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開始不要以為這是容易的事情,如果你開始認為容易,以後就會感覺沒希望了,特別難,越來越做不到;如果你一開始以為難,但能夠知難而進,所謂“哀兵必勝”,你想到“修心是很難的,我一定要抓住前行這個重點,否則一生都會空過”。那這樣你將來會變得容易。還是那兩句話:“緩緩修時快快到,低處修時高處到。”我們首先要正視自己的狀況,把自己擺在未入道者的身份上來看,之後才能發現我一步一步該怎麼充實、怎麼來改變。這樣按照前行的軌道去走,就可以說把握到了一生修行的重點。
這樣一步步地走,雖然一開始會顯得有很多難度, 而且會發現進展得不是那麼快,但是要堅信,因上把握正確了,而且刻苦地用功,不斷地加強它的量,就會有進步。當然,每個人的根性不同,業障重進步就更緩慢, 業障輕會快一些。但不管怎麼樣,都會感覺到自己是在進步,自己是有希望的,一點一點會起來的。但同時也要知道因緣難聚,會發現自己受到很多幹擾,也會發現啟動的時候有內在的很多障礙,必須努力地進行,一次又一次地去用功才能夠起。要很長時間就在一個重點上,不斷地串習,才能逐漸地形成,逐漸地堅固到量。這時才會發現自己的心有一個提升,有一種初步的修量。
我們現在不能談得太高,只有這樣才能把自己的“狂想曲”降下來,才會冷靜、客觀地看到自己該怎麼走,重點應當放在哪裡。同時要看到,如果佛法不在修心的路上走,而是放在另外一條做知識的軌道上,或者在求取佛教名利、地位的路上走,那就是走在非重點的路上,而且是歧途。也就是,如果沒有修的力量去轉化自心,光是在知識的積累上用功,完全是第六意識和它的心所在起作用,那麼不管怎麼積累,心上是沒有變動的,甚至負面會加強。自我會變大,慢心水漲船高。知識越大的人越下不來,沒辦法向別人請教,他會逐漸地跑到一個自我製造的牢籠裡,而且身份高了就沒辦法行持謙卑,沒辦法去做服務。這樣會發現我執在變大、慢心在變大,相關的各種煩惱都在變大。這些大了就很不好調伏,像結石症一樣,到最後就不起作用了,你所作的一切,在煩惱面前沒力量對治,在生死面前也沒辦法越過,這就很危險。這就是沒把握修行重點的緣故。
那麼我們應當反省:我過去的路走得對嗎?把握住重點了嗎?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有什麼進步?這就很現實了。不必問別人,你走了十年的路,到底有多少進步? 你的心跟十年前剛剛入佛門時相比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這樣去衡量,不一定全是進步,沒退步就算好了。當初入門時心是比較低的,肯聽話,還願意向上,但十年以後發現這個“我”更大了、更牛了、習氣更重了, 或者說更加沒有一種目標、向上的心力,甚至有些人就在混了。不是混也是一種習慣性的做法,發現沒有那種向上的動力,道心也好像被吞噬了一樣。但是,人生沒有幾個五年、十年,掰著手指都數得出來。現在大多數人處在三十到五十歲之間,正是人生年富力強的時候, 這段時間裡發現成績這麼小,可見不容易了。你再不能很狂妄地說“我怎麼怎麼樣”,那是一種很可笑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