來禪墮於外道法
是你倆的特產
我豈敢沾光
以為是捨離名相
其實是著相
原由是直讀經文解義
外行的文學認識
才會解讀為如來禪墮於外道法
如來禪 若能墮於外道法
眾魔也可壞真說
還說甚麼正法的底線
/次草 (有所得邪見學人代表)
『眾魔也可壞真說』,眾魔住妄想,自以為有真說可壞。
永嘉說『眾魔不能壞真說』,真說本無所有,如何能壞?
套用『如來禪』亦然,『如來禪』本無,故不墮外道法。
但因你次草有所得邪見,以為你的『如來禪』遭人墮壞。
拿對治法,來論究竟了義,無有是處。
了義法,必須契會於心,非記誦之學。
kisc大德說般若經初不二就講了150卷。
不了不二,切莫論義,以免自誤誤他。
/周老師
捨離彼一切 則是無所有 。
======
謹將善知識對此段經文的闡釋開示轉錄如下:
【 菩薩所證般若實相第一義心,離七轉識--不以見聞覺知心為真,
不以定中覺知心為真,不以滅盡定中之意根末那為真,
離一切法,以無所住、無所知、無所依、無所觀之涅槃實際自心無所有境界為實相,
是無所有境界--無有三界一切法。 】
可知此「捨離彼一切 則是無所有 」者,係菩薩所證般若實相第一義心的實相境界;
不是一般學人所能、所要成就的境界。
【如是證已,無妨保留有所住、有所依、有所知、有所觀的覺知心與作主心,
令不滅失,依於無所有、無境界之自心藏識(第八識如來藏)而修學佛菩提,
漸次清淨七識自心而淨化藏識所藏煩惱障種及所知障隨眠,次第進修而入十地,
十方諸佛一時摩頂加持而入等覺位,是名隨順入如之相。】
這才是悟後起修的長劫佛菩提道修行法要,學人不必多有自意想像、惴測,
或者依文解義,執言取義,否則要不墮入錯會與誤解經文意旨,幾乎是不可能的啦!
如果真有心於佛道,還是首先要虛心尋求真善知識為依止,來修學、追求宗門的開悟見道;
否則,永遠沒有打破無始無明殼的機緣,如何有能力契入佛法實相境界?
經藏文字的實義內涵又如何能了知?
/lyc (蕭平實正覺會代表)
『如是證已,無妨保留有所住、有所依、有所知、有所觀的覺知心與作主心,
令不滅失,依於無所有、無境界之自心藏識(第八識如來藏)而修學佛菩提,
漸次清淨七識自心而淨化藏識所藏煩惱障種及所知障隨眠,次第進修而入十地。』
-----------
lyc
請問:如上之說,經證何在?
/周老師
由阿賴耶識心體恆顯真如法性,而含藏著七識心相應之種種不淨法種及無明、煩惱種子,故名阿賴耶識為不淨眾生之法身;由阿賴耶識心體淨除所含藏之七識相應之煩惱障不淨習氣法種及無明隨眠以後,改名無垢識而顯示佛地之究竟清淨境界時,即名清淨法界,由是故說阿賴耶識改名為無垢識時即是諸佛之純淨法身,其實仍是因地阿賴耶識心體,並無二心,唯是種子等改變後而改名爾。
........正覺電子報第23期 識蘊真義(連載十四)平實居士
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5001/5001-23-R.htm
蕭平實還不錯,勇於發表自己所見,不至於遮遮掩掩,可惜這只是大邪見罷了。
奇怪的是,這種邪見也有人學?我不相信,正派道場都不吭聲。
/周老師
你『一乘了義,契自心源』了嗎 ??
你契自心源不相信是一乘 ? 還是契自心源相信是一乘 ??
/殘天 (有所得邪見學人代表)
一乘了義,無能契所契,故不應問:『你一乘了義,契自心源了嗎?』
/周老師
佛曾迷否
佛身無為不墮諸數
sam
你是認為如來禪不是佛非真如
所以還會墮
是嗎
/次草 (有所得邪見學人代表)
佛法不可以做為裝飾品,先學做個誠實的人,再來談佛法吧。
/周老師
佛法不可以做為裝飾品,先學做個誠實的人,再來談佛法吧。
======
如是如是
吹雞歸大王出出誠實二字
就好像在說墮如來禪於外道法一般誠實
深入魔境才會說出墮如來禪於外道法
豈不誠實於魔心哉
/次草 (有所得邪見學人代表)
你次草應該這樣問:
sam兄
我不了解您所說,如來禪,非佛性,非真如的意思,
也不太清楚以如來禪作加行之意,能請您更詳細的解說一遍嗎?
