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效果不理想,也是因為心力上沒有統一,沒有一致地在這個方向上努力。如果大家的方向一致,上中下都在一個方向上努力,儘管現在有些困難,進步微小, 但是長期堅持下去,一定會有轉變。
只要法師著重在淨土上強調,下面的人自然會轉向淨土。但也要知道,轉向淨土不是讓你捨棄一切法,而是說歸宿要定、目標要定,方方面面的主動性要出來。
譬如米飯是主食,那就是每天吃米飯,但不是拒絕其他菜,如果每天沒有吃米飯,就表示沒有主食,要像這樣理解。
因此再次強調, 所謂的歸宿是全體法師的歸宿,是全體學員的歸宿,要這樣在一個上面努力。而且這個歸宿問題也是相當具體的,不是口裡說一句就完事。
具體來說,這次講《選擇刹土文》十分殊勝,它能夠極大地引發信願,認識到歸宿是極樂世界。
講了以後法師就應當及時輔導,因為引發定解需要量,需要進一步落實,一旦脫節這股熱氣就散了。如果這邊講了馬上輔導,再加一層力量,就會產生很多效果,否則都成了事倍功半,成了兩條路上走,這樣就不行。
我們已經決定了統一的歸宿是極樂世界,大家都要一致發願往生淨土,這是很大的事情。所以整個中心的方向要明確,上下各層應當一致,應當集中在一個要點上共同努力,不要分掉力量。
如果這樣做,那幾次就能見不少效果,如果分開力量,幾十次也不見效果。就像這樣,必須瞭解到緣起上的事情。
引發定解需要自己的力量、他人的力量,多方面的力量和合起來。所謂“做幫助”,就是做一種助緣來推動。
比如起一個領導性的作用,使得大眾的心都往同一個目標上做,或者解決一些疑難,引發一些心力,交流一些心得,這樣才會發起主動的心。光是被動聽聽,我覺得必要不大,講了很多課也只不過是聽聽,遠遠達不到效果。
這樣還不如不聽,因為聽了一大堆,根本沒消化,只不過是浮光掠影。所以,必須三環節緊密結合,上面講什麼,中間就輔導什麼,下麵就主動地來學這些、思維這些,來引發定解。
這是我們修行的路上、菩提的路上極端重要的事,我們的重點應該放在這上面。
淨土是極端重要的事,但很多人把它看成很不重要。自己的心不在這個緣起上,說一萬句也沒有用;心在這個緣起上,說三句話就管用。每一個班級都不例外, 全部要輔導《選擇刹土文》,這是極其重要的事,不能有不同的方向。
如果自己去講也會感覺觸動很大,自己的心會引發出來,這樣才能帶動下面的人;如果自己沒有一點真心誠意,那就成了虛假的,在方向上都不能把定,那把大家的心引到哪裡去呢?就成一個非常茫然的事了,不知道往哪兒走。
所以,一定要統一地在一個線路上走,長期積累下來,才可能出現效果。
又要瞭解,我們要長年在淨土上努力,它就像主食天天不能離一樣。雖然達不到每天堅持,但也是每週或者各個階段都提醒淨土,不斷地強化觀念。
求生極樂世界的渴望之心真正出來了,才真正達成了效果,之後主動力才有,否則都是處在一種被動狀況,所以也很著急。如果大家沒有真正配合,那恐怕都是落於一種浮誇,到時候一個人都生不到淨土就很可怕。
所以,這件事要真實地去做,要在自身上做。當法師的也要在自身上努力培養,因為還要引導下面的人, 否則一次誤導就成了很大的過失。
如果一個人沒有得生淨土,流落到輪回裡,那不曉得什麼時候才能出來。不但對自己,對自己的父母、親人、有緣的人,都要勸導他走這樣的路,這才是《願海心髓》所說的真實的願力。
表面談談不重要,關鍵要有一個真心,有了真心你一定會主動去做,沒有真心你最多是應付。然而,緣起上憑著虛假的應付、虛假的鼓吹,或者一些外相,根本上都是要落空的,所以要實實在在地做。
我自身也是長年在努力,一點一點在努力,大家也要如此。不要期望一下子就怎麼樣,一定要努力,做得一分是一分,這樣長期積累下來會有一定的效果。末法時期也不必要誇得太大,就連真佛再來,這也是一個很實際的事情。
上中下都要瞭解這是一條長遠的路,現在就要開始按這樣走。淨土經教的學習,也是像以往幾年那樣,未來會不斷地繼續下去。
但是,以前由於法師以及下面的學員並沒有在內心建立淨土歸宿的觀念,這樣大家的心不在一個地方努力,結果我強調淨土基本成了冷門。如果你自身已經確認了淨土是歸宿,就會感覺這個是很重要的,而且你會有意地開導別人。
所以,未來長年都要在淨土上面弘揚、宣講,而且每一次都要增長信願行三資糧。也因此,每一次的因緣不要耗費,上中下都要擰成一股繩,都要在一個方向上齊頭並進,一起努力,這樣才有一個總體的進程、總體的成效。而且,無論講《道次第》還是講《前行》等, 最終都要歸在淨土,這才叫做“淨土為歸”。
這樣大家的方向就非常定了,法師們宣講的方向也是非常定的,不可能上下是兩種口氣,也不可能是兩種重點,總體上應當在一個路線上走。當然,隨著各人自身的欠缺也會有各種側重點,這上面可以有差別,但是就菩提道總體的方向和歸宿來說,應當能定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