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2018/3/21 上午 04:03:47
有一個問題,不知道諸友是否知道 ?
根據記載,阿難尊者出家多久之後,證悟初果?
阿難尊者證悟初果之時,是在楞嚴經開講前? 還是開講之後?
這一點釐清楚,很多問題就容易解開了。
/最好吃
哈囉 ! 有人知道阿難尊者,在出家後多久而證悟入流嗎?
/最好吃
嗯,奇怪了,
怎麼,阿難尊者何時證悟入流聖道的問題,
這個問題,居然沒人知道 ? (可能是太敏感吧。)
但是,一般人不知道,很正常。
無心朋友、SAM朋友,應該要知道才是。
因為,這些重要的史實,都記錄在律藏當中。
但是, 一旦揭露,會不會對《楞嚴經》產生衝擊呢?
這已經是智者的領域了。
/最好吃
有甚麼話,一次講完,才好討論。
遮遮掩掩,好隨時轉彎嗎?
佛在經中,講九次地定,從來不曾講甚麼四禪八定。
那些講四禪八定的論書,修四禪八定的學人,堪稱偽論、偽人。
這種修習偽佛論的偽學人,有何資格評論佛經真偽?
《楞嚴》說法,條理嚴謹,入理精闢,敘事廣袤。
即使在佛說諸經之中,也堪稱佼佼者。
有此創說能力者,大可具名出輯,如此精義,足登論藏,又何須假冒佛說?
有此說理能力者,必然也是大善知識,足堪古今榜樣,又豈能行此齷齪事?
/周老師
請「最好吃」暫時收起這樣瘋狂的說法
經文稱果 是謗佛
戒律稱果 是斷頭
你把方便說當實說 根本不能說經 你知道否???
四依法 聲聞乘法不應依 你知道否???
四依法 依了義經 不依不了義經
《大般涅槃經卷第六》
【聲聞乘法 則不應依】
何以故。
如來為欲 度眾生故。以方便力 說聲聞乘。
猶如長者 教子半字。
善男子。
聲聞乘者 猶如初耕 未得果實。如是名為【不了義】也。
是故【不應依聲聞乘】。
《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經》
對於比丘。
生堅信想。生堅法想。生八人想。生須陀洹想。生斯陀含想。
生阿那含想。生阿羅漢想。生聲聞想。生辟支佛想者。
死都不信沒有果位者
佛是這麼說
《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經》
樂小法者 懶惰懈怠 不勤精進 貪著飲食 貪著欲染。
親近樂行 欲染法者 好喜談說 無益之語。
亂心失念 不具威儀 心意躁擾
不攝諸根 輕躁嬉戲 愚佷多語。
如是眾生 信是法難。
阿難。
著增上慢 不能護身 貪著身命。
遠閑居處 捨多聞法。
破戒憍慢 毀法竊法。
不尊重法 毀滅正法。
貧窮法財 喜樂非法。
誹謗正法 樂行非法。
不知恩報恩。
不敬佛法僧。
如是眾生 信是法難。
阿難。
慳心 堅著 惡戒 瞋心。不解佛法。
成就惡慧 貧窮智慧。
惡友所護 遠離善友。
不為 般若波羅蜜 所護。
不為 諸陀羅尼經王 所護。
起有得見。深重利養 貪著衣鉢。於衣鉢物 極生重心。
不尊重 和上阿闍梨。
於初夜 後夜 不勤行方便。
如是眾生 信是法難。
阿難。
殺生 偷盜 邪婬 妄語 兩舌 惡口 說非時語。貪瞋 邪見 親近邪見。
修行廣布 邪方便法。
無慚 無悔 朋黨交遊。
獨行無伴 離沙門法。行非沙門法。
不信 空 無相 無作 無為 不生不滅
一切諸法 非破壞相。
如是眾生 信是法難。
佛對阿難這麼說
如果比丘要眾生
堅信想。堅法想。八人想。須陀洹想。斯陀含想。 阿那含想。
阿羅漢想。生聲聞想。生辟支佛想者。
這是什麼樣的人 應該看的很清楚
不用多說 也知道要避開
/sam
佛說十二部經
有人只學阿含部
砍了 華嚴部 大集部 寶積部 般若部 法華部 涅盤部
又砍 四分律 五分律 僧祇律 十誦律 根有律
然後跟人說
大乘法是偽經 我得法證果 ?????
試問最好吃 .........
這跟穿國王的新衣 有何不同?????
