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次第一點一點來,首先有個認知,
然後轉成自己心上的發展,
變成內心的覺受,之後有證量,
心一步一步都在轉,
變得越來越好,業障越輕、善心越濃、道力越足等等,這就是好相。
但如果不按次第來,只是一味地尋求知識,那在知識的進程上,
就會發現一種跟心靈不搭配的狀況。
心上的進行狀況可能比螞蟻的速度還慢,
然而知識的攝取程度可能比動車還快。兩個不相協調,
之後不斷地增益、分別,而且跟煩惱配合起來走,
多年以後就發現善心退化了,基本的善心都出不來。
他已經沒辦法規規矩矩地做善行了,他認為這是有相的,
不必按這麼做,實際善心從沒有開啟過。
這樣就發現,說大話的人幾十年後面目可憎,
連世間善人都不如。
世間善人還很真實,雖然他見解不高, 但是他是真心誠意的,
做什麼事都是善的內涵。而這個說狂話、大話、高談大調的人
,卻發現他沒有善心,一點也做不出來,甚至一點謙讓、考慮別人的心也沒有。
這樣人家就看到,學佛的人怎麼越學越怪?
的確如此,很多人身上就是這樣的。
學法這麼多年,最終落到連世間善人的心態也沒有。
必須要深刻反省這個問題。
再說,會出現“佛教儀式症”,只會外面做樣子,裡面的心沒有。
他從來沒有修心,念可以鸚鵡學舌,做可以東施效顰,什麼都可以假做。
到了最終,好的會有一個儀式保持著,壞的乾脆什麼也不管了。
還有就是“守株待兔症”或者說“盼望症”,盼望天上掉餡餅,
盼望一切都是上師來包辦、佛菩薩包辦。盼望哪一天有一個很殊勝的因緣,
一下撞到了好緣起, 立馬就飛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