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規劃就這樣定了,之後就是一步一步進行。
就像圖紙畫好了以後,就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在各個層面上建立,分部的人和他所帶領的人都是為了蓋這一幢樓而努力。所以不必搞得太複雜,主不能讓於次,要讓主突出再突出。
如果主保證不了,就可以捨掉次,以後因緣成熟再說。
這樣的話,一條線路非常明確,也很簡單。
比如,上面講到某個課程,譬如我講八暇十滿,那你就要花最大的努力,讓自他瞭解八暇十滿,而且落在自身上體察。
這樣的話,上面是這樣講,下面是這麼討論、這麼提問、這麼修心,就是一條路。否則怎麼搞得起? 完全脫軌道了。
有人說:脫軌也沒關係,我們幾年以後再來。這是一種夢想家的說法。
這個時代因緣極其欠缺, 哪裡還會再遇到這種事情?誰能玩得起?玩個五年、十年?再玩兩輪,世上就沒有你了,
或者你那時已經沒有心力振作了。現實就是如此,要這樣來認識。有的人經過兩番沒得到什麼,以後就會生厭離,他不願意再來了, 自己另找門路,這是可能的。
但是,如果能夠跟得好, 我們不談有什麼大的成就,但起碼有一種真實的進步, 這個人還是願意按照這條路來走,因為很切實。
就像這樣,下面的講考班、講研班也一致是這一個重點。
講考班也是有旁機有正機。真正願意跟著走的人屬於正機、正式的成員,你是這樣的人就可以報進去。
如果不是這種人就不要報進去,因為跟你沒有太大關係,你只是聽聽,不是跟著走。
比如從太原到北京,是要實際去走那條路的,在旁邊看著怎麼行?每天必須有若干的量,吩咐你幹什麼你就幹什麼。要看什麼書,怎麼思維抉擇,你都必須做,如果你不做,只是空留一個名字,有什麼意義呢?只不過是增加一些雜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