阿含說 不知十二部經 非比丘
你怎會不知道
《増壹阿含經卷第三十三》
云何比丘知法
於是比丘知法。
所謂 契經・祇夜・偈・因縁・譬喩・本末・廣演・方等・未曾有・廣普・授決・生經。
若有比丘不知法者。不知十二部經。
此非比丘也。
/無心是道
周朋友,星洲的問題,不適合目前的朋友,因為這必須具備 :
1. 一定的律證、經證的理解、省察、辨別能力,
2. 以及,能迅速鎮伏貪、嗔並面對違反認知證據的調伏能力。
3. 並能善護三業。
根據周朋友大膽的批判, 星洲就舉幾個朋友口中的偽人、偽經吧。
1.禪宗之祖,偉大的苦行者,摩訶迦葉尊者。
相應部、因緣篇、迦葉相應、迦葉品、定與勝智/禪與證智經 (SN 16.9)
這部經, 佛陀說明尊者的四色界禪;四無色界定的能力。
這四個色界禪定、四個無色界禪定,【俗稱四禪八定】。
依照朋友的批評,這部經,應是偽經 ?
還是..摩訶迦葉尊者是偽人 ?
2.可能朋友覺得摩訶迦葉尊者還不夠分量,
那星洲再舉一個夠份量的 : 【世尊】。
長部、大品、 【大般涅槃經】 (DN.16)
這部經,佛陀明白指出【八解脫】的次第,
這是佛法獨有、外教不共的正定。這是【涵攝四禪八定】。
然後,佛陀以諸佛常法,自身作證,以【獅子頻申】之姿般涅槃。
這是甚麼?勇猛自在的人天獅子,悠遊於【四禪八定與滅盡定】而般涅槃。
這是朋友一直無法直視的【獅子頻申三昧】的由來 !
這就是【正定之道所攝的四禪八定】。
是這部經是偽經? 還是 偉大的佛陀是偽人呢?
如果還不夠,還有偉大的雙賢弟子 : 舍利弗尊者、目楗連尊者,以及許多案例。
朋友,在自己尚未具備嚴謹的判證能力之前,應當謹言、慎言。
/最好吃
【正定之道所攝的四禪八定】,非【四禪八定】。
【四禪八定與滅盡定】,非【四禪八定】。
【涵攝四禪八定的八解脫】,非【四禪八定】。
【俗稱四禪八定】,非【四禪八定】。
【四禪八定】是您一廂情願置入的,經文中沒有。
阿含諸經中,已討論過的,沒有一部不被您誤解。您哪有資格談及經證、律證?
彌天巨罪已犯,您這個時候才想到善護三業,調伏三毒,來得及嗎?
一天答覆不了上述質問,就一天別再提出這類邪見。
一輩子答覆不了上述質問,就一輩子別再提出這類邪見。
/周老師
著 堅信 堅法 八人 須陀洹 斯陀含 阿那含 阿羅漢 聲聞 辟支佛 菩薩 佛
在般若 都已是愚夫異生
《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經》都罵這麼慘
還在問 阿難尊者何時證悟入流聖道 ?????
這國王的新衣穿再久 也不會成真
奉勸還是別自取其辱
《妙法蓮華經 方便品第二》
十方佛土中 唯有一乘法 無二亦無三
除佛方便說 但以假名字
引導於眾生 說佛智慧故
《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經卷第一》
佛告阿難。
彼諸比丘。於非水中 而作水想。
不但於非水中 而作水想。
亦於非色中 而作色想。
非受想行識中 作受想行識想。
非堅信 作堅信想。
非堅法 作堅法想。
非八人 作八人想。
非須陀洹果 作須陀洹果想。
非斯陀含果 作斯陀含果想。
非阿那含果 作阿那含果想。
非阿羅漢果 作阿羅漢果想。
非聲聞乘 作聲聞乘想。
非辟支佛乘 作辟支佛乘想。
佛都開罵了 阿難會去證果 ???
頭殼壞掉嗎????
/無心是道
阿難尊者何時證悟入流聖道 我不敢說
因為果位是假說 根本沒有的事
我只說 現代佛教 如果有人妄語證果 那就必得惡果
見到這類請閃快點
《四分律》
若比丘。非眞實。非已有。
自説言 我得上人法。
得禪。得解脱。得定。得四空定。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天來 龍來 鬼神來。
彼非沙門非釋種子。
譬喩者説。
譬如大石 破爲二分 終不可還合。
比丘亦如是。
犯波羅夷法。不可還成比丘行。
/sam
佛說第一義
自稱得果 是斷頭事
浪費時間 研究果位 搞果位 還找證據???