感謝您。
但你次草卻偏偏要這樣拐彎抹角的問:
sam
你是認為如來禪不是佛非真如
所以還會墮
是嗎
假若 sam直接答你:『對!如來禪非佛性、非真如』云云。
你怎麼辦?跟他爭說,如來禪,就是佛性、就是真如?
若他說,佛性、真如,皆離二邊,如來禪卻與其他三種禪名,相對而立。
你又要怎麼回應?或者你次草已找到『如來禪,又名佛性、真如』之經證?
這種可預見的困境,你都無警覺,如何與人論義?
碰到一個死耗子,算你瞎貓走運,難道天天有這樣的好運?
你次草的程度,就是建立在這樣的好運上?
所以說,做個誠實的人,是最快的學習之路。
拐彎抹角,機關算盡,那是世俗的醜陋習氣。
如果將此習氣運用在學佛上,保證你倒大霉。
sam 他們,都不是吝嗇自私的人,會這樣長期關注此地,就是希望幫助他人。
你次草若聰明,就應先快速吸收他們學經心得中的精華,而非與他們唱反調。
就算你心中並不同意他們的全部見解,姑且先聽他們說完,於你又有何損失?
等到你次草對於佛法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整體概觀,甚至已經少分見了自性,
那時你再回過頭來,與他們分享你的心得,這樣豈不是更好的皆大歡喜局面?
/周老師
如汝次草,二個月來汝所立論皆遭破除,對sam及本人所立,卻不曾具足理事以論。
======
這就是你說謊的明證
我從舉證祖師言論所言
前人所言無不接近
唯獨你倆對
捨離此一切
墮於外道禪
經文解釋與前人千差萬異
請問是前人文學程度不如你倆
還是佛學造詣不足
這一問
你倆一直不回答
還說甚麼討論
維護正法
今天就是要逼你倆誠實的面對
有誠實才有結論
如果不敢面對
就潛心修養
不要以墮如來禪於外道法
反自抬身價
江湖術士的行徑
自吹自擂
就是不敢回此一答
/次草 (有所得邪見學人代表)
悟時眾生成佛,迷時佛墮眾生,悟時外道法成如來禪,迷時如來禪墮外道法。
六祖大師更直云:『因何聞法不自開悟?緣邪見障重、煩惱根深。』
又云:『若一向執謂須他善知識方得解脫者,無有是處。』
換言之,聞法自行開悟者,緣邪見障輕、煩惱根淺,並不奇怪。
同理,若說讀經不能自解,非得依據前人論書不可,無有是處。
以上所說,早已答你。難道六祖大師、南陽忠國師不如你次草口中的祖師嗎?
你說的祖師,都不是禪宗祖師,不在禪宗法嗣之中,當然本人可以質疑他們。
他們悟道見性了嗎?其過程如何?載於何處?這些都無紀錄,如何照單全收?
就因為你次草一人堅信不疑,故全天下的學佛人也都不可以質疑他們,是嗎?
於你次草初初起謗時,於『執有如來清淨禪者,
即是半常半無常論、梵我論、神我論者如何』一題中,
就早已回答你所抱持關於前人之論的見解,如下:
然大乘亦不乏此例,如次草、michael。
渠等論義,常以論代經,謂祖師可信。
殊不知,祖師作論,無不是依據佛經。
所論合經,冥會佛心,歷數百、千年,
無數學人,心證不謬,乃可名為祖師。
而此祖論,乃祖師秉於佛經實證而得。
故阿含經云:『若欲自證,則能自證。』
今我等尚未依經老實修行,建立理證,
但人云亦云:此是祖論,故不應有疑。
與人論義,唯舉諸論,論意互有參差,
卻兀自抱持己論,而不轉以佛經為準,
則我等所信,總不出自己的癡心妄想。
畢竟與祖論無干,更與佛經了不相干。
何況所論牴觸佛經,則謗法之罪生焉!
一生辛苦學佛,竟至於斯,豈不冤枉?
若此等過謬,誠非出自謗佛毀法惡心,
則同修理事具足的相勸,為何不接受?
要怎樣貼經文,你次草何不親力親為?
誰有義務遵照你心中的標準來貼經?
除了你自己,又有誰知道你心中的標準?
祖師前賢,會像你這般對人頤指氣使嗎?
