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你已經是佛教徒,但如果只是因為受到環境的影響才成為佛教徒,這種信仰並不穩固。一不小心,佛法對我們而言將變得可有可無,我們也都有可能成為「有點像、又不太像」的那種佛教徒。
舉例來說,佛經說「說妄語會投生惡趣」,身為佛教徒,我們大多相信透過提問去探究真相,打從內心建立真正的確信,這非常重要。即便在探究真相後,你得到否定的結論,認為佛法所言不是事實,那別人也無話可說,因為你已認真尋求過答案。否則,這麼重要的問題,如果胡亂回答,豈不是吃大虧?
一般人進行平常的買賣都會謹慎評估,吃藥治病也會非常小心,會仔細打聽醫生如何、醫院如何、藥品如何。既然學法就像吃藥一樣,那就不應該只是按照習俗去做,世代相傳也不足以成為理由。唯一方式,就是努力探究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