搞這些跟學佛毫無關係的事 有何利益???
奉勸老實學經 別自作聰明 沒好處的
《在家優婆塞大妄語戒第三》
優婆塞戒,雖為身命,不得虛說 我得不淨觀 至阿那含。
若破是戒,是人即失優婆塞戒。
是人尚不能得煖法,況須陀洹至阿那含。
是名破戒優婆塞、臭旃陀羅、垢結優婆塞,是名三重。
/無心是道
指著別人不如先看看自己
依離.依無欲.依出要.依滅.向於捨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一 (五六一) 》
修精進定.心定.思惟定
斷行成就 依離.依無欲.依出要.依滅.向於捨。
乃至愛盡。愛盡已。思惟則息。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十九》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爲上首。
用無所得 而爲方便。如實觀察。
四靜慮 但有假名 施設言説。
四靜慮 不可得故。
四無量 四無色定 但有假名 施設言説。
四無量 四無色定 不可得故。
《大般涅槃經後分卷上》
佛復告阿難。
吾未成佛
示入 鬱頭藍弗 外道法 中。
修學 四禪八定 受行其教。
吾成佛來
毀呰其法 漸漸誘進。
最後 須跋陀羅 皆入佛道
如來 以大智炬 燒邪見幢。
如乾草葉 投大火焰。
阿難。
今我親戚 諸釋種子 吾甚憂念。
我涅槃後 汝當精勤 以善教誡 我諸眷屬 授與妙法 深心誨誘。
勿得調戲 放逸散心 入諸境界 受行邪法。
/sam
不知法從佛性起 藏識造業都不知
學大師寫一堆誤人誤己 這真的沒救
《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三》
諸禪與無量 無色四摩提 及以想受滅 惟心不可得
預流一來果 不還阿羅漢 如是諸聖人 悉依心妄有
禪者禪所緣 斷惑見真諦 此皆是妄想 了知即解脫
/無心是道
Sam
請問世上有什麼不是假名施設言說?
包括佛經也是。
如果果位不可得,那麼相同的解脫生死也不可得。
把一公尺分成100公分是方便說。
【東西長度還是存在的】。
如果照您這樣子解經的話⋯⋯
那麼請問您平常究竟都在做什麼事呢?
都不可得⋯⋯所以發呆?
michael (釋白雲門人代表)
佛說修定 是覺藏識在修定
學論搞錯 還說一堆 是想爭什麼???
《大乘密嚴經卷下》
身有色無色 定者常諦思
若於緣一心 即緣說清淨
如其所分別 即彼成所緣
非定非定者 妄計以為定
定者在定中 了世皆藏識
法及諸法相 一切皆除遣
獲於勝定者 善說於諸定
破諸修定人 妄智所知法
若人生小智 取法及於我
自謂誠諦言 善巧說諸法
計著諸法相 自壞亦壞他
無能相所相 妄生差別見
佛教你 法本性空 解脫顛倒想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八十七》
諸菩薩摩訶薩 修行 般若波羅蜜多時,
安住此中 見諸有情 墮顛倒想,
方便善巧 令得解脫,
亦令解脫
無四靜慮、 四靜慮想,
無四無量 四無色定 、 四無量 四無色定想;
亦令解脫
無八解脫 、八解脫想,
無八勝處 九次第定 十遍處 、八勝處 九次第定 十遍處想;
不解脫 那就沒辦法了
《持世經 八聖道分品》
菩薩摩訶薩【觀一切定 皆是邪定】
何以故。
凡諸法中【所取緣定相】【所取知定相】【所取三昧】
戲論定相【皆名為邪】
/sam
michael 說,【請問世上有什麼不是假名施設言說? 】
======
【世上有什麼不是假名施設言說】,這句就不是假說。
就在這句話上,細細審視,就在這句話上,大徹大悟。
必須親力親為,自見自肯,始得自見佛性,了諸緣起。
問 sam ,問任何人都沒用。
真話聽在你耳裡,全成了假話,因為你未離妄想。
若離妄想,一切假名施設言說,就全是佛說真言。
以一切皆真故,便知此地諸友咨意妄談佛法,以為平常。
不啻於經年累月地,宣揚自己的罪行,敲打自己的喪鐘。
一個學佛人,見到經文,而不能體會其意,便應自生慚愧,潛心自修。
一個學佛人,見到經文,既不能體會其意,也不自覺慚愧,夫復何言?