前面出言不遜,立場已失,
後面遭人指責,便欲重新論義,以圖遮掩己過。
祖師前賢,又何曾有你次草此等行徑?
開口祖師,閉口祖師,自己的心證、理證,一句也拿不出來,還說甚麼誠意?
蕅益、憨山大師,皆未入禪宗法嗣,只能說是淨土祖師,楞伽經亦不屬淨土。
前面已經一再申明,與我論義者,是汝次草,不是祖師前賢。
祖師前賢,豈代汝修?非有非空,復誦一遍,汝便已證實相?
『捨離彼一切。即觀察義禪。則是無所有。即攀緣如禪。隨順入如相。即如來禪。
以此摩訶衍三種禪相。對斥二乘及諸外道。』【蕅益此解】,只是將前面經文所說,
『觀察相義禪。攀緣如實禪。如來清淨禪』之個別意涵,重述一遍,並無新意。
《六祖壇經》云:『見聞轉誦是小乘;悟法解義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
萬法盡通,萬法俱備,一切不染,離諸法相,一無所得,名最上乘。』
是故,【蕅益此說】,屬『悟法解義之中乘』,未入禪宗觀行,不可謂已證如來禪!
-----------
你次草看清楚了沒?關於蕅益的見解,本人一開始就已舉《六祖壇經》回答過你。
但你粗心大意而沒察覺,本人雖評論蕅益,但註明【蕅益此說】、【蕅益此解】。
何以故?蕅益此地所說所解,雖未完善,不定他於別處入禪宗觀行、證如來禪也。
所以,本人自始即一再的提醒你次草,『與我論義者,是你次草,不是古人前賢。』
偏偏你次草睜眼裝瞎,直至今日,猶自誑稱:『我從舉證祖師言論所言,前人所言無不接近,
唯獨你倆對捨離此一切墮於外道禪經文解釋與前人千差萬異,請問是前人文學程度不如你倆,
還是佛學造詣不足,這一問,你倆一直不回答。』
一次、半次,也就罷了,前已多次強調『與我論義者,是你次草,不是古人前賢』,
你次草沒有理由說自己沒看見,故你至今猶執此妄語,顯然是刻意污衊、誹謗本人。
/周老師
我問sam
你怕他又露餡
自己的問題都不答
還答到別人去
上課不專心
想一直做魔
我可不管了
會不會頭破七分
我不能跟你保證沒有
因為墮如來禪於外道法
已將佛陀功德毁滅殆盡
外道也可暢言
學了如來禪還會回到我外道本家
/次草 (有所得邪見學人代表)
佛法不可以做為裝飾品,先學做個誠實的人,再來談佛法吧。
/周老師
應該說 現代的資訊發達 溝通方便 白話文也增加了中文的精確度
佛理上參閱多方的觀點 理解並不困難 難在事上 社會繁忙 定心不易 顯少能知行合一
許多學佛卻放逸身心的人 正好逮到藉口 打混摸魚 見一個賴一個 反正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NEVER_MIND
是故,【蕅益此說】,屬『悟法解義之中乘』,未入禪宗觀行,不可謂已證如來禪!
======
大勢至菩薩聽了
只能掉下一滴柔情的淚水
人家淨念相繼會輸給你這種
滿腦子墮如來禪於外道的天魔
騙騙世人可以
學佛不用腦子
還是不行
文學程度該回答了吧
這也是你強調要符合
傳承方式必須合於世俗常理,如世間法庭法官斷案般。
/次草 (有所得邪見學人代表)
事情的前因後果
總是有個源頭
躲在佛門行巫
作賊喊抓賊
只能說是
焦芽敗種
無可救藥!
/NEVER_MIND
楞伽經 佛說捨離如來清淨禪 因為墮於外道法與聲聞辟支佛境界
●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三
愚夫所行禪 觀察義相禪 攀緣真如禪 如來清淨禪
修行者在定 觀見日月形 波頭摩深險 虛空火及畫
如是種種相 墮於外道法 亦墮於聲聞 辟支佛境界
有人卻是 竄改經文 不捨離
真是無有是處
●佛說未曾有說因緣經
妄語有二。一重 二輕
何謂為重。
若受戒人 不修智慧 愚癡無智。不能教化 興隆佛法
為是之故 人所輕慢 不得供養 貧窮困苦
為供養故 外現精進 內行邪濁
展轉相教 宣向諸人 比丘 苦行精進 得禪境界。或言 見佛 見龍 見鬼。
如是之人 名大妄語。犯是罪者 墮阿鼻獄。
/s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