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困難與麻煩,都是因為貪著「我」造成的,影響所及不只自己,也將因此無法利益他人。
好不容易產生一點想要助人的心,接著馬上又擔心起自己來:「如果給了他,那我怎麼辦?」我們一直如此愛執我、保護我,但「我」到底是什麼?
以下用「稻草人」為例來說明。
為了阻止鳥類來吃成熟的稻米,農夫會把兩根木頭架在一起,上面綁上一些草,在印度還會用陶甕當做稻草人的頭,再纏上布,弄成像人的樣子放在田間嚇走鳥類。
有人告訴一位農婦說,她的孩子在田裡工作。黃昏了,她想去找孩子回家。此時,她會去哪裡找孩子?去田裡,因為她心裡認為孩子在那裡。
到了農田附近,在光線不夠看不清楚的狀況下,她把稻草人誤認為自己的孩子,然後心想:「孩子在那裡。」
此時,她看到有人要打她的孩子,便死命飛奔過去。雖然那個人實際上打的是稻草人,但因為農婦誤以為是自己的孩子,看到那個人出手便拚命阻擋,努力保護自己的孩子。
但如果當時光線充足,或者她帶著手電筒去查看,就會知道自己的孩子並不在那裡。她以為有孩子的地方,其實只有木頭、草、布,還有把它們綁在一起的繩子,頂多再加上陶甕。那裡就只有這五種東西的組合而已,並沒有孩子。
我們就像那位媽媽奮力保護著稻草人一樣,因為擔心「我」會被怎麼樣,非常努力地在保護它。
但就像稻草人並不是孩子,是媽媽在黑暗中沒看清楚弄錯了;
同樣的,我們因為不知道真相,才會對「我」那麼貪著、保護。只要運用智慧的燈火去觀察,去看看你指著說「那是我」的地方到底有什麼,看看那個我們愛執之處到底有什麼,就會有不一樣的發現。