/周老師
嗯,周兄
就請您隨隨便便舉一個不是依假名施設言說的例子
來說明您說的是對的~
我資質很差,舉不出來.......^-^
/michael (釋白雲門人代表)
次草兄、殘天兄
兩位可還記得約莫2個月前,
一日,次草兄說,我要去工作了,有空再談。
殘天兄回說,【有空才能工作呀】!
=======================
【有空才能工作】,一點都沒錯,這句就是佛說真言。
就在這句話上,細細審思,就在這句話上,大徹大悟。
若能親力親為,自見自肯,即得明見佛性,了諸緣起。
越州大珠慧海禪師,初參馬祖。
祖問:「從何處來?」
曰:「越州大雲寺來。」
祖曰:「來此擬須何事?」
曰:「來求佛法。」
祖曰:「我這裡一物也無,求甚麼佛法?自家寶藏不顧,拋家散走作麼?」
曰:「阿那箇是慧海寶藏?」
祖曰:「即今問我者,是汝寶藏。一切具足,更無欠少,
使用自在,何假外求?」
師於言下,自識本心,不由知覺,踊躍禮謝。
======
第一義者,本是【尋常日用】,只爲【不自覺知】。
/周老師
【 阿難尊者何時證悟入流聖道】,
這一題,星洲不會把證據直接揭露。
因為,這是一道門檻,
凡具念、正知、熱忱、或接受良好教導的弟子,
都能輕鬆跨越這道門檻。
星洲則非常樂於親近這樣的弟子。
/最好吃
果然,遮遮掩掩,藏頭露尾的,最後仍是個虛有其表的空包彈。
阿難何時證悟入流,這是個歷史考據題目,
屬世間佛學著相研究範疇,與佛法修學無關。
包括一切世間法,時隔2500年,任何歷史考證結果,都不能視為事實。
憑著一個永遠不能確定的時間點,就來無限上鋼,妄論佛經的可信度?
那還不如直接依據經文義理,來判斷其是否符合佛說諸經的一致性!
先不論阿難何時入流,一個學佛人無法直接從經文中確認佛法宗旨;
這個人本身就失格了,不堪稱為學佛人。
他的見解,對於佛學研究者,或許不妨一聽。
但對於學佛人來說,只是62種惡見之一罷了。
/周老師
阿難的問題,是《楞嚴》緣起的第一個疑點。
1. 阿難尊者,【何時】證悟入流聖道呢?
答案是 : 阿難在出家的【第一個雨安居】,就證悟初果。
這件事,記錄在律藏、小品、破僧犍度;第一誦品之中。
2. 那麼,又是【誰】,教導阿難證悟入流的上座比丘呢 ?
答案是 : 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尊者】,而不是 佛陀的教導。
這記載於 : 相應部經典、蘊篇 、蘊相應、長老品、 Ānandasutta 阿難經 (SN 22.83)
3. 阿難尊者,自己又怎麼說?
答案是 : 在長老偈、三十偈集之中,
第1039、1040偈中,阿難尊者自誦 :
二十五年間,我為【有學者】,不起愛欲想,見法之善性。
二十五年間,我為有學者,不起瞋恚想,見法之善性。
這25年,就是阿難尊者身為 佛陀侍者的25年。
也就是說: 阿難尊者在出家的第一個雨安居,
就在富樓那尊者的教導下,證悟入流聖道了。
而且,在榮任 佛陀侍者之後,道 佛陀般涅槃的25年之間,
阿難尊者自誦,身為有學,不曾生起愛欲想、瞋恚想。
這樣的經證、律證、以及阿難的自證,
是否可以成為對楞嚴緣起的質疑?
星洲認為,是可以的。
/最好吃 (南傳學人代表)
「最好吃」既引南傳《律藏小品破僧犍度》,
及《相應部、蘊篇、蘊相應、阿難經》為證,
用來指控《楞嚴經》不可信,《楞嚴經》非佛說。
那麼,「最好吃」就有義務,先回答以下質疑。
南傳教系目前所有巴利經藏、律藏等,
都是經過一千多年的口耳相傳之後,
直到西元1500年左右,才被書寫成為紙本。
那麼,南傳如何證明,西元一世紀時,
即已結集完成的經藏、律藏,所含鉅量的文字,
在之後的1500年口耳相傳中,並無遺失錯謬?
顯然,這樣的證據是不存在的,也不須等待「最好吃」來答覆。
南傳教系本身,所有的巴利經藏、律藏等,並不足以被世人採信。
在此前提下,南傳學人又憑什麼對《楞嚴經》產生任何的質疑呢?
眾目睽睽之下,「最好吃」一再的如此偷鷄摸狗,南傳一向都是如此論義的嗎?
/周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