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了一個目標,要如何才能達成需要「無誤、完整、次第正確」的因。
蓮花戒論師在《修次中篇》運用了扯牛角與沒有澆水的種子這兩個譬喻說,因若錯誤,就像再怎麼拉扯牛角都不可能擠出牛奶;
因若不完整,就像播了種子卻不澆水,永遠不可能開花結果。除了無誤與完整之外,還要有「正確的次第」。
由上可知,若想達到某個目標,你必須設定無誤、完整、次第正確的計劃才行。
認識所設定的目標後,你才會知道自己該準備些什麼,才能規劃出與目標相呼應的種種因緣,並且依此檢視自己有沒有走偏。唯有真正認識目標後,才有辦法確實檢視你的道路與作法是否正確有效。
大乘教法在藏地非常盛行,無論懂或不懂、是否發自內心,大家都會說「為利眾生願成佛」。換言之,大家都把學法修行的目標設定在「成佛」。但說實在的,在尚未設定這個目標前,應該先認識佛是什麼。若你完全不明白什麼是佛,雖然口裡說著「為利眾生願成佛」,人云亦云地稱頌著佛果有多麼珍貴,然而要如何才能成佛呢? 由於沒有真正認識什麼是佛,你也就沒有能力去判斷自己所造的因,是否真的是成佛之因,只能單憑信心埋頭向前衝,別人怎麼講你就怎麼做。
佛果是什麼?成佛的因是什麼?
成佛的因與佛果之間的因果關係又是如何連結的?
若沒有深入探究這些問題,非常容易走錯路。
這是個非常龐大的主題,無法用三言兩語說明白,必須廣泛學習才能真正了解。
然而,此處若不稍微說明,課程將無法繼續進行,所以接著稍微略述什麼是佛。
我們所要成的佛,從他本身的能力來看,可以完全無礙地利益一切有情。如何才能具有這種「無礙利」的能力。
首先,
他一定要有以一切有情為所緣的大悲心,
也一定要有遍知一切法的智慧,
而且自己也一定要斷除一切過失、從一切怖畏中解脫,
如果他連自己都沒有從輪迴中解脫,就不能算是佛了。
此外還需要有圓滿的身、語等功德,否則無法成辦眾生的義利。根據以上概略的說明可知:我們要成的佛,是具備這些條件的佛。
如果「因果緣起」的想法深植在你的心裡,一聽到有人宣稱某種修行方法很殊勝,你馬上就會去注意:
這種主張裡,要獲得的「果」是什麼?
「因」是什麼?
因與果之間的關連合理嗎?
若要得到圓滿的果,就要有圓滿的因,所以有人跟你說「只靠著單一的因,就能得到圓滿的果」,你會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