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公案顯示,最了解隨「緣起」觀,最能掌握大乘《般若》即緣起、離緣起,即離不二要義的,當屬禪宗了。
《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五》金陵報慈道場文遂導師章
謁于淨慧(法眼文益)禪師述己所業。深符經旨。淨慧問曰。楞嚴豈不是有八還義。師曰是。曰明還什麼。師曰。明還日輪。曰日還什麼。師懵然無對。
所謂「緣無明有行,...乃至緣生有老死」,這是生死輪迴的世間因果觀,也就是即緣起。
所謂「無明滅則行便滅,...乃至生滅則老死滅」,這是了生脫死的出世間因果觀,也就是離緣起。
是故,佛說緣起,是令學人即緣起而離緣起,了證即離不二。
《雜阿含972經》說:「無我處所及事,都無所有」,名第三真諦。
看清楚了沒?「無我、無我所」,「都無所有」。不僅「我我所」非有,「無我、無我所」亦非有。
「生而後滅」之緣起見,是斷滅見。了知「緣起」本來就沒有,未曾生者,云何有滅?
《法華經》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
這是說,於生滅法,隨緣起觀,了法本無,便見佛性,一切諸佛,福智具足,同證此性,故曰一乘,非謂佛種佛性依緣生滅也。
佛所說的十二因緣法,或稱十二緣生法、緣起法,就是世間緣生緣滅的一切法。
《大般若經》「正性離生」;
《六祖壇經》「離生禪想」;
《大般涅槃經》「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馬祖道一大師說:「當生即不生」。
那麼說:「離緣生」、「離緣起」,有何不當?
離緣起,就是離緣生,就是正性離生。因為牽就此地諸君慣用緣起一詞,說離緣起,而不說離緣生。
說不應離緣起者,等同蕭平實正覺會眾舉《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二》所說:「大慧白佛言:世尊不建立八識耶?佛言:建立」為證,並謂:以世尊直言建立八識故,不應棄捨、不須除滅第八阿賴耶識。
殊不知,世尊所說一切法,皆為第二義門之權宜建立。學人欲證真如、勝義、第一義諦,則第二義門一切法相,如十二緣起法、阿賴耶識、四聖諦等,皆須除滅捨棄也。此一根本教理,遍布一切大乘經典。於此略舉數例,以證大乘通則,如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471卷》
佛告善現:我依世俗,施設如是因果差別,不依勝義,以勝義中不可說有因果差別。所以者何?勝義諦理諸法性相不可分別,無說無示,如何當有因果差別?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443》
一切法相,如來如實覺為無相。
《楞嚴經卷五》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來雖說第二義門,今觀世間解結之人,若不知其所結之元,我信是人終不能解。
第二義門
[佛光大辭典]
即由向上之平等處,迴入向下差別門之教理法門。於宗門中,第一義門(向上門)多指真實絕對悟境的佛道究極之旨,或不執於世緣的上求菩提之修行道法;相對於此,方便權巧,假借名言而設立之教義法門,或隨順世情以教化眾生之菩薩行,則屬第二義門(向下門)。
《楞嚴經》這段經文,不就是直言應離緣生法嗎?
《首楞嚴經卷四》
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法界。
《中論》這段論文,不就是直言應離緣生法嗎?
龍樹祖師《中論》觀四諦品第二十四
諸佛依二諦 為眾生說法
一以世俗諦 二第一義諦
若人不能知 分別於二諦
則於深佛法 不知真實義
若不依俗諦 不得第一義
不得第一義 則不得涅槃
不能正觀空 鈍根則自害
如不善呪術 不善捉